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烽- 第7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叫做天字第一号,什么叫做力量与美的完美结合。”

陈群哈哈大笑,指着贾诩、郭嘉半天说不出话来。倒是刘晔稳坐一旁,笑眯眯的看着几人斗嘴,脑袋里却在合计着蒸汽机车的事情。

高顺端着茶杯走到旁边轻问:“子扬,蒸汽机车的事情怎么样了?明年能试运行吗?”

刘晔点点头:“只剩下几个小问题了,试运行问题不大。只是还需要在铁路上进行最后的综合试验。不过,有一点可以保证,两年内一定让你享受到媲美马车奔驰的速度”

“好,好,能目睹这一千古奇迹,此生不虚,此生不虚。”高顺感慨。

刘晔却笑道:“这就满足了?那岂不是辜负了主公的一片苦心?咱们都要好好活着,亲眼目睹主公常说的无限未来。说来蒸汽机车实验结束后,也能让海船使用,绝对超过现有的动力。咦?甘宁将军呢?”

“跟着马钧、郑浑研究图纸去了,听说是什么战列舰,一个两个神神秘秘的。”乐进、黄忠并肩走进屋内,一边笑着与众人点头示意,一边快步走到贾诩、郭嘉中间,看那猴急的模样,一定是为了平安之战打探消息来了。

统帅部的海军作战部内,甘宁正用贪婪的目光盯着马钧面前的战舰图纸,嘴里喃喃自语:“精钢龙骨……铁甲外壳……六寸标配舰炮……八寸主炮……这还是战舰吗?这简直是海上钢铁巨兽”

马钧却是不置可否,因为他的脑海中始终萦绕的是年初秦王亲手交给他的战舰图纸,那才是真正的战舰,划时代的战舰。八寸炮不过是副炮,主炮的口径达到了十寸,还有那铁甲包裹的炮塔,可以旋转的炮台,甚至于圆锥形的炮弹和底药都是从炮管底部装填,那才是真正的海上巨无霸

看到甘宁“痴呆”模样,马钧微微摇头,似是打击道:“甘将军,其实只要解决了动力和火炮问题,更大更强的战舰都可以制造出来。”

“当真?”甘宁眼睛瞪的溜圆,“那我要跟主公提交申请,战列舰追加十艘,巡洋舰追加三十艘……”

闻听此言,马钧险些吓晕过去,急忙拦住即将暴走的甘宁,“我的甘将军,战舰现在还没有,你也别着急,未来一定有”

甘宁被马钧按回坐下,却仍不忘拿着图纸端详,“主公说要探索大洋,知道吗?南州的南边肯定有大岛,上次已经靠近了海岸,只是没能寻到合适的港口,这次一定要带足给养,一定要在大岛上站稳脚跟还有大洋的另一边,如果主公说的是真的,那么只有比渔阳级更大的战舰才能平安横渡。小马,一切都靠你了”

夷州东港,联合舰队的主要战舰都集中于此,在即将到来的开国大典上,他们虽然无法参与其中,却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舰船上,水兵们正在将校的督导下进行的严密的检查,因为明日太阳初升的时刻,联合舰队将要举行海上阅兵,作为未来大阅兵的历练和序曲。一方面显示帝国海军的强大,一方面告诉人们,海洋无限广阔,这才是男人真正该闯荡的地方。与此同时,甘宁亲赴兵务府,与国尉于禁商定了一个十年海军募兵计划,决不让陆军部独占鳌头。

海连山在女儿的搀扶下登上了奉天舰,看着与记忆中的海船截然不同的装备,眼泪止不住的流淌下来,思绪也在刹那间回到了十几年前,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希望族里的几个小子多给族人争光,在海峡的对面为秦王杀敌立功”

“爹放心,他们几个都已经是校级军官了,个顶个悍勇,孙将军多次夸奖,连统帅部都奖励过他们战功勋章。”

“嗯,好”说着,海连山的目光移向了远方,又一次沉浸在往昔之中。

会稽郡、吴郡驻扎的兵马也在这一晚得到了饮酒的许可,只是必须三班轮换,分三天享受这开国大庆。第四军、第十二军、第十八军、两个山地师以及地方警备队,都将在明日迎来全新的国旗,那是一面传说了许久,充满了神秘感的旗帜。虽然现在仍锁在各师、团的铁箱内无人得见,却丝毫不影响将士们紧张的心情。

同时,各州、郡、县、镇、村等也将在明日一早太阳升起十分,将新国旗悬挂在最高处,让民众亲眼目睹一个国家的诞生。汉朝毕竟远去了,而且它的诞生并未能让普通百姓体验到太多欢乐,相反那是一场浩劫。如今,又一个国家即将出现,不同的是,他让百姓们享受到了好日子,吃到了米面肉食;他让所有的孩子无论是否出身高贵,都能读书识字;他让村村通路,他让一切变得不一样。

这一夜,人们纷纷祈祷,为新帝国,为秦王,也为了自己。

大城市里,人们走上街头欢乐庆祝;小镇子上,家人聚集在一起享受着美味;边关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军歌震颤着夜空;秦王府内,高勇终于睡了一个安稳觉,微笑的嘴角似乎显示着重遇亲人的快乐。

同样的,这一夜注定让许多人无眠。刘协凝望着手中的族谱,看着一个个逝去的名字,不知不觉中泪湿衣襟。曹操举杯独饮,凄然泪涌;孙策、鲁肃、周瑜等将校围坐,看着面前的美味佳肴却无从下手;而刘备登高北望,那里是涿郡,是故乡,是先人埋土的地方……“还能回去吗?”

保安城内,桌面上一封信铺展开来,信是从并州河东郡解县寄来,历经千辛万苦,却是十分幸运的送到了收信人手中。关羽双目紧闭,可微微颤抖的眉梢泄露了他此刻不平静的心情。信是曾经照顾过自己的族叔亲笔写的,上面只是几句叮嘱,以及简单描述了家乡的变化和亲朋故旧的现状。字迹简单,却满含亲情。多年的颠沛流离,让关羽的心一点点冰冷下来,对于亲情的渴望日渐增多。

“唉”一声轻叹,关羽微微张开双目,拿起信一点点撕成碎末。关羽不怀疑信的真实性,只是能如此幸运的送到自己手中,可不是幸运所能概括。里面有太多不能、也不该碰触的东西。“鹰扬府,郭嘉,不简单啊”沉默中,眼见纸末烧成灰烬,关羽方才长吁口气,目光移向桌角的报纸,这是两日前成都刘州牧送来的,报纸的头条只是几个大字:五月一日秦王登基称帝,国号秦,年号新元

“终于走到这一天了”关羽突然感到一阵凄凉,当年那个小小的边郡少年太守竟然凭着自己的努力爬上了那个位置,十几年风霜雨雪,多少人埋骨他乡,胜者王侯败者寇,能怪得了谁?

北漠,莫户安、莫户拔父子二人坐于帐内,沉默的气氛笼罩。帐外巡逻族兵的脚步清晰可闻,帐内木柴燃烧发出噼啪声响。“高勇称帝,按照汉人历朝历代的规矩,十有八九要北征。”莫户安神色疲惫,“族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这样下去……”

莫户跋皱了皱眉,“父帅暂时不用担心,这几年汉人内乱不断,鲜卑还有机会。”

“机会?”莫户安摇了摇头,“匈奴与我们一样,打又打不过,走又走不脱……”

“走?”莫户跋轻声重复了一句,“父帅,这未必不是一个方法”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三章 定鼎华夏(8)大结局

新元元年(公元200年)五月一日,当奉天城迎来第一缕朝阳的时候,整座城池沸腾了,彻夜未眠的人们带着笑容纷纷走向长安大街,按照事先划好的区域聚集等待。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面容肃穆的兵士、警员巡逻,交警也在主要路口执勤疏导交通。奉天城好似一个巨大的海绵,将各主要道路汇总而来的人流吸纳储存。

东长安街的尽头是重新修筑的建国门,高大宏伟、气势逼人,比起长安、洛阳的城门更加威严。此刻的城门下,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士兵寂静无声的等待着阅兵仪式的到来。陆军区域内,步兵、骑兵分别组成方阵,一部分穿着礼服,一部分穿着作训服,一部分穿戴甲胄,真正的全方位展现军队风采。而在陆军区域的最后,新组建的卫队师却是身披黑色风衣,武器也用红色的布套包裹起来,除了帽盔外,再也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当然,比起普通士兵。中间的火炮更具吸引力,让两侧无数目光充满了羡慕。

辰时刚过,城外骤然响起阵阵号鸣,紧接着鼓声隆隆,期间混杂着轰轰的礼炮鸣响,翘首企盼的人群刹那间鸦雀无声,无数目光齐刷刷的望向统帅部、政务院之间的皇宫阅兵台上,秦皇高勇在众武官、文臣的陪同下出现,身穿秦汉时期标准的朝服,上黑、下红,图腾为龙,黑底绣红龙,红底绣黑龙,头戴黄龙冠。不但勘合国旗的颜色,也算是继承了秦汉礼仪教化。(对秦汉服饰研究不深,故简略带过。)

两侧文武官员的服饰也多沿袭了汉制,但受高勇影响,也开始复秦的风气。文官礼服儒雅、武官将服彪悍,正可谓新朝气象的完美阐释。特别是因高勇崇尚节俭,并将之记录在国民行止录中,故此所有人都以节俭为美。又因为秦朝地处西陲,无论衣食、服饰都以简约为主。故而,比起汉朝末期的奢华更有利于国家未来。

看到秦皇出现,百姓山呼万岁跪地叩拜,声浪滔滔。此情此景下。高勇两侧的文官武将也无法抑制激动的心晴,将取消跪礼的规定丢到脑后,也跟着下跪叩拜……

高勇傲然而立,说不激动是假。毕竟这样的场面千百年难得一见。“平身,都平身,莫忘记朕的训言:上跪天、下跪地、中跪父母先祖,余者免跪礼。”话虽出口,却无奈大街两侧山呼万岁的声浪。高勇无奈的摇摇头,只得走到台前,缓缓举起右手,这一刻,万岁的声浪骤然停歇,高勇威严的扫视左右,高声道:“朕今日宣布立国,国号秦,改元新,期望国人摒弃陋俗、奋发图强,复秦人激昂热血,耕战为傲骨,工商为血肉,法儒为气节,护佑华夏社稷、开创盛世帝国!”

“万岁!万岁!”

“必胜!必胜!”

随着高勇话音落下,礼炮骤然响起,九十九响轰鸣,昭示着这一旷世大典的高潮。人们在礼炮声中相互拥抱,共同庆贺这历史性的一刻。文武官员无不热泪盈眶,紧握的双拳、激昂的热血,少年壮志不言愁,新生的帝国,年轻的官员,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激动的呢?

高顺跨步上前,单膝跪地,“请秦皇下令阅兵!”

高勇微微点头,伸臂向前,“开国阅兵式,起!”

高顺得令,亲自拿起令旗向前挥举。这一刻,无数道目光向东望去……战鼓隆隆响起,进攻号声徐徐响起。

建国门下,赵云、张辽、太史慈三人相互击掌,而后翻身骑上高大的战马,红、黄、黑,三匹战马三种颜色,随后三将接过三面旗帜,赵云居中,举起国旗;张辽居右,举起军旗;太史慈居左,高举皇室旗帜。三人环顾四周,露出微笑,“开始吧!”双腿夹动,马蹄轻踏,迈出了阅兵大典的第一步。

其后,第一军方阵前,滕敖高举战刀喝令一声:“第一军,前进!”执旗官冯肃将第一军军旗舞动。踏着战鼓的节点紧紧跟随。二将当先,第一军精挑细选的方阵劲卒齐声大喝,整齐划一的步伐,横平竖直的方阵,令人胆寒的杀气,这一切铸就的第一军的威名。紧接着。第二军、第三军的方阵依次启动。一面面熟悉的军旗,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方阵仿佛按照亘古不变的速度前进,在人们震惊、羡慕的目光中沿着长安街勇往直前。及至阅兵台前,滕敖收刀于胸前,大喝道:“向皇帝陛下敬礼!”刷的一声,方阵士卒们齐聚右臂!这一动作,立刻引起百姓山呼海啸般的“必胜”呐喊。

高勇神色激动,同样高举右臂回礼,“将士们,你们是帝国的英雄。是帝国的柱石!”

方阵士兵齐声应和:“护佑华夏社稷,开创盛世帝国!必胜,必胜。必胜!”

步兵方阵一个紧接着一个,礼服、作训服、闪着幽光的甲胄,战刀如雪、战枪如林,弓弩箭指蓝天,更有那固定于马车上的炮弩,令人震撼。令人热血沸腾;而骑兵方阵内的高大威猛的战马以及魁梧挺拔的身躯。还有旌旗招展、刺枪如峰,更是让青年们心生向往,恨不得上面坐着的就是自己。

步、骑方阵向国人展示了帝国军队的强大,而海军方阵则向国人展示了水兵的彪悍和海军的魅力。海魂衫、舰炮、机炮、甚至一艘渔阳级巡洋舰的缩小比例模型,让从未看过大海从未目睹过战舰的百姓第一次隐约感受到了凛冽的海风和无尽的浪涛。

然而这一切都是铺垫,真正的高潮就是穿过建国门,稳步走来的皇家近卫军部队!

就在今晨,高勇亲自给近卫军授旗。并正式更名为皇家近卫军,所辖部队全部冠以皇家二字,其荣誉古今未有。同样的,皇家近卫军也要拿出足够的实力,这份实力出了守护皇室外,还要在战场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一支精锐中的精锐,甚至成为帝国最锋利的战刀。

“皇家近卫师……皇家龙骑师……警卫旗队师……大秦意志师……皇家卫队师……”看着一个个方阵在阅兵台前通过,看着一面面双头鹰军旗出现,陈群喃喃自语,严重激动难抑。同样的,作为了解各军、师真实战力的于禁,一样惊骇于皇家近卫军展现出来的气势。其余站立于阅兵台上的将校则是满眼羡慕,期盼着有朝一日能指挥这样一支帝国劲旅。毫不夸张地讲,皇家近卫军随便拉出来一个师,都能抵得上四到五个普通步兵师,两到三个机步师。而最神秘的皇家卫队师却是无人能够准确评价,火枪火炮装备起来的部队,天知道有多强大的战斗力。

“快看,皇家卫队师!”朱灵一声低叫,引得众人纷纷侧目。黑蓝色的新式军服,暗红色边纹,减轻重量后的钢盔,还有外套的新式夹层棉甲,无一不是最新科技的展示。对于这款新****甲,普通将校或许不甚清楚其防护力,但高顺、于禁、***同时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夹层棉甲,其防护力不输给早期的甲胄,特别是对箭矢的防护力,是板甲无法比拟的。

再加上火枪兵火炮兵属于远程兵种,不参与近战,故此,这套夹层棉甲可谓是最佳装备。

方阵抵达阅兵台前的瞬间,师将杨凌一声高喝:“立枪,鸣礼!”令下,所有卫队师将士于行进中将扛在肩头的火炮取下竖直向天,并在口令结束的刹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