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萧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萧后-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李大恩此时进退两难,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期盼独孤晟的早日到来。

当一个主将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本来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那么他取胜的把握就减了半。在战场上没有后悔的余地,只有胜败的结局。不管怎样,都充满了残酷与豪壮,所以让有的人可以产生抛去一腔热血的激情为之出生入死;也可以让爱好和平的人对之深恶痛绝。在两军交战中,也只能在战后才能明白胜败的原因;而在当时,只能去了解、策划和抉择。每一次的战争都上一场绝无仅有饱含智慧和勇气的生死较量,永远也不可能有重新洗牌的机会。这就是战争的魅力所在。

所以,当李大恩把取胜的希望放在别人身上的时候,他已经把他自己和他统领的军队推上了被动的位置。在离他们比长安近的多的突厥,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企图和目前的处境。好战的颉利可汗,李唐皇朝没有沾惹他们突厥,他尚且要去骚扰,这次李唐主动出击,他又怎么会坐得住?

颉利可汗在得到消息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行动了,以狼为民族图腾的突厥,虽然没有孙子那样的兵法大师来给后世留下一部《孙子兵法》以供借鉴,却在和他们共守草原的狼身上学习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兵贵神速、兵不厌诈,还有作战的耐性等等,哪一样都不比有着浩瀚文化的汉民族差。颉利可汗迅速的派遣了几万骑兵,联合刘黑闼的军队进围李大恩。

刘黑闼是窦建德的下属,窦建德兵败被抓,他的妻子曹氏和手下献上传国玉玺投降了李唐王皇朝,可并没有改变窦建德的命运,他和妻子在菜市口被杀,他们以前的追随者也受到了压迫。刘黑闼举起了为窦建德报仇的旗号,窦建德以前的部下立即响应,再加上窦建德在北面的口碑很好,刘黑闼的队伍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北方威胁李唐皇朝的主要力量之一。

突厥和刘黑闼一起袭击了李大恩的军队,这时的李大恩正在担心这种事,一面日夜防范,一面等待独孤晟。当探子惊慌失措的把突厥来袭的消息报告给他时,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士兵摆好阵势,对抗敌军,同时向朝廷求援,唐高祖派右骁卫大将军李高迁领兵来救。援军还未赶到新城,李大恩粮尽,被迫于夜晚突围。突厥在半路袭击,唐军大败,李大恩战死,其他死的将士也有几千人。李大恩的死讯传到李渊耳中,李渊十分痛惜,要杀独孤晟,最后减去死刑,改为徙边,可也挽回不了李大恩的性命。独孤晟是什么原因使他失了约,别人不知道,也许是他妒忌李大恩的功劳,也许是他路上有事给绊住了。不管怎样,这次的失败他是有责任的,所以他用他的命运为这次的失败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战场无儿戏,你不对它负责,你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李渊对李大恩的惋惜,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影响他的政治手段。他清楚的明白中原的统一近在眉睫,此时不宜分神,对突厥还是以安抚为主。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三月,唐高祖派使节到突厥赠送颉利可汗方物,并且答应与颉利通婚,颉利可汗大喜,才干掉了人家器重的守将,还得到别人这么多的礼品,自然心里快活。来使见他高兴,提出接突厥以前扣留的使臣回国。颉利可汗立即答应,放还了唐朝的汉阳公李瑰、郑元寿、长孙顺德等,并专派使节去唐表示友好,献鱼胶几十斤,意思是二国的关系如同此胶一样旁人不可分割。李渊也做了顺水推舟的人情,放突厥使者特勒热寒、阿史德等回去,赐以金帛。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四节 生隙

第四节  生隙

突厥和李唐的交好,有一个人不乐意了,那就是义成公主,尤其是唐朝要和突厥和亲,更让义成公主恼火。如果唐朝的公主与颉利可汗和了亲,做了突厥的新可敦,那么将置她这个故国已亡的旧人于何地?就算是借着她在突厥几十年培养下来的势力暂时没有什么大碍,将来的事可就不敢说了,自己的性命尚且难保,更不需提她梦想中的复国大业了。不!我不能坐以待毙!想到这里,她哪里还坐得住?也顾不上道路艰难,风尘仆仆的去见萧后。

这是人间四月天,若在江南,已是初夏季节,树木葱茏,花香四溢。即使在这相对偏远的北国,也是山花烂漫,生气勃勃。萧后带着杨政道站在后花园里的高亭上极目远眺,随口叹道:“这时候的江南,该是最热闹的,鸟语花香,令人流连。”

杨政道仰着头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萧后问道:“江南?那是什么地方啊?我怎么没去过?”

萧后低下头看着他,慈蔼的笑了笑,对他说:“那是奶奶的故乡啊!奶奶也是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那里,很多年没有回去了。可是哪儿一直藏在奶奶的心中啊!”

杨政道说:“那皇奶奶带政道去好吗?政道好想去看看。”

萧后叹了一口气说:“那里这些年在打仗,我们回不去的。”祖孙俩正说着话,陈公公气喘吁吁的跑过来说:“禀报娘娘!义成公主她来了。”

萧后还未说话,杨政道先高兴的叫了起来:“哦——!皇姑奶奶来了哦!”说着拉着萧后的手就要下亭子,向里跑。唬的陈公公在后面喊道:“哎呦!我小祖宗,慢点!别摔着了!”政道仿佛没听见似地一点儿也没慢下来,萧后笑着不说话,被扯得东歪西倒的跟着他进去了。

姑嫂相见,分外亲热。杨政道不高兴了,挤到二人中间对着义成公主说:“皇姑奶奶!政道叫了您好几声,您都没理我!”

义成公主笑着抱起政道说:“我怎么会不理我们的小政道呢?皇姑奶奶无时不刻不在想念我们的小政道啊!瞧瞧我们的小政道——嗯!又长高了,成了大小孩儿了,都快成男子汉了!”

政道不满意的说:“政道本来就是男子汉!”

义成公主笑道:“对对对!我们的政道本来就是男子汉!”

萧后看义成公主虽在说笑,却是一副满含心事的样子,估摸着她这回是有事儿来,对政道笑道:“政道乖,看皇姑奶奶这么远来看你,很累的,快下来让皇姑奶奶休息休息。”杨政道很听话,义成公主把他放下,萧后命陈公公带他下去玩儿,姑嫂俩的谈话方入正题。

萧后先开了口:“妹妹这回匆匆而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义成公主叹道:“突厥和唐朝交好的事你应该听说了吧?”

萧后说:“哦!我是听说了,好像他们还提出来要和突厥和亲。这样一来,你的处境就不妙了。不过你在突厥呆了这么多年,那颉利可汗又对你很是尊重,那唐朝公主就是嫁过来估计对你也起不到什么威胁,其实你也不用太过担心。”

义成公主冷笑一声说:“暂时是不会影响到我什么,等到她在突厥扎下了根,培植党羽,再加上她身后的唐朝做后盾,到时候我就成了她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他们宰割了。”

萧后皱起了眉头,说:“你能阻止颉利可汗和他们和亲吗?”

义成公主说:“现在还可以,将来就不能说了。我现在的目标就是为隋复国,这样才能永除后患。不过这件事光靠我还不行,必须由你出面,联合隋朝旧势力推翻他们还未站稳脚跟的唐朝,这样我们才能久安。”

萧后站了起来,走了两步说:“这件事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现在动荡太久,全国的百姓都渴望平定,过上安稳的日子。如果我们现在起事,必然又要扰乱百姓的生活,必定引起他们的反感。人常说‘失民心者失天下’,如果我们得不到民心的支持,必败无疑。”

义成公主一下子拉长了脸,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是在婉拒吗?你难道不想复国吗?我知道做这件事是不容易的,可这在这人世上做什么事又是容易的?如果我们连试都不肯去试的话,又怎么会取得成功?你甘心去做个亡国奴吗?”

萧后看着义成公主那咄咄逼人的表情,估摸着很难说服她,沉思了片刻说:“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糟糕。也许唐朝的公主和亲以后还能和你友好相处呢?毕竟他们打着尊隋的旗号,或许不会做的那么绝。”

义成公主说:“什么尊隋,不过是让他们更有借口谋反而已!等到他们的江山坐稳,就是我等的末日。”

萧后说:“李渊其人,我也有接触,到不至于这样做。”

义成公主看着萧后说:“娘娘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娘娘是甘心就这样江山被他人占据了?”

萧后说:“改朝换代原本就是一件正常的事,就是我们杨隋也是夺取他周家的江山。江山为谁做主,本来就不是定数,不过是能者上,败者退而已。”

义成公主吸了一口凉气,冷笑道:“我倒忘了,杨隋岂止夺了他周家江山,还夺取了你萧家江山。你虽是杨隋的媳妇,更是他萧梁的女儿。怪不得一提起复国大计,你就推三阻四的,想必是杨隋的亡国正好间接的替你报了仇了,你心里正乐呵着吧!”

萧后急忙说:“妹妹!你误会我了,我没有这个意思。”

义成公主一甩袖子说:“谁是你妹妹?我没有你这样的嫂子!你不愿意我杨隋复国,我是杨隋的女儿,我一定要为杨隋复国。”说完拂袖而去。

义成公主怒气冲冲的出了萧后的寝宫,外面的人一看她神色不对都不敢搭腔,唯有小政道亲亲热热的上去喊了一声:“皇姑奶奶!”义成公主也没注意,径直走了出去。萧后从后面喊着:“妹妹!”撵了出来,可她毕竟大了几岁,又不如义成公主飒爽,等她出来义成公主已经走远了。

小政道走到萧后面前可怜巴巴的说:“皇奶奶,皇姑奶奶她怎么不理我呀?她是不是不喜欢政道了?”

萧后看看前面,估计自己也追不上义成公主了,索性也算了,想着也许她气一消就没事了,便低下头对政道说:“怎么会呢?皇姑奶奶她一直都是心疼政道的,只不过她今天有急事要回去,顾不上和政道说话。政道长大了,要懂得理解人,不要因为皇姑奶奶的一时疏忽就误会了她。”

“哦!”小政道非懂似懂的点点头。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五节 频繁入侵

第五节   频繁入侵

义成公主气冲冲的回到突厥,余怒还未消,有侍女来侍奉也不给好脸色。侍女们也不敢打扰,站在旁边不说话,义成公主静静地一个人呆了一会儿,越发的觉得灰心冷意。正好颉利可汗来看她,也没有注意她的脸色,带着笑意说:“你去看望萧后,他们还好吗?”

义成公主看他来了,忙把一脸的不高兴收了起来,叹了一口气说:“怎么好的起来呢?江山已被他们占据,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痛。可惜我不过是一介女流之辈,如若不然,我定要叱咤沙场,为他们讨回一个公道,以谢他杨隋当年为我突厥恩德。”

颉利可汗笑道:“这你不用担心,有我在,你还怕什么?我就是草原上的雄鹰,还需要可敦出头来为隋报恩吗?隋朝对我突厥的恩德我片刻未忘,只要我在一天,定叫他李唐的天下坐不安稳。我现在就在准备,用不到两个月,我就亲自带兵入侵中原,摧毁他李唐政权。可敦你就静心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等待我胜利的好消息吧!”

义成公主笑着靠在他的肩上,说:“我对可汗,一向是心怀敬重的,能成为可汗的可敦,是我最大的幸福。”义成公主虽然最初是颉利可汗父亲启民可汗的可敦,颉利可汗的庶母,年纪却比颉利可汗还要小几岁,性格也和颉利可汗相似一些,所以和颉利可汗在一起她才更有妻子的感觉。

六月,刘黑闼又引突厥一万多骑兵入抄河北。颉利可汗则亲自率领五万骑兵南侵,直达汾州。又遣几千骑兵西入灵、原等州。李渊派李建成从豳州道出兵,李世民从蒲州道出兵共同讨伐。当时颉利攻围并州,又分兵入汾、潞等州,掠男女五千余口,听说李世民带兵至蒲州,想着自己也抢掠的差不多了,李世民的兵力又足,又是以逸待劳,再战恐怕会吃亏,于是率兵出塞回突厥。

八月初六,颉利可汗率兵侵廉州(今内蒙古境内),精兵数十万,漫山遍野,绵延数百里,像是一大片蝗虫飞向绿色的田野,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像受到了蝗灾。唐派遣左武卫将军段德操、云州总管李子和带兵抵抗。李子和本姓郭,因讨伐刘黑闼有功,赐姓李。初七,颉利的十五万骑兵进入雁门。初十,侵犯并州。另外又派兵侵犯原州。李渊又命太子李建成从豳州道,秦王李世民从泰州道出兵抵御突厥,李子和急速赶赴云中,突然袭击颉利可汗,段德操赶赴夏州,阻截突厥的退路。

十二日,李渊在朝堂上环视群臣说:“突厥入侵,但又来求和,和与战哪个更有利?”

太常卿郑元寿说:“交战会加深仇怨,不如讲和有利。”

中书令封德彝出列说:“突厥仗着兵力众多,轻视我们中原的大唐王朝,如果不战而和,是向他们显示软弱,明年还会重来。以臣的愚见不如打击他们,取胜以后再讲和,这样就恩威并重了!”皇上听了很满意。

二十七日,突厥侵犯廉州,二十九日,攻陷大震关。李渊派郑元寿去见颉利可汗。当时,突厥几十万精骑兵,漫延着从介休到晋州几百里之间的山谷,来势十分凶猛。郑元寿冒生命危险,单枪匹马穿越突厥兵阵营,远远地看到突厥士兵热情的喊道:“我是你们可汗的老朋友,今天特来看他,与他叙旧。”那些举着兵器提防的对着他的突厥士兵,中间也有不少认识他的,觉得他孤身一人也起不了什么威胁,就去禀报可汗,放他进去了。

到驻地见颉利可汗,郑元寿责备他背叛盟约说:“我们定好的合约,纸上的墨迹尚未干透,可汗就背信弃义,又来侵扰我大唐边界。我早就听说突厥人重信义,可今天可汗的所为,令人费解。不知可汗心目中的信义是什么?”

颉利可汗听了这话脸露惭愧之色,沉默不语。郑元寿趁机劝道:“唐和突厥风俗不同,突厥就是得到唐的领土,也不能长久的居住。如今俘虏与抢夺的财物,都给了突厥百姓,可汗您得到了什么?不如回军,重新和亲,可以免除了跋涉的辛劳,坐享金银财物,并且都进了可汗您的仓库,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