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易手。惨烈的战斗不仅仅大量消耗着德军的兵力,苏联红军的兵力以更快的速度在消耗。
11月15日,德军的北路的第三装甲兵团终于控制了莫斯科郊区的环城公路,霍特认为自己的装甲兵团并不适合城市巷战。他指派一部分步兵在坦克协助继续进攻莫斯科,装甲部队的主力向南夹击正面抵抗第四集团军的苏军。在两面夹击下,11月17日,正面的苏联阵地终于被突破了。但是,苏军却层层设防,直到11月 20日,德军才终于占领了莫斯科北、西、南,三个方向的郊区。攻城战正式开始。
这是德军记忆中惨烈的两周,莫斯科周围的防御阵地上,苏联红军死战部队,坚固的防御阵地并不是德国装甲部队可以用坦克撞开的。在这里,苏联的T34坦克本来就很难对付,现在就是把它们摧毁,也仅仅是堵死了一条通道,而且给苏联人制造了一个新的钢铁堡垒。
11月27日,气温两小时骤降20度。本来已经是零下20度的气温,现在德军得冒着零下40度的低温作战。战场已经地狱,而现在的莫斯科,就是地狱的底层。可怕的严寒不仅摧残士兵的身体和战斗意志,而且还使机器停转、武器失灵。就在这时候,苏军发动了反击。
在蜂拥而来的苏军面前,德国曾经攻无不克的装甲部队已经失去了它的威风,曾经被称为烤箱的坦克,成员在里面也需要厚厚的冬装。苏军划着雪橇,拿着使用了特制防冻油的枪支,猛烈进攻德军。德军虽然就在莫斯科周围,却对莫斯科无能为力。
德军同样在顽强作战,他们已经摸到了莫斯科的建筑,从一些占领的仓库和工厂,他们甚至弄到了煤来取暖。无论如何,战斗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只要气温能够再升高一些,哪怕似乎在零下三十度,德军依旧相信自己能够胜利。可气温没有回升,到了12月4日,气温降到了零下52度。德军再也不能作战了,他们只能够选择撤退。莫斯科战役实际上在这一天已经宣告了德军进攻的失败。这是曾经战无不胜的德国装甲军从波兰战役开始后的第一次撤退。而他们对面的苏联人,虽然击退了德军,但是一个多月的战争同样吸干了苏联人的血,很多地段,苏联红军完全把后勤工作交给市民来承当,苏联前线的部队仅仅能够维持前线这一条战线而已,他们同样无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作战。
德军前线将领们要求撤退,希特勒坚决不允许撤退。前线军官们据理力争,依旧不能够得到撤退命令。最后前线军官要求撤到最近的补给出发点。在这样的酷寒下,实在是无法继续作战。古德里安甚至在电报中恳求希特勒,在德国,没有一个冷冻仓库能够把温度降到零下五十二度的。
或许这样的请求激起了希特勒对自己在前线作战时遇到的苦难的回忆。总之,撤到最近的补给点的方案得到了允许。德军如蒙大赦,开始了撤退。而苏军除了象征性的攻击了一下之外,几乎是目送着德军撤离。
在各个补给点,至少还有充足的食物,燃料。古德里安想起了当年曾经和丁宫谈过,那次虽然是应该一次礼节性的会面,最后两人却相谈甚欢。说起坦克在各种环境下作战的情况,丁宫说起,如果在极北方的酷寒当中,可以学习爱斯基摩人修建冰屋作为营地和机库。还可以修建一条雪铸成的防线。
在此时,死马当作活马医吧。古德里安征召了部队里面直到爱斯基摩人冰屋是如何修建的军官,然后让工兵部队和他们一起商讨如何修建营地。结果一天内居然弄出了几个样板。古德里安立刻把这个发明通电各部队。德国人被冻得要死要活,激发出了空前的斗志。中央集团军两天不到就完成了全军的军营。冰屋外面是零下四十度的低温,但是屋内可以保持零下三度左右的温度,这已经是德军一个多月来想都不敢想的条件了。
除了住宿冰屋之外,还有机库冰屋,甚至还有修理厂冰屋。只要烧点汽油提高温度,机库里面就可以保持零下五度的气温。这样的温度下,坦克可以正常启动,再也不用为了维持坦克温度,发动机基本处于开机状态。节省出大量汽油。
除了营地之外,德军还用冰雪和树枝修建起了防御体系。坑道,防炮洞,瞭望塔等设施应有尽有。
防御体系刚刚完成,苏联人的反攻就开始了,结果反攻在这样看似简陋的防御体系前撞得粉碎。苏联人的坦克在进攻时候,德国坦克开出机库,大炮托出机库,也可以随时发动反攻。就算是冰屋被炮弹击中,坚实的外壳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冰雪塌下来对坦克和火炮并无影响,新建一个机库即可。…》小说下栽+wR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