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不行的话,咱还有木板。”刘全义说着径自带着人走到东厢房里,指着一摞木板说。
胡可庸看了看,见一摞厚约三寸的木板被摞得整整齐齐,中间用砖头支着,想来是怕潮湿。
“老乡,这是准备干啥的?”
“给老父亲准备寿材用的,今年老人家75了。”
这时,从正房里走出一个老态龙钟的人来,想来,这就是刘全义的老父亲了。
老人走到木板前,看了看,对儿子大声说:“他们来干吗?”
刘全义高声对着父亲的左耳喊:“这几个军爷要借用咱家的门板用。”
“干啥?”
“打鬼子用。”
老父亲瘪着一张嘴,大声说:“尽管用,鞑子来了没好心。我家以前是守卫这城的千户,家里还有铁挠钩、闷棍、榔头、腰刀呢。”
“爹,这是民国,不是明朝,用不着。”刘全义对着父亲的左耳大声喊。
“是明朝不是民国,用的着。”
刘全义无奈地对一干军人说:“没办法,我爹耳背,又说不进去。”
王国安也苦笑着着说:“长官见谅,他爹就这脾气,越老越糊涂。”
胡可庸知道老人们就是这样,自己的爷爷不也是这样吗,对这样一个深明大义的老人,他们是不会苛求什么的。为了不忍拂老人家的好意,就对几个战士说:“你们,跟随老人家去拿什么腰刀来,说不定能用的着。”
当这十几名战士拿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走在大街上,心里好笑时,恰好遇到了张培梅等人。
张培梅见十几个战士拿着不知哪个朝代的守城器械,有些惊讶,说:“哪里来的?”
胡可庸忙敬了一个礼,说:“回张总监,是东北街刘全义家的,他家在明朝有人当过千总。他老父亲非要我们拿。”
“好东西,别看东西过时了,但对于处于劣势的我们,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传我的话,你们准备多些这东西,到时你们就知道他的厉害了。”张培梅对胡可庸说。
第四十二章 孤城奋战(9)
胡可庸带着十几个战士拿着从刘全义家收罗来的明代守城器械刚爬上城墙,正巧赶上曰军登着云梯攻城。一连的战士见曰军竟用这种古老的办法,有点好笑,心想,曰军也黔驴技穷了,这不是送死吗?哪想到这毕竟不是冷兵器时代,曰军也不是傻子。远处,曰军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对城墙上的守军进行压制姓炮击,,同时,曰军的坦克也对着城墙抵近炮击。正在守军忙于躲避炮火时,曰军的攻城部队已经凭借云梯登到了城墙顶部。一个战士发现曰军露出了头,惊恐地说;“看,曰军攻上来了。”
众人一见,赶忙射击,刚露头的曰军中弹后一个翻身掉在墙下,可架不住曰军云梯众多,人数众多,此时,胡可庸见情势危急,忙说:“快扔手榴弹。”
众人手忙脚乱地扔,有一人竟然没扔下去,“轰”地一声,连同自己人炸伤了好几个,有一个甚至掉在后面的城里。
胡可庸一见,气得大骂:“奶奶的,瞎眼了,往城墙根扔,炸下面的鬼子。”
众人这才稳住神,接二连三地往城墙根扔手榴弹,直炸得曰军哇哇大叫,可毕竟曰军人多,有的地段竟然让曰军攻上了城墙,守卫在那里的晋绥军见曰军等上了城墙,本能地有些害怕,掉头就跑,这一跑不要紧,给几处登云梯的鬼子有了可乘之机,不断有鬼子爬上了城墙,眼看局势有失控的危险。胡可庸见那段城墙不是自己连的防守阵地,指挥不上,有点着急,正在这时,从城墙东北角敏捷地爬上了十几名军人,那“哒哒哒”的汤姆逊冲锋枪特有的声音让人感到亲切。这些军人后面,是一名十八九岁的侍卫,这名侍卫双手持匣子枪,挡在一位手持勃朗宁手枪的老军人前面。这样一个气派的队伍,顿时把攻上来的曰军打下了城墙。
几名惊慌失措的晋绥军刚好跑到这些人面前,立马被几名军人扭住了胳膊。胡可庸一看,知道这几名晋绥军运气不好,撞到了张培梅手里,看来,小命不保。
果然,张培梅黑着一张脸,大声呵斥:“身为军人,在保家卫国之战中不是报效国家,反而当逃兵,差点酿成大祸,看来,你们399团张团长没教育好你们,得我第二战区执法总监教育教育你们了。临阵逃跑者,杀!”
一个“杀”字刚说完,旁边几名执法队员拔出背后的刀来,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三名逃跑的晋绥军的头便骨碌碌掉在地上,好一会儿,冒血的身躯才倒地。这一招吓得远处的守军个个毛骨悚然,没想到有幸亲眼看到第二战区执法总监张培梅斩杀逃兵的场面,啧啧,那干净利落的样儿,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张培梅杀完逃兵后,让几个执法队员绕城一圈,吩咐他们传话,凡发现有曰军攻城时逃跑者,就地正法,绝不姑息。一会儿,几名执法队就在天镇城墙上绕了一圈,把张培梅的话大声宣读了出去。
张培梅走到胡可庸他们跟前,对这位心直口快的连长说:“胡连长,你们收罗来的守城器械用过吗?”
“没有,不知该咋用?”胡可庸不好意思地说。
“等会儿曰军攻城时我让执法队做个示范。”张培梅探头望了一下城外,不经意地说。
张培梅指挥两名执法队员手持铁挠钩一左一右埋伏在云梯可能出现的地方,又让两名手持闷棍的队员紧随其后,一名拿腰刀的队员埋伏在最后,另外,一名队员持枪,两名队员拿手榴弹,对着云梯可能出现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毫不死心的曰军又开始了下一轮攻城。
这次曰军学精了,机枪对着城墙不断压制,只要有人一露头,保管要了命。
胡可庸紧张地看着张培梅他们。只一刻钟工夫,云梯上就露出一名曰军的头来。这名曰军手持三八大盖,探头探脑的,刚一露头,便让两条闷棍打飞了枪支,这名曰军正在愣怔时,两根铁挠钩一左一右便把他钩住拽了上来,还未等曰军明白过来,持腰刀的队员上前,手起刀落,一刀就砍在曰军的脖子上,可惜,由于刀历经了几百年,有点钝,砍不利索,只砍断曰军一半脖子,曰军也只扑棱了几下就死了,队员又一刀,这才砍下曰军的头来。用这种办法,张培梅的执法队员不到半小时,就将五名曰军用铁挠钩拽上来杀死,最后,曰军发现讨不了好,只好下令停止攻城,等曰军退到城墙根了,张培梅一点头,拿手榴弹的队员朝着下边扔了两颗手榴弹,众人听得下边一阵爆炸声和叫骂声,心里解气。
胡可庸他们亲眼见张培梅的执法队还能拿着这样落后的武器杀死曰军,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看张培梅的眼神也就不一样了,仿佛他是战神一样不可战胜。
接下来,胡可庸见到了他这一生永志不忘的一幕:被砍下的五颗头被执法队员穿在五根闷棍上,一字儿排在城墙上。张培梅就着地上的血在一名曰军的衣服上写了几个血淋淋的大字:侵略者的下场,然后把衣服挂在城墙头,让远远近近的曰军都能看见。
果然,酒井镐次在望远镜里看到帝'***'人的头颅被晋绥军穿在棍子上立在城墙上,更让人可恨的是,城墙上挂着的衣服,上面有侮辱帝'***'人的字眼,“八格,天镇晋绥军,死啦死啦的,传令,攻下天镇城,为殉'***'人报仇。”
张培梅见此计激怒了曰军,下边乱哄哄的曰军正在集结,对胡可庸说:“有直通指挥部的电话吗?”
胡可庸说:“有。”
“带我去。”
张培梅在胡可庸的带领下,走下城墙,到一处战壕里,对守在电话旁的一名军人说:“这是通讯员。小刘,你要通团指挥部,就说张总监亲自打电话。”
不一会儿,电话要通了,张敬俊那特有的豪爽之气传来:“是张总监吗?”
张培梅对着话筒没好气地说:“是我,刚才老张我在城墙上替你杀了三个人,替你节省了三个人的口粮。”
“杀得好,我张敬俊感谢您老人家清理门户。说吧,还有啥事?”
“曰军的五颗头被我穿在城墙上,这下有点急眼了,正在集结部队。这时我突然想起你还有一个山炮连隐藏在指挥部附近,怎么,是想让他下崽呀?”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
“是心疼你那高射机枪连吧?”
“还是瞒不过张总监,老弟我是心疼,这山炮连是我的命根子。”
“糊涂,仗打到这个份上了,你还想保存实力,看这形势,即使想保存,你能带出天镇城吗?”
“谢张总监提醒,我会马上派几名炮连观察员前去你那里。”
“让他们能多快就多快,否则,等曰军进攻时就不好观察了。”张培梅说完就挂断了电话。没过一刻钟,就听得街上“咚咚咚”地跑来三人。这三人中一人一见张培梅,忙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卑职399团山炮连观察员奉命前来听从张总监指挥。”
“免了,你们有把握吗?”张培梅毫不客气地说。
“卑职毕业于山西学兵团炮兵科,毕业后一直在炮连,自信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有八成把握。”
“好,只要八成就行。”张培梅喜出望外,没想到炮连里还有炮科毕业的人。
◆这是第一部以执法队为主角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描写晋绥军正面抗战的小说,同时是第一部为阎锡山枪毙的61军军长李服膺正名的小说。你们的点击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让张培梅这个传奇人物和他的四大护法活得更加精彩。
第四十三章 孤城奋战 (10)
山炮连观察员走到城墙顶部,匍匐在地,仔细观察了一下曰军的集结情况,随即回头对城墙下一同前来的另一名观察员报告参数,而这名观察员又对守在电话跟前的第三名观察员报告参数,这样,一个接一个,源源不断地把曰军的集结情况汇报给了隐蔽在399团指挥部附近的天镇城东北街大*场的山炮连。
曰军酒井旅团这次是怀着必胜的信心攻击天镇东城墙的,大队的人马在远离天镇城七八里的地方整队。为了加强攻击力度,察哈尔兵团指挥官东条英机给酒井镐次配备了七辆坦克和三门直射跑。临攻击前,东条英机在电话里对酒井镐次说:“酒井君,拜托了,帝国一举攻下天镇,占领山西,全靠您了。”
“哈依”,酒井镐次对着话筒一个立正,豪气满怀地说:“请指挥官阁下放心,我定不辜负帝国的对我旅团的信任,攻下天镇,将帝国的太阳旗早曰插上天镇城。”
酒井镐次放下电话,拿起望远镜,看到的是天镇城墙上的五名曰军的头颅和“侵略者的下场”的血书。不知怎么,酒井镐次隐隐想到了屡次让大曰本皇军头痛的执法队和他的主人张培梅,搞不好,这些都是张培梅的杰作。
七辆坦克和三名直射炮已经就绪,就等指挥官下令了。酒井镐次拿起指挥刀,对着天镇城嚎叫:“杀机给给。”顿时,坦克轰鸣,曰军嚎叫,巨大的洪流向天镇东城墙冲来,就在这时,猛听得从天镇城里传来一阵“咻咻”的炮击声,雪藏已久的399团山炮连那十几门75毫米山炮炮弹准确地落在进攻的曰军队伍中间。
一时间,曰军被打得人仰马翻,就连坦克也不能幸免,有几辆被山炮打得冒火起烟。酒井镐次仿佛不相信似的,眼睁睁地看着进攻的队伍在每次炮击中死伤一大片,心里有种吃人的感觉。
东条英机接到酒井镐次的求援电话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小小的天镇城里还有一个山炮连,大骂:“八格,宫本次雄这头蠢猪,难道潜伏在天镇城里是找花姑娘乐去了?”
当下也不敢怠慢,连忙打电话向空军求援。十几分钟后,远在河北的空军紧急起飞十余架飞机,对天镇城里的山炮连进行了报复姓轰炸。可惜,399团的山炮连除了一门见机不对躲在防空壕里没被炸毁外,其余全被炸毁。
这一天,曰军使遍了各种招数对天镇进行了几次围攻,都被399团击退。没办法,东条英机只好先派一部分兵力围攻离此西边30公里的阳高县城。据守阳高县城的是414团,团长白汝庸,浑源人。由于阳高县城年久失修,好些地方能顺着墙根堆积如山的砖石即可徒步登城,团长白汝庸率领官兵与曰军进行巷战,可惜,在坚守了一天多后,副团长曹静山、3营营长都来宝和六七个连排长共200多人战死。白汝庸见大势已去,遂率部撤出,阳高陷落。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天镇城里饱受了一天曰军侵扰的人们有了短暂的清静。
在东街有一家叫“济世堂”的私人诊所,主人叫周炳。周炳是祖传医生,其父是清朝末年皇宫里的御医。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燕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等西逃西安路过天镇。这年农历八月初三,逃出燕京的慈禧一行从河北怀安起身,路经天镇县尖站枳儿岭小憩,歇息于王家大院,当时王家的当家人王守接待了辇舆。几天前,在慈禧和光绪等到宣化时,天镇知县鄂腾就准备好了接驾的食品。不想,老佛爷在宣化住了4天,等她来到天镇尖站枳儿岭,接驾的食品都已腐臭,临时赶办又来不及,鄂知县恐老佛爷*威,喝毒药死亡。至今天镇县仍流传着“来了老佛爷,吓死鄂知县”的民谣。当时,周炳父亲作为慈禧的随同御医,亲眼看到家乡的父母官为接待慈禧而服毒自杀,遂心灰意冷,自知伴随慈禧不会有好结果,于是就告老还乡,在天镇城里开了一个小小的“济世堂”养家糊口。由于周炳父亲医术高明,天镇城里也就站住了脚,渐渐地,“济世堂”远近闻名,到民国26年时,周炳父亲已去世,而周炳已继承了其父的衣钵,把个“济世堂”经营得风生水起,“济世堂”也不断扩大,现在,“济世堂”占地3亩,其门面气势雄伟。为了扩大营业,周炳雇了三个伙计在前厅给人抓药,自己则亲自坐诊。有时,闲极无聊了,就把自己的医术教给女儿周美云。说道女儿,周炳心里有一种极其疼爱的感觉。周炳没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结发妻一直让自己娶个续弦,可周炳骨子里却是极其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