《龙争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争大唐-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乾身子一个哆嗦,大声呼冤了起来:“冤枉啊,大人,小的只是一介草民,若非走头无路,怎敢以民告官,小民实不知王刺史所言何事啊,大人。”

“放屁,大胆王乾,本官何时接过尔等的请求,又何曾拖欠过甚津贴不津贴的,哼,本官今日来此也是出自尔之手笔,本官以为尔此举乃是故意陷本官与不义,待某回衙之后再与尔分说!”王栓冷然一笑,破口大骂着便打算穿过人群,溜回自己的衙门,却不曾想刘七根本就没打算让他走,他才刚一抬脚,就见刘七大手一抬,已然挡住了去路。

“刘将军,尔这是何意?本官乃是刺史,非尔之属下,尔欲乱政乎?”王栓见刘七挡住了去路,心知不妙,却也不甘示弱,大声嚷了起来。

刘七不动声色地道:“有理不在声高,王刺史既然自问清白,那多留片刻,一辩曲直岂不是更好。”

“放肆,本官乃是一州刺史,没有圣命谁敢动我?”王栓见走不脱,登时就急了,口不择言地叫道。

“王刺史说得好,尔既为朝廷命官,便该知朝廷规矩,如今王刺史行为已险些酿成民变,若不说情缘由,王刺史怕是交待不过去罢。”始终默默不语的万仲鸣见王栓发飙,不冷不热地插了一句。

王栓眼见一时走不脱,心中虽又急又气,却也无可奈何,索性放声大笑起来道:“好,好,好,公道自在人心,辩就辩个水落石出好了,某之所以来此,全是出自王乾贼子的安排,万御史只消召掌柜的来,一问便知,至于津贴一事,本官更是未曾有所耳闻,若是此贼曾上书刺史府,那府中自有文字记载,一查便能分明,何须本官多做解释。”

“好,就是这话,来人,带铃兰楼掌柜!”刘七不待万仲鸣开口,直截了当地下了令,须臾,一名掌柜模样的汉子被带了过来,一见到刘、万二人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高声道:“草民陈耀之叩见两位大人。”

“陈掌柜的莫慌,本将只问尔一事,今日王刺史包下凤舞阁是出自谁的安排?”刘七轻挥了下手,示意陈掌柜起身,面无表情地问了一句。

“这……”陈掌柜似乎有些子难言之隐,迟疑着不敢答话。

“尔有话尽管说,本将在此,无人敢害尔性命。”刘七见陈掌柜不敢开口,鼓励地说道。

陈掌柜巴扎了下嘴,似乎咬了咬牙,这才壮着胆子开口道:“大人,那小的就直说了,今日一早,小的本要对外开业,可刺史府却派了人来说,说是王刺史要包楼,还让小的准备最好的女子,并对外说是伊州首富王乾包的楼,小的是生意人,本不想答应,可却不过刺史大人的威风,这才……”

“放屁,尔血口喷人!,本官何曾如此行事!”王栓一听之下,大急了起来,立马出言反驳道。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王刺史急个甚子?”刘七冷笑了一声,不再理会王栓,转过身来,看着一众亲兵护卫,慢条斯理地道:“来人,去看看刺史府文书可曾带到?”

刘七话音刚落,数名军汉捧着一叠子文稿从后头挤了出来,高声道:“报,刘将军,刺史府文档已带到,据查,城中富户曾数次上文,请求发放津贴,皆留有底稿在,请将军与万御史详查。”

“诬蔑,诬蔑,这是诬蔑……”事已至此,王栓知道自己算是彻底完了,顿时高叫了起来,气急攻心之下,一口血没憋住,喷将出来,身子摇了摇,往后便倒,立时陷入了昏迷之中,人群顿时为之一片大乱……

第二百六十七章  整装待发

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三,安西都督越王李贞长子淮南王李纯满月;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七,越王李贞纳龟兹国明月公主为孺人,西域各国纷纷来贺,并借此机会达成密约十数份,除与吐蕃签署友好通商之和议外,昭武九姓国中之康国、安国、曹同、火寻国四国皆上表请求内附大唐,余下之休国、吐火罗等五国虽不曾上表请求内附,却也表达了欲与大唐友好通商之意,而吐谷浑更是与越王李贞签订了攻守同盟之约,所达成之各色密约李贞均未进行最后之拍板,而是以八百里加急之军报送往长安由太宗李世民进行最后的定夺。

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九,安西大都护府下属之伊州因刺史王栓行为乖张,白昼宣 淫,罔顾国法,以致险生民变,幸得前往伊吾城视察之督察御史万仲鸣处置得当,始幸免成难,越王李贞自感御下不严,以致有此变故,特上表自请处分,并以安西大都护府之名下令暂免王栓伊州刺史之职位,由伊州司马李斌暂署伊州政事,并请求圣上早派新任刺史前来伊州履任。

贞观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安西军报抵京,朝野为之一震,对于是否要接纳四国内附之事众说纷纭,朝堂间为此展开激辩,赞成者以为此举乃是扬我国威,扩大疆土之大好事,而反对者则以为诸国远离中原,不好管束,况且皆离西突厥近在咫尺,一旦受攻,我大唐无法及时援救,易损国威,再者,万里发兵出击也非易事,建议暂时搁置不理,以待来日,几经激辩后,上纳兵部尚书李道宗之言,准四国归附,设为四州,隶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各国国君皆封世袭刺史,并诏令在四州内推行汉学,由礼部、安西大都护府共同负责此事。

朝堂中为了诸国内附之事激辩不休,反倒因此而忽略了伊州刺史一案,满朝文武中竟无人对素以放纵而闻名的王栓施以援手,即便是吴王一系官员也因着此事实是荒谬绝伦而不敢沾手,督察御史万仲鸣之弹章  一上,吏部、刑部皆通行无阻,上震怒之余,下诏将王栓贬为庶民,缉拿入京,交由有司加以议罪,并下诏调礼部员外郎程葛为伊州刺史,赶赴伊州就任。

贞观十七年五月初八,京师邸报传到安西大都护府,随同前来的还有密旨一封,乃是李世民之亲笔信,信中对李贞整体的战略布局加以肯定,但对于李贞提出的增加军队编制以及朝廷多拨兵器、粮秣一事却以户部资金调度困难为借口,予以否决,至于增派工部懂行之官员加强安西之棉田基地建设一事倒是大加赞赏,大笔一挥,立马从工部官吏中拨出十数名郎中之类的中层官吏率数百工匠前往安西,全盘负责安西棉田建设一事,以解决李贞的后顾之忧。

“父皇这是既要马跑,还要马不吃草,呵呵,还真是有趣的紧么。”李贞看完了李世民送来的密信,不由地露出了丝苦笑,无奈地耸了下肩头,随手将信递给了端坐在自个儿对面的莫离——诸国内附一事之处置本就在李贞的意料之中,至于老爷子派程葛来伊州当钉子李贞也能想得到,不过李贞却并不在意,无他,只要这个程葛能听从大都护府之调遣,安心处理好民政,李贞也不会去多计较,毕竟伊州虽重要却不是安西大都护府的中心,李贞那些个秘密机构并不是伊州官员所能接触得到的,最多也就是小心提防一下也就是了,碍不了甚大事,可派工部官员接手棉田建设以及不同意增加军队编制就令李贞头疼万分了——棉田的建设乃是安西的经济的命根子,关系到安西能否成为大唐固定疆土的要命问题,若是能成功,一来李贞的军政费用便有了可保障的来源,二来,因着棉田经济的发展也能有效地推动安西其余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安西的扩张势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如今老爷子来上这么一手,先不说工部那帮子官吏能不能顶得起来,就算是能,李贞要想动用棉田建设之所得,只怕也得大费周章  了,至于军队编制问题,乃是李贞立足安西以及东征西讨的本钱所在,以如今安西一万五千正规军,六千守备部队的规模而论,守有余,而攻不足,只能打些小规模的仗,若是想出击西突厥,就这么点兵力如何能够用?可老爷子的圣旨以下,就算李贞不服气也只能忍着,心里头的不爽自是难免的了。

“殿下莫急,圣上之意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这只不过是担心殿下步伐太快,脚步不稳,以致前功尽弃罢了,并非有意为难殿下。”莫离飞快地看完了密信,不以为然地笑着劝解道。

“先生所言,本王自是理会得了,只是……,唉!”李贞心中何尝不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就目下的安西唐军之规模来说,已经是比李贞刚来前扩张了近四倍,队伍固然是大了,可组成却是复杂了许多,整支唐军中西突厥降卒便占了一半还多,再加上其他族的兵丁,整支军队中真正的汉人仅勉强占了三分之一多一些,虽说训练上抓得很紧,可战斗力有所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此时要是再进一步扩军,一来效果未必好,二来么,若是因此而引起朝廷非议也是件得不偿失的事儿,只是道理归道理,哪个统军的大将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军队越多越好,李贞自也不例外。

李贞的心思自是瞒不过莫离,此时见李贞一脸子不爽 劲,顿时笑了起来道:“殿下何须多虑,陛下虽未同意殿下扩军之请求,可却并未禁止殿下调用内附诸国之兵,真到了该用兵之际,也不愁无兵可用。”

“嘿,就那些小国之兵?罢了,不说这个了,天山以北可有消息传来?”李贞压根儿就看不上那些内附诸国的兵马,眼瞅着发牢骚也于事无补,自是懒得再去扯那些没盐没醋的破事儿,转而问起了西突厥内乱之消息来。

“暂未有可靠消息,据三日前的情报,只是知晓阿史那瑟罗与乙毗咄陆还在忙着集结兵力,战事依旧未曾打开。”莫离摇了摇头道。

“呵呵,这两老乌龟都谨慎得很么,也好,如此谨慎,一旦开打,那就是热闹非凡了,等着罢。”三日前的消息李贞自是心中有数,对于两部西突厥人迟迟未曾开战,李贞也是无奈得很,可也就只能等着,丝毫也使不上力,只不过心情却是急得很,无他,李贞下一步剿灭天山以南三小国的行动必须等到西突厥战事大起之后方能展开——灭国之战非同寻常,以安西唐军目下之兵力,非得全军出征不可,如此一来,后方必然就空虚了,若是西突厥两部兵马未曾交手,只消其中一部派出一支偏师来攻安西,就算没能得手,那后果却不是李贞能承受得起的,一旦影响到棉田建设以及州县规划之大事,就算李贞拿下了龟兹等三国也有些个得不偿失的。

等到是用不着再等了,还没等莫离开口,就见燕十八从书房外窜了进来,高声禀报道:“殿下,北面的信鸽到了。”

“哦?”李贞先是一愣,紧接着霍然而起,一把抄过燕十八手中的那枚小铜管,随手将暗扣解开,取出内里写满了暗码的小纸条,只是一看,顿时乐了起来,哈哈大笑着道:“莫先生,安西的地面邪乎啊,呵呵,刚说打,那头便打上了,呵呵,好,十八郎,传令下去,即刻点将,本王要升帐议事!”

“是,殿下。”燕十八应了一声,却没有立刻往外走,而是满脸子期盼之意地看着李贞道:“殿下,那个,呵呵,那个……”

嗯?这小子吞吞吐吐地搞个甚妖蛾子?李贞略带一丝不满之色地扫了燕十八一眼道:“何事?说!”

一见李贞脸现不悦,燕十八一个激灵,忙跪倒在地道:“殿下,属下请求下部队领军,不求为校尉,哪怕是个队正也成。”

燕十八目下乃是李贞的亲兵队长,正式官衔为王府典军,堂堂正正的正五品上,而校尉只有正六品上,彼此间虽说只差了两极,可却是水与火的分界线——按大唐体制,正五品下以上的官员就属于中高层官员,享有上本言事的权利,而从五品上的官员只能是低级官佐,并无上本言事之权,唯一的例外便是只有正八品的督察御史,以燕十八目下的官衔而论就算下部队也该是马军、步军统领的职位,若说当个校尉,都已是连降了两级了,更别说去当一个正九品下的队正了。

此事听起来荒谬绝伦,可李贞却是明白燕十八的心意所在——大唐重军功,没有战功者难得封爵,王府典军之头衔听起来好听,却只是保镖的勾当,以李贞之勇武而论,这保镖其实也不过就是个摆设罢了,哪有燕十八立大功的机会,而此时原本位在燕十八之下的陈武、林承鹤、鹰二、鹰四、鹰五等人都先后调入了军中,除鹰三英勇战死之外,其余人等都已各有大功在手,封爵是迟早的事儿,便是连原本只是个小小队正的刘七如今都已是一方镇守使了,这令燕十八看得眼红心热不已,无他,都一般是热血男儿,坐看别人风生水起,那等滋味岂是好受的,燕十八早已是憋了许久了,只是因着李贞这段时日事务繁忙,始终没敢说将出口罢了,此时一听大仗将起,再也按耐不住了,这才不顾一切地出言求肯。

妈的,这臭小子!李贞虽知晓燕十八立功心切,也有心栽培于他,不过却又有些子放心不下,倒不是担心燕十八的武艺及领兵的能力,实际上,燕十八打小便跟随李贞,没少从李贞这儿偷师学艺,无论是个人武艺还是领兵作战的能力都不在陈武与林承鹤之下,李贞担心的其实是燕十八的安危,无他,燕十八乃是李贞的堂弟,又是打小一块儿长大的伙伴,若是伤亡于战场之上,不单李贞会因此而遗恨,更麻烦的是:一旦如此,李贞真不知道该如何跟自己的大舅燕和交待的。

“殿下,属下求您了!”眼瞅着李贞踌躇不定,燕十八用力地磕了个头,双目含泪地看着李贞,高声求肯道。

“罢了,尔既是一定要去,本王也不拦你,尔就先到董千里军中任个副职,等有了战功再行升迁罢。”望着燕十八那等含泪求肯的样子,李贞心下一软,摇着头,说了一句,算是同意了燕十八的请求,不过却多留了个心眼——董千里所部乃是由沙盗改编过来的游骑兵,负责的就是机动作战,用不着去参与攻打坚城,伤亡不至于太多惨重,而立功的机会却不算少,这也算是李贞对燕十八的一番爱护之意罢了。

“多谢殿下成全!”燕十八一听能下部队,尽管对去游骑不甚满意,可好歹算是能成行了,也就不敢再多啰嗦,磕了个头,翻身而起,急急忙忙地便要退将出去,那副着急的样子,似乎唯恐李贞变卦一般,瞧得李贞又好气又好笑,可也没说破,只是追加了一句道:“十八,尔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