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937- 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自从上次御前会议,讨论大明在西班牙战争中应该站在哪一边的时候,扯出了北伐的问题,也顺带讨论了一回。不过那一次这不是既定议题,不要求讨论出什么来。但也就是那一次的讨论,才让很多大臣们次认真面对这个问题,也让皇室和沈荣轩看到了“一半对一半”这个意见结果。

于是,他们心中都有了数。几天后的今天,“北伐”作为正式议题,终于不可回避的、硬碰硬的出现在了所有大臣将领面前。

……

这次沈荣轩一宣布会议的议题,下面一片哗然。当时就有好几个大臣反对。但是也有数量相当的大臣。十几个内阁大臣中,只有不到半数的大臣发言比较积极,也就是几个重量级的部门。赞成和反对的比例在这几个大臣中仍然是一半对一半的样子。至于另外几个军事将领,他们习惯性的不插嘴,而是在旁边观望。因为大明军队的传统就是不参与政治。他们都明白今天把他们叫来的原因。并不是让他们和那些大臣一样踊跃辩论的,而是在大臣们遇到军事问题的时候,请他们发表专业意见的。

但是作为军队将领,他们都是赞同北伐的。这个问题是向小强在演习前和两位总参谋长提出的。当时向小强主要是从政治上、人心向背上进言的,两位最高长官当时就听进去了,被他说服了一半。等到要塞演习过后,他们也看到了在军事上的可行性。这样,军队这边虽然没有开什么会议,但是“北伐可行”的思想,很快就悄悄的在明军高层中扩散开了。

向小强也是军队这边的,他也和左右的司令们一样,坐在位子上,喝着茶,听大臣们辩论。虽然人家辩论的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他依旧不急不躁。因为向小强知道,自己赞同北伐,朱佑榕赞同北伐,沈荣轩虽然表面上温文尔雅,但他骨子里和自己一样,也是个鹰派,所以他应该也是赞同北伐的。那么当今大明,三个对国策最有影响力的人已经站在北伐这一边了。

军事将领们应该是全部赞同北伐。那么剩下的就是内阁大臣们了。而大臣们现在看来是一半赞同一半反对。那也就是说,就算让在场臣子们举手表决的话,那也是北伐定了的。

但现在开会让大家充分辩论,并不是走过场,而是这么大的国策问题,影响到大明帝国今后的生死命运,不能不慎之又慎。这几个北伐派里面,朱佑榕和向小强都是年轻人,而这几个司令又是军人,不习惯像政治家一样,从全局的政治角度考虑问题。几个人里面,称得上政治家的只有沈荣轩一人。而沈荣轩再厉害毕竟只是一个人,眼界头脑都有限,总会有考虑不周、计算不到的地方。沈荣轩知道,决定大明帝国的命运的事情,一定要经过内阁的充分讨论,不然就太草率了。

……

内阁大臣中,赞成北伐的代表人物是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工业大臣。反对北伐的代表人物是外交大臣、财政大臣、通商大臣。

因为“收复故国”、“北定中原”这些话,现在的大明人不管是不是真的这样想,却已经是祖祖辈辈挂在嘴上说了好几百年了。“要收复故国”已经像“要忠孝礼义廉耻”一样,成为大明人的一种基本道德观念了。所以赞成北伐派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开始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而反对北伐的人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说:好,我不反对北伐,但是我不赞成我们这一代北伐。因为我们这一代北伐的话,条件如何如何不成熟,我们如何如何没有把握,一旦失败,我们大明帝国就会如何如何……既然历代都把北伐这个历史任务传了下来,那么我们这一代为什么要那么着急呢?在我们没有必胜把握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这个历史任务传下去。等到我们的后代一旦有了必胜把握、历史时机成熟了之后,再一举收复故国,岂不是更稳妥?

这一种人的代表就是外交大臣。

另一种就是直接表态:我压根儿就反对北伐这件事。在我们的军力足够防卫国土的情况下、在满清并没有来主动进攻我们的情况下,我们主动挑起对清战争,把整个大明拖入一场大规模的、长期的、胜负难料的战争,这不符合大明人民的利益。人民都不希望战争。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民主、富足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民,更不希望战争。他们希望把现在的幸福生活继续下去。战争一旦失败,人民连现有的都没有了。南明人民将和北明人民一样,也沦为奴隶。

“当‘国家统一’和‘人民幸福’相冲突的时候,”通商大臣说道,“我们毫无疑问应该把‘人民的幸福’至于最高位置。因为归根到底,‘国家统一’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我们现在没有全民投票,但我想诸位一定都不会否认:那就是一旦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全民投票的话,反对北伐的票绝对是压倒多数的。大家相不相信?”

这一种人的代表就是通商大臣。

通商大臣提出这种观点后,会场一片寂静。好半天没人说话。

明显的,北伐派的道德优势一下子就被削掉了一半。不能不说,通商大臣这一派的观点更实际,也更符合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新潮流。可以说,他们站到了另外一种新的道德制高点上。那就是:人民的幸福永远是位的。

这个很难反驳。

而且就像通商大臣所说的,一旦进行全民投票,他们肯定能赢得人民。就这个问题,反北伐派敢搞全民投票,而北伐派则不敢。

这是反北伐派祭出的一招杀手锏。

……

向小强背后有点冒汗了。他屁股在椅子上动了动,左右看看。对面好几个大臣都面无表情地瞥着自己。虽然面无表情,但向小强明显能感觉到其中的嘲讽意味。他们好像在说:傻了吧?没词了吧?你不是能影响陛下吗?那你们乾纲独断呀!你一旦裹挟陛下不顾民意、乾纲独断发动战争,那么全大明就都看清了:你向小强就是大明的墨索里尼。

他瞥了一眼首座的朱佑榕。朱佑榕的眼神也是闪烁着,躲躲闪闪。向小强知道,这个妮子一贯也是把人民幸福放在位的。这次反北伐派的新观点正好打在了她的心上。现在她虽不至于被人家说服,但至少能看出来,朱佑榕的心乱了。

而沈荣轩,他也是坐在那里,低头品着茶,并不说话。他作为首辅大臣,必须站在中立的位置上,引导着左右双方都畅所欲言。一旦他自己跳出来,明确某一方的话,那会议就没法讨论下去了。

向小强和十四格格对视了一眼。十四格格也低下头,轻轻抿着嘴唇,没什么表示。向小强又看了看左右,脑中飞快思考着。

我向某人好久没辩论过了……这个情况,该我发言了啊……

他深吸一口气,清咳一声,笑呵呵地开始讲话。

第六卷 厉兵秣马 第142集 北明人民

很显然,反北伐派现分成两类:“暂不北伐派”和“永不北伐派”。

向小强的目的很明确:首先瞄准“永不北伐派”,头一句就一定要把“永不北伐派”的新道德优势打掉,同时为自己的北伐派重新夺回道德制高点。这次新出现的“永不北伐派”绝对不能容忍,绝对不能让他们成为左右大明政局的一股力量。不然的话,大明统一中国不要说可行性,连合法性都没有了。那样除非满清成功南侵,否则中国将永远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国家。

至于“暂不北伐派”,倒可以先放一放。

向小强打定主意,笑呵呵地对通商大臣许孝祖问道:

“许大人,您说人民幸福高于一切,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没有异议。人民幸福的确是、也应该是高于一切的。同时……呵呵,我也想请教许大人:那北方沦陷区的人民,算不算我们大明的人民呢?”

向小强一开口,会场上就静了下来。等到向小强说完关键的后半句时,整个大殿里更是寂静,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通商大臣喉咙滚动着,狠狠盯着向小强,面皮慢慢涨红,但一时又说不出什么话来,只能在心中痛骂这小子太卑鄙。这招太损了。

如果承认北方沦陷区人民也是大明人民,那么北边人口比南边多得多,为了“人民的幸福”,这一仗还非打不可了。

但要是公然否认北方人民属于“大明人民”,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那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要是传出去的话,再被媒体抓住来一通爆炒,弄不好就算全民投票都占不到便宜了。

永不北伐派刚刚为自己找到了“人民幸福高于一切”这个“无敌盾牌”而高兴,这才发现了己方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对大明来说,所谓“人民幸福高于国家统一”只能说说而已,上升不到法理高度。

如果承认北方人民也属于大明人民,那么在北伐的问题上,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统一就是一致的。

如果说北方人民不属于大明人民,那么他们属于哪国人民?反正不可能属于“苏联人民”,也不可能属于“曰本人民”。显而易见,只能属于“大清人民”。

这还不算完。承认了北方人民属于“大清人民”,那就等于承认了“大清帝国”是合法的。承认了“大清帝国”是合法的,那就得承认北方土地并不是什么“沦陷区”,而是人家大清帝国的合法领土……如果追述上去,搞不好还得承认1644年满清入关的侵略行为也是合法的。甚至还能追述到努尔哈赤辽东起兵作乱也是合法的……

承认了这些,那么大明现在所做的很多努力比如积极在北清后方发展抵抗组织、策动清地人民起义、巨资空头支援太行山纵队、冒着得罪英法的风险承认但泽以换取德国和满清断交、以及其他在国际上围堵满清的种种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了。而且,今后如果再做的话,那“非法”的就是大明了……

这一切如果让南明人民来看的话,那简直和南宋当年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导致收复故国前功尽弃没什么区别。这已经突破他们的道德底线了。特别在现在刚打完明清战争、民众爱国情绪还很高的情况下。如果大明人民知道全民投票是要他们承认这些的话,估计他们宁可打一仗。

……

沈荣轩忍住笑,低下头喝着茶。果然不出突然他之所料,向小强到底是年轻人,句话就反驳的这么凶狠,二话不说,上来一顶大帽子甩过去,看你接不接。你不接我就赢了,接你就成了千夫所指。反正不管你接不接,都先把你噎一阵再说。……不管怎么说,这总算是暂时又夺回了道德制高点吧。

向小强出手招就把对方扑倒在地。接下来他就可以从容地左右开弓、一层一层地把对方的理由彻底驳倒。

他继续说道:

“还有许大人说的全民投票问题。许大人在这里似乎有一点小小的错误……或者说是疏漏。且不论全民投票让国民承认北方人民属于‘大清人民’,我们的国民会不会接受……就算现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让全民投票来决定是否进行一场对外战争的。没有,从最独裁的国家到最民主的国家都没有。

“即使是英美,它们的优良政体一直是我们大明努力效仿的榜样,它们也不会把‘是否进行一场对外战争’这种问题交给全体国民去投票。他们仍然是由国家元首(国王、总统)、zf首脑(首相、总统)、以及zf(内阁、联邦zf)所决定的。”

“向大人差矣!”外交大臣敏锐地抓住了向小强的一个漏洞,马上接过来说道,“英美和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议会能发挥关键作用!不错,‘是否战争’这种问题英美是不进行全民投票,但是这种重大问题,一定要在议会中进行听证的。而议会可以投票决定是否同意战争拨款,也就是决定是否允许zf发动战争。向大人,您说战争问题没有搞全民投票的,你看,你也有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或者是疏漏。

“英美的议员都是自己选区的选民选出来的,他们要对自己各自的选民负责。为了保住选票,他们是一定要在议会中为选民说话的,不然他就当不了下届议员。假如他明知自己选区的选民都不愿打仗,还投票赞成战争拨款的话,他就等于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因此向大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民主国家虽然不是全民直接投票决定是否战争,但也是由民众掌握的议会来决定的。”

向小强一秒没耽搁,立刻回敬道:

“不过很遗憾,贺大人,大明还不是你说的那种‘真正的民主国家’。”

一语既出,举座哗然。整个大殿里“嗡”的一声,全都议论起来了。所有人都看着向小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大臣直接就呵斥出来了。

朱佑榕坐在首座,脸色也变得有些尴尬,四下看看,屁股微微挪了挪。好多站在向小强这边的将领和大臣,此刻也都暗自叹息。

向小强反应很快,知道自己说错话了,马上面不改色地继续说道:

“……但是,我们正在往你说的那个目标努力前进。而且是非常有希望的。比如说,我刚才说了那句话,但是此刻却毫无恐惧的感觉,因为我不用担心说了这句话而被人说成‘大逆不道’,更不用担心因为这句话而被逮捕、投进集中营。我甚至连被罚款的危险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我的脚并没踩在满清、苏联、德国、意大利的土地上,而是踩在大明的土地上。因此,只要我说的是事实,我就可以绝对坦然。

“按照贺大人说的标准,在大明,议会目前发挥的作用确实不大。按这个标准来说,我们也确实还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大家不用误会,我是赞同贺大人的这个标准的。但是,我们在不断的努力,不断的革新。现在我们大明已经是亚洲的一颗明珠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大明的政治制度会令最先进的国家都羡慕不已。那时候即使在全世界,我们大明都会是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这几句漂亮话说出来,大殿内的气氛和缓了不少。朱佑榕松了一口气,重新面带微笑。那几个出言呵斥向小强的大臣,也都讪讪地把话收住了。

十四格格察言观色,当机立断,带头拍起巴掌。很快好几个大臣也跟着鼓起掌来。几秒钟内,整个大殿都跟着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六卷 厉兵秣马 第1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