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抗日ⅱ- 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天,国人才在报纸上读到了总统结婚的消息,看到了新人的照片。

尽管躲过了当众表演的尴尬,但随后一些国家政要还是来电表示祝贺,并送来了新婚礼物,这也包括国内各邦的首脑人物。

新婚蜜月是在民丹岛渡过的,黄历难得地享受了一次身心愉快的休假。浓绿斑斓的热带植物、银色的绵长沙滩、碧蓝的大海、海滩Spa亭……离开越来越城市化的坤甸,在民丹岛能更深切感受现代文明与原始生态的“天作之合”。

作为南洋联邦第一批投资建设的旅游胜地,民丹岛的休闲设施已经相当完备,因为离新加坡很近,乘搭渡轮只需四十五分钟,这里越来越成为新加坡人休闲渡假的首选。

在这寸土寸金的小岛上,黄历和慕容辰都拥有别墅,而且紧挨在一起。二层小楼,一打开居室门便能看到美丽的白色沙滩,优雅僻静,小院里设有小游泳池、室外淋浴天井,还栽种着芭蕉树。

何梦雨不喜欢四处走动,因为她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游客,面对人们的眼神,她更喜欢呆在小别墅里,或陪着盈盈在碧波中戏水,或躺在游泳池边的椅子上眺望正前方的海面起伏,或坐在池沿浏览报纸画报。而她最惬意的便是在游泳池边观赏“椰风蕉雨”。空中小雨飘落,雨打芭蕉声时轻时重,风吹椰叶声忽沉忽亢。

黄历则更喜欢四处走动,并且强拉着何梦雨和盈盈,他向当地的村民学习原始钓鱼术,并伴以丰盛的奎笼海鲜大餐;又去参观原住民的黄梨种植地,并看他们怎么从橡胶树割取胶液,再看看当地妇女用斑兰叶编织手袋和其他手工艺品……夜幕降临,黄历便常常在院中支起烤肉架,与何梦雨和盈盈笑闹着又吃又喝。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二十多天转眼便过去了,黄历与何梦雨,带着撅嘴不满的盈盈踏上了回去的航船。

第175章 出访十国的目的

轻松愉快是短暂的,在黄历生命的旅途中还有更多的荆棘丛生的道路和险峻峥嵘的峰峦需要他去征服和攀登,而在这种拼搏之中,又将映射出更辉煌的荣誉的彩虹。

正如媒体所评论:总统先生因为重组了一个美满的家庭而精力充沛,一个真正男人的成功让他充满了自信,而新的第一夫人的出现,也会给下半年总统的国事访问增添方便条件……

嗯,嗯,这话有些过,好象黄历没有女人便萎靡不振,便畏缩怯懦似的。但不可否认,这次婚姻确实给黄历重新提供了动力之源。不管白天的工作怎么费心劳神,回到家里,看着温婉美丽的妻子,看到日渐长大的女儿,那种疲劳和郁闷也会烟消云散。

随着时间的流逝,南洋联邦今年的重头戏,总统的国事访问成为了人们和媒体关注的大事。美国、巴西、委内瑞拉、墨西哥、厄瓜多尔、澳大利亚、埃及、英国、西德、挪威,黄历将出访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共十个与南洋联邦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耗时将达到三个多月。

那么,这只是一次应邀的正常的友好国事访问,还是另有其它政治或经济的目的,外界对此也有猜测,但却得不到有力的证实。

抢占先机,走在别人前面,永远是黄历的特点。此次出访也是如此,政治的、经济的考虑都有。印度支那的局势越来越不利于法国人,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刚刚上任,对前任杜鲁门与南洋联邦对印度支那的计划和准备相当感兴趣,这个家伙也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明者,盛情邀请黄历出访,显然是想与黄历在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更协调的一致。

而顺访美洲的巴西、委内瑞拉、墨西哥、厄瓜多尔四国,则完全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虽然南洋联邦也出产石油,但资源不可再生的理念早已经在黄历的脑海里扎下了根。建立完备的矿产战略储备制度,随着南洋联邦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终于被提上了日时议程。

南洋联邦一方面,通过“经济/技术援助”等措施改善与资源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开始组建“石油公团”、“金属矿业事业团”等促进性机构,制定和执行鼓励政策,全力支持本国公司的跨国矿业经营(包括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财政、金融、税收和技术、信息服务等手段),并通过财团参股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战略,力争挤进各资源国。同时,计划在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建立起石油、煤炭、铁矿石等战略矿产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而除了英美外,黄历出访的其他国家都是计划中要进行战略储备的矿产出口国。建立起多条渠道、多种方式的保障矿产资源长期稳定供应的机制和体制,控制上游资源的海外扩张和战略储备,对海外有前景的矿产地加强直接投资,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使本国企业在面临国际竞争时拥有控制权和主动权,便是黄历出访的主要目的。

其实,这种做法早就已经开始实施,只不过不明显而已。按说,南洋联邦出产的石油足够国内需求,但却一直在从文莱进口,并且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有计划地削减自身石油的产量,并且建造了巨大的储油设施,将石油储备起来。对石油企业,黄历希望他们逐渐摆脱对开采和出口的依赖,而把来料加工作为主业来改造。用进口石油,生产深层次产品,这才是黄历心目中良好的发展方向。

而巴西铁矿,澳大利亚的煤炭、铁矿,也是黄历的目标,进口资源多样化,多渠道化,才能使南洋联邦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远大目标,但国际竞争的趋势如此,而且南洋联邦还有时间。估计到七十年代,一些资源短缺的国家才会形成战略储备的观念,而这段时间,应该能初步实现黄历的设想。等到英国佬的势力从海湾各国退潮,减弱控制的时候,黄历还会再度伸出手去分一杯羹。而埃及,就是黄历向中东渗透的桥头堡。

通过各种情报分析,目前埃及的实权人物,推翻法鲁克王朝的自由军官团执行委员会主席,埃及共和国现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日后任期长达十五年的埃及总统纳塞尔对黄历非常崇拜。这不仅仅是军事才能方面的,更多的原因是那本《国路》所造成的。

《国路》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是包括黄历等作者们所没有预料到的,而象纳塞尔这样对黄历钦佩的国家领导人其实并不在少数。

当然,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个人原因或许不应该成为主要因素。而南洋联邦要建立稳定的石油进口,埃及想用棉花换武器以增强军力,纳塞尔则更希望学习到南洋联邦军队的作战方式和黄历的作战理论,为收回苏伊士运河作准备。各有所需,各得其所,这才是两国都能够满意的交易。

按理说,埃及在冷战中是中立的,应该是东西方都要拉拢的对象。但美国的现任国务卿杜勒斯却把事情搞坏了,他认为中立是狡猾的、卑劣的、不能接受的。就象印度采取中立,惹恼了杜勒斯,他公开地卖给巴基斯坦武器,从而失去了印度的友谊一样。杜勒斯对埃及的中立也抱着敌视的态度,原来美国曾告诉开罗说,愿意借给埃及五千六百万美元,用来修建尼罗河上跨度三英里的阿期旺水坝。但在埃及承认了红色中国,并企图破坏巴格达条约后,杜勒期果断并公开地撤销了这项贷款决定。

埃及政府对此很是愤恨,纳塞尔则暗地里放言道:“我要瞪着美国佬说:教你们都气死吧,我们要修大坝,我们爱怎么修就怎么修。苏伊士运河每年收入一亿美元,我们不什么不把这笔钱自己拿过来?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血汗,自己的资金。还要由埃及人自己来管。埃及人,埃及人!”

第176章 无题

埃及是阿拉伯国家的领头羊,黄历将目光对准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向埃及提供武器,势必要引起美国的不满,可黄历并不担心,因为他已经找好了借口,并相信能够说服被麦卡锡主义搞得僵硬死板的美国佬。

这种信心是有根据的,麦卡锡和他的主义终于要走到末路了,艾森豪威尔的忍耐终于超出了限度。他迫使麦卡锡解除了其主要助手马修斯的职务,这一行动便是艾森豪威尔准备同麦卡锡“摊牌”的标志。

中东是世界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二战前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但战后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中近东出现了真空。美苏都希望在这一地区建立立脚点。这就引发了四七年的土耳其危机、希腊危机,中近东从此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在杜鲁门时期,美国虽然重视中东,但是并未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美国曾试图会同英国和法国,以及拉阿拉伯国家建立中东防御区,但是遭到以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国家的反对。到艾森豪威尔政府,杜勒斯下了工夫要建立中东同盟体系。

最能接受美国建议的是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土耳其是出于对北方苏联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历史悠久的。而巴基斯坦对苏联倒无所谓,主要是想利用冷战,对付印度。而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协定仅规定了武器援助,并没有义务。

一九五三年起,美国分别同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国先后缔结双边军事协定,并策划土伊签订《巴格达条约》,目的在于分裂阿拉伯国家联盟、镇压中东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对付“共产主义扩张”。

杜勒斯本想填补真空,防止苏联插手,结果是把形势弄得更复杂。这个《巴格达条约》虽然只拉拢到阿拉伯世界的伊拉克参加,美国仍全力以赴地要使这出戏继续唱下去。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冒犯反对这一条约组织的以色列;维持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之间的脆弱关系;在条约之外起缔约国不能起的作用。美国统治集团煞费苦心,想要在中东拼凑一道“遏制”苏联的“屏障”;同时,想通过这个条约组织加强对中近东的控制,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然而这个条约组织的建立反而将“促使阿拉伯国家与苏联结盟,并引起激进思潮的高涨”,为苏联大踏步进入整个中东,特别是以前它难以进入的阿拉伯世界创造有利条件。

趁着巴格达条约组织还在筹备阶段,黄历决定阻止它的进行,同时也就阻止了苏联人进入中东,并为南洋联邦在中东建立势力铺平道路。

埃及等阿拉伯国家需要武器,南洋联邦有啊从重武器的坦克、火炮、高炮、直升机、军舰,到轻武器的AK…47改进型——被重新命名为“铁骨”的突击步枪,以及在“铁骨”突击步枪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班用轻机枪“硬骨”,在推入国际市场后极受好评,很多国家已经向南洋联邦送来了大批订单。

甚至连惨被抄袭盗版的苏联一边臭骂南洋联邦无耻,一边偷偷摸摸地从国际市场上搞到了这两种枪械,加以研究试验后,也不得不承认改进型在减轻重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在射击性能上,完全超越了他们刚刚装备部队没几年的AK…47。

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对武器的需求那可不是一般的多,嗯嗯,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第三世界崛起,那都是打出来的,不是靠耍嘴皮子得来的。

而使用过南洋联邦生产的武器的人都要伸出大拇指,不愧叫什么“铁骨”、“硬骨”,可靠性就是高,“硬骨”曾经连续射击一万余发子弹,而活动部件仍完好无损。

这得益于南洋联邦与西德的良好技术合作,武器合金钢的产量与质量,都不是平常的国家可以比拟的。

黄历回到坤甸,在日常工作之余,便是熟悉出访各国的政治形势,各国政要的脾气禀性。为了达到出访的目的,便需要因国而异,因人而异,在这方面黄历还是很有经验的。

而新的南洋联邦的第一夫人,何梦雨却对这次出访感到有些紧张,毕竟身份大不相同,一个偶尔的小差错就可能造成很大或很坏的影响。

“不用紧张,你就带着微笑说客气话就行了。”黄历不得不时常安慰何梦雨,并把她从资料堆里拉出来,“这些政治、经济上的问题你不用考虑,各国的礼节和禁忌不是都记得差不多了吗,那就行了,别把自己搞得象去考场的小学生似的。”

“那你不怕我丢你的脸,丢国家的脸哪?”何梦雨皱着眉头为难地说道。

“你就保持那种淡定、从容、微笑的姿态,哪个国家也得客客气气的,你当咱们是去踢馆啊?”黄历有些好笑地轻轻拍着何梦雨的臀部,说道:“放松啊,我有点饿了,你给我做点夜宵吧!”

何梦雨抿了抿嘴,温柔地笑着转身走了出去。

作为五三年上半年的国际大事,斯大林的逝世为全世界所关注。有些西方媒体猜测,这个铁腕人物的离去,或许会缓和东西方的对抗。有些媒体和政要则在猜测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会是谁呢,是莫洛托夫,贝利亚,卡冈诺维奇,还是马林科夫?

没有人比黄历更清楚将成为苏联领导人的会是那个矮胖的、秃顶的、粗俗的、有点滑稽的,让人们都很轻视的赫鲁晓夫。

很意外吗,不,这说明了一个很奇怪的真理,那就是让人低估自己,往往是很有好处的。在赫鲁晓夫获胜前,他的那些“同志们”或竞争对手们都瞧不起他,而那个骄横的、恐怖的、人见人怕的秘密警察首脑贝利亚,则直接嘲笑赫鲁晓夫是“那个土豆政客……”

可是,这些人最后都败在了这个矮胖、秃顶、粗俗的“土豆政客”手里。卡冈诺维奇被剥夺党籍赶出了政治局,到了一个普通的小岗位上去干活儿;斯大林去世后骄横一时的贝利亚,被赫鲁晓夫审判和枪决了;马林科夫也被赶走,被“发配”到荒凉的西伯利亚,去管理一个小小的发电站。而资历最深的莫洛托夫,则被“流放”到了万里之外的外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和蒙古人碰杯喝酒去了。土豆政客在争夺苏联最高权力的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胜利者,并开始大权独揽。

时间不会太长,这个土豆政客便会让西方的侥幸心理彻底破灭,期望的缓和还要等待很长很长的时间。黄历对这个赫鲁晓夫相当的感兴趣,一个从奴隶到将军的活生生的例子,在斯大林生前,象一头温顺的绵羊;等斯大林死后,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