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根本的理论和战略。
身为帅者,秦开有自知之明,假如让他对东胡用兵,可以避其锋芒,诱敌深入,或围而歼之,或分而破之,出其不意,灵活战术,以战略挫败手段。
胡人只懂冲锋陷阵,盲目作战,少精谋略,中原诸侯国军力虽弱,体质不强,但只要有名将统帅,军纪严明,士气如虹,任东胡和匈奴部落如何强大,也不是对手,这是智慧的差距,无法弥补。
当然,这是倾国之力的军事行动,必须有明君支持,富强的国力,纯正的民风,否则像历史上纵有赵国李牧、西汉李广、南宋岳飞等抗胡名将,也无济于事。
秦开恭敬道:“储君,这些条约对匈奴太大了,看上去公平公正,美好蓝图,甚至好像我燕国在吃亏,但事实上,各尽所需,匈奴需要布、铁、盐、农具和粮食,而且没有文化传承,他们渴望中原的文明,而燕国恰恰缺少战马和后方牧场,眼下国力衰微,百废待兴,短短几年内无法经营牧场,饲养大批战马,发展骑兵。”
“因此结盟,是件互惠互利的事,更有利于我燕国在,逐渐在思想上控制匈奴的长远谋略,通过它制约其它匈奴部落,燕军今后还可以在草原上训练骑兵,将来联合兰族和其他匈奴人出兵,讨伐东胡,也容易多了。”
辰凌畅快大笑道:“哈哈,这正是寡人之意,秦将军,你再仔细想想,为合约补充一番,对于草原上的风俗和现状,朝廷内的官员没有比你更了解的。”
秦开闻言受宠若惊,储君如此信任他,令他心生崇敬、感激涕零之情,有如此年轻有为的君王,燕国焉有不兴之理。秦开认真阅读对这些论点咀嚼得越来越深,到最后越觉得储君的考虑入微,宏观方面、细节方面阐述得都很到位,许多见解独到,大胆创新,富有长远的战略目光。
接着秦开认真考虑,渐渐提出几点,关于东胡和匈奴部落草原的习俗,行为处事风格,认知接受能力,如何与草原语言沟通,如何派驻大军修筑防线等,为盟约条款加一些补充,由此,合约每一条更有可行性了。
正当秦开与储君反复商谈之时,有内侍进殿通传:“启禀储君,苏秦丞相在宫外求见,说有大事要觐见储君。”
“哦,苏丞相回来了?也不知此次出使齐国谈判得如何?”辰凌心中一动,想到苏秦的历史威名,开口道:“快,宣丞相入殿!”
“喏!”
“宣——,丞相进殿觐见储君……”
顷刻,苏秦大踏步如流星般,快速走入正乾殿的御书房,一进房就向储君贺喜道:“恭喜储君,贺喜储君,臣有大好消息从齐国带回!”
“哦,是什么消息?”辰凌吃惊问道。
苏秦站定后,扫了秦开一眼,微微点头一笑,接着恭敬道:“启禀储君,臣出使齐国,幸不辱命,已经游说齐王,即可全线退兵,归还侵占燕国的十六城邑,包括蓟城在内所有燕国城池,齐军在七日内全部退出燕国领地,就在臣赶往辽东襄平的时候,齐国金令使者已经去蓟城内传达齐王旨意了,估摸着,这两日,齐军就要撤退了,我方必须有大军前去接收,重新掌控燕国领土和王城,以及燕国同赵、齐、中山的边界防线。”
辰凌和秦开听完,一下子都愣住了,以为听错了,紧接着都是欣喜若狂的表情。
“齐国竟然同意退兵了?太好了,上兵伐交,不战而胜,这下燕国不必担心与齐国拼得元气殆尽了。”秦开激动大笑。
辰凌虽然通过历史知识,依稀地记得,苏秦出使,说服齐国退兵,并由赵王灵王护送公子姬职回到燕国登基,没想到历史虽然发生了偏移,但是很多事,没有被他这个‘外来人’直接影响到,还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发展。
“苏丞相,你是如何说服齐王的,他肯无条件交出这些得到手的城邑吗?”辰凌询问道。
苏秦潇洒一笑,接下来,口若悬河地把这次出使的大致经过讲解一番,先是去了赵国,说服赵武灵王支持燕国,抗衡齐国,得到头口协议后,苏秦直接去了魏国,谎称赵国已经完全同意出兵,利用魏国与齐国素有仇怨,加上秦国削弱后,齐国成为众矢之的唯一强国,魏国很想趁机也削弱齐国,于是欣然答应对抗齐国。
在两国君王首肯之下,苏秦便胸有成竹来到齐国,与齐王交涉过程中,软硬兼施,先扬后抑,层层铺设,先把齐王夸赞一番,紧接着替齐国分析接下来的处境和危机,最后提出几国联盟要对付齐国,震慑住了齐王。
最后齐王走入苏秦提前设下的话机圈套,在外患之下,同意归还燕国的城邑,与燕国修好,避开诸侯国的目光,暂时避开锋芒,齐王觉得这样一来,化解齐国的危机,把接下来重点与五国协商,划分势力范围,讨伐本势力范围内的小国,扩大疆土,为日后的中原争霸做好准备。
辰凌和秦开听得频频点头,暗赞苏秦纵横捭阖的能力,不愧为鬼谷子高徒,六国名相张仪的师弟,三寸之舌,胜过了十万大军,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外交的重要作用!
“很好,这次苏丞相劳苦功高,使我燕国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破碎的河山,眼看要到年关除夕,事不宜迟,秦开将军,明立即折返前线大营,率领三军做好防御,以防齐军临时有变,如果齐军果然要退兵,到时候,你就代寡人,接管蓟城,以及燕国西南与东南的边疆防线。”
“臣将领命!”秦开恭敬回道。
辰凌转向苏秦道:“苏丞相,这个消息一旦传开,燕国子民将要沸腾起来,然而这只是复国的第一步,赶走了齐军,接下来,国破山河在,满目疮伤,需要战后重建,寡人有意利用这次燕国的大变动,作为一次契机,进行全国彻底改革,首先是朝廷机构,还有土地分配,重建王城等,这些大事,需要与丞相讨论!”
第0303章 谈论变法
苏秦听到储君要实行变法,有些激动,因为他师承鬼谷子以来,就渴望有一天下山,能像周朝姜公、齐国管仲、秦国商君一般,能治国安邦,振兴一国,把自己的所学施展出来,出将入相,纵横捭阖,博弈天下。
想到这些,精神一震,苏秦激昂说道:“变法图强,是国之强盛的根本途径,自春秋以来,齐国管仲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都是转衰为强的标志,最为成功和彻底的自然是商鞅办法,他在变法前期,主张厉行严刑峻法,信赏必罚的原则,树立起法令统治的威信,又建立严密的基层组织,以严酷的连坐法将乡野百姓组织起来,五家一伍,十家为一什,彼此相互监视、检举或告密,又配合了旅舍宿客必须要有身份通行证件的办法,把全国人民都置于严密的监控之下,便于统治管理。”
“另外商鞅主张,打击世袭贵族,剥夺其世卿世禄的特权,整理爵制,规定出二十级的爵位,依等级的高下分别可拥有多寡不同的田宅、奴婢、衣着服饰,草根百姓如要取得权位和财富,只要努力杀敌,建立军功一途,凡战中斩一敌首,即可获得爵位一级,如愿做官,可做五十石薪俸的官。”
“在经济方面,主张重农抑商,奖励男耕女织,生产量高的,可免除徭役,商人及怠慢至贫穷的,没入官府为奴隶,商人没有任何地位,受到官府打压,没收其财产。”
“在社会方面,强制有两个成年儿子的人家,必须分财而居,单独立户,以配合鼓励耕织办法的彻底推行,实行十年后,秦国初步稳定,商鞅又进行第二阶段变法,在朝政上,重新组编地方机构,普遍施行郡县制,迁都咸阳,建筑宫廷,在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制度。”
“同时禁止戎狄落后习俗,强迫中原化,对学术思想言论则严加控制,焚毁诗书,变法令下达之初,许多人议论新发,指责不便,十年后又纷纷赞扬,商鞅一律认为这些人都是‘乱化之民’,把他们统统放逐边疆,如此一来,秦国建成一个通知最严密,效率最高,秩序稳定的超级大国!”
“倘若不是这次秦武王不懂外交,赶走了师兄张仪,致使五国盟军伐秦,损伤元气,按照秦国的发展速度,日后统一六国者必是秦国,可惜,现在中原破秦,伤了元气,日后谁做霸主,还真难料定了。”
辰凌听他一番概括下来,对于商鞅变法,有了基本轮廓,只可惜他那时翻阅古书,只是草草浏览一遍,并没有细细研究,因此只知道商鞅变法很成功,也很严厉,动不动就斩杀一批人,而且极为残酷,血腥之路中变法有成,离不开他的铁血手段和乾坤大才,最重要的是秦孝公在幕后坚定不移地支持!
“丞相认为,当前燕国要实行变法,优势和劣势都有哪些,当如何变法?采取以什么方式治国呢?”
苏秦答道:“目前燕国击退了齐国军队,暂时没有了外国侵略,但是燕国现在弱小,很多周围邦国虎视眈眈,因此周围的形势,成为威胁变法的外在影响,很多诸侯国不愿意看到燕国变法图强,肯定会借机欺压。
“第二是内患,太子平带着一些参与人马,深入了长白山、小兴安岭山脉一带,随时都有回来复辟夺权的危险,他带走的一些人里,有一些地主乡绅的旧贵族,这些都是顽固势力,肯定不会同意变法危害他们的利益。
“第三是燕国贫穷,眼下难民数以百万,人口流失严重,当务之急,如何稳定下来,把这些人返回原籍之地,重建家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这更艰难。
“第四,除耕田乡野百姓之外,其它士、工、商几方面,几乎全部停滞退后了,国无名士,工商消亡,人才凋零,无贤可用,这也是困难之一!
“至于优势,只有三点,一是燕国虽遭受创伤,几乎覆灭,但是保留下来,复国重建,破而后立,国内老旧势力,王族亲族,都遭受沉重打击,燕国是六百年的老诸侯国,很多观念非常落后守旧,老旧顽固势力盘根错杂,这次经过子之内乱和齐国入侵,对顽固势力是一次大冲击,地方很多旧贵族、世袭的爵臣,都在烧杀之中,四处走散,如果储君要变法,一定要彻底扫除这些旧贵顽固势力,重新划分燕国爵位,废除先前的制度,重新建立律法和政法,这样大换血,才能迅速崛起,日后或许能比秦齐赵魏楚都要强大!
“第二点是储君的雄才伟略,有决心振兴燕国,只有开明的君王,才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如果秦国没有秦孝公,就是一百个商鞅,也无法推行改革,更别说成就千古流传的事业了,储君的开明见识,是日后燕国兴起的基础和前提。
“第三是地利,燕国地域辽阔,特别是燕国东北,有辽东、辽西、辽南、辽北,纵横数千里,都是黑土地,肥沃千里,而且有燕山山脉阻隔东胡,有渤海隔绝齐国,有易水长堤阻隔中山、赵国,地偏一隅,避开中原混战,可安心发展,练兵、造甲、养马、繁殖人口都可以在燕国东北广阔的大地上,而且那里冬季苦寒,适合锤炼体质,夏季温暖,气候宜人,燕国子民人高马大,加以训练,对抗南方中原诸侯士兵,有更强的武力,丝毫不弱于秦人,这是优势之三!”
辰凌心中一惊,暗赞苏秦的学识,看的非常准,与他思维不谋而合,四劣三长,的确就是燕国目前的大致情形,微微点头道:“丞相说的极有道理,这次燕国遭受大难,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利用对齐国的仇恨,号召燕国人变法、遵法、守法、护法,拥护朝廷,推行变革,富国民强!”
“如果不是这样国难当头,贵族老旧势力肯定会百般阻挠,这次趁机一起根除掉落后的旧俗,把燕国推向一个新的环境,另外,太后曾跟我提及,燕国六百年来,历代国君都将一部分国库财宝藏入一个宝库中,等齐军退去,国家稳定之后,寡人就带人挖掘出来,充入国库,实行变革,建立学府,广纳天下人才,进行一次大革新!”
苏秦闻言大喜,即对储君的高瞻远瞩的目光感到欣慰,又对燕国有如此财富秘藏感到惊喜,建国之初,一贫如洗,要变革非常难,如果有了一定财富基础,推行变革,就相对容易一些,发展军队,重金聘请国士入燕,何愁大事不成?
第0304章 天地玄纵
辰凌与苏秦接下来重点针对变法、朝政、军防、农耕、土地等问题展开一番交流,各说其辞,尽管苏秦乃历史名相,最多时期曾佩戴过六国的相任,名动天下。
但他终究还是纵横家的代表,最擅长的是外交谋略,洞悉时局,谋而后动,而不是治国财政和农耕变法!
辰凌觉得如果燕国要推行变法,光有苏秦是不够的,毕竟还是要有法家人物参与,来修订法律,并且在土地、户口、财政、治国等各方面有大开展,而苏秦最适合做外交部长,并不适合做国政院右丞相。
提及当前战国人才,辰凌首先想到的是乐毅,这个历史上文武全才,助燕召公完成大业的名相,鼎鼎大名,很期待他的出场,春秋战国,管仲乐毅,并称于世,连后世诸葛孔明,都对二人敬佩仰慕,长拿来自比自己的才学和本领,可见一斑!
还有一人令辰凌挂心的是范雎,尽管此时他还默默无门,但在史书中,他后来可是秦国的名相,对大秦的贡献不亚于后世李斯,推行‘远交近攻’策略,使秦国在逆境中迅速成长,长谋远虑,为秦统一天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能把他秘密接回燕国,委以重用,必将有助于燕,同时还能夺走本应属于秦国的大气运。
相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国运,有气运则兴,气运散则亡,兴衰之中,国运是一种无形的命运。
辰凌自认不是什么天才,也不是理论家、科学家,但他在武林世家长大,自幼习武,接受各种训练,平时喜欢翻阅古籍资料,对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基本的文化知识、科学论点还是挺熟悉的。
他要实行‘耕者有其田制’,重新分封土地,把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让所有燕国百姓都有田耕,保障农民的利益,因为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乡野百姓数量庞大,只有调动起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巩固国家政权和综合实力,击败任何内在和外在的敌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