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薛仁贵也知道孤军不能再深入了,攻打到了聿赍城后,将这个吐蕃的边陲小城,连根拨出后,押着数千人返回。只是出了一口小小的恶气,心中依是不平,一路让人抽打着,将这些族人押了回来。
李威再次找到王妃儿,说道:“薛仁贵已经回来,你该离开了。”
奶奶的,还成了请神容易送神难了。王妃儿没有这个自觉,沉默了一下,说道:“不行,我们孤身回去,十分危险,你要释放一百名吐蕃的战俘,护送我们回去。”
“休想!”李威气冲冲地离开。
但这一回,王妃儿却紧跟着,又说道:“那么,最少五十人,这是我的底线。”
“你……我说,小娘子,孤有没有欠过你什么?”
“你是欠我的,欺骗我就是欠我的,一万多条吐蕃士兵生命,也是欠我的。”王妃儿理直气壮地说道。
“你……休想!”李威气愤地说,然后离开。但王妃儿紧紧跟着他,一停下,用眼睛瞪着他,连如厕时,都呆在外面,然后再用眼睛瞪着。最后李威举起手,说道:“好了,我怕了你,只能三十人,再给一些武器,这也是孤的底线。”
“成,”王妃儿爽快地伸手,要与他击掌。李威没有回应,怒冲冲地下命令。不过对这个小少夫,大家皆不恶,一个个只是笑笑,并没有人反对。三十人挑了出来,也如约给了一些武器与马匹。李威说道:“小娘子,快离开吧。再不离开,孤要拆铁桥了。”
也不顾王妃儿什么意见,直接下令,开始拆除铁桥。这一次封锁道路有些狠,不管什么茶马古道的啥,只要是通往吐蕃的道路,全部封死。还是能打通,但会费很大的力气。说到底,南诏无所谓,是两国之间的交战。唐朝一时不占上风,就是将道路封死,南诏也休想安生。
……
王妃儿前面过了铁桥,后面铁桥就被拆除了。
李威挥了挥手,隔着金沙江,说道:“快回去吧,孤也要离开了。有空来长安,孤派人陪你,不过希望是朋友……”
“我很想,可大约没有机会,不过告诉你一件事,我的身份,我叫卓萨。墀玛勒,是赞普的王妃。今天之仇,来日必报。今天之恩,明日我也会饶你一条xìn在这里暂时没有走,直到等铁桥拆掉后,就是为了说这句话的。说完后才开始向马上骑。
“卓萨。墀玛勒,你可是姓没禄?”
“正是。”
李威在马上一哆嗦,后悔得差一点拍大腿。
ps:困得不行了,今天七更,看看明天能不能来个小五更。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三章 指点迷津 会盟洱海
请到
第二百二十三章指点迷津会盟洱海(第八更)
史书上记载,芒松芒赞死后两年多,没禄氏抱着一个孩子,说这是赞普遗腹子,是不是的……?然后论家五兄弟那么牛的,就让这个女子倒下去了。某种意义,手段与武则天相似,治国略略还在武则天之上,至少真正提拨了一批有用大臣,吐蕃在展。
有读者说是耶律焘蓉,不是,永远不会进太子的后宫,不过会有一些意思的事生,在群中与大肥猫谈过,恕不剧透……索性努力一下,再。
薛仁贵有些疑看着李威,问道:“殿下,你怎么啦?”
以前与太子不熟的,与儿子见了面,才听到一些事,太子对自己很有好感,甚至隐隐在大非川大败上,站在自己立场说话,所以对太子投之以李,十分看重。正因为如此,听到太子命令后,大军追击到了聿赍城后,立即赶回来。否则他追击得还要远。
“没什么,”虽是这样说,李威表情不大好,心中懊丧地差一点想敲自己的脑袋。记得不多,可知道这个少女是将来吐蕃的一代女王,吐蕃的武则天,甚至一些史书对她好评如云,说是吐蕃中兴都与她有关,最要命的是吐蕃将来赞普唯一的儿子,就是她生下来的。
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呢?
可也晕了,即使吐蕃人不守什么礼制,但你好歹是一个堂堂的大国王妃,还是正品的王妃,跑到前线来玩玩就算了,做什么间谍?
这真让他郁闷了。
郁闷的不是他一个人,后悔的人大有人在,李威释放墀玛类回去,皆没有反对意见,姑娘不算可恶,又与所谓的神马姐姐救了许多唐朝士兵,不管怎么说,如墀玛类所言,屡次利用了她,心中有歉意。可没有想到是赞普的王妃,军部还在商议,要捉此女回来,破坏吐蕃与羊同的关系。只是到了逻些城,又与赞普完婚了,这才作罢的。
捉住了一个堂堂的赞普王妃,可以打出许多筹码。
裴行俭都失去了儒将的风格,默然良久,说道:“她上了我们的当,我们也上了她的当……”
……
后悔已晚,铁桥拆除,除非长了翅膀,否则再也捉不回她。一行人怏怏不乐地带着大军返回。直接到了洱海,要做的事还是有很多的,主要是分赃。
心甘情愿地做了唐朝的弟,牺牲又重,怎么着也得表示一下。有许多东西要瓜分的,比如领地,战俘,族民,物资。黑齿常之说道:“殿下,不用管,让他们自己去。”
这句话代表着大家的想法,天气又热了,呆在南方,军队很不适应。只有裴行俭摇了摇头,但没有言,毕竟这件事,需要李威来办,更有威信。李威更没有同意,不知道南诏最后如何独立的,可是让他们自己瓜分,必然会让少数几个部族就着唐军大胜的势头,一枝独大,独大了,以后又能打着唐朝的旗号吞并其他部族,越来越大,最后野心也就有了。
命令手下,将各部喊来商议。
但梁积寿赶了过来,说道:“殿下,救臣。”
诏书还没有下来,可战事结束,应当班师回朝。朝廷会如何处置呢?
“梁将军,这次大捷,你又有功劳,朝廷即使处执,也不会太重。就是稍稍贬一下,以后依然会重用。”
“但是,但是……”
“梁将军,狄某可以告诉你一个好办法。”狄仁杰忽然说道。裴行俭提示的话,李威都忘到脑后,狄仁杰却预感到一个问题,这次大捷胜得十分光彩。以后太子登基也会变得更容易了,唐朝重武,一个文武双全的太子,百姓会不会拥护?尽管太子只射杀一人,也杀了敌人的。可与当今圣上又会有些古古怪怪的事生。
有时候狄仁杰忍不住在想,于其这样,不如真正学李世民吧。索性来个逼宫,省得这些麻烦,至少看起来,太子做皇帝,比圣上做皇帝会略略强些,最少在仁爱上,两位圣上皆远远不及。
当然,这一次回去,圣上会头更痛,拥护的人越多,甚至军方,就是皇上也不敢轻易变动的。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让圣上不必产生不需要的联想,太子依然少说为妙。这过节,梁积寿不知的。梁积寿立即开心地问道:“狄司马,有何良策?”
不用寺丞实职称呼,用了行军司马军职称呼,十分尊敬。
但狄仁杰种种能耐梁积寿也看到的,作战看似是黑齿常之等人的光彩,甚至裴行俭与太子的谋划,可是后勤与军队管理,也很重要。在狄仁杰默默无闻管理下,大军一路西下,没有出任何差错。这就是本事!不愧为太子手下要幕僚。即使梁积寿也十分佩服。
狄仁杰说道:“圣上要处执你,可是殿下没有处执,却大胆启用你,已经给了你一个机会。再出面,不大好。但有一人,可以相助,薛将军。”
其实不能称为将军,只是白衣带军,可谁敢不称呼薛仁贵为将军?
梁积寿有些迷茫。
狄仁杰又说道:“当时薛将军大败,朝廷上下,纷纷要求处斩薛将军,可是最后结果?”
“你是说是两位圣上关护?”
狄仁杰没有再说。
梁积寿细细回想着大前年的事。当时朝廷很怒火的,薛仁贵又是主帅,郭待封相辨,因为郭家的底蕴,朝中旧臣拥护得多。但朝廷派出钦差询问,随后两两相贬。似乎……
又问道:“那么为什么又从高丽流到了象州?”
“只是贬几年,不贬群臣众议如何平息?大非川之事过去,想启用岂是难事。”
“谢过狄司马。”再不明白,不要在朝堂魂了。
乐颠颠地找薛仁贵,又是送礼,又是请薛仁贵喝酒。薛仁贵忍无可忍,问道:“梁将军,你想做什么,直接说吧。”
梁积寿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薛仁贵说道:“梁将军,莫要忘记,薛某还是一介白衣,怎么替你求情。”
“是太子殿下让我求你帮助的,”篡改了一下,不过狄仁杰提拨时,太子确实在一边默不作声,也能称为默许。听到是太子说的,薛仁贵不吭声了。过了半天,说道:“想回京不大可能,一回京无论谁求情,只会遭到贬职流放,与薛某一样。”
“薛将军意思是……”
“在姚州,你与各部关系算是融洽,姚州荒远,又遭到几次战火涂炭,朝廷其他官员皆不会肯来。实际殿下这一次出征,各个有敌意部落皆已平灭,只要不胡作非为,治理十分容易,也容易出政绩。薛某可以替你上书一封,写你的军功,仅于此,作用不会很大。”实际薛仁贵也想启用,不想老死在象州,即便求情,也会顾虑自己,不用明说,梁积寿也明白。因此薛仁贵又说道:“但想留在姚州,不是薛某,要这些蛮僚的各部酋上书。他们一道上书求情,比薛某管用十倍。”
梁积寿也不大愿意留在姚州,看看那些百姓吧,十户人家,至少有五户人家妻离子散,还是薛仁贵找了一些百姓回来,否则更惨。可无可奈何,只好再次找这些部族的族长们帮忙。但不是找,是命令。不算恶,各部酋长心中也愿意,虽然大胜,依然怕吐蕃人卷土重来,有一员得力的将军驻守,安全有了保障。于是一起上书求情。
有些出忽李威意料,找到梁积寿,说道:“梁将军,你留在姚州,孤不反对,可那个象墓……”
“殿下,臣不会再找了,那个山,”梁积寿摇着头,不堪回,再有几天转不出来,都怀疑自己能不能跳崖自杀。即使是转出来的,也是运气使然,不是靠本事找出来的。
……
战事结束,大军勿需全部留下,大部押着两万多名,李威上书在各州安抚的战俘,返回中原。这些都是死硬顽固不化分子,杀不得,只好放在中原,慢慢感化。到了中原后,想跳也跳不出三尺高。这两万多人,只是一部分,虬龙渡一战,姚州一战,就已有了不少战俘,然后梁积寿与黑齿常之平叛洱海崴山,又有一些俘虏,但薛仁贵俘获的战俘与百姓更多,几乎将金沙江西岸几百里方圆的百姓俘获一空。还剩下两万多人,这是留着瓜分赏赐的。
各部族长,或者酋长,或者“国王”的啥,渐渐会齐。居然有一千多人,还抛去了两次战争中,被撤底灭去了三百多个部族。李威rou了rou眼睛,然后盯着地图看,估算了一下面积,也不过近十万平方公里。心里只是慨叹,原来国王也是容易当的。
将这些大大的国王集中到一起,然后商议,分而化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与狄仁杰商议,与梁积寿商议,又与裴行俭商议,最后想出一个办法。索性给他们定一个疆域,将这块土地划分成若干块,每个部族管理按照功劳与大,分别管理一块。然后订下盟约,不得互相侵犯,也就是不让少数部族一枝独大的。
这个方法倒是很好,至少这些族长们有野心的只是极个别人,大多数只想和平,不想再打仗了。两场战争下来,各个部族皆有伤亡,看到一些的部族都被灭族,心中更是戚戚。都是同意的。但在疆域产生纠纷了,一个个都想要大的地块,好的地段。
一直在吵,语言又各不相同,李威大多数听不懂,头痛万分。只好调解,调解也没有用。然后李威只好率着几百名手下分头下去调查,连李威自己都下去了,查各部族的实际居住面积、所在地点,以及人口,对唐朝的忠诚度,等等。差一点成了一个人口普查。这一查,就了十几天时间,将情报会集起来。索性替他们强行分配。
实际上这一次分配比较公正的,大多数酋长默不作声了,依然有少数酋长在吵。薛仁贵怒道:“再吵,某带大军灭了你。”
这才强行镇压下去。
朱敬则说道:“殿下,还是不行啊。”
“只要大多数人同意,少数人孤有办法的。”李威这些天跑得也很恼火,也看到许多现象,特别是一些生蛮部族的巫者,装神鬼,用活人祭祀的都有。这个是民族风俗,看不惯,也没有办法了。
然后到了四月半,在洱海湖畔南岸选择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地点,举行了大盟会。高兴的人很多,甚至有许多蛮僚过来载歌载舞,终于不打仗了,又能看到堂堂上国的太子,很高兴的。可依然有人不开心,感到委屈。
李威看在眼中,始终不吭声,然后渐渐天黑了下来。盟会依然继续在进行,是李威刻意拖的,有了盟会,需要各个盟约的啥。到了月上东山之时,盟约勉强地搭成,然后李威命令手下吹响号角庆祝。
随着号角声吹起来,忽然许多人抬着头,看向天空,随着一片一片地跪下……
六|九|中
正文 第二百二十四章 以神为名 西南始治
第二百二十四章以神为名西南始治
然后所有人一起向天空望去,天空中月明星稀,一只巨大的鸟儿闪着火光,向众人头顶上飞来。这只鸟的形状从来都没有见过,而且很大,虽然离大家那么高,看起来都象一个房屋那么大,那么高的,实际有多大,大家都能想得到了。近万人为这异象所震惊,鸦雀无声,于就听到隐隐在高空中发出鸟的鸣叫。这只大鸟终于飞到大家头顶上,很高,可因为大,还能看到形状。大鸟在众人头顶上盘旋了几圈,然后喷出金色的碎屑。
都有这物事飘落下来,肯定不是海市蜃楼,或者眼睛看花了的。
所有人一起跪下来,李威也跪了下来。
裴行俭拽了拽他的胳膊,李威低声说道:“神鸟,跪跪吧,这一跪,说不定能跪出一个西南边陲的百年平安。”
“可是……”
“这时候不能说话。”
“……”
大量的金色碎屑飘在众人的头顶,然后这只大鸟似是在天空中点了一下头,又飞了回去。
细奴逻这才走过来,问道:“太子,这是什么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