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第一盗-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想到了!”谢慕华忽然高声叫了起来:“太师,你想,若是马镫能固定在马鞍上,那又如何?”

不等潘美答话,谢慕华就滔滔不绝的说了下去:“步弓之所以比马弓更远更劲,是因为步卒脚踏实地,能使用全身力气放箭,不在马背上颠簸,准头自然精准。可是如果马镫能固定在马鞍上,就可以大大减少骑兵控制马匹的力量,马弓威力至少增加一倍,两军交战之时,骑兵双腿能够发力,威力更加强大……”

谢慕华听到潘美提起马镫顿时想了起来,正是宋辽期间,才出现了固定马镫的战术,在那之后,骑兵的马弓射程增加了一半,而在马上冲锋的时候,冲击力也更加强大。

当初在论坛跟网友辩论的时候,谢慕华就曾经说过,如果在对马的训练上无法战胜游牧民族,那就要在器械上想办法,只是来到大宋这么久。谢慕华一直事务缠身,居然把固定马镫这一茬给忘记了。

潘美也被谢慕华一语惊醒,抚掌大笑起来:“原来如此,只需要固定马镫便可……”

潘美口中虽然是如此说话,但是他和谢慕华心里都明白,固定马镫是确实可行的,但是骑兵的训练也要跟上。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到成效的事情。但是谢慕华这句话却是给大宋的骑兵点出一条明路,这位在沙场打拼了一辈子的老将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谢大人,你这献策的功劳,不下于歼敌三万啊!”潘美笑呵呵的看着谢慕华。

谢慕华微微一笑,两人的心思都飞到马镫上去了!

【第十九章 西山坑谷】

“退!”耶律沙到底是战将出身,虽然辽军已经被宋军打乱,但是耶律沙勉强组织起一支队伍,保护着韩匡嗣朝北退去。

“丢了……都丢了……”韩匡嗣发疯般的大喊起来,把举着主帅大旗的士兵从马匹上拽了下来,飘扬的帅旗在乱军中格外醒目,宋军几乎全都追着这面大旗穷追猛打。韩匡嗣心惊胆战,只求逃生,什么主帅旗鼓再也顾不上了!

但是北归之路没了,韩匡嗣和耶律沙目瞪口呆看着漫天蔽野的大宋士卒从身后杀了出来,那些三个月前被他们像赶羊一样赶到镇州的宋军,如今一个个如同凶神恶煞一般疯狂的砍杀着只顾逃命无心恋战的大辽战士。

根本看不清有多少宋军,只能看到是节度使崔彦进的旗号,密密麻麻的宋军从北面杀出,像汹涌的惊涛骇浪无情的冲刷着散乱的辽军。

耶律沙狂吼一声,带着自己的亲兵就要扑过去。却看见一支骑兵拼命朝崔彦进的军队冲了过去,苦苦抵抗着宋军疯狂的攻势。耶律休哥的兵马终于在这最危险的时候发挥了最强的战斗力,他和耶律斜轸、耶律抹只一起一面收拢残军一面把组织起来的辽军投入战斗。

“燕王,去西山坑谷,从那里退去易州!”耶律休哥大声喊道。

韩匡嗣失魂落魄,没有答话。耶律斜轸急了,抓着韩匡嗣的马缰:“燕王,我和北院大王一起收拢残军且战且退,你们快往西山坑谷走,那里宋军兵少,若是不走的话,稍候宋军大阵合围,想走都走不了!”

耶律沙见韩匡嗣一副丢了魂魄的样子,心头一阵厌恶,指挥着亲兵把韩匡嗣扶上战马,自己领了一路军马朝西退去。

“嗖!”一支利箭朝耶律休哥**过来,擦着他的肩头飞过。跟着一群宋军猛扑过来,为首一人穿着一身长短齐头甲,看起来像是个将领模样,一群人将休哥围在中间缠斗起来。长刀夹着凌厉的风声照着休哥的面门劈了下来,休哥两腿一夹战马,急忙朝后退却。那长刀势头不减,一刀将休哥的马头砍了下来,那匹跟随了休哥多年的心爱战马轰然倒地。休哥在战马摔倒之前,两腿一蹬,借力跳了出去。手中长刀舞动,将面前的几名宋军一一劈死。那宋军将领居高临下催动战马朝休哥追杀过来,休哥没了战马只能边战边走……

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的部下拼命死战,但是大势已去,辽军已经溃不成军,宋军却越战越勇,弩兵,重装步兵,骑兵全部投入战场,在杀红了眼的宋军穷追猛打之下,斜轸和休哥组织的防线越来越凌乱。

斜轸见休哥被人追得太紧,急忙弯弓搭箭,一箭射中那员宋将,休哥趁机夺了那匹战马,朝斜轸这边靠拢过来。如今宋军三面一起进攻,所幸他们的骑兵不是很多,不然的话辽军的损失只怕更大。休哥扫了一眼战场,叫道:“我们也退吧!”

斜轸猜测韩匡嗣应该走得远了,高声喊道:“随我来!”

残余的辽军急忙靠拢过来,护着斜轸和休哥等人也朝西退去。

……………………

孟元喆已经看到远处奔逃而来的辽军了,他缓缓的趴下身体,单膝跪地,取出弓箭,用力拉开弓弦,搭上长箭,辽军越来越近,孟元喆几乎可以看到他们张皇失措的脸,身上的血污。孟元喆只觉得身上热热的,心跳越来越快……他本不是个勇敢的人,但是痛打落水狗这种事情却是最乐意去做的。现在的辽军犹如丧家之犬,早已斗志全无。不趁机大捞功劳更待何时?孟元喆微微觉得胳膊有点酸,好些日子没有好好操练过了,弓马都有些生疏了,可惜现在也来不及换一张轻点的弓了……

那些辽军已经快要逃到西山口了,两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孟元喆大声叫道:“放箭,放箭,把这些契丹杂碎统统给老子射死……”他手中弓弦一松,一支利箭如电飞出,洞穿了一名辽军的咽喉……

西山坑谷忽然冒出无数宋军,一个个手持强弓利箭,顷刻间箭如雨下,朝那些四散奔逃的辽军飞射过去。这些弓箭手压根就不用去看准头,在坑谷口这么狭小的地方,如此高密度的箭雨带给辽国人的只有死亡的讯息……一片片血花飞溅而出,一个个士兵倒了下去,他们哭喊着嚎叫着希望身边的战友能拉他们一把,把他们从死亡的边缘拖回去,但是那些战友根本顾不上去看他们,人脚、马蹄……把他们踩成肉泥!

契丹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勇气,他们只想快点离开战场,只管低着头往坑谷里冲……只要冲过坑谷就算是脱离了战场,他们的生命就能保住,没有人在这个时候去收拢士兵抢占山头,也没有人组织弓箭手和宋军对射,只有三三两两的契丹人摸出自己的弓箭,绵软无力的和宋军对射之后,再被万箭穿心……

“噗……”

第一个冲进坑谷的骑兵忽然连人带马消失在地平线,只见尘土飞扬,那名倒霉的契丹骑兵已经被陷坑里的木桩刺穿身体,血肉模糊的倒毙在坑中。他身后的契丹人急忙想收住马蹄,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那些为了逃命已经疯狂的契丹人把好不容易勒住战马的同伴撞下陷坑……

孟元喆脸上忍不住露出笑意,这一会儿功夫,契丹人就在这西山坑谷前丢下数百条性命,只是不知道韩匡嗣、耶律沙等人是不是也在其中,杀伤辽军的功劳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生擒辽国燕王,南府宰相的功劳大啊……

孟元喆拔出腰刀:“杀,给我杀!”

山后埋伏的宋军纷纷跳了出来,他们手中的刀枪闪烁着森寒的光芒,他们的脸上充满杀气,辽军已经败了……那支在幽州把二十万宋军打得落花流水,杀得血流成河的辽军已经溃不成军了……为同袍复仇,为大宋正名……为自己能在功劳簿上记上重重的一笔,这些宋军居高临下猛扑下去,顿时在西山坑谷口混战做一团。

韩匡嗣就在败军之中,指着谷口,颤声喊道:“我们逃不掉了……”

耶律沙急忙指挥队伍朝后退去,身后却是尘土飞扬,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等人带着残余的辽军退了过来。耶律沙一看是自己人来了,顿时来了精神,疯狂的嘶喊起来,带着他手下的战士拼命的朝谷口冲击。

人在最危急的时候总是能爆发最强大的力量,更何况契丹人是个以勇悍著称的民族,当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的队伍也加入冲击的行列之后,宋军渐渐抵挡不住,孟元喆本就不是个勇敢的将领,让他捡便宜痛打落水狗还行,要他刀头见血跟敌人拼个你死我活,那可真是抬举他了……

契丹人用血肉之躯填平了陷坑,休哥自带一军断后,溃散的辽军终于用无数条生命作为逃亡的代价冲出了西山坑谷。

呼延丕显微微摇了摇头,李继隆见呼延丕显如此神情,淡然一笑:“呼延将军,可是有些惋惜?”

呼延丕显一肚子不服气,朗声说道:“要是监军大人肯让我自领一军埋伏在西山坑谷,末将敢拿性命担保,这些契丹鞑子一个也跑不掉。”

李继隆清秀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困兽犹斗,更何况耶律沙的大军乱了,可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的队伍依然整齐,正是因为有这两支军,契丹鞑子才有机会逃向西山坑谷,否则的话,在满城就被我们全歼了!我军兵力和辽军差不多,无论是谁埋伏在西山,都不可能有太多军马,否则我军正面战力就不足以摧毁辽军大营。崔将军领军从身后攻敌,赵延进将军又统帅步军……西山那边只能伏击一下,要是能截杀辽国大员自然是好的,让他们突围也没什么好惋惜的……要可惜,就可惜谢慕华大人那一万军马不在满城……”

呼延丕显毕竟在东京城的官场里见识多年,自然明白,刘廷翰是主帅,手下四位节度使都要平衡,崔彦进埋伏身后、李继隆侧翼进攻,赵延进正面打击……要是西山的伏击战不让孟元喆去打,而是派了他呼延丕显的话,那让孟元喆如何自处?李继隆那番话听起来像是安慰呼延丕显,其实也是告诉他,这一仗只能交给孟元喆,反正是打落水狗了,那就看运气吧!

“不知道西线谢大人他们那边怎么样了?”李继隆有意岔开话题。

呼延丕显笑道:“潘太师是大宋良将,杨继业老将军勇武难敌,加上谢大人足智多谋,末将以为辽军必然讨不了好,说不定雁门关的辽军比满城的辽军败的还快还早呢!”

战场已经渐渐平静下来,满地尸体,血流成河,残枪断刀散落在地上,宋军将士兴高采烈的打扫着战场,缴获的辽军主帅旗鼓一早就送了过来。李继隆看着惨烈的战场,长长的出了口气,这一次打退了辽军,边陲至少可保一年平安……幽燕、幽燕、什么时候真的夺回幽燕,大宋才算是真的平安了!

【第二十章 岭南备战】

谢慕华独自站在雁门关口,在他没到大宋的那个后世里,这里也是中华儿女的土地,如今这里是两个国家。一个在军事力量上堪称当时世界最强大的辽国,而另一个是经济实力雄踞世界第一的大宋,这两个国家从幽燕之战开始,二十多年战火不绝,历史究竟会不会按照谢慕华的构想来改变……他还没有十足的把握。

现在的谢慕华不过是一个看起来很风光的二品大员,但是谢慕华很清楚,他没有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军队。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凭借皇帝对他的信任得来的,如果有一天赵德昭失去了对谢慕华的信任,那他就只是一个空壳。

只有握在手中的才是真实的……

谢慕华的思想已经远远的延伸了出去,大宋有着无比强大的国力,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军力,在冷兵器的时代,军力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所以辽国被金人消灭,金国被蒙古消灭,大宋最终也亡在蒙古人的手中。这是个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历史并不会因为汉人的文明就怜悯他们,而一次次取得血腥胜利的却是那些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形成的“野蛮文明”。

民主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的,民主需要有足够的民智……大宋已经打下了雄厚的基础,读书人在这个时代的地位空前崇高。只有开发了民智才能有条件实行民主,但是这个阶段要多久?二十年?三十年?谢慕华不知道。所以,现在只有独裁才能造就一个强大的帝国,一个强大的君主和一支铁血的军队。

大宋矫枉过正了,汉人并不缺少像游牧民族那样的血性,看看春秋战国的历史,看看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靖……和外族战斗的历史,就会明白,汉人从来都是尚武的民族,从来不屈服于任何人。但是赵匡胤为了保住他一家的统治地位,有宋一朝,把汉人的尚武精神阉割的所剩无几!

这个时代的人,看不到未来的历史。但是谢慕华知道……

“谢大人,你身子刚刚好些,当心着凉!”不知什么时候,杨延彬走到了谢慕华的身边,抱着一件披风,递给谢慕华!

谢慕华笑了笑,接过披风裹在身上,像杨延彬这样的后起之秀,一定要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他们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完成梦想的基石。一个强大的团队,有文臣、有武将、有财政高手、有后勤专家……谢慕华自己明白自己的事,说起任何一方面的才能,他都是平平无奇。唯一比他人优胜的就是多了千年的见识,知道历史的走向而已!

远处隐隐看到大队宋军归来,谢慕华紧绷了一天的脸上终于彻底舒展开了:“走,杨老将军他们凯旋归来了!”

大宋在幽州损兵折将之后,这一次终于扬眉吐气了。

雁门关战线,太师潘美,杨继业,谢慕华等人齐心合力,设计诱敌,全歼辽军三千精锐,随后屡次挫败辽国南院统军使耶律善补的攻击,在耶律善补撤退之时,杨继业带军从小路包抄到敌后,和石保庆一起前后夹击,大败辽军,斩敌两千余,缴获铠甲、战马、旗杖无数,契丹人仓皇而逃,杨继业足足追杀三十里,尸横遍野……

如果说雁门关已经算得上是一场大胜的话,那满城战役就更加了不得。在刘廷翰观察使和李继隆等四位节度使的指挥下,宋军在满城阵斩辽军一万三千余人,俘虏辽军三万五千余人,缴获粮草辎重无数,就连韩匡嗣的主帅旗鼓都被宋军缴获成了战利品。

大宋在幽州惨败给契丹人之后,士气一直低落。这一场胜利不但重振了大宋官兵的士气,更重要的是恢复了他们的信心,让赵匡胤一手打造的不败雄师不至于消沉下去。赵德昭龙颜大悦,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

立功人等各有封赏,潘惟吉、杨延彬、曹琮等人个个兴高采烈。赵德昭又催促户部和兵部将攻陷太原之后拖欠的封赏尽快发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