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唐-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过度开采,材料开始匮乏了,能不贵吗?这样,说不定天下百姓都能用得起纸。

这个意义,就是碧儿的母亲,也知道的。

李首成又说道:“奴婢又听说,还有一个月,新纸就能出来了。”

“哦,你说会不会成功?”武则天眉毛跳了跳。本来以为是一个笑话的,可是局面如此的艰难,如果成功了,能将她,或者丈夫的困窘,至少能化解一大半!于是心中就隐隐抱着一丝期盼了。

“奴婢也不敢说,可竹子真沤烂了,说不定会成功的。”

“你去安排一些人手,协助东宫的人,并且派侍卫日夜监视,不让任何人破坏。”

“喏!”

武则天是害怕郝处俊这些对她有敌意大臣破坏的。其实这些大臣都是君子,不会屑于做这种卑鄙的事。不过却是无心插柳,如果不派人看守,最后看到成功的希望,长安某一个人,却是很不安份的。

李首成应了一声,又问道:“如果万一不成功,怎么办?”

“那就当是一场笑话吧,反正笑话够多了。”

“喏!”

其实竹纸李威当时只想用此讨好一下武则天,不然怎么办,还没有穿过来,这个病太子就狠狠的扇了武则天一个大耳瓜子。可是他也没有想到一张小小的竹纸,居然上升到这个战略性的高度……

………………………………

“你今年多大啦?”

裴雨荷还在蒙蒙不清,好好的,自己却召到了皇宫,面对这个伟大的皇后,心中惴惴不安。不过她出身名门大家,教养很好,而且性格沉稳,因此小心地答道:“十三岁。”

“十三岁了,那也合适。”

合适什么?裴雨荷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本宫听闻你自幼读了很多诗书。”

“读了一些,《论语》、《诗经》、《礼记》,不过九经尚未读完,还有其他的一些书。”

“可会女红?”

“也会一些。”

武则天拿出一块方帕,说道:“能不能照着它,绣出来?”

方帕上图案不复杂,两只蝴蝶,下面几朵小花,裴雨荷答道:“这个臣妾倒是可的,不过需要一些时间。”

“你就要这里绣吧,本宫不急。”

皇后之命,裴雨荷虽然一肚子狐疑,却是不敢拒绝的,于是拿出丝线与绣花针,认真刺绣起来。

模样是不及杨敏,但长得倒也清秀,最难得这么小,见了自己虽然侷促,可没有失态。从见面起,到现在,礼仪端庄。倒底是大家名门,想到这里,武则天有些酸溜溜的。但与当年王皇后不同,王皇后出自天下最有教养的家族,然而霸气凌人,目空一切。这个小女子却是性格安静柔和。

看着她在绣花,模样娴雅,又与杨敏反复地比较,武则天心中又满意了几分。

太子妃嘛,长相都不要紧的,就是长相,这个裴家的小娘子,也不差的。但品德却是很重要的,杨思俭的那个女儿恰好反过来了。长得绝色无比,长相都让自己感到惊讶,所以才选定了这门亲事。可后来的种种,早就让她不满了。

方帕绣完了,武则天拿出一张黄麻纸,道:“写一些字,给本宫看看。”

“遵命,”裴雨荷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首《云汉》。诗有些长,讲的是周宣王忧旱的事。

周宣王姬静就是西周国人暴动后,被大臣推上来的皇帝,很有作为,史称宣王中兴,可执政时,也遇到了一场大旱,所以诗中说“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山川河流全部旱成枯槁了,水涤的一样。旱魃猖獗,遍地就象大火在烧。于是周宣王“忧心如薰”,祈求上苍宽恕。

“能选这首诗,倒有意思了,”武则天看着一行行秀丽的小字落在纸上,心中在想……

正文 第九十六章 彦伯偷嘴 半年之约

“殿下,鸳鸯如飞,毕之罗之,何谓毕?”

“毕嘛,原来指田猎时用的长柄小网,看到这一句没有?雁鹄集于会稽……来遭民田之毕。因为进了网,猎物命运结束了,所以后来引为结束、完毕,”李威捧着一本书,随口答道。

本来对古文就有一定的造诣,现在专心用功,上官婉儿在进步,他也在进步。

“也就是遭到了小网与罗网了?”

“嗯。”

“既然都进了网了,为什么下面一句说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唉,这个小丫头,问的问题越来越难了。李威不得不将手中的书放下来,想了一会儿答道:“这是一对鸳鸯儿,在飞,遇到了罗网,然而鸳鸯即使是面临生死,也没有丢下同伴。这种坚贞的感情,可以为君子带来福禄。下面也有,乘马在厩,摧之秣之,摧秣乘马,暗示准备结婚亲迎之礼。所以呢,说毕之罗之,也不分离。第一句说心愿,第二句又是戢其左翼,将嘴插在相互的左翅膀中,和美的生活。这是新郎在遥想。因为简洁,这一切没有说出来,却能让人想到。”

但是不是这样呢?李威也不敢肯定,反正这一句毕之罗之,很突兀。不管怎么说,进了罗网了,与即将到来的大婚喜悦心境很不符合的。

“鸳鸯只是一对儿?”

“是啊,”李威又是随口答道。其实是错的,鸳鸯关系很乱,成双成对只是一种假像。但这时候人们就这么认为了,抬这个杠做嘛?

“那为什么人不是一双一对?”

“呃,”李威噎住了。当然,也可以解释,现在男子生活重,寿命不长。再加上战争,死的士兵多,男女比例不协调。一度为了鼓励生育人口,李世民曾在唐律中规定,男二十,女十五岁必须结婚,否则依法处执,如果没有钱结婚,政府资助之。不结也得结,什么剩男剩女的神马,全得关起来。当然,这时候法律嘛,不较真,不然宣城两个公主都不会到二十多岁,还是太子上书成得以成亲的。难道去抓李治与武则天?或者诏书规定七家十姓不得通亲,人家照样通,又怎的?但这一来,这个时代结婚很早。一男除了一妻外,多媵妾,很正常。

可来解释,也说不通,光棍彼彼皆是,也未见多少政府资助之。

恩,应当来说,进步的是另一条规定,寡妇鳏夫必须成亲,守节也是犯法的。不象明清那么不人道。

碧儿敲了一下上官婉儿的小脑袋,道:“婉儿,有的你不能问的。懂不懂?”

一夫一妻,你上官婉儿也不要等太子以后宠幸了,连碧儿都受牵连!

“是的,人与禽兽是有不同的,”上官婉儿省悟过来。

可这句话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或者人不如禽兽?

正在这时候,侍卫走了进来,禀报道:“许舍人在偷吃肉,让我们发现了。”

祈福的法事结束了,但斋戒没有结束。李威又说了,再替父皇斋戒一月,这样诚意总足了吧。反正也是拖时间,到广成泽是拖,在嵩山也是拖。论风景,嵩山并不比广成泽与崆峒山差。每天看看书,或者游玩一番,特别是空气,真的很好,就象进了氧吧里一样。这个日子过得十分逍遥。

侍卫有的嘴馋,可是仁太子孝顺,倒没有什么怨言的。其他数位臣子,虽然官职不高,可都是李治特地挑选过来的,说起品德,李威恐怕未必能赶得上,更没有怨言了。

最苦的是许彦伯。

倒底是宠惯了的,一下子吃不了这个苦,于是下山偷买了一块烤熟的肉带到寺中,然后跑到林里偷吃,却不成想,被侍卫看到了。

李威走了过去,看到许彦伯正瑟缩地靠在一株松树上,脚下面还有一块荷叶包的熟牛肉,脸色苍白。这事儿说大也不大,如果遮掩一下,也就过去了。说小也不小,如果不遮掩。这可是在替皇上祈福。

但太子会替他遮隐么?

果然李威第一句话说来了一个:“人面兽心哪!”

“殿下,你是故意折磨臣,臣要回东都。”

一路上受李威的气不提,连小公主也参与进来,时不时整他一顿,这段时间过得苦不堪言。

“孤何时折磨你,这一次祈福之旅,孤不愿意扰民,大家过得有些苦了,可是不吃苦中之苦,怎么知甜中之甜。对孤,对各位,都是一次难得的成长。”

“正是,”几位大臣正色道。正是便装,听到了看到了许多东西。或者整治许彦伯,也不过小公主讥笑了他几句,太子没有优待他,与大家一样,不过他身体娇惯了,所以感到很吃力。可论出身,论尊贵,你还有皇太子尊贵吗?人家皇太子也没有破例享受什么,这还有什么怨言的?

或者他与太子有过节,如果这次机会抓好了,何尝不是将这个过节弥偿的最佳时机?

不但大臣这样想,连武则天也抱着这样的想法的。难不成许彦伯不会笨到此中关节都想不明白?

但想法却是错了,许敬宗与李威一谈,感到李威的敌意。而许敬宗的那次上书,也让李威感到许敬宗的杀机。这两人不死不休了!

“回东都?你以为这个天下当真是你们许家的?要来就来,要去就去!来人哪,掌嘴,掌这个馋人的嘴巴,掌这个大逆不道的人嘴巴,掌一百下。”

一百个大耳瓜子抽下来,许彦伯嘴两边整成了两个大西瓜。这还是侍卫忌惮他的爷爷,否则这一百下子抽下来,估计连牙齿也剩不了一半。这还是其次,李威又不让他回洛阳,继续扣在少林寺,自己偷嘴,未免丢人现眼。关进禅房里,直接不出来了。事情并没有结束,此事,太子一定会上书朝廷,如果让皇上看到了,该是如何想?祈天祈地不要紧,这一回祈求平安的对象,却是皇上本人!

李威确实在写奏折。

父母养了两条看门的恶狗,李义府开始对主人不敬,才流放的。剩下的这只恶狗,就更加珍贵了。想放倒这只恶狗,也要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这就是一次聚沙子的机会。

正在此时,外面传报狄仁杰来了。

高兴地迎出去,问道:“狄君,如何又回来了?”

“赶了赶,赶来与殿下一道共渡端午节。”

“欢迎之至。”

说完了,两人开心地大笑,请狄仁杰进去落座,狄仁杰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恭喜,恭喜,”赶过来的魏元忠三人立即祝贺。

与魏元忠的官职一样,职不高,可权很重。大理寺,可是执掌大案要案所在,审案子大理寺卿很少出面的,正是几位大理寺丞。魏元忠亦是如此,放在京城,或者在太子身旁,权利不大,可是放到地方弹劾纠察的对象,可上达到一州刺史。也就是说,四品五品的刺史见到他,也乖乖地笑脸相迎。

向魏元忠道:“同喜,同喜。”

其实说到底,还是沾了太子的光。熬了这么多年了,总算是熬出了一点头。

说完,扫了一眼桌子上的奏折,道:“殿下写的好字。”

“呵呵,”李威一乐。虽然他将那些记下来的诗词当作他的,嗯,无人争辨,可心里面多少发虚。唯独这个字,引以为傲的。在洛阳时,母亲武则天还特地让他写一幅字。写完了,看了半天道:“好字。虽然功力不足,隐隐有一家之相。”

可说完了,狄仁杰看着奏折,就皱起了眉头,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威将事情经过一说。

狄仁杰叹道:“许少师为人如何不提,心中总算多少替着皇上与皇后着想。这个孙子……大逆不道未必能称得上,可心中却没有半份二圣的地位。”

公正的评价。

然后话锋一转,道:“不过这份奏折,你还是不要递到东都。许少师之事,交给臣来处理。”

太子也好,包括魏元忠在内,都低估了许敬宗要铲除太子的决心与胆量。而且此人心智不可想像。只是偷了一下嘴,不要说打不死许敬宗,连许彦伯都拍不死。反而逼急了,许敬宗会来个鱼死网破。

仁太子与这样的人同归于尽,得不偿失的。

魏元忠说道:“狄君,你才智不弱,可对付许少师……”

那意思,别以为升迁了,也不错,大理寺丞,可与许敬宗相比,你什么又不是了。

“未必,拭目以待吧,魏君。”说完了,心里在思付,原来嘛,是没有机会的,许敬宗的事,让他很头痛。可现在不同了,调入了京城,偏偏巧,还是大理寺丞!而且自己,虽然都知道他是太子的幕僚,可依然低估了他。

又说道:“殿下,将奏折收起来吧。相信臣,给臣半年时间,如果陛下与殿下一道返回西京,臣也跟随一道前往西京,三月为限。许少师这块大山,必然让臣搬开。不过现在,却不需要将他逼急了。而且有一些事,殿下需忍上一忍……”

“半年时间?”魏元忠更加不相信,除非这个老家伙病死了,否则给你三年时间,也未必能搬开。

“足矣!这是臣还要相陪殿下有可能一两个月,否则都不需要半年。殿下,臣可以向你下一个军令状。”

连李威都不大相信了,半年掰倒许敬宗?就是狄仁杰手上有什么仗持,也不大可能掰得倒的。可狄仁杰却不是喜欢说大话的人,为什么会说出这种大话?

正文 第九十七章 等(上)

“孤相信就是,”李威虽然这么说,却是不大信的。

但军令状的东东,千万不要出来。狄仁杰也喜变通,可不代表着他性格圆滑,通过魏元忠,就可以看到这些良臣性格激烈的一面。万一办不到,他来个抹脖子,自己上哪里找这个军师?

狄仁杰也不解释,这件事,只有自己一个人慢慢去寻找蛛丝马迹。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否则许敬宗来个杀人灭口,就死无对证了。又随意地说道:“臣来之前,听闻裴左金吾家的小娘子被皇后召入皇宫叙了很久。”

“皇后召她何事?”

“臣不清楚,也许为终南山之事吧,这个裴家小娘子如何?”又是随意地问。

“孤也不大清楚,只是那天看她很小,却很坚强。大约出自名门,仪礼也很好,懂得一些世故。”就是这样了,徐俪让他注意,一是东市上本来就有交接,小辣妹子,给他印象很深,第二长得又美丽。他又不是圣人,看到美丽的少女,多注意一眼,正常生理反应。诗经开篇第一句不就说了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再说,徐俪也十四岁了,既然经堂揩揩碧儿的油,十四岁的年龄,慢慢能接受了。可是裴雨荷只有十三岁,这个年龄每往下降一句,对他心理来说,就是一个包袱。十三岁能做什么,后世恐怕才上初中一年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