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位面引导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之位面引导者-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苦救难大慈大悲模样。像旁还附上名号和受戒入寂年月等介绍文字。

肖像显是依年代先后排列,到左壁最后一幅时,只见所绘老僧须眉俱白,脸上深刻的皱纹纵横交错,看来至少有七十多岁。

此僧面目与现在的主持了空至少有八、九分相以,恰是了空老朽后的样子。

了空大师见陶仁注目那幅肖像,开口道:“那是贫僧十五年前的画像。”

陶仁叹道:“真令人难以置信,原来世间真有返老还童的功法。”

三人分宾主坐好,泡上荼,陶仁喝了口荼,微笑道:“妃暄意欲以和氏璧为明君造势,这并无不可。只是这人选吗,妃暄选的可是李世民?”

师妃暄点头道:“正是。”

陶仁道:“可李世民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子,为什么你们认为他会是明君?”

师妃暄不语,了空默然。

这一点,却是慈航静斋为代表的佛门的最大软肋,就算慈航静斋有心帮李世民取李建成之位而代之,却也不好宣之于口。

陶仁接着道:“据我所知,李世民设有一个‘天策府’,专掌国之征讨,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郎中二人、军谘祭酒二人,典签四人,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功、仓、兵、骑、铊、士六曹参军各二人,参军事六人、总共三十四人,俨如一个小朝廷。由此可见李世民志不只在于区区征战之事,而是已有夺位之心,你们慈航静斋亦是想助他上位,可对?”

师妃暄仍然不语。

陶仁步步紧逼:“李渊有三子,李世民想上位,就必须先扫除其兄李建成太子这个障碍,为避免李渊又传位给李元吉,就得一并除掉其弟李元吉,到时若李渊还不识趣,也得一并或囚或杀了。”

陶仁语音转厉道:“百善孝为先。佛门的宗旨不是要导人向善的吗?如此一个意欲杀兄杀弟弑父、不忠不孝之人,就是你们所选定的明君?你们就不怕他成为第二个杨广吗?”

师妃暄虽有满肚子理由,但有些话却是碍难出口,唯有沉默以对。了空低喧佛号,不发一语。

陶仁语音转柔道:“李世民自太原起兵,先后击败旧朝猛将宋老生和屈突通,以少胜多,智取关中,令李阀能拥有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力根据地。接着又西征陇右以巩固关中,把薛举父子来犯的大军赶回老巢去。如此功业何人能及?这就是你们选择李世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吧?”

师妃暄默默点头。

陶仁接着道;“妃暄的目的,就是为了早日止息干戈,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对吧?”

师妃暄坚定点头。

“呵呵。”陶仁笑道:“你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你怎么保证李世民就是明君?哦,不必解释,我姑且算他是明君,那他的子孙也会是明君吗?若是又出了昏君,到时你们是否要为天下再选一个明君?可到头来还不是打倒了一个皇帝,又捧起了另一个皇帝?扳倒了一帮门阀,又崛起另一帮门阀?”

师妃暄:“……”

陶仁:“真正能处于统治阶层的,只是一小撮人。被他们统治的,却是绝大多数人。统治者们高高在上,安享荣华富贵。可是他们的富贵从何而来?是谁在供养他们?是受他们统治的天下苍生!”

师妃暄若有所思。

陶仁叹道:“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你们选了一个所谓明君,就以为从此天下就太平了吗?天下苍生就不会受苦了吗?”

师妃暄喃喃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你们想到的,只是想尽快结束眼前的动荡。”陶仁语音突然转高:“而我要做的,是奠定一个万世的和平之基!”

师妃暄低头默思片刻,抬头道:“妃暄愿闻其详。”

“妃暄莫急。”陶仁笑道:“想要天下长治久安,关键还得看社会制度。这天下不能只是一人一家之天下,而应该是天下人的天下。否则,国家永远只能处于数百年一兴亡的轮回怪圈中。”

师妃暄似懂非懂。了空若有所思。

陶仁接着道;“我之所以不选择李世民,除了前面所述原因外,还有两点:其一,门阀制度就是天下动乱的根源。李世民是大世家门阀出身,他本身就是门阀势力的代表,他代表着世家门阀的利益,若没有世家门阀的支持,他凭什么争天下?所以他是不可能背叛门阀制度的。

其二,李世民虽有雄才伟略,但他野心极大,权力欲极强。李世民会否因对手是个明君,而放弃与他争地盘打天下呢?一旦他大权在握,他决不可能容忍有制约他皇权的因素存在。因为在他看来,这天下是他李家的天下,是他李世民一人的天下。如此以往,中土将在后世承受无尽的屈辱和灾难。”

二十二、禅院论道(二)

二十二、禅院论道(二)

“后世?”师妃暄联想到陶仁在山门前所说的话,灵机一动,问道:“陶兄是否知道后世的发展历史?陶兄可是来自后世?”

陶仁笑道:“妃暄果然聪慧,一问就问到问题的关键。妃暄和大师当已看过那本‘巫教圣典’了吧?”

师妃暄与了空大师一齐点头。

陶仁道:“那你们当知道,女娲娘娘所造之人可不止汉人、胡人及蛮人等黄种人,还有其他肤色的人种。”

师妃暄点头道:“据陶兄书上所言,其他还有白人、黑人、棕人。除了从未见过棕人外,白人和黑人在往来中土的胡商中倒是时有所见。”

陶仁叹道:“汉人虽是最得天独厚,现在的文明进程也领先于其他各色人种,但随着历史发展,汉人却固步自封,沉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知世界之大,不重科技,不求发展。皇帝只关心自己的统治是否稳定,采取愚民政策,内斗不休。一千多年后,汉人已沦为异族的奴隶,汉人文明几乎毁于一旦,到那时,汉人已成为劣等民族。这就是我所说的屈辱和灾难。”

师妃暄大为震惊,了空也瞪大低垂的眼睛。

陶仁接着道:“女娲娘娘因补天时法力消耗过大,陷入沉睡,不久前才醒来。醒来后娘娘发现汉人竟沦落至此,极为痛心。只因娘娘最为偏爱汉人,遂施展大法力为我铸此神躯,将我从1400年后送至此时,让我来帮助汉人摆脱这苦难的历史,创造辉煌的文明。这就是我来到这世界的使命,也是我不选李世民的另一原因,因为我不想让历史重蹈覆辙。”

师妃暄陷入深思,了空仍是垂目不语。禅室寂静无声。

过了许久,师妃暄微带苦涩地开口道:“按陶兄所言,若是没有陶兄出现,李世民当会取得天下?”

陶仁赞叹道:“妃暄果然厉害,一语中的。确实,按原历史轨迹,李世民是取得了天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弑兄弑弟囚父,夺大唐皇位,一统天下,而后李世民及其子孙开创了一百多年的太平盛世。然而好景不长,一百多年后,大唐就又陷入内乱中,到晚唐时,北方外族在大唐衰落之时纷纷趁势而起,大唐就此灭亡。”

陶仁喝口荼后接着道:“而后,几经战乱,汉人丢失江北之地,只能在江南苟且偏安一隅。再百多年后,北方又一游牧民族以更强的姿态崛起,汉人被灭国,汉人文明几乎毁于一旦。又过百多年,才又重建汉人王朝。同样好景不长,二百多年后,汉人又因内乱再次衰落,北方另一外族又再崛起,此次的灾难最为深重,汉人再次灭国,汉人沦为劣等民族,被外族奴役了近三百年,等到汉人重新自立之时,汉人文明已十不存一,已远远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了。这就是今后一千多年历史发展的大致轨迹。”

这时,一直沉默的了空突然开口问道:“不知我佛门后世如何?”

陶仁审视了师妃暄和了空一眼,不答反问:“你们佛门之所以插手天下纷争,扶持李世民上位,除了悲天悯人外,还有就是为了今后能佛门大兴,可对?”

师妃暄和了空皆默然不语。

陶仁叹道:“佛门最讲因果。佛教发源于天竺而兴盛于中土,大师可知这里面有着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

了空道:“愿闻其详。”

陶仁道:“宗教的一大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精神上的痛苦。自佛教传入中土以来,中土一直战乱纷纷,人民都很穷,生活条件不好,还要受到压迫剥削。这些是人们无法改变的。如果人们想减轻痛苦,怎么办?只有从自身下手。自身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肉体。这方面无法改变,人不可能不吃不喝。所以只有从第二个方面,也就是灵魂,来让自己放松。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能够借助的力量就只有神佛了。”

陶仁稍顿又道:“可是佛也无法反对统治者,反对了,佛门就要遭灾了。不但不能反对,还要帮助维持统治。所以只能让下层人民去忍受了,并且告诉他们,你们忍受的好就可以去西天极乐世界,死了以后就能享福;想反抗就要下地狱,死了以后还要受罪。人民只有信这些宗教来得以解脱了。

在中土,人们对于这样的灵魂救赎是非常需求的,要不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动不动就看破红尘出家呢。佛门最盛行就是在两晋南北朝这几百年。只因那个时候社会动乱不安,很多人家庭经济破产。佛家寺院又有统治者特殊政策保护,可以不交税,有自己的财产,甚至可以有自己的武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出家是最好的出路了。”

陶仁突然话题一转,问了空道:“大师可知太武灭法?”

了空点头道:“太武灭法发生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二月长安发生兵变,太武领兵亲征,部队在长安不远的地方驻营,附近有个佛寺,兵士们发现寺里有很多刀枪甲盾,回报到一个叫崔浩的官员那里,崔浩上报太武帝,太武下令搜查。结果搜出了大量武器,和长安叛军的往来信件等,更有甚者是还搜出多个暗藏在密室中,供僧人淫乐的年青妇女。太武帝大怒,下令毁长安一切佛像佛经,凡暗藏武器淫乐妇女的,无论老少一律活埋击杀。其余罚为奴。并召令四方用长安之法,自此魏境寺不复存,由于太子南安王的保护,只有少数沙门得以逃走,只留下一条性命。”

陶仁问道:“其因何在?”

了空叹道:“皆因佛门不净而招致此祸。”

陶仁点头道:“那大师也当知周武灭法了,又是何因?”

了空默然片刻道:“陶施主请赐教。”

周武灭法是指北周武帝宇文邕宣布废佛,令僧尼还俗,并允许辩论。这次灭法只毁像破塔烧经,令僧尼还俗,不杀僧人。共还俗僧人300万人,退寺院4万座,这是历史上的第二次灭法。

陶仁道:“周武灭法的根本原因却是经济原因。南北朝时期,佛门过于兴盛,从北齐始,皇家崇佛,全国有寺庙四万所,僧尼达三百万人,占全部人口的七分之一还多,给国家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北周武帝灭法的结果,僧尼还俗给社会增加了劳动力和军队士兵来源。废除寺院,使大量土地回到国家手中,同时从精神上也打破了人们对于佛寺万能的幻觉。不能不说,这次灭法对于北周国家的富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陶仁接着概叹道:“李世民身具胡人血脉,取得天下后,为抬高出身,遂假托李阀乃道家李耳的后人。按历史原轨迹,今后近二百年佛门尚算兴旺,然而李家后人中,终有人信道而不信佛,佛门又再次遭难了,这就是第三次灭法,却是因佛道之争而起。而后,又因战乱纷纷,佛门再次大兴,却和第二次灭法一样,因经济原因引发第四次灭法。此后,天下大乱后佛门就大兴,大兴之后就招灾。二位对此有何感想?”

陶仁也不等师妃暄和了空回答,就又沉声道:“现在的佛门不事生产,不劳而获。除了能给民众一个精神寄托外,并不能为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作出该有的贡献。佛门由广大民众供奉,造就佛门的豪富,仅看你净念禅院的规模及那铜殿的奢华,就知道佛门要汲取了多少民脂民膏。可你们回馈给民众什么了吗?天下大乱,遭灾的民众何其之多,也不见你佛门将这些财富拿出来赈济灾民。你们只管佛门清净地,超脱人世间。”

陶仁厉声道:“这样的佛门,若不改革,留之何用?这才是佛门大兴之后就得遭灾的最根本原因。”

师妃暄和了空都是震惊无比,无言以对。

过了一会,陶仁等二人平静下来后,取出一套‘巫教宝典’,放在荼几上,道:“你们佛门可以为民众传授知识,治病救人,还能帮民众修路建桥,赈济灾民,能回馈民众的事多的是,只在于你们有没有这个心,做与不做。”

接着陶仁又步步紧逼道:“我知道两位都是聪慧过人,学究天人,那我请问一下两位;你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是为了干什么?若只是为了青灯礼佛,只要心诚就够了,学了一肚子知识何用?若是想要回报民众,那你们有利用过这些知识为民众做了什么?”

陶仁又加重语气道:“妃暄你们慈航静斋又为天下做了什么?带着满肚子学识躲在深山里为天下谋福吗?以有为之身去做无意义之事吗?还是说你们根本就是自私透顶,美其名为悲天悯人,实质却是只为追求自己所谓的天道?你们这样也配称正道领袖?若是你们只管躲在深山清修也就罢了,最多也只能说你们自私自利。可你们却耐不住寂寞,偏要打着正义的名号,搅乱天下,插手天下纷争,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天道?”

二十三、神威如狱

二十三、神威如狱

陶仁语音再次转厉:“佛门占用大量土地,收取大量供奉,却不给国家纳税,不为民众谋福,是为不忠;出家后不奉养父母,不养育子女,是为不孝;见民众受苦,却只管自己清修,是为不仁;受民众供奉,却不思回报,是为不义。你们就是一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就你们也配为天下选明君?这就是你们的所谓的悲天悯人?”

陶仁站起身来,厉声喝道:“你们还是好好想想,如何改革佛门,如何才能更好回馈社会民众。三个月后派出代表到岭南宋家山城来给我答复。”

陶仁稍顿又杀气腾腾地道;“若是不作改革,不思进取,那佛门也没有在中土留存的必要了。我在此有言在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