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烽- 第4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司马朗取出一份公文交给高勇,露出无奈的神情道:“并州太原郡地几条官道因为山石滑落造成十余处瘀堵,使得太原郡外运的煤石量受到影响。  并州州府已经派员前去抢修,薄曹从事陈琳也上书请示。  鉴于恢复道路通行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冀州的煤石缺口暂由上党郡填补。  ”

“十余处山体滑坡?怎么会这么巧?并州的道路刚刚修建完毕没多久啊!难道是施工时有官员偷工减料?”高勇剑眉一挑,逐渐严厉起来。

司马朗见状急忙解释道:“主公切莫误会。  这次山体滑坡绝非偷工减料所致,乃是因为太原郡东部西山一带发生了轻微地震,引起被雪水侵蚀的山石顺势倾泻而下造成的。  幸好西山一带暂时没有人烟,故而没造成什么人员损伤。  ”

“地震?”高勇一怔。  脑海中迅速与194年的历史记载联系起来,叹息一声道:“这不是好兆头啊,今年恐怕真要多灾多难!你立刻拟文,严令各州郡必须彻查粮仓、河堤、道路、矿坑等安全情况,但有问题立刻整改。  很快政务院地稽查员就将下到地方检察,发现问题者,一律撤职查办。  另外,立即发出通知,四月份我要在邺城召集众官员有要事协商。  去吧!”

司马朗一一记下,待要转身离开。  却又被高勇叫住。  “主公还有何事吩咐?”

高勇抿了抿有些干裂的嘴唇,“把赵胜和陈群找来。  有些事情需要提前准备。  ”

“是!”司马朗马不停蹄的忙事情去了。

高勇走进屋内,一边伸懒腰活动筋骨,一边自言自语道:“粮食,还得储备大量的粮食!”

同日,在援军的协助下,重整旗鼓的第12、14龙骑师发动了第一次反攻,超过两万骑兵逆向冲击,充分发挥了趁敌病要敌命地无赖精神,打得乌桓人哭爹喊娘丢盔弃甲,毕竟乌桓人猛攻了两天,发动了不下十次的攻击,仅剩的锐气、力气早已耗尽,面对龙骑兵的马刀、弓弩,只能选择抱头鼠窜,一个时辰而已,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十万人崩散了!直至天黑,龙骑兵才收住攻势,而此时,抓捕的俘虏超过三万,逃散的乌桓人缺吃少穿,等待他们的除了寒冷的漫长冬夜之外,便是四面合围的高勇军骑兵部队。

贾诩,随近卫机步师抵达了第5龙骑军营地,此时地他,淡定之中微含兴奋。  仰望苍穹,豪气油然而生。  暗夜,明月高悬,几朵浮云悠然飘过。  军营内,偶有几声马嘶,反而衬托地夜更加静谧。  贾诩的思绪在这种静谧中飞扬起来,遥想二十年前,虽然雄姿英发心志高远,却因环境所限苦苦挣扎,后虽得张济赏识,却终无一展抱负之机。  可现在,仿佛是一场惊天动地地梦,曾经不名一文的自己居然在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诛灭乌桓,与众将士共同创造新的历史!

看到贾诩站在帐外仰望星空,李政几步上前笑问道:“军师,这里的夜空是不是与奉天的夜空大不一样?”

“呵呵,更清澈,更辽阔!当然,这里的夜空也将记录乌桓的覆灭!”

李政闻言微怔:“正是,不仅是夜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将见证乌桓的覆灭!”

贾诩收回目光,看了看神情激动得李政,问道:“合围的情况如何?逃脱了多少乌桓人?”

“合围已经完成,各师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二十里,且随时有斥候巡逻,乌桓人插翅难飞。  逃脱的乌桓人主要集中在西线,因为12、14龙骑师兵力不足,大约放跑了万余人。  ”李政很有些惋惜道。

贾诩不以为然,反而呵呵笑道:“跑一些也好,可以把我军的强悍与不可战胜传遍鲜卑、匈奴,让他们在考虑劫掠时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够不够!”

“军师,全军何时发起总攻?各部队纷纷请示,看样子都在摩拳擦掌准备狠狠的厮杀一番了!”

“总攻?”贾诩摇了摇头,“乌桓缺衣少吃,饿也能饿得他们投降,何必再浪费军力?先围着,再每日向前推进三十里,但遇反抗立刻全力打压!”

李政挠挠头,问道:“军师的意思是要全部抓活的?”

贾诩拍拍李政的肩膀,指了指南边说道:“当然要抓活的,倭岛的矿、并州的煤石、还有司州的道路,这些都需要劳力来修啊!况且,还能让士兵们趁这几天好好养精蓄锐,等到主公返回之日,便是全军杀向匈奴之时!”

(加班加的头昏脑涨,不过总算熬过去了,万幸啊!情深开始恢复,争取早日返回状态。  )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六章 尘埃落定(5)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六章 尘埃落定(5)

积压起来的政务虽然不多,却也足够让人头痛,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有站在一定的位置上,才能体会到那份非人的待遇。  大至财政预算的批准,小到定居点的圈定,还有粮食储备的额度,道路施工进度,公路网的规划等等,虽说都有各部门负责全程监管,但是最后的拍板仍需要高勇来做。  故此,在蓟县的两天内,高勇所作的主要工作就是阅读、签字、盖章!

为了西征和安定长安三辅,长安的粮库需要储备至少5500万石的粮食,好在靠近汉中平原,大部分的粮食都能够通过收购解决。  此外还有从西凉高价收购的部分粮草,使得三辅之地暂无粮荒之忧。  倒是西凉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荒,导致饥民外逃,让孙仲和徐荣得到了许多珍贵的敌情信息。  汉中也因为长安粮商的高价恶意收购,令粮价三天一小涨,五天一大涨,除了勉强够维持军队需求外,再也拿不出多余的供应他人了。

而司州的情况就要困难许多,既不靠近产粮地,也难以从周围州郡收购来粮食,只得从三江郡、辽南郡经由海路和陆路运输。  因为要做好随时出兵兖州、豫州的准备,还要招收流民开荒种田,粮食的需求量比长安还要高出一截,达到了6800万石!为此,政务院不得不专门组织车队长途运输,将冀州、幽州的粮食就近优先补充,然后再由其余郡县酌情调拨。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为了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督军府始终将粮草辎重放在第一位,高勇也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坚决倡导者。  特别是思虑到今年可能遭遇到地天灾后,在现有储备基础之上,再特别拨出1000万石的采购额度,用于夷州的粮食储备。  一旦南方遭灾,便可以就近招收流民增强实力。  与这份命令一道。  还有高勇对夷州、扬州驻扎部队的军令,包括夷州舰队在内。  所有部队在四月后进入战备状态,严密监视荆州、徐州动静,发现问题必须及时上报,同时做好应对洪涝、疾病的准备。  按照历史记载,南方最有可能爆发的是瘟疫,故而把水煮沸、使用熟透的食物成为各部队必须执行地军令。  当然,口罩还有防止蚊虫叮咬的药剂也在加紧赶制。  期望能够及时送到官兵手中。  至于肥皂地研制已经进入尾声,因为倭岛硫磺矿的量产,使得大批量制造成为可能。

当高勇刚忙完这些工作,陈群和赵胜便同时抵达。  看到陈群脸色略显憔悴,眼圈也微微发黑,高勇深感欣慰,“长文辛苦了!出征近月,政务院一大摊子的细碎工作都压在你身上了!看看。  人都瘦了一圈!”

“有主公这句话,就算再苦再累群也心甘情愿!”陈群躬身施礼,随即调侃道:“不过与赵兄相比,群还算是过的惬意呢!赵兄可真的是奔波不停,眼下钱行的汇票和本票正在推广,效果明显但问题也不少。  ”

“这是必然的嘛!”高勇呵呵笑道。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要经过实践地检验,都要有赞同、反对的声音。  文锦啊,汇票和本票可是整个经济的关键,只有切实贯彻下去,深入到各个层面,才能让下一步改进顺利实施。  ”

赵胜放下手中的公文包,很是兴奋道:“关于本票和汇票主公无须担心,这种好处明显的事物已然得到了各钱行的认可和重视。  眼下冀州、幽州内部已经开始实施,两州之间也开始了尝试,估计用不了三五个月就能全面推行。  ”

“很好啊!”高勇长出口气。  “我先跟你们透个底。  等到汇票和本票完全铺开后,下一步就要开始纸钞的推广。  用来进行大额交易的支付,并逐步代替流通地金银铜币。  ”

“啊?”赵胜、陈群同时倒吸凉气,这个新事物可是彻底的超出了他们的意识范围。  “这……用纸钞代替钱币?”

高勇笑着点点头:“心里先有个数,也可以趁着空闲想一想,纸钞比起钱币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最好啊能写一篇感想。  好了,纸钞的事暂时说到这里。  这次找你们来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商量。  ”

“主公请讲!”

“去年曾有人夜观星相,发现今年将有天灾降临!北方很可能是大旱,进而引发蝗灾;南方则为洪涝,随后是瘟疫流行!当然,不发生最好,可一旦被说中……未雨绸缪总没有坏处,你们有何想法?”

“天灾?可是年初到现在还下了一场雪呢?”陈群疑惑道。

高勇不置可否,“有备无患嘛!假设发生了大旱,你们觉得该如何应对?”

赵胜思索道:“大旱之后粮价必然大涨,而青黄不接之际也很可能爆发民乱,虽然主公治下已没有了黄巾贼害,但难保中原没有,由此大乱在所难免。  而主公治下六州虽说粮食充足,但也该多加提防,并且最好能给闲散民夫安排些工作,以防聚众闹事。  至于工作,可以修缮道路、维护城池、开拓新路、修建河堤水坝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招收部分人员到三江郡建设新的城镇,另外打造船舶也是不错地选择。  随着通往夷州的海路日渐繁忙,商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吕宋港的修建已近尾声,新建定居点也将提上日程。  再以吕宋岛为依托辐散开来,周围的数座大岛资源丰富,在其上修建港口、城池也要陆续开始。  由此,至少需要一万人长期驻扎!”陈群不愧是政务参赞,很快发散思维,想到了几个关键之处。

“打造船舶就需要原木,正好组织伐木队到三江郡以北的林海中砍伐。  又可以解决一部分富余劳力!”赵胜补充道。

高勇边听边记,二人所想与自己预想一般无二,不过,限于学识所限,仍局限在可视范围之内。  “真知灼见,就按照刚才所说写一份详细地预案,包括具体的实施、预算、人员安排等。  要尽可能完善。  不过,运输船的打造要提前开始。  如果今年北方真的大旱,除了上述措施外,我还有两个应急办法。  第一,趁着水位下降,彻底清理黄河流经河东郡、司州地地段,修建河堤、清除淤塞,并且扩建引水沟渠。  用以灌溉大河两岸地粮田。  与此同时,还要在河岸两侧十里内退耕还林,建设防治水土流失的树林带,保护这条大河!第二,挑选没有家室地青壮年组成一支特殊的队伍,我打算派兵护送他们到交州以南地地域定居!”

“交州以南?那里可以生存吗?”陈群惊讶的合不拢嘴。

“完全没有问题,南下探寻的程毅已经绘好了海图以及沿岸的地理环境,在交州以南有不输于三江郡的一大片适宜种植谷物的平原。  还有一处天然良港,督军府打算将那里打造成一个基地,目标是供给一支三万人规模的常驻军和一支护航舰队!”

带着满脑子地震惊,陈群、赵胜赶紧返回住处整理思路,提笔书写应对预案。  讨论了这许多,高勇感到有些疲惫。  随手拿起了陈群送来的奏报翻阅起来。  “咦?经过两次精确统计,长安三辅的确切人口才仅有一百零七万,司州四个郡一共才一百二十余万人!唉,人口啊!还需要大量的人口,看来有必要再出台政策鼓励人们生育了!”说到这,高勇眯起眼沉思片刻,随即拿起笔刷刷的写下几条鼓励百姓生育的措施。  不过,高勇谨记过犹不及的教训,在最后仍用横线着重标记,要求人口普查工作必须定期开展。  一旦发现地方人口密度超过标准。  就要开始向外迁徙!

至于人口密度标准,高勇提笔想了想。  呵呵一笑:“除大城市外,一般的城镇就按照人人都能住得上独门独院地标准吧!”

※※※※※※

在高勇为了应对可能的灾害而较劲脑汁之际,丘力居则刚从昏迷中苏醒,看着左右族兵仍带着血迹的脸,忍不住一阵猛烈的咳嗽。  “族人怎么样了?冲出来多少?”

族兵眼睛一红,忍着泪水哽咽道:“汗王!汉军的援军太多,将好不容易撕裂的缺口再次封堵,只有万余族人逃了出来,其余地全被……”

“什么?”丘力居脑袋轰的一下险些再次昏迷过去,不过他仍咬牙挣扎着坐了起来,向四周望去,周围聚集的族人各个面色憔悴满脸悲苦,都在忍受着饥饿与寒冷。  “汉军呢?有没有追来?这里是哪里?距离汉军有多远?”

一连串的问题差点把族兵搞懵,可他很快镇定下来,一一回答道:“汉军追了三十多里就不追了。  然后我们带着汗王狂奔了二百余里,这里没有出现过汉军的影子,距离交战的地方至少有二百二十里!”

“吁!”听到这,丘力居顿时松懈下来,再次软软的躺倒在地上,“叫上族人立刻向北,只要能够进入中部鲜卑的地方我们就能活下去!”

旁边的族兵一愣,低声问道:“汗王,那些被围的族人呢?还要不要回去救?”

丘力居闻言一口气险些憋住,又一阵猛烈地咳嗽后才虚弱道:“救……什么救?拿什么救?现在谁能打得过汉军?就算鲜卑人来了也讨不到好!部落必须修养生息,记住,汉人最容易内乱,我们只要等到他们内乱地时刻……咳咳!别愣着,赶快走!”

族人不足一万,女人更不到两成,看着自己手中的筹码,丘力居地心在掉落,就这点实力,凭什么让慕容部落收留?又怎么才能够报仇雪恨?前方的路太遥远了!

与丘力居死里逃生不同,难楼却在温暖的毡帐内享受着美酒佳肴,旁边还有匈奴的几位好友相伴。  几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叫叫嚷嚷的讨论着是先洗劫并州?还是杀个回马枪,到幽州抢吃抢喝?

“难楼兄弟,照你看丘力居这次算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