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萧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萧后-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始毕可汗决定撤退的那一刻,探子回报:“启禀可汗,隋军援兵已离我们很近了,到了忻口。”始毕可汗传令下去:“整顿队伍,即刻回军!”

第六章 痛失山河 第八节 云定兴

九月十五日,雁门内已经快断粮了,里面的人仍没有看到援兵的身影,一个个几乎快到了崩溃的边缘,似乎感觉到乌云在上方笼罩。三十三天了呀,被围已经是三十三天!明天,我们还经得起饥饿的煎熬吗?这是一场意志之战。皇上已经几个昼夜没有安稳的睡上一觉了,只要他一闭上眼,就好像听见突厥兵攻进雁门关的叫嚣声,终于在这一刻因体力不支昏昏入睡,连衣服都没有脱。袁宝儿等人怕惊醒了他,只是拿了一件厚斗篷盖在他的身上。突然,他被一阵喊声惊醒。朱贵儿见皇上忙说:“启禀皇上,宇文大人他们在门外侯着,说是有要事面见圣上。”皇上猛的来了精神,说:“宣!”

宇文述等人进来高兴的对皇上说:“禀陛下一个好消息,突厥退兵了。”

皇上大喜,和众臣来到雁门关楼上观看,果然关外一个多月喧闹的突厥骑兵不见了身影,一片冷清清的景象,只剩下衰草凌乱、树木萧条,似乎在告诉世人这里曾经屯集过兵马。突厥是以畜牧为主的民族,近年来因何汉民族等密切接触,也发展了一些农业,生产物资等还是相对贫乏,因此比较珍惜节俭,撤兵后并未遗留下什么东西,一片空旷。不像隋军撤离高句丽时什么都不带回,军用物资散了一地,轻装回兵。皇上仍有些不太相信的说:“确定吗?会不会是疑兵之计?”

宇文述说:“臣等一听守城的将士说了这个消息就连忙来告诉陛下,还没来得及去验证。”

皇上说:“速派人去查探敌人虚实。”

过了一段时间,各路派出去的探子陆续返回,都禀报说:“查探过了,山谷皆空,也没有胡马的痕迹。”

皇上放下心来,又想起这一个多月被围的屈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说:“不能这样便宜了他们,就这样轻易撤退,派两千轻骑,悄悄的跟在他们后面,找个机会给他们一下子。”宇文述布置下去。这两千多骑兵追到马邑和落后的突厥兵打了一仗,俘虏了两千多老弱的突厥兵。

皇上站在关楼上继续张望,想继续确定一下突厥退兵的事实,猛然看到山那边隐隐出现了一队人马,正在朝这边蚁行。皇上心里一紧,连忙命守城的卫士细看对方是敌是友。卫士瞭望了半天,喜滋滋的来报:“启禀陛下,看他们扛的旗帜,应是我大隋军队到了。”皇上大喜,还不放心,又叫宇文述他们再看。这时那队兵马越来越近了,宇文述说:“是我大军到了,为首的好像是云定兴。看样子,必定是突厥军知道我大隋援军已到,自知不是对手所以才退的兵。”皇上彻底放心了,命令下去:“打开关门,迎我大军入关,同时安抚关内百姓,这一阵子他们也跟着受惊了。”

云定兴入关,见过皇上说:“臣救驾来迟,望皇上恕罪!”

皇上十分高兴,狠狠地把云定兴褒奖了一番说:“你只带了五万人马,却吓退了突厥十万骑兵,何罪之有?将军也算是忠心不二、有胆有识呀!”

云定兴心头闪过一丝犹豫,要不要把李世民献计的事说出来。他本来就是个善于投机取巧之人,不讲究什么仁义之说。当年他为了往上爬,就因为宇文述说了一句:“哥哥你制作的器具深得皇上喜欢,没有给你加封是怕你提携了长宁兄弟(杨勇的儿子,云定兴的亲外孙)。”便怂恿宇文述在皇上面前进言,鸩杀了长宁王,其他的几个弟弟也没放过。从此他的地位一路攀升,先是做了少府丞,后代何稠为少监,转卫尉少卿,迁左御卫将军。他现在的犹豫,不是良心突现,是怕引起李渊的不满,认为他埋没了李世民的功劳。象他这种人,一向是在意和有地位大臣之间的关系的。很快打定了主意,他现在李世民有他的父亲李渊做靠山,将来何愁不兴?他就不一样了,自从他的靠山杨勇败后,他就被罢了一切职位,只在少府打杂,似乎这一辈子都没了希望,幸亏他通过贿赂拉拢巴结上了皇上极为信任的宇文述,才好不容易爬到眼前这个位置。现在有了救驾这一功,皇上自然不会亏待,说不定比他熬了半辈子得到的都多,凭什么让李世民那十几岁才出茅庐的毛头小伙给抢了先去?何况以他李世民的才能和靠山,以后有的是机会建功立业、青云直上。再者,以他的处世经验来看,像李渊这样本来就很有地位的人,未必把这点功劳放在心上,说不定等到李世民功成名就之后早就忘了这档子事儿。想到这里,云定兴决定把李世民的事瞒的一字不露,心安理得的坐享一切功劳,说:“臣就是担心怕来晚了不能令陛下早一天回京,所以顾不得等别的勤王军队来会合就先赶来了,又我军兵力不足,不能战胜敌军,所以想了一个法子,大张旗鼓,做出一副兵力很足的样子,以便吓退突厥兵,也好早一天见到陛下。”

皇上听了更觉高兴,说:“云将军足智多谋,又有救驾奇功,特授左屯卫大将军。”

云定兴跪拜说:“谢陛下隆恩!”

第六章 痛失山河 第九节 回驾东都

皇上留下几个大臣帮助当地太守做善后工作,因做御防工具而被拆毁房屋的平民还挤在临时搭建的柴棚里将就着生活,那地方怎么抵挡的过北方冬天的严寒?还有这一个多月以来雁门的生活贸易等各方面都被打乱了,需要恢复。一起安排好了,皇上带着其他人离开了这个曾经给他带来恐惧的地方。

车驾启动,萧后掀开帘子,最后看一眼这个三十三天患难与共的地方,仿佛要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印在心里。曾经,她是多么渴望能早一点儿离开这儿,可是真的要离开了,她的心底又有了一丝丝的留恋。这次遭遇,和上回的大斗拔谷之难不同,那次是事先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来的突然,所以大家的行动都出于求生的本能。把希望寄托给上天,希望天能早一点亮,希望风雪能早一点停,自己却没有一丝的能耐去对抗。所幸,这场灾难只在一天就过去了,可这辈子都不愿意再有同样的经历。可这一次呢?虽然是一时的宁静,却知道危险就在不远的前方,无形的压力让人不能正常的呼吸,还要为明天谋一线生机。当所有的人心都拧成一股绳,共为一个目标去行动,心里为之感动,却无法放松,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当时那种奇特的心理感受。今天要离开了,方知在重压下所做出了一切努力,都是一种成长和历练,所以回味。

九月十八日,皇上车驾回到太原,站在城楼上看着前方。苏威说:“如今盗贼不息,而我们兵马都已疲惫不堪,希望陛下下令回西京长安,那是我们的根本,需要加强守护,为江山社稷做长远打算。”皇上没说话,只是向前走了几步,看看东边,又看看西边。呼啸的北风吹过,竟吹散了他鬓角边的几缕头发,在脸旁抚掠,并没有改变他一脸的沉静。旁边守着的人,都清楚的看见,皇上的脸沧桑了许多。

宇文述看皇上不语,猜度着皇上的心思说:“随从官员的妻子家人多在东都,最好从潼关入东都洛阳。”皇上回头看看他说:“准备问道洛阳。”

苏威回西京的理由和宇文述回西京的理由放在一起,稍微长一点儿脑子的人都明白孰轻孰重,可皇上选了后者,不能说皇上愚蠢,只能说他是个注重感觉的人,不按常理出牌。刚出虎口的他,还没有从惊吓中走出来,需要找一个温暖地方好好抚慰他那个受伤的灵魂。就像漂泊在外饱受沧桑的游子,格外思念家乡;就像《飘》里的斯嘉丽遇到挫折后总想扑进母亲的怀抱一样,他需要那份温暖,因此他推理他的从官们也需要这份温暖,于是他选择回到有亲人在等待的洛阳。说到底,他骨子里就是一个文人,他最具有唐人风格的一句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似乎就在诉说着他的孤独,所以他在特定的时候,放弃了一个帝王应对国家扛起的责任,而朝他向往的温暖去了。所以格外理解后世的唐明皇虽然欣赏着诗仙李白,却不肯给他一个机会去干涉朝政。文人可以感性,可以尽可能的去夸张;而政治不行,政治必须理性,需要走务实稳妥之路。不管你在争权夺利时多么的投机取巧、用尽心机,想在政治上真正的有大作为就走不得一丝的捷径。走捷径的后果就是你发现你错了,又要浪费时间再绕回去。可杨广他不信,他要在他错误的捷径上走下去,后果是什么?他看不见,因为他相信他的感觉是对的。

第六章 痛失山河 第十节 南瓜酒壶

冬十月三日,皇上回到东都洛阳。休息了一段时间后,雁门关之险的记忆逐渐在皇上脑海里淡去。就像一个人越过一级台阶后就会把以前走过的台阶都看的矮了下去,一个人在经历过一种困境到达安全的彼岸以后,就会俯视以前所经历的困难。皇上越来越觉得当时在雁门关外屯围的突厥骑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既然这样,当时在雁门关上答应给将士们的奖赏就显得多余了。还有当众做下不再讨伐高句丽的承诺,分明就是他们想着天子之言不可更改,借此达到他们不想去征高句丽的目的,这简直就是趁人之危嘛!做梦!朕偏不让你们如愿。皇上想着,愤懑之情已在脸上凸现,恨不能把那一天在雁门关对将士们做出承诺的那一页从记忆中抹去,宁可它是空白一片。萧后注意到了,问道:“皇上今天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皇上正在想找一个人做筏子好收回在雁门关上的承诺,心思锁定在内史侍郎萧瑀身上,见萧后问话,想到萧后知道了虽说嘴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难免会难受的,不禁有些内疚。皇上收敛了神色说:“没有什么,外面的雪刚停,天又放晴了,我们到苑中赏雪景,完了以后去一院夫人那里吃饭可好?”萧后点头答应了。

皇上和萧后乘辇,赵王杨杲及萧嫔等人作陪,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西苑。沿路上众人观赏着雪景边看边指指点点的议论着,很是热闹。走过一带长廊,那头出现了大片的腊梅花,开的争艳,嫩黄的映着雪,飘过来一阵清香。萧后对身边的简儿笑道:“还是这真花好,出自天然,虽不及假花艳丽,可总透露出那么一种无法复制的灵秀。还有这种若有若无的香味,是那种用香料熏出来绫绸做成的花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效果。”

简儿说:“可真花总是那么易败,欣赏不了多长时间色香都会褪去,不如假花来的长久。”

萧后笑道:“容易失去的才更令人去珍惜呀!如果花总能常开不败,那它的存在就不稀奇了,谁还会抢在它开的最艳的时候去欣赏,去赞叹呢?”

离了腊梅花林,又走了一段,前面到了龙鳞渠,两岸就是十六院夫人的院落。萧后问皇上:“到哪一处好?”皇上想了想说:“好长时间没到李夫人那里去了,到她那里去。”

李夫人和院里的宫女早在门外恭候,见皇上等人来了,忙迎入院中。院里花团锦簇、香气缭绕,一入室内,一大盆细炭火烧的旺旺的,使的屋里温暖如春,令人瞬间忘了屋外的严寒。皇上和众人坐上置好的席位,宫女们依次把菜上上。李夫人问皇上:“热的桂花酒和ju花酒两种,陛下想用那一种?臣妾为陛下斟上。”

皇上说:“朕喜欢桂花的香气。”说完看看萧后说:“梓童呢?”

萧后说:“臣妾用ju花酒吧!虽说现在是冬天,这些天吃的都是容易上火的,需用ju花下下火。”李夫人亲自持了两只银质南瓜小酒壶分别给皇上和萧后斟上。

萧嫔注意到李夫人手中的酒壶说:“姐姐的酒壶好美,我怎么没见过?”李夫人忙举到萧嫔的面前,萧嫔细看这壶,壶身接近把手的位置还雕了几片南瓜叶,样子简单却很精致。最独具匠心的是壶盖,是一个带柄的南瓜头的形状,造型极其逼真。

萧后笑道:“是上回李夫人的酒好,皇上特地赐的。你若喜欢,再叫他们打一对就是了。”

皇上说:“都一样的就没意思了,萧嫔喜欢什么样子的,换一种来打。”

萧嫔笑道:“那臣妾就不客气了,臣妾喜欢梅花,就作梅花造型的吧,再配几个同款小酒盅正好成一套。”

皇上答应着,看到席间有一道碎金饭,一下子勾起了对江都的一些回忆。李夫人注意到了,笑道:“臣妾知道陛下喜欢扬州的菜肴,现在是冬季,很多食材都很匮乏,只好做这碎金饭一解陛下对江都菜的思念。”

萧后笑道:“还是李夫人心细。”

皇上看着萧后说:“还真是,这几年一直忙碌,一别江都好多年了,有时候做梦都是当年和你在江都生活的情景,真应该去看看。这碗碎金饭虽说谈不上多么难得贵重,却让朕想起来那时的温暖和惬意。”萧后见皇上这么说,猜他怕是又想南巡了,可在这个烽火四起的时候,做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无疑是不合时宜的,于是连忙一阵劝菜把话岔了过去。

第六章 痛失山河 第十一节 食言

早晨上朝,谈起雁门解围将士的功勋,苏威说:“当时情况危急,为了激发将士的斗志,定下了奖格,现在冷静下来一看,奖格未免太重,宜加斟酌。况且现在国库吃紧,若按奖格赏赐,会造成很大的负担。这还是其次,关键是现在赏赐成风,造成官宦队伍臃肿,做事的人少,身居官位的人也没有相应的职责,使得朝廷官职秩序混乱不利于管理。”

一句话说到皇上心里去了,点头同意说:“朕也是这么想的,当时当时情况危急是定的太过了,这两天朕都在思考最近官职混乱的问题。还有高句丽出尔反尔,对我大隋不敬,必须平定。可在当时那种情形下朕没加深思,就答应了饶恕他们,也是不妥当的。”

樊子盖说:“陛下这样恐怕不妥!陛下为万乘之尊,一言九鼎,不应失信于民。如果这次不能兑现在雁门许下的承诺,怕将士们寒心,还请陛下三思。”

这话说的正说到皇上痛处,皇上自少年起就有专师教导,又饱读各种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