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掏出怀表看了一下:“元首,没有什么事的话,我就先告辞了,松坡今天在莫愁湖边有个酒席,也让我去了。”
“这个松坡,请客吃饭也不叫上我,不怕我给他小鞋穿?”李国勇笑道:“去吧,帮你敬两杯酒。”
南京莫愁湖边的“莫愁酒楼”不是很有名气的酒楼,平日里来往的人也不是很多,今天到了晚饭的时间也就雅座里有五位客人。
对这四位穿着平凡的年轻人,店老板估计他们也就是附近哪所新式学堂的学生,见到穿的普通,又没点什么好菜,也就懒得特别上心地招呼了。
不过要是店老板知道这四个人,蔡锷、蒋百里、张孝淮和柳波成,每个都是手辖数万雄兵,席卷中国让山河为色变的中华帝国的大将军时,不知道又是什么态度。
“俺老吴来晚了,来晚了,抱歉抱歉!”吴佩孚从外面风风火火进来,三十二岁的他,在这些将军们中算是最年长的了,自称老吴也无可厚非,只是明明文采风流的他,偏偏喜欢摆出一副大老粗的样子来。
本来他们还请了赵声,只是才担任国防部长的赵声,为了军队改编的事实在忙的不可开交,不得不抱歉得婉言推托了这场聚会。
蔡锷往每个杯子里倒满了酒,第一个举起杯子说道:“方震兄才从国外回来,今天就让蔡锷做个东,算是为方震兄接风洗尘了。”说完仰头喝光了杯中的酒。
放下了杯子,吴佩孚叹道:“要说还是你们好,波成老弟强渡黄河,打下了北京,松坡和孝淮老弟在山东干掉了北洋军,可俺老吴,奶奶的尽打些杂牌部队。”
蒋百里虽然才认识吴佩孚不久,不过军人的豪爽倒也让他觉得不拘束:“得了吧,吴师长,不对,是吴大司令了,元首单独把你留下来当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未来估计得你的功劳最大。”
吴佩孚裂开嘴笑了下:“你们猜,元首除了东北,台湾,还准备对哪个地方同时动手?方震你别说,让他们猜。”
“高丽!”几个中最年少的柳波成不假思索地说道。
几个人立刻把目光投向了他,蒋百里的眼中更是露出了诧异,这个年青的将军判断得一点也没有错。
看着几个人的眼光,柳波成笑了下,说道:“收复东北、台湾,打下高丽,日本将被困在那么点大的国土上,资源的极度贫乏,加上才和老毛子打了场大仗,如果没有英国人地支援,那么他们将毫无还手之力。”
将军们赞同地点点头,思考着柳波成的话。
“打掉日本,亚洲几无对手。”张孝淮意气风发地道:“如此我中华亚洲霸主地位可成,曾经失去的光荣也可夺回。”
“我看未必。”蒋百里打断了张孝淮的兴致:“别忘记了,在亚洲还有一个不是亚洲国家的老大,它们以印度为中心,不断向亚洲释放着它们威慑的力量。”
几人默然,他们知道蒋百里说的是英国,做为老牌的殖民强国,日不落帝国,在亚洲的影响可以说说无处不在的。两次鸦片战争,用利船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让中国走入了一条一次次割地赔款的耻辱道路,在感情上所带给中国人民的伤害并不比日本少。
现在英国,在帝国基本完成统一后,处处摆出了中国救世主的样子,在每座城市炫耀着他们的特权,甚至对内阁的一些决议也开始横加干涉。最明显的就是在北京叛乱被平息后,英国公使立刻递交了一份公使信,竟然点名要求杨度释放信中的几个满清大臣,这其中就包括了被判决为死刑的载洵。
“我看元首的雄心并不仅仅是当个亚洲霸主那么简单。”蒋百里压低了声音:“从我回国后和元首的第一次谈话,我发现他对着世界格局有着非常清晰地认识,他并非是怕英国人,而是在国内事情还没有完全理清的情况下,不愿意和英国人翻脸。”
蔡锷比较赞成他的观点:“我也这么看,说句大胆猜测的话,我们和英国人或许会有一战,我看元首之所以把孝淮的部队安排在西藏、新疆一线,也是抱着和平解决不成,即以武力解决,而一旦武力解决,英国人必然插手!”
“英国人对西藏的企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吴佩孚说道:“我的看法是,和日本人也是打,和英国人也是打,干脆一起干了得了。”
蒋百里笑了:“论综合国力,咱还不是英国的对手,尤其在海军这上,咱落后人家老大一块,未来的战争,海上力量很重要,而且打的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后勤,经济,人民地支持,决策者的意志力等等,缺一不可啊。”
一壶酒喝光,正准备叫酒,忽见雅座帘子掀开,帝国元首李国勇竟然亲自带着一壶酒走了进来,一进来就说道:“松坡,我李国勇待你不薄吧,请客也不叫上我?我看你以后部队有困难也别找我了,找我我也得给你小鞋穿。”
里面一下笑了出来,蔡锷笑道:“元首,我这不是怕你国事繁忙,这才不好意思打扰你。”
李国勇摆了摆手,低声道:“叫什么元首,又不是在开会,再说给老板听见了,还不吓着人家。”
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李国勇看着这些得意的部下,说道:“你们都是威震中国的名将,方震虽然才回来,很快也将名垂帝国军史,你们五个人,我看叫‘帝国五英’最合适不过了。”
第170章 忠烈祠
李国勇随口说出的“帝国五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流露了出去,以后以蒋百里为首的这五个人就为约定成俗的称为了“帝国五英”,也有人称其为五大元帅的。
李国勇敬了几个将军一杯,笑道:“其实我本也不打算来的,我也知道,有我在这,你们吃起来也不自在,不过我是给你们这几位大将军在出征前送来了一份礼物。”
几个将领笑了下,不过倒也想看看元首的礼物究竟是什么。
“松坡,你们几个是从日本回来的,知道日本有个靖国神社吗?”李国勇淡淡地问道。
不知元首为什么有此一问的蔡锷,看了一眼其他人,说道:“知道,靖国神社建于明治维新第二年,原先叫‘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名为‘靖国神社’,它把在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中死去的亡灵作为神来祭祀。”
蒋百里和张孝淮倒没什么,吴佩孚和柳波成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都显得比较好奇,只是不知道元首怎么也知道这么个建筑,不光是他们,连蔡锷三个人也不明白元首问这个做什么。
李国勇仰头喝光了杯酒,也不知道该怎么说,难道告诉他们几十年后日本发动的那场给中国带来无数苦难侵略战争?难道告诉他们靖国神社哪里是日本人祭奠亡灵、悼念亲人的殿堂,分明是歪曲历史、践踏公理给战争罪犯树碑立传、鸣冤招魂的场所?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对看着他的将领们说道:“我只是想说,为什么中国就没有一个祭奠在历次对外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的地方?前有关天培、邓世昌,后有民族独立军的刘小石、韩出云,有我们死难的战斗工兵团的两千多英烈,让我们上哪去祭奠英烈?让我们英勇的在前线奋战的将士,为祖国统一,为民族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怎么能在九泉之下安心?我们又怎么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英烈们带给我们的一切?”
李国勇的话象重锤一样敲击着将领们的心,是啊,这一点所有人都忽视了。活着的人还活着,还能够享受战后的生活,但牺牲了的战友们,再过个几十年,上百年,还有谁能够记得他们?还有谁能够记得他们曾经为祖国付出的一切?
“所以,这件礼物,”李国勇缓了缓口气,说道:“我要建一个大大的纪念的地方,很大,就叫‘英烈祠’,我要把所有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的骨灰全部放进去,千秋万代供人瞻仰,万世千秋英明永存!英烈的名字永远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这就是我送给你们所有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礼物!”
瞬间,五位将军的胸中热血沸腾,他们希望马上把这个喜讯告诉所有的部下,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也有了“英烈祠”,也有了供后人瞻仰英雄风采的地方!
柳波成第一个说道:“报告元首,柳波成愿意捐出从此以后的全部薪饷,帮助帝国建成‘英烈祠’!”
李国勇挥手制止住了其他准备捐献的将军:“不用你们,你们安心在前线打仗,你们的钱将来还得养老婆孩子,建‘英烈祠’的钱我来想办法,虽然现在帝国各方面用钱的地方很多,但再穷这个事一定要优先解决。”
李国勇日后兑现了他的诺言,在1907年的时候,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6000万中华币的“中华帝国英烈祠”在南京建成。英烈祠之美仑美焕,气势雄伟,让人叹为观止。
最让人惊奇的是,英烈祠的建造没有动用一分钱的国家财政。这其中帝国元首李国勇变卖了两处房产,共捐款350万中华币,总理杨度变卖了老家的所有房产,地产,捐款200万中华币。在帝国元首和总理的带动下,中国各地踊跃捐献,最短的时间里,各地捐献的财物总值折合成中华币超过了5000余万元。
而负责建造的民工们,自发的除了只在工地上吃三顿饭外,竟然分文工钱不拿。有的负责分段建设的工头,不仅不肯拿钱,相反还自愿往外掏钱贴补工程费用的不足。
英烈祠建成后,首批入住的即为民族独立军第1师战斗工兵团的2000多英烈。
这些都是后话,而在莫愁酒楼内,李国勇的话题最终还是转到了军事上,对于即将到来的帝国成立后的首次对外战争,不光要打好,打赢,还必须速战速决,免得给英国人为首的列强找到干涉的借口和时间。
按照蒋百里的设想,东北战争必须在三个月内结束,时间拖得越长,虽然能持续打击日本本已脆弱不堪的经济,但对新生的帝国也是同样不利的。
而负责指挥东北决战的柳波成的第二集团军,也将成为了战役的关键所在。
这个在台儿庄惨败中崭露头角的年轻将军,从一上任开始已经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华,从最早的带军突围,生擒吴佩孚,到后来的强渡黄河,奔袭北京,无一不在散发着名将的风采。
日后,就连柳波成的手下败将,未来的帝国元帅吴佩孚,对于自己曾被柳波成生擒一事,非但不加任何掩盖,反而还颇有点沾沾自喜。在他看来,能败在柳波成的手下,不是件什么不光彩的事,毕竟能让柳波成亲自带队抓俘虏的,普天下可就自己一个。
平时为人低调的柳波成,在对战争的看法上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既然决心要打了,那么在军队整编中,一切应该以第二集团军优先考虑,人员、物资等等,必须全部第一个供应给我;同时在东北前线陈兵不宜过多,避免让日军生疑。”
他这话倒不是私心,其中的利害大家也懂得,蒋百里说道:“这点总参谋部已经考虑过了,我们的确将首先充实你的部队,此仗利害重大,只许赢,不许输,我相信各集团军司令也能够体谅。”
蔡锷点了点头:“不错,第一集团军也将抽调一批有经验的老兵到你那,这点尽管放心,为了中华民族的事业,我们可不会眼红你的。”
吴佩孚和张孝淮也表明了同样的想法。
“好,我在这先谢谢大家的大力支持了,”柳波成笑了下,继续说道:“但是我始终有个疑问,日本联合舰队在日俄对马海战中,已经遭到重大损失,帝国海军为什么不趁机寻找机会先歼灭之?而非要等到解决了东北问题之后才与之在海上决战呢?”
第171章 特工在行动(一)
柳波成的话,也是其他将领心中的疑问。
李国勇看了眼蒋百里,笑道:“这个问题就让我们的参谋长来回答吧。”
“其实很简单,”蒋百里也笑了下:“东北战争,不光是要收复国土,更重要的是要沉重地打击日本的军事和经济,一旦掐断了他们的海上生命线,他们怎么还能把源源不断的兵力运往中国?不让日本把精锐的士兵送到中国,将来登陆日本本土,将会带给帝国士兵沉重的压力。”
蒋百里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即在中国东北战场将日军拖垮,拖瘦,拖到精疲力竭。但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要靠军队的努力外,帝国特工在其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不可磨灭的。
在满洲。
从北京逃出来的醇亲王载沣到达满洲已经好几天了,但日本人却似乎遗忘了他的存在,对他不理不睬。每日里载沣除了长吁短叹,借酒消愁,就是向带着他来满洲的杜卫和郑来福发着牢骚。
杜卫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变化,日本人态度的突然转变让他感觉到了事情的复杂,帝国在满洲情报组织的势力并不大,所以一时也没有太大地进展。
“杜卫,你许诺的东西在哪里?”载沣有点恼羞成怒地说道:“我是王爷,大清国的王爷!日本人连对我们最起码的尊重也没有!芳泽谦吉答应的事呢?大清国复国的梦想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懊恼地摇了摇头,杜卫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来到满洲后,大量的事情和原先预想中的并不一样,日本人似乎在犹豫观望着什么,并不是很迫切的要在满洲培植出一个唯日本事从的伪政府来。
“王爷,不用着急,也许日本人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吧。”杜卫信口说道:“当年圣祖爷入关,不也一样不顺利,大大小小打了多少仗,经历了多少磨难,才有了我大清的赫赫江山,我们还是静下心来再等等吧。”
烦躁不已的载沣灌下了一大口酒,瞪着血红的眼睛扑倒了身边的一个歌妓,完全不顾杜卫和郑来福就在边上,几下就撕光了歌妓的衣服,全然不管露出雪白肌肤歌妓的哀号求饶,象个禽兽一样发泄着人类原始的欲望。杜卫和郑来福相互对望了一眼,叹着气将头转向了一边。
载沣一下一下猛力地冲撞,好像要把心里所有的愤怒和苦恼全部发泄到是身子底下的那个肉体之中。
正当载沣大施禽兽行径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和服的日本人和一个中国人走了进来,看到载沣正在做的事,非但没有回避,还饶有兴趣地欣赏起来,一边观看一边还不停地指指点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