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在演习这种重要任务中,一定得给他强制配翻译。以防止他的二把刀汉语出差错。
……
在飞机的轰鸣中,向小强看着面前的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心中满意之极。二战中的两员最顶尖的战将,现在就坐在自己面前。一位已经能够使用了,另一位假以时日,也将和大明军队融为一体,成为对清战争中最可怕的战争机器。
……
飞机在无锡西郊的一个军用机场降落。这个机场,将成为蓝军演习使用的五座机场之一。再往西几公里的阳山镇,就是蓝军的总指挥部所在地。
巨大的螺旋桨轰鸣中,向小强首先出现在机舱门处。
下面几十名蓝军高级军官排列整齐,“啪”地一个立正,面向向小强。
向小强很满意,微笑着向下面挥手致意一下,然后扶着舷梯走下来。他的身后,则紧跟着走下来李根生、古德里安、隆美尔……
几十名军官的正中,一名戴着一只壅值娜嗨昴昵嵘闲#ё攀终龋献磐认蚯耙徊剑蛄苛艘幌孪蛐∏浚运戳烁隼瘢淅涞厮档溃�
“将军大人,‘要塞演习’蓝军全体高级指挥官集合完毕,听候您的吩咐。”
向小强点点头,看着这名一只独眼、一条假腿的师长,没有回礼,而是伸出了一只手,紧紧握住了他的手,使劲儿握了两下,同时用力拍了拍他的臂膀,沉声道:
“侯将军,辛苦了!”
侯鹤坤目光依旧是冷冷地,向向小强介绍着其他的军官,包括向小强自己的手下,人民卫队第二师师长。
向小强又向诸位军官介绍了蓝军司令:隆美尔上校。还有将和自己一起、全程观摩演习的古德里安将军。
紧接着,一行军官上了车,开始检阅蓝军引以为豪的空中力量。
前方八辆挎斗摩托开路,十几辆小汽车排成一串长龙,在广阔的机场跑道上中速行驶。
跑到两列,停放着高昂着头的俯冲轰炸机。每架飞机前面,机组人员都立正伫立,对车队行注目礼。
这些飞机被擦得一尘不染,驾驶舱玻璃反射着耀眼的阳光。机组成员昂首挺胸、精神饱满、士气高昂。
俯冲轰炸机一架接一架,一直排列到远方,几乎看不到尽头。
向小强从敞篷轿车中站起来,向两侧的飞行员们敬礼。紧接着,每辆轿车上的高级军官都站了起来,向两侧飞行员敬礼。
两侧飞行员开始齐声欢呼起来,洪亮的吼声震破云霄。
……
向小强胸中心潮澎湃,浑身血液都沸腾了。他脑中顿时闪现了德国“海狮行动”前,戈林检阅纳粹空军后、不可一世的宣言:
——如果我们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了,那活该被踢回家去。
第六卷 厉兵秣马 第52集 六月一日
大明怡福三年,公元1936年6月1日,凌晨三点半,紫金山要塞,南京红军总指挥部。
大凡上了年纪的人,睡眠时间总是非常的少。陆军总参谋长、“要塞演习”红军司令唐云生这时候已经醒了,再也睡不着,干脆披了衣服起来,来到作战室,拉开台灯,再研究一遍演习地图。
因为今天就要演习了,所以昨天他连官邸也没回,就是住在司令部里,反复研究作战计划直到半夜。今天凌晨还是早早的就醒了。
值班的勤务兵看到元帅大人起来了,赶快按照他的习惯,为他沏上一壶淡茶,捧到地图桌边,然后静静地退下。
唐云生又看了一遍手边的日程安排。
7:20,和张照先元帅、还有一干红军高级将领,乘车前往紫禁城觐见陛下。
7:35,陪同陛下共进早餐。
8:00,陪同陛下返回紫金山要塞红军指挥部,在要塞中央指挥大厅里,陛下将宣布“要塞演习”正式开始。
8:30,陪同陛下检阅南京周围的红方防空炮部队。
……
在某种程度上说,决定未来几年大明帝国国策的一次演习,几个小时后就要开始了。
唐云生这个研究了半辈子军事艺术的老将,此刻也禁不住激动,甚至有些紧张。上次这么紧张,还是南京保卫战的时候。为了大明帝国的未来不走错一步,为了真实检验出向小强鼓吹的那一套究竟怎么样,唐云生下定决心,决定这次演习毫不手软,决不留情。他要给蓝军最强大的压力,要压得蓝军喘不过气来。
毕竟是六个师对两个师。而且,自己这个元帅怎么不至于输给那个德国中校。
唐云生又拿出了红方作战计划,最后浏览翻看着。这本作战计划很厚,有五百多页,包括各个部队、各个环节、先后顺序……从演习开始后的空中侦察、地面侦查、小规模火力试探、无线电侦听;到每一门火炮的炮位、每一辆坦克的分配、每一处碉堡、火力点的严密计算、每一条铁丝网的安装;再到每一个师、团、营、连、排的后勤运输、弹药补给、交通路线安排、骡马的使用……
还有,一个作战单位打到什么程度该撤下来、换另一个作战单位顶上;战损指挥员的替补……
几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考虑到了,称得上严丝合缝,一丝不苟,整个计划就像钟表一样精密。这是唐云生自己、以及红方整套参谋班子几天熬夜苦战的结果。唐云生自认为这套作战计划的水平是相当高的,演习结束后,可以作为经典教案,列入陆军大学校参考书目。
……即便是当年世界大战的贝当元帅,只给他几天的时间,他能够编写的作战计划也不过如此吧……
……
唐云生低头最后研究了一遍地图。
红蓝双方对峙线北到长江,南到湖州,南北长约100公里。但是因为中间有太湖、滆湖两大湖泊,因此陆地“边界”也就只有不到50公里。
整条边界分成几段:最北边,长江到滆湖都是陆地,约有40公里长;再往南是滆湖,为水上边界,约有15公里长;滆湖到太湖之间又是陆地边界,约有20公里长;往南就是烟波浩渺的太湖,这条水上边界足有50公里长。太湖再往南就是湖州,这里距离浙江的山地只有十来公里。到了浙江的山地,就是演习的边界了。
蓝军最有可能从长江到滆湖之间的40公里地段突破。因此唐云生把红军最精锐的红二师、红三师、两个整师部署在这里。
滆湖和太湖之间的20公里长的地段,红四师一个师被部署在这里。
从太湖南端到浙江山区,这10公里的地段虽然不长,但因为和北边的防线距离较远,不容易相互驰援,所以这里也部署了一个整师,红五师。
这是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也就是战略预备队,部署在茅山山脉和长江之间,由剩下的两个师——红一师、红六师担任。茅山山脉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南北约50公里长,是红方机械化部队的天然屏障。茅山再往南,就是石臼湖、固城湖、南湖三个连在一起的大湖,南北绵延60公里,一直延伸到浙江的山区。可以说,这一块对于蓝军的机械化、摩托化部队,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蓝军宁从北边和红军硬碰硬,也不会自找苦头,从南边走。
鉴于蓝军对于道路的严重依赖,唐云生把两道防线的防守重点,都放在了公路附近。前沿防线和预备队之间不到二十公里,也就是一个昼夜的路程。借助茅山以北发达的公路网,强行军12…15小时即可对第一线形成增援。
只要第一线防线能够坚持15小时,那么蓝方就将面对两倍的压力。这样,在完善的壕沟、铁丝网、机枪碉堡、火炮阵地的组合防线,还有几乎十公里一个师的高密度防线面前,蓝军定将被牢牢地挡住,并遭受惨重的损失。
他们怎么说也只有两个师,经不起多大的伤亡的。
……
这时候,一个参谋敲门进来。唐云生转身皱眉道:
“你们怎么不睡觉?你们不要因为我起来了,也都跟着起来了。你们这样明天怎么演习?”
参谋一怔,说道:
“大人,是……是红六师师长黄叔亮上校打来电话询问,明天演习几点开始。”
“什么明天!”唐云生看了一眼墙上挂钟,怒道,“已经是今天了!”
“是……是,大人,”参谋吓得一缩头,“黄师长的确是问今天几点开始。”
唐云生皱着眉毛:
“怎么,前线还有人不知道的?”
“大人,黄师长说,前线还有好多人不知道。黄师长说,现在大家手中的演习计划,上面只有我们几点几分进入位置、几点几分开始侦查什么的,但是演习究竟几点算开始,还没有个明确的说法。”
唐云生压着火气,说道:
“陛下好几天前就在电台里宣布演习,他们都没听到吗?”
“听到了,不过……大人,陛下圣旨也只是说了6月1号开始演习,几点的确没说……所以,黄师长问,是不是就能够理解为只要一过、进入今天,演习就算开始。”
唐云生一拍桌子,怒道:
“问的什么话!现在都快四点了,演习开始了吗?……还了好了,陛下会在八点整宣布演习开始,知道了吧?去跟他说吧!”
参谋一个立正,赶紧跑掉了。
……
唐云生很是不爽,坐下慢慢喝了口茶。
他静下来想了想,发现还真是个问题,陛下的正式圣旨上还真没说具体几点。不过好在昨天宫里送来了陛下日程表,上面显示着陛下八点钟会到要塞指挥大厅宣布演习开始。要不然还真不知道具体几点钟。
唐云生看了一眼墙上挂钟,现在已经是凌晨四点了。窗外已经不是一团漆黑,而是有了一些深蓝颜色了。
他拉过一本文件纸,签署了一个命令:六点钟之后,把演习开始的确切时间,抄送红蓝两方所有单位。
唐云生签过字之后,“唰”地撕下来,然后按了按桌上的铃,叫参谋进来。
谁知道按铃过后好一会儿,刚才那个参谋也没有影。
他不耐烦,又重重按了几下。
过了几秒钟,勤务兵进来了:
“大人……”
唐云生一看是勤务兵,皱眉道:
“我叫参谋,你来干什么?”
勤务兵有些紧张地说道:
“大人,刚才有紧急电话,参谋大人去接听了。大人,您有何吩咐?”
唐云生摆摆手:
“好了,你先下去吧,等他接完电话,叫他过来一趟。”
……
长江到滆湖之间,红蓝两军边界上,红二师防地。
这里铁丝网、壕沟纵横,机枪位和碉堡配置严密,错落有致。只不过因为是演习,所以只是用沙袋木板搭的临时碉堡,来代替永备碉堡。演习时候把它们的“抗打击值”调到和永备碉堡一样强而已。
漆黑一片的阵地上后面,一门门反坦克炮指着东方。在战线的那一边,可能就是虎视眈眈的蓝军。
只不过这些炮位后面、壕沟里面、碉堡里面,要么没有士兵,要么有少量士兵在睡大觉。更多的士兵都在壕沟后面的野战帐篷里睡觉。只是因为帐篷不够,才让一些倒霉鬼睡在壕沟里。
红军所有官兵都接到命令,今夜一定好好睡觉,养足精神,准备明天的演习。
只不过现在,一种异常的声音,打断了一部分士兵的梦乡。
一种“嗡嗡”的声音从远处隐约传来。
渐渐的,越来越响。
……
“唔……”
睡得满当当的帐篷里,一个大兵揉揉眼睛,翻了个身,口中含含糊糊地嘟囔两声,又睡了。
帐篷里鼾声如雷,但是外面的“嗡嗡”声越来越响,已经成了一种轰鸣,完全把帐篷里的鼾声盖掉了。
另一个士兵“呼”地坐起来,垂着脑袋呆了半晌,抓抓脑袋,钻出睡袋,踉踉跄跄地出去解小便。
走出帐篷,他仿佛才突然听到漫天的巨大轰鸣。
他有点发愣,抬头望着天空。天上还是黑乎乎的,只有一些星星,除此之外什么也看不见。
但是附近,从各座帐篷中已经钻出来了不少士兵,他们都跟他一样,睡眼惺忪,莫名其妙地望着天空,又相互望着。
“怎么回事?”
“谁知道。”
“清虏空袭?”
“胡扯,清虏空袭怎么能从东边来。”
“这别是演习吧?”
“切,现在才几点?演习!”
“演习开始了吧?现在已经是6月1号了。”
“听说是八点钟才开始。”
“八点钟?你小子听谁说的?”
“就是……听那个谁说的……”
……
越来越多的士兵被吵醒,从帐篷中钻出来,仰着头看着天空。
别说,眼神好的还真能看到一些黑影从星光下掠过去。
过了一阵子,轰鸣声音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西边了。壕沟旁只剩下一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士兵。
关于这是不是演习的一部分,在场的很多下级军官也有截然相反的意见。有的咬定这就是演习,红方的飞机已经过去了;有的说演习要到八点才开始,这些飞机可能是陆航的正常调配。还有的,就坚信这是清虏大举入侵……
但是,他们一致同意立刻向上级报告。
传令兵往营部方向跑去了。过了一会儿,另一个传令兵从远处跑回来,传来团部的命令:飞机的事情已经向上报告了。现在命令所有人都继续睡觉,养足精神,准备明天演习。
士兵们嘀咕着钻回帐篷,强迫着自己重新入睡。
第六卷 厉兵秣马 第53集 拂晓攻击
天空机群的轰鸣渐渐消失,四野重归一片寂静。远处并没有炮声,没有机枪声,也没有升起什么信号弹之类的。四下黑暗中又是一片虫鸣蛙鸣。
刚才机群掠过夜空的紧张气氛似乎烟消云散了。连刚才最坚定认为这是蓝军进攻的士兵,此刻也犹豫起来,觉得自己神经过敏了。
大家都知道,假如蓝军趁拂晓进攻的话,那起码先要打一阵子的信号弹,然后再来几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在对方向己方阵地“倾泻炮弹”的时候,自己营盘上的那些演习裁判们就会跳出来,一边算一遍大声嚷嚷谁死了谁死了,那些没及时跳进壕沟的倒霉蛋们,就得自己掏出“阵亡”的牌子戴上,然后躺在地上装死。
可是,谁也解释不了刚才的机群轰鸣声音。
得不到答案的士兵们索性不再去想,又钻回睡袋,逼着自己重新入睡。天快亮了,睡不了一会儿了。
片刻后,气氛又有了一些不对。
有些士兵发现,外面的虫鸣、蛙鸣,现在都没有了。好像田野间一切鸟虫都噤声了,被什么东西吓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