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萧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萧后-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面站满了盛装的宫人,离他们越来越近了,萧后的车驾停了下来,帘子掀开,几位宫人上来扶萧后下车。萧后下了车,一看前面,差一点儿灵魂出窍,那中间站的人正值壮年,一身龙冠龙袍,颔下微须,英姿焕发,正是当年杨广刚登基时的模样。转眼,萧后又恢复了常态,自己那位早做了古,今朝又怎么会出现在自己眼前呢?就算他还活着,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怎么会是前面站的那个年轻人?萧后暗笑自己人刚老,眼睛就开始昏花,一点儿也不留恋这尘世间的繁华。

萧后定了定神,一边向前走,一边细看前面那位传说中的李世民,分明是个陌生人,虽然年轻,眼神神态却比杨广那时候多了几分刚毅果敢。旁边那位着皇后礼服的端庄女子,该就是长孙皇后了吧!温柔的眼神里却蕴含这丰富的智慧。这样一对璧人,还真可担当天下的表率。

萧后刚走几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就带着后面的妃嫔、命妇、皇子、公主、宫女们呼呼啦啦的迎了上来。李世民对萧后说:“今天,你就回家了,我们都欢迎你啊!就像欢迎自己的人回家了。”

萧后笑道:“惭愧!陛下之恩太重,这样的欢迎盛景,叫我难以担当啊!”

李世民笑着说:“论公,你是我前朝的皇后;论私,你是朕的表妽,是朕的长辈。论公论私,这种礼节你都担当的起。”

长孙皇后上来见礼说:“给婶母请安!”萧后笑着把她拉起来。后面的杨妃也来见礼,这位杨妃是杨广的小女儿,虽然不是萧后亲生,却也是在萧后身边长大,和萧后的感情很好。那一年杨广在长安最后一次,这位小公主因为生病没有跟着,谁知竟成了永别。李渊起兵后,攻进长安皇城,拥立杨侑为帝,次年杨广在扬州被缢死,杨侑禅让帝位给李渊。李世民遇见杨广的小公主,很喜欢她的美丽温婉、聪明灵窍,便收为侧室,即位后又册立为妃。长孙皇后本来就性情豁达,再加上她生性善良,从小也是失去了父母,很同情小公主的处境,一直待她很好,两人关系很融洽。杨妃已经和李世民有了两个儿子,其中大的李恪,已经十二岁了,样貌神采在所有皇子中是最像李世民的,所以深受李世民的喜爱。

萧后一看到杨妃,心里很激动,拉起她来,抚摸着她的脸含泪说道:“都成大人了,在我印象中,你还一直是个孩子呢!”

杨妃靠在萧后身上轻声的哭泣,又觉得不好,便咬着嘴唇忍住,说:“女儿也是常常在想念母亲的。”

李世民说:“婶母一路劳累了,太上皇处已备下宴席,为婶母接风,现在请婶母先到内宫休息。”萧后笑着点点头,长孙皇后和杨妃一左一右,扶着萧后向里走。李世民则去大殿去接见嘉奖得胜归来的将士,并安排新的任务。

下朝后,李世民、长孙皇后等人,还有萧瑀、萧璟等一帮隋朝旧臣一起来到大安宫——太上皇李渊的住所参加为迎接萧后归来举行的大型宴会。自从发生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仿佛老了十岁,原来那种威武的气质荡然无存,原本犀利的眼神黯淡下去,添了几许苍凉。这回萧后的归来,让他的阴暗的心里闪过一丝光明,倒不是他对萧后有什么感情,只不过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曲折以后,对着同样历尽了沧桑的萧后,心里有一种旁人无法明白的理解。所以他看到萧后那双淡定的眼睛时,露出了久违的笑意。在旁边的李世民更加高兴了,要知道自从玄武门之变以后,虽说父亲给足了他面子,可他知道父亲心里是极为痛苦的。那个时候的他,不过才二十多岁,当然不能理解父亲内心的这种痛苦,甚至在心里隐隐觉得不平衡,觉得父亲对大哥三弟他们偏心。一直到多年以后,他的儿子成年后也为争夺太子之位搞的两败俱伤,那时候他才真正明白了当初父亲那时的痛苦心情,心里也越加的懊悔。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二十八节 安居

第二十八节  安居

今天,李世民看到父亲面露笑意。心里很是得意,觉得这回盛迎萧后回朝是做对了,连忙请父亲和萧后在上席坐下,自己和后妃及几个与萧后有亲属关系的大臣坐在陪席。别看他在朝堂之上是万人皆下,在这后宫李渊的面前,他还是要以晚辈而自居的。

宴席上,李渊问萧后:“在这突厥十年,你还好吗?”

萧后说:“还好吧!定襄城内汉人多,生活习惯也还相似。”

李渊叹了一口气说:“这突厥和我大唐若是能够相安无事就好了,这么些年,总是不停的侵扰我边界百姓,是我中原的一大心患啊!”

萧后毕竟因为颉利可汗和义成公主他们对她有恩在前,不想说关于突厥的不好言语,便轻笑一声说:“现在大唐的国力逐渐平稳,边界的安定应该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事实。”

长孙皇后意识到萧后的尴尬处境,端起酒杯向萧后敬酒:“这一杯,我为婶母的平安归来送上我最诚挚的祝福。请婶母喝下这杯酒,祝婶母身体安康、幸福美满!”萧后含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渊问起萧后的住所,长孙皇后起身答道:“已经安排好了,里面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就在这长安城内。那里儿媳已去看过。光照很充足,后面花园也大。婶母先去住着,有什么需要的再和我说。”李渊点点头。

宴席散后,李世民派执事公公送萧后等人到新住所,一进去果然轩敞,萧后很满意。公公命屋里的奴仆来前院儿向萧后见礼,乌压压的跪了一院子,萧后命大家都起来,又让简儿拿了一些财物分给大家,算作见面礼。一个大些宫女上前来说:“娘娘!奴婢名叫采菊,以后是娘娘的贴身侍女,请娘娘跟奴婢去卧室看看。”又有人把杨政道也带到他的房屋,今天在朝堂上,李世民已经封杨政道为员外散骑侍郎。萧嗣业已经长大成人,则安排在其他府宅,没有跟过来。

萧后带着简儿、助儿跟着采菊一进到卧室,一种熟悉的气氛扑面而来,竟有一种时空错落之感,里面是风格陈设和自己往日在宫里的寝宫是一样的。看着萧后惊异的神色,采菊猜到了几分,笑着说:“这都是皇后娘娘让杨妃娘娘亲自来看着奴婢们布置的,像那个花瓶、还有这个托盘,杨妃娘娘说是娘娘你的旧物,皇后娘娘特地让杨妃娘娘拿来摆在这里的。”

萧后笑道:“你们皇后娘娘可真是一个有心人呐!想的这样细致。”

采菊说:“是的,我们皇后娘娘心肠可好了,有一回有个小宫女惹皇上陛下生气了,陛下要人把她拖下去打板子。当时我们都吓坏了。皇后娘娘听说了,也装出很生气的样子说那个小宫女的不是,然后说要代陛下处置那个小宫女,要把她囚禁起来。其实娘娘她是先把小宫女带走,等陛下气消了和他分析事理,再让宫女出来伺候。因为皇后娘娘,我们都躲过了不知道多少这样的小灾小难。”

萧后一下子笑了起来,说:“看来你们陛下脾气还挺大的。”

采菊说:“陛下他从年少起就是戎马生涯,有一种军人的刚烈,脾气当然不会小,和皇后娘娘的温柔和善解人意正好互补。后宫自妃嫔以下,只要有人生病,皇后娘娘都会亲自看视慰问,甚至有的时候把自己的药膳拿来给病人吃,因此宫中妃嫔宫女,上上下下没有不爱戴娘娘的。”采菊说着吩咐小丫头准备为萧后沐洗,说:“娘娘这一路上劳累了,一定没有休息好吧!今天晚上可要好生歇息。”又简儿、助儿说:“简姨、助儿姐姐,你们也辛苦了,早些休息吧!有奴婢们伺候娘娘,请简姨、助儿姐姐放心。”

萧后也笑着说:“是的。你们也去休息吧!尤其是简儿,我知道你这几天身体都不好,是硬撑着,助儿你要好好照顾一下你简姨。”简儿勉强点点头,助儿扶着她下去了。采菊为萧后沐洗,萧后说:“我还想听听你们长孙皇后的事,你说给我听听。”采菊又说了些宫里趣事,萧后愈加敬重这位年纪小自己很多的皇后。

萧后在长安住下了,一切逐步安定下来,除了参加宫廷一些宴会以外,还经常和萧瑀、萧璟他们相互联系,日子过的也还舒心。只是简儿似乎身体越来越差了,成了她心里的一层隐忧。到了二月,离萧后的生日越来越近了,长孙皇后、杨妃、萧瑀、萧璟他们都有所准备,萧后也想好好过这个她回长安来的第一个生辰。在这个时候,传来一个令大唐帝国上下都高兴,却令萧后伤心的事。重回战场的李靖,在与突厥的战争中又取得了胜利,突厥大败,义成公主被俘,对萧后很敬重的李靖没有用同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位和亲公主,当场将她斩杀。

义成公主的死讯传来以后,萧后没有大的动静,只是命人制作了灵牌含着眼泪祭奠。在义成公主的灵牌前,萧后洒下一杯热酒,默默为死者的灵魂超度做着祈祷。杨政道流着泪说:“为什么李靖将军可以善待我们,送我们回长安,却不能像对待我们那样对待姑奶奶。非要杀了她?李靖他到底是我们的恩人还是我们的仇人?”

萧后说:“政道,这人世间哪有那么多的仇恨?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你义成姑奶奶她一心复隋,谁劝也不听,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现在这唐朝的实力日益强盛,她根本不是对手,她却不愿意面对现实,不肯罢手,所以才落得这样的结局。”

杨政道说:“这么说,是姑奶奶她的错了?”

萧后叹了一口气说:“这世间的事,如果真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这么简单就好了。可在更多的时候,事情并不是这么容易分辨的。每一个人都有他做事的理由,有的时候理由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心里的那个目标是什么。”

祖孙俩正说着话,助儿也顾不上礼节,上气不接下气的闯进来说:“娘娘!不好了,简姨她怕是不行了!”萧后大吃一惊,这几天日夜担心的事即将成为现实了,站起来就向简儿的卧室走去。

萧后到简儿床前一看,她精神好了一些,心知是回光返照,不禁堕下泪来,上前坐在床头,一把握住简儿的手。简儿见萧后来了。说道:“娘娘!简儿要先走一步了!”萧后喉中哽咽,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强忍着使劲儿点点头。简儿的手突然沉了下去,阖然而逝,周围的人泪如雨下。

简儿的丧事办完以后,萧后把陈公公叫到跟前来,对他说:“你如今也是老迈,该享清福的时候了,在顶着一个奴才的头衔活着,是对老者的不尊敬。我给你房子财物回乡去安享晚年如何?”

陈公公老泪纵横,说:“奴才能伺候娘娘一辈子就是福气啊!”

萧后笑道:“不要这么说。人一辈子都不容易。你为我着想了一辈子,也该为自己活活了,不要像简儿,到死都还是奴才身份。”说到这里,眼圈又红了,过了一会儿又说:“你这回回去不用担心老无所养,我知道你还有亲人在乡里居住,你回去也不算投靠他们,说不定他们还要仰仗你呢!我也会三不支的派人去看看你,所以你只管回去生活,也好享一下天伦之乐。”说着命采菊和助儿把打点好的重礼拿了出来展示给陈公公看,又命人搬到送陈公公回家的马车上去。

陈公公给萧后磕头说:“娘娘,这太贵重了,奴才受不起啊!”

萧后说:“你不要这样想,你跟了我大半辈子,别的我也给不了,只有这些身外之物我还能给点儿,你就不要推辞了。”陈公公含泪谢过萧后,踉踉跄跄的要出去,两个跟他去的人连忙去扶,萧后带着大家把他们送到大门外。

陈公公走后,萧后常一个人呆着不知道在想什么事情。杨政道说:“奶奶既然舍不得陈公公走,为什么还要送他回家呢?”

萧后说:“也许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我能享祖孙之乐,所以我希望我周围的人也能这样,这简儿的突然离去,总让我觉得好像亏欠了她什么似地,所以我让陈公公回去。可这身边的一个个都离开了我,又让我觉得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这几天,做梦老想起小时候的事,梦到你青奶奶,梦到家乡的湖水。”

杨政道说:“我们可以去派人把青奶奶找到接过来一起住啊!这样奶奶就可以和她天天在一起了。”

萧后摇摇头说:“时过境迁,谁知道会是什么样了?这么远的路麻烦不说,我还怕得到什么不幸的消息。现在我什么都不知道,还可以当做她活的很好。”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二十九节 大结局

第二十九节 大结局

五年后,杨政道大婚。一段时间的劳累过后。萧后的生日将近。杨政道问萧后:“奶奶想要什么样的寿礼呢?孙儿一定尽力而为。”

萧后笑道:“我这么大一把年纪了,什么没见过,还要麻烦孙辈儿帮我找?只要大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我就高兴了。什么金啊、玉啊的,就不要费心了,我着实没有兴趣。”杨政道对着自己的新婚妻子会心一笑,他们心里早有数了。

杨政道拉开帘子说:“奶奶,看看孙儿为奶奶准备的礼物。”萧后疑惑的朝那边望去,那里站着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衰老妇人,头发已经花白,神情略有些激动。萧后看着那老年妇人,明明是那样的陌生,可那眼神却又是那样的熟悉,心里已经想到是谁了,却又不敢相认。萧后站起来,向那人走去,想看的更清楚一点儿,可是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嘴唇开始有点儿微微的颤抖,脚也走的不稳了。杨政道和新婚夫人连忙上来扶,萧后推开他们。径直走向那人,嘴里已冲出心底的那个名字——“青儿!”“幸儿!”与此同时,那人嘴里也蹦出一个名字,两位老年人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萧后喃喃的说道:“我以为你都不在了,都不敢派人去找,生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

青儿说:“我以为这辈子都再见不到你了,想不到我们还有重逢的机会。”

萧后说:“好了!好了!看见你还好好的,我心就安了。”杨政道夫妇和采菊、助儿上来拉开两位老人,夫人说:“奶奶这回见到儿时的好友了,可可以在一起好好叙叙旧了。”

杨政道说:“是啊奶奶!青奶奶这么远来,路上一定很辛苦,奶奶陪青奶奶做着说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