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大清擂台上的权力游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对手:大清擂台上的权力游戏-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一个大臣都要写一首诗,骂这个钱名世,批判他。

这种大批判的风格,正是雍正这种性格的人的写照,就是前面一再重复的,雍正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如果他认为你是个坏人,那么就要求所有人都要跟你划清界限,都要来骂你、批判你。

关于对钱名世的批判,当时还专门刊印了一本书,里面全是下三滥的骂人的话。而钱名世则被革职回家。这时雍正又干了一件缺德事,他亲笔题写了一个“名教罪人”的匾额,要求钱名世必须挂在大门上,还命令当地的官员定期去查看这个匾额,以防钱名世偷偷把它摘下来。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知识分子,遭到如此羞辱,钱名世是咽不下这口气的,他等于是活活被羞辱死的。在钱名世死了之后,雍正还下令把这个牌匾挂在他的坟上,而且不许不挂,地方官要定时巡查。

权力能扭曲一个人的性格,能使一个人的仇恨无限地延伸。细数雍正皇帝对曹雪芹、马乔公主、曾静、钱名世这些人所做的种种怪事,都证明了一个规律,即权力导致人性的失控。很多人都有像雍正的这种性格,认为自己是好人别人是坏人,但是因为没有权力,也做不出出格的事情来。

只有像雍正这样的人,才能把曹雪芹逼上文学之路,因为曹雪芹在遭受这一系列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他会思考,会反思,会琢磨,他晚上没事的时候就想:雍正为什么这样对我?曹雪芹看得比我们清楚,因为他是近距离在看,他活在那个时代。他发现一个问题,雍正皇帝对他仇恨入骨,视他为坏人,而且连理由都没有。这一发现强化了曹雪芹对人性的认知,这种认知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红楼梦》的伟大在于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上。一本书、一篇散文或者一首诗,如果不深入到人性之中,纯粹玩的是文字游戏,那么就得不到人们的心里共鸣。《红楼梦》能形成“红学”,正是因为它通过一个王府的兴衰,折射了一个帝国的起落。《红楼梦》里的人物主角,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曹雪芹当然不敢明着写出雍正来,但是红学家认为,雍正的一举一动都在《红楼梦》的记述之中,只是时隔久远,今人读不到也看不出,但是人性在这里,我们能时时刻刻地感受到这种共鸣的力量。

第一章 丁文斌的故事

通过一个乾隆亲手处理过的案子,就能看出乾隆的主政风格和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该案子说的是一个叫丁文斌的读书人,很小就成了孤儿,由他的叔叔把他抚养大。但千不该万不该的是,他的叔叔又教了丁文斌读书识字。可他成年之后却谋生无路,生活十分贫困潦倒。就在这种绝望之中,忽然有一天,丁文斌听到一个声音在叫他:丁文斌……丁文斌……

当时丁文斌很惊讶,左看右看,却看不到人。他大声问:是谁在叫我?那个声音回答:是我,我是天帝。告诉你,你丁文斌要时来运转了。

我来找你,是要告诉你怎么样改自己的命运。当时丁文斌很震惊,问:天帝,那我该怎样改变自己命运呢?天帝说:很简单,你本来不是普通人,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呢。但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让你吃尽苦头。

现在你苦头已经吃够了,要马上拿起笔来写两本书,第一本叫《春秋》,第二本叫《文武记》,写完这两本书之后给朝廷送去,你马上会高官厚禄,从此荣华富贵享受不尽。

丁文斌一听激动万分,拿起笔就写,两本书很快写完了。写完之后丁文斌就捧着两本书去找朝廷,可是上哪儿找他也不知道,恰好一个地方官坐轿出行被他拦住了,地方官就问他:拦轿者何人?丁文斌说:你明知道我是谁你还问什么,天帝难道没告诉你吗?我这两本书已经写完了,现在把书交给你,可以把高官厚禄给我了吧?

地方官一看这人脑子不正常,明显是个疯子,不能和他直说,于是就说:天帝跟我说了,那你把书给我吧,你在这儿等着。丁文斌就老实地站在路边等着,而地方官则回家了,根本不理他。

丁文斌等了两天,饿得是头昏眼花,正在郁闷的时候,耳边又听到了那个声音:丁文斌……丁文斌……这丁文斌脾气一下就来了,说:天帝你怎么骗我呢?你说我写了书高官厚禄就来了,我写了,没有来啊!这时候那个虚无缥缈的声音说:丁文斌,不好意思,我弄错了,把书名说错了,你该写的不是《春秋》也不是《文武记》,你该写一本叫《洪范》,另一本叫《太公望》,写完这两本书之后,你也别去找朝廷了,去曲阜的孔家,找孔丘的后人。现在孔家有一对双胞胎女儿,长得是貌美如花、柔情似水,命中注定这一对双胞胎都是你的老婆。你把这两本书写完之后送过去,这两个女孩子就会嫁给你,从此你就吃穿不尽了。

丁文斌说:我再信你一次,你可别骗我。于是回去又写,写完之后拿着书就出发去曲阜。可他没有钱,所以一路上是讨饭过去的。到了曲阜之后,丁文斌敲开孔家大门,说:我是丁文斌,天帝跟你们说了吧,书我已经写好了,快把我两个老婆叫出来吧。你们这孔家也太缺德了,我都饿成这样了,你们还把我老婆藏着不跟我见面。

这曲阜孔家的家丁一看来个疯子,赶紧要关门。丁文斌不干了,连摔带砸。四周老百姓被惊动了,都出来看热闹。丁文斌更加起劲地在那大喊大叫:你们把我两个老婆藏起来,你们意欲何为?

凑热闹的老百姓一听,也都议论纷纷:孔家还是圣人后代,也太不地道了,怎么能把人家的老婆藏起来呢?

这时候曲阜的孔家是没办法了,被一个疯子缠上了,只好报官,请求官府帮助处理。也不知哪个缺德的,就把这个案子报到了乾隆跟前。乾隆一看,得出了荒唐的结论,他批示道:在丁文斌背后,肯定隐藏着一个针对朕的阴谋集团,尽快给朕把它挖出来!

地方官接到这个指示,真是欲哭无泪,心想我们这个皇帝看起来脑子跟这个丁文斌一样不正常,这案件摆明了就是一个疯子产生了幻听,听到了一些不存在的声音,陷入自己的幻觉之中,可是皇帝非说他的背后藏着个阴谋集团,这不是难为人吗?

可是既然皇帝说藏着个阴谋集团,那得把这个阴谋集团揪出来,不揪出来恐怕乌纱不保。没办法,地方官就开始忽悠丁文斌,问他:你跟天帝都在什么地方联系,他家住在哪里?

【文、】丁文斌说:你脑子有毛病,天帝当然住在天庭了!他跟我联系是我们俩之间的事,你怎么能知道?

【人、】地方官审了半天,最后上奏说:陛下,这真的是个疯子,没有阴谋集团。

【书、】乾隆勃然大怒:怎么可能没有,一定有!你给我用刑,上夹棍!

【屋、】夹棍这种刑具是非常恐怖的,古代有一句话叫“五木之下,何求不得”,意思是五根木头夹住你的腿骨,只要一用力,你脆弱的腿骨“咔嚓”一声就碎了,那种让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痛苦,会让你把所有的事情都招认出来。

对精神病患者丁文斌实施了这种刑罚,可是根本没用,因为确实没有阴谋集团。丁文斌被折磨得是半死不活,于是地方官就上奏说人都快死了,还要不要再折磨他,乾隆批示:在死之前立即拖赴刑场,剐他三千六百刀,少一刀刽子手抵命。

乾隆为什么这样对待丁文斌?只能说这是乾隆的一个主政风格,是他成为一个明君的秘密,也是康乾之治这句话得以久远流传的一个内在因素。

第二章 洋人洪仁辉上访记!

除了丁文斌案之外,洋人洪仁辉上访的案子也同样折射出乾隆的个人性格和气质,或者说主政风格。

洪仁辉是一个英国人,在英国搞了一条怪船,船的名字也奇怪,叫“旮旯深”。这个英国佬开了这艘怪船到了中国沿海,想买一批中国的茶叶,碰到了一个中国商人。那个中国商人答应给他提供五万两银子的茶叶。洪仁辉这个洋鬼子实在傻,当时就把五万两银子付了,这商人一看还有这种傻人,就带着银子跑了。

洪仁辉知道后心想:中国人怎么这样,说好了做生意,结果拿了银子跑了。跑了也不要紧,这不是有政府吗?我去找司法机关报案。于是洪仁辉就去县衙报案,这县官一看来个鬼佬,说:你个鬼佬你跑我这儿来干啥?捣乱!不接案子,滚!

洪仁辉觉得中华帝国的政府有点怪,县官不管,他就去找知府,知府也不管,他又去找巡抚,可巡抚更不管。这时候洪仁辉就困惑了,心想:

中华帝国出问题了,它的政府居然不履行管理社会的起码责任,那还要政府干什么?它把自己当强盗了!肯定是在北京城的皇帝不知道这事,我必须去北京城,我要去面见中华帝国的皇帝,跟他说清楚这事。

于是洪仁辉就坐着怪船“旮旯深”进入内河,直奔天津大沽,要上访。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起洋人上访事件。

当洪仁辉走到天津大沽的时候被清兵水师截下了,一问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来是被人骗了,来上访的。案子迅速地报到了乾隆的面前,乾隆皇帝一看立即批示:在这个洪仁辉背后隐藏着一个针对朕的阴谋集团,给我揪出来!

地方官又痛苦了,怎么什么事到皇帝跟前都有个阴谋集团?这怎么揪啊?摆明了就是一个洋人被中国人骗了,他就是想把骗走的银子要回去。

可是没办法,圣旨既然下了,就得照着做事。于是地方官就开始跟洪仁辉会谈,套他的话:你到北京来找中国皇帝,是谁撺掇你来的?你背后的指使者是谁?洪仁辉说:你这个人说话好怪,我的钱被骗了,我要报案,就这么简单!有什么指使者?中国官说:是这样啊,那么你是个洋人,你怎么会说中国话呢?肯定有人教过你吧!洪仁辉说:我是在一只船上捡到一本书叫《水浒传》,我从那本书里学的。

地方官继续套:那你要上访,要告状,你总要写状子吧。谁帮你写的状子?洪仁辉说我自己写的,我会你们中国话,也会写中国字。那地方官说:可是你这个状子写得很规整,这个总有人指点你吧?洪仁辉说:是,我有个朋友,是四川的商人,名字叫刘亚扁,他帮我把状纸重新整理了一下子。

到这里,案子就破了,这个针对乾隆的阴谋集团就算是揪出来了,阴谋集团的首领就是刘亚扁。案情第一时间上奏,乾隆批复:刘亚扁全家处斩,洪仁辉逐出海外。洪仁辉走时一步三回头,心想这究竟是个什么怪地方,怎么这么恐怖?被骗了之后申诉无门不说,还老是搞这种神经质的事。

这也算是天朝与世界的一次接触,而这次接触折射出乾隆一种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任何事情他都要归到自己身上。

第三章 和爷爷一样做个坏人

乾隆也是一个原始人,他原始在什么地方?原始在他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上。他不认为这个社会的规则是跟他无关的,是客观的,他认为他就是这个社会的中心,一切都是围绕着他转的。

除了这两起案子,还有一件事更能折射出乾隆这种狂妄自大心态。一次乾隆在去山东的途中,遇见几名百姓告状,说当地遭受了大饥荒,而官府的赈灾粮全被某某官员给贪污了,老百姓们都活活饿死了。这个状纸到了乾隆的面前,乾隆接到状纸后勃然大怒,指着这几个百姓破口大骂:官员就是你们爹妈,是你们的父母,你们竟敢状告爹妈、状告父母,这还有没有王法了?先给我拖出去打个半死,然后再押回原籍,给朕揪出这几个人的幕后阴谋集团!

又出幕后阴谋集团了。这次被揪出来的是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官员,这个老官员躲在自己的小乡村,从来不敢出来,生怕被乾隆发现。可是因为这几个百姓告状,乾隆一过滤,查了当地有哪些当官的,有哪些退休在家的,于是老官员被发现了,立刻给抄了家。

抄了这个退休官员的家之后,发现该退休官员写了一本书,于是乾隆就逐句逐字地看。突然之间发现了一个字,什么字呢?历,日历的历。乾隆的名字叫弘历,也就是说这个官员写这个书的时候触犯了他这个历字。

当时乾隆真是雷霆大怒,大骂:要用何等心肠,才能如此狼子野心!

这是乾隆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他认为他是这个世界一切事物的所有者,所有人必须以他为中心转动,如果不围着他转,那么乾隆就会非常痛苦。

这种思维无法区分自己跟这个世界的本原,我们把它称之为一种原始思维。

知道了乾隆的性格,那么就知道他为什么成为明君了。

到这里,回到最初的问题,康熙是明君,孙子乾隆是明君,为什么夹在中间的雍正就这么倒霉,成了夹心层?他既不是明君,其统治也不是盛世,原因在何呢?很简单,这是他们三个人的不同性格决定的。

先说爷爷康熙,前面已经讲过,康熙是活活地冤死了鳌拜,他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是在做坏事,可是他乐此不倦,他知道自己是个坏人。

乾隆他恰恰也是这样一个人,他知道自己是个坏人,也一直在做坏事。唯独夹在中间的雍正,他也是个坏人,但他不知道自己是个坏人,他把自己做的坏事到处张扬,说你看我好到什么程度,结果漏底了,让人发现他不是个好人,这样他就不是明君了,也没有盛世了。

康熙和乾隆知道自己在做坏事的同时,还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封禁民间舆论:不许讨论,不许说,只许你歌颂。凡是稍有一点对他忌谤的文字,就立即灭门。这样就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断绝,导致了真相被颠覆,凡是能说出真相的人都被杀光了,剩下的全是糊涂虫,这些糊涂虫是喊着明君、喊着盛世才存活下来的。到今天为止,还是有很多史学家在热情洋溢地讴歌康熙,讴歌他是如何智谋果敢地铲除鳌拜的,唯独不提后来给鳌拜平反的事。许多史学家讴歌乾隆,但却从来不提乾隆这种鲜明的主政风格。

我们回顾这样一些人,这样一些时代,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不断重申人性中的恶,是被一种叫做权力的东西所释放出来的!

第四章 可怜的皇后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