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937- 第6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联的布尔什维克政府给这些村民的印象,就是只会抢东西。而这些外来军队一到来,不但不抢东西,还送了那么多东西,还都是祖祖辈辈都没见过的好东西……当地人的淳朴友好,再加上实用的礼物,着实让明军少费了不少周折。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明军的轻装甲部队顺利绕过了一个又一个冰湖,进入到了内陆。

库页岛北部的陆地还算平坦,除却一些小山之外,大部分都是平原。明军先不向南推进,而是先扎下脚步来,向北推进。明军登陆的地方就在岛的北方,距离最南端有七百多公里,但是距离最北端只有二百多公里。明军打算稳打稳扎,先完全控制北端,做到身后无忧,再向南进发。

两天的时间内,到了12月29日,明军就推进到了库页岛的最北端——伊丽莎白角。再往北,就是冰冷的鄂霍茨克海了。12月30日,明军向南推进,进入库页岛中部的山岭丘陵地区。

这里全是白雪皑皑的森林。路很难走,但好在一直没遇到苏军。中间经过了几个山中村子,问当地人,他们要么是从没见过苏军,要么也只是很久之前见过。这些与世隔绝的村子,很多人甚至都是头一次见到军队。他们本来就对明军没什么敌意,再收到那么多精美的礼物,更是对明军欢迎备至,每个村子都热心地派出向导,带领明军部队翻山越岭,从最好走的道路往南走。

……

就在这东北亚海上和陆地的硝烟中,1938年来临了。明军在库页岛中部的林海雪原中行军了半个月后,第一次遭遇了苏军部队。

这是一小股苏军侦察部队,兵力大概只有一个排,几十人。他们穿着白色的伪装服,背着步枪,正在密林里艰难地跨着深雪,和明军面对面地走来。而明军的一个侦察连正和他们撞上,两下交火。苏军一个排只有一挺轻机枪,其余全是步枪,而明军的通用机枪是列装到班一级的。每个班都有一挺啄木鸟机枪。除了这十来挺通用机枪,明军近半的士兵都配有冲锋枪。在这交火距离很近的密林环境中,明军火力优势完全压过了苏军。

短暂的战斗后,一大半的苏军侦察兵被击毙。剩下的被抓获。

对这些俘虏的审问中,明军得知,库页岛的苏军果然和明军猜想的一样,完全放弃了北部和中部的防守,而是集中力量据守在南端。他们的主要防线,就在库页岛中段和南段之间的“蜂腰部”。

库页岛是南北走向的一个狭长岛屿,南北最长九百多公里,东西最宽的地方有一百五十多公里。而在靠近南端的这个“蜂腰部”,岛子只有25公里宽,两侧全是冰冷的大海。明军要想进入库页岛南部,就必须突破这25公里宽的正面。

这么窄的防线,显然非常有利于苏军防守,这里距离库页岛苏军的老巢南萨哈林斯克,只有120公里,无论是集中兵力、还是保障后勤,苏军都能做得到。

第八卷 亚洲大战 第161集 库页岛的政治意义

在正统的时空中,这时候的库页岛是日苏南北一人一半的。。cOb北半岛是苏联领地,南半岛是日本领地。但是在这个时空,这个大岛则完全是苏联的领土。

明军和苏军在库页岛南部的蜂腰处狭路相逢。明军三个师,苏军只有一个师,如此悬殊的兵力,如此悬殊的火力,苏军也只能选择把防守阵地设在这里。毕竟这里宽度只有25公里,两侧有大海作依托。东边是一望无际的鄂霍茨克海,西边是海峡最宽处,有将近一百五十公里,没有冰封。明军不可能依靠冲锋舟之类的跨海登陆,必须用大型船只。但是制海权在日本海军手里。

但是对于一个师来说,防守25公里宽的正面也太吃力了。明军不但拥有优势的地面火力,还在海峡对岸、以及库页岛的北部平原地带、还有蜂腰部北面的捷尔佩尼耶湾沿岸的广大平原地带,修筑了几个前线机场。

但是明军按照惯性思维、急急忙忙修筑了几个前线机场后才发现,似乎用不上。现在是冬天,而且地处高纬度寒冷的海洋气候中。库页岛的山林间总是弥漫着阴冷的浓雾,天空也总是阴沉沉的,要么是安安静静地飘洒鹅毛大雪,要么是歇斯底里的暴风雪。这种条件下,飞机别说作战,连起飞都困难。

这种能见度不高的天气,对于地面进攻应该说是有利的——苏军的炮火观测员很难看出很远,能听到对面的引擎声、枪炮声,但却看不到目标,报不出坐标,直到明军冲到眼前了才能看见。就是类似1935年底清军趁着大雾南侵时候的情况。

但是这时候日本海军来助拳了。库页岛东西两边,一边一支日军战列舰分舰队,都是以一艘战列舰为核心、四艘巡洋舰为主力、十来艘驱逐舰为辅助的舰队,往岛上明军控制区不断炮击。在这个只有25公里宽的蜂腰部,日军两侧的舰炮完全可以交叉覆盖。密集的重型炮弹不断落下,把这个狭窄的蜂腰部炸得像月球表面一样。

更为麻烦的是,两侧的海洋,一边是日本海的封闭海域,明军舰队进不来;一边是西太平洋的最北部——鄂霍茨克海,也是被千岛群岛封闭起来的。明军舰队别说很难混进去,就算能进去,也要绕过半个西太平洋,跨越六千多公里,没个十天半个月根本到不了。

……

现在南京统帅部陷入了两难抉择。

唐云生、熊鼎铭、李国梁、向小强等几人,围着地图桌,在一起商量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按照陆航司令李国梁的意思,就是明军库页岛部队现在可以暂时停下脚步,就地防守,没必要太着急。反正明军现在又不是急需库页岛派什么用场,无非就是清除后方而已。这件事可以先拖一拖,一来看日军的两支舰队能奉陪到什么时候,二来也等待天气转晴。到时候陆航海航就都可以作战了。那时候,至少日本海里的这支日本舰队是不敢再呆在那里了。而且明军地面部队的进攻,也将得到空中支援了。

向小强盯着地图,紧紧皱着眉头,慢慢摇了摇头:

“不对……不会有那么便宜的事。我们在这里等,日本舰队也会在这里奉陪。他们别说维持两支舰队,就算维持五六支,也会在所不惜的。李司令,你看看南库页岛的这个位置——和北海道只有一海峡之隔。一旦明军到了库页岛南端,那么距离日本最北端的本土只有40公里了。我们别说登陆日本,就算在这里修筑炮台,修筑潜艇基地和鱼雷艇基地……不说能把宗谷海峡完全封锁住了,起码能让日本自己的舰船再不能安全地从这里进进出出。

“所以说,日本拼了老命,也不可能让我军占领南库页岛。虽然日俄之间在库页岛和北方领土问题上,一直有很深的隔阂,甚至几次兵戎相见,但是这次可真是货真价实的‘唇亡齿寒’了。哪怕苏联一分钱不给日本,日本也会竭尽全力帮助苏联守住库页岛南部的。——必要时候,我觉得日本人甚至会派兵上库页岛,亲自和我们打。”

他说完,在场的几位将领都缓缓点头。各自的脸色也非常凝重,显然,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唐云生点头说道:

“挺之说的有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抱一点侥幸心理。”

但李国梁还是很想来一次大空战的。在大明,他可以说是除了向小强之外的第二号“杜黑主义者”,对空中力量的信任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他鼓起了勇气,大胆反驳道:

“唐大人,向大人……末将想说的是,现在东北亚的制空权还在我们手里。虽然日本海制空权是我们和日本各占一半,但是库页岛如此靠近大陆,我们拿下库页岛和其周围海域的制空权,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现在虽然是冬天,虽然是北方寒冷海域,但也不可能总是阴天。别说是库页岛,就算是北大西洋、英国、挪威那种地方,冬天也总有晴天的时候。一旦出现晴天,我们可以立刻集中轰炸机,同时空袭两侧的日本舰队,还有岛南部的苏军,一战定输赢。要是能再击沉日本一两艘战列舰、或者两三艘重巡洋舰,那还是库页岛战役额外的大收获呢。——各位大人不知意下如何?”

向小强摇摇头,说道:

“李司令,库页岛距离大陆近,但是距离日本本土更近。日本从北海道派飞机,和我们从大陆、从岛北部派飞机,距离都是差不多的。库页岛的天空,最多也是一家一半。就算是我们的飞机更多、更好、飞行员也更熟练,那也是要经过几场空中血战,才有可能把制空权夺下来的。在制空权夺下来之前,我们不能指望着像在大陆战场那样,那么大幅度依赖空中支援。”

熊鼎铭沉吟了半晌,插嘴说道:

“要不然,我们折中一下……既不要立刻发动地面强攻,也不要无限期地等待下去……我们派出一支航母分舰队,去西太平洋海域主动袭击日军。我们可以再轰炸日本沿海城市,争取把日本在库页岛附近的舰队调回一部分来。预计时间么……七到八天应该差不多了。”

几个人相互对视一下,似乎都觉得熊鼎铭这个想法更是鸡肋,两头的好处都沾不上。

……

这个时候,唐云生的副官匆匆走进来,在他跟前低声说道:

“大人,您的电话。陛下打来的。”

几个人一听,立刻都不由得正襟危坐,望着唐云生。

唐云生表情严肃,点点头,整了整领口,站起身来,拿着元帅节杖,腋下夹着大檐帽,跟着副官大步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唐云生回来了。他把帽子和节杖放下,重新坐下,望了一圈众人,缓缓说道:

“诸位,陛下刚才在电话里向我们提出建议,建议我们速战速决,结束库页岛的战斗,尽快控制全岛。陛下说,库页岛问题是一个关键环节,能够决定日苏两国接下来是走向紧密联合,还是日渐分道扬镳。如果我们拖下去的话,苏联会不断的游说日本,而日本也会愈来愈深的意识到,库页岛事关日本的本土安全,愈来愈愿意不计成本地和苏联军队走向联合,甚是可能派日军登岛,直接和我们作战。那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而如果我们能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库页岛战役、迅速控制全岛的话,那么无论是苏联还是日本,都只能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了。苏联会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贝加尔湖、中西伯利亚一带,而日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保护北海道本土、以及保护自己的海上运输线上。两国的利益重合点就会更少,也会走向分道扬镳。所以说,库页岛不但会成为两国的‘分隔屏障’,也会成为两国政治上的‘分隔屏障’。”

唐云生说完后,几个人相互看着,都在静静地品味这一番“陛下的见解”。——或者说,每个人都在纳闷:陛下什么时候在战略政治问题上有这么深的见解了?

第八卷 亚洲大战 第162集 突破蜂腰部

在库页岛问题上,本来意见就是三比一:唐云生、熊鼎铭、向小强主张速战速决,李国梁主张先等待。b现在又传来了陛下的意见,那就更没什么异议了。统帅部作出决定,库页岛战役速战速决,乘着浓雾作掩护,强攻过去。李国梁只能保留意见。决定既已作出,明军库页岛部队开始进行总攻前的准备,要在五天内展开最后总攻。同时,又往库页岛上增派了一个人民卫队师。

从十一月到一月这两个月间,第一批量产F…38自动步枪,已经陆续列装到人民卫队手中了。现在往库页岛增派的这个人民卫队师,已经装备了这种新枪。明军统帅部急于要在一场实战中测试这款枪的实际表现,而且最好是一块封闭的战场,确保见识过这款枪的敌军不会跑掉的。而库页岛,恰好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试验场。而且,库页岛战役将得不到空中掩护,山地密林的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重型坦克和重炮的使用。可以说,正是一个对轻武器依赖非常大的战场。

1月17日晚上,最后总攻开始了。

明军这次总攻不同于以往,第一没有以大轰炸为前奏,第二也没有进行炮火准备,就是这么静悄悄地,几万人趁着浓雾弥漫的黑夜,谁也不准说话,端着枪偷偷向前摸。

因为是无声前进,所以这次是步兵在前面,坦克和装甲车在后面,防止双方还没接触,就被苏军听到引擎轰鸣声。如果一旦步兵进攻受阻,那么后面的坦克马上就会开上来。

进入了蜂腰部。这里遍地是弹坑,而且都很大。这里正是白天的日军舰炮轰击范围,泥土都被翻了几遍。这里几十公里都属于明军和苏军之间的无人地带,没有侦察兵,也没有地雷。就这样提心吊胆地行进了几个小时,始终没和苏军发生接触。原本预计的“偷渡”,现在成了雪地强行军。明军就靠着两条腿,从17日晚上九点一直行军到18日早晨六点,在蜂腰部的雪地里行走了一夜,行军了将近50公里。这一段蜂腰部,几乎就是这么静悄悄地走过来的!

这滋味儿真不好受。士兵们顶着疲倦强行军,而且还不准抽烟。大家都在盼望干劲和敌军发生接触,赶紧打响了痛快。明军士兵坐惯了车辆行军,现在这样在冰天雪地里一走几十公里,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清晨七点,天色已经蒙蒙亮了。行走在最前头的一个侦察班突然停下,班长扬起了手臂,示意后面弟兄不要做声,就地隐蔽。然后,悄悄端起了手中的自动步枪,眯起一支眼,瞄着前方的黑影。然后一个深呼吸,轻声说道:

“口令?”

对面的几个黑影一动,立刻半伏下身子。紧接着对面一个声音低声喊道:

“别开枪!自己人!”

明军班长心中一沉,又问了一声:

“口令!”

对面依然是这句话:

“别开枪,自己人!”

两次回话,已经听的很清楚了,不但答不出口令,而且舌头还打着卷。明军班长大喊一声:

“开火!”

然后一扣扳机,“啪”的一声爆响,枪口火焰一闪,对面的一个黑影倒下去了。紧接着,身后十支自动步枪同时喷吐火焰,纷纷找目标点射。然后,几颗手榴弹甩了过去,“轰轰轰”几声巨响。

对面冒出来一挺轻机枪,“哒哒哒”地喷射着火舌,子弹擦着明军士兵头皮,“嗖嗖”飞过去。同时,对方也是几颗手榴弹甩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