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兆铭和几个去上了课的同学,互望了一眼,意味深长地道:“她教我们,什么是震憾?”
“啊?!”
看着同学们脸上呆呆地表情,汪兆铭几人开心的大笑了起来,道:“她来给我们上的时候,你们不就知道了吗?”
当汪兆铭他们上课的时候,好些学生自作聪明,认为跟一年级的课应该是差不多的,好些人那天过后,就开始狂啃西方历史书籍,弄的学校图书馆空前热闹了起来,每个人进来,都是为了找西方史的资料。
但是,当我走进他们的教室,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却是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一个一个,睁大了眼睛,傻眼儿了,看着他们的表情,我的心情大爽。
于是,又有人到图书馆去翻查资料,管理着图书馆的教师和藏书量,也已经有些吃不消了,那些洋教师们,一时之间,成为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老师,有几个洋教师,更是兴致勃勃地,专门把自己的课拿来上了两节西方史,讲到激动之处,还跟学生们大声的讨论着。
而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史,却让学生们有些头疼,蔡元培极是配合,竟然在翰林院里,找到了一个对这方有研究的骨灰级学士,专门到学校来上了两节课。
第668章 民族
民族带给人们的震憾。比那个过去和未来还要大,何为华夏正统?所谓的华夏正统已经不再是单单的一个民族能够解释了,从南、朝至今,少数民族,数次入主中原,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同时,却又因为仰慕中原文化,而逐渐被同化了。
历史中消失的民族,在我看来,并不是他们灭亡了,而是已经被中原文化给完全的同化了,几代、十几代之后,对于祖先的记忆,已经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失去了原有的传承,所以有些民族并不是灭亡,而是被历史给淹灭了。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可以说,已经将这些天下给进行了一次历时几百年的大洗牌,满人入关之后。虽然一直强调着满汉平等,但是,清朝的列代皇帝很清楚,满人有多少特权,而这些特权又滋生了多少腐败,多少不公。
可是几代之后,汉人似乎又习惯了这件事,满汉的文化进了一次激烈的碰撞,碰撞的结果,其实是汉人的文化胜利了,满人依靠汉人得了明朝的天下,又依靠汉人,统治了中原二百多年。
满人中现在关内,熟悉自己文字和语言的,已经在逐渐减少了,而在大清以外的国家,对于中国,他们并不太分什么民族,不管你是什么民族,总之,你们就是中国人。
外人已经将中国所有的民族视为了一体,那么如今在中国,其实另一个最严重的问题,便是日益激化的民族之间的茅盾,满人害怕汉人夺回这个江山,而汉人,虽然拿臣服于满人的统治。可是仍有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个统治,满清入关之后,历代皇帝都曾经兴起过大大小小的文字狱。
慈禧最怕的,就是**党起义成功,她掌权时,对于**党的打压,是极其血腥的,可是在各地,又因为军阀的日渐崛起,各存心思,所以,表面上看来,似乎对于**党的打击也是极为严酷的,但是,私底下,有同情的,有故意纵容,以嘴来要挟朝廷的。
**党在这几年,实际上已经成了各地方势力,利用来抗衡朝廷的一种手段了。所以,孙中山一心在南方诸省进行活动,希望他们能宣布独立,可是若是一宣布独立,对于这些人来说,并没有好处,反而这样的情况,却是最适合让他们混水摸鱼。
南方各省的少数民族也是极多的,这些民族,不只是满人歧视,就是汉人也极为歧视他们,视他们为蛮夷,当年京师大学堂和京师女子学堂开学,许多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未深入的想过,但是,不得不说,慈禧从政多年,又岂不明白,让那些少数民族的一部份人入学,给满清带来的,不只是威望,更多的,其实就是安定。
慈禧不是蠢人,她自有她的政治远见,当年多少人以为,这些人来京里,不过是人质,但是慈禧同意让那些跟随而来的奴隶、仆人们一起学习,这就是在加深那些民族自己的内部茅盾。
执政者都怕百姓太聪明。同样的道理,那些什么土司、酋长之类的,也害怕这样的结果,但是却是慈禧乐于见到的。满清入关之后,西藏、回疆就没有安宁过多久,虽然在军队和资源的高压之下,他们都有所屈服,但是那颗不安定的心始终没有停止过。
而对于天下是一家,或是什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观念,在这个时代,能够明白的,没有多少人,所以孙中山等人,才会在最初,为了得到日本人的帮助,而谈成了那样的条件。
其实真正去正视这个问题的人太少了,不是没人去想,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不敢想,一是因为如今执掌江山的就是少数民族,二是汉人的一些不屑地心里,他们始终认为,只有汉人才是真正配拥有这个天下的人。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很多人抨击清朝的对外政策,其实,说白了,这真的是满族一族之所为吗?这种对外政策,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熟悉?跟北宋、南宋又何其相像?追根究底,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失败。
其实不能说是失败,而是过时了,这应该就是历史局限性吧?人类历史是向前的,文明也是同样的,文化更是。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一个怪圈儿的出现。
清朝灭亡了之后,人们倡导白话文,新文化,要求人们开放思想,解放了之后,大家都知道,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再到改革开放了之后,2000年之后。
我们往往会看着新闻感叹,那些80后或是90后都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曾经一心追求的思想开放,怎么就变了个味儿?于是,现在又有好多人在呼吁着传统,可是传统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去遵守我们的传统,而又不跟这个世界脱节?
这个时候,1904年的京城,人们就在讨论着这个问题,民族是什么?只是汉人,那么还包不包括那些满族、蒙古族,若是人数更少的民族?人们的想法,变的茅盾了起来,于是又有人提出,华夏到底包括了什么?
还有人又再次将龙的起源拿出来说,也有报纸提出了,黄帝每吞并一个部族,就会在自己的图腾上加一样那个部族的图腾的一部份,那么有没有可能,当时其实就是很多个民族,因为黄帝,所以就变成了一个民族。以后也不说什么华夏正统了,所有的人,其实都应该算是炎黄子孙。
又有人反对,认为汉人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存在最久,几千年的历史。那么汉人也应该仍是正统。
我不得不说,现在的人,胆子都已经变大了,就是几年之前,他们又如何敢这样公开的,讨论的这个问题?
但是我有意见,不代表其他人没有意见,许多宗亲,还有御史上书,奏请皇上,让我停止这样的授课方式,他们称我这是叛逆,是不尊行传统,不合乎规矩,误人子弟。
一部份人保持着中立,可是却也有很多人,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并逐渐开始支持我这样的方式,他们的理由,几乎跟大多数的报社一样,这个世界已经在发生变化了,我们应该以不同的角度,再次审视我们的文化,还有我们的传统。
学生们这段日子,真可谓是如鱼得水,他们都有着超乎寻常的热诚,他们更加的希望,能看到一些不同,一些改变,似乎现在上学,已经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一件事了。
很多学生对于我这样,给出一个问题,然后你们自己去找资料,自己去决定,什么才是正确的答案,极是喜欢,比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更加的认真,也更加的有干劲。
这是一种让人吃惊的变化,每一堂课里,提问的学生越来越多,有好些老师都惊喜于这种变化,这样的结果,是有好些学生开始自觉自发的预习第二天的课程,同时巩固着当天的知识。
学生们肯提问,对于这些新式学堂的老师来说,是一件极为可喜的事情,他们实在是不愿意跟以前的那些私塾先生,做着同样的事情 ,对于学生的提问,他们有的回答,有的,也开始让学生们自己去找答案。
李经述极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看着办公室里,其他的教师们,道:“真是没有想到啊,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之前怎么没有人想到呢?这样做,不但是学生的思想变的开阔起来,就是其他的老师,行事也与以前极是不同了。”
蔡元培点了点头,道:“真是真才实料啊,以前只是传闻,如今才知道,是名符其实啊。”
“可是听说,朝中有好些大人,对此事极为不满,还向皇上上书了。”
“皇上召了本官去过一次,详细的问了一下,听了之后,却道:‘朕以前都没有好好想过这个问题,如今倒是真的要好好想想才行了,那些个不高兴的,由着他们,朕都交给内阁处理了,他们的意见就是留中了。’”
“格格的西学,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啊,若不是天才,又怎么会想到这种法子?”
“天才?什么天才?”我笑着走了进来,众人要起身,我摆了摆手,道:“不用多礼了,在这里,我跟大家是一样的。我不是什么天才,还是那句话,只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看这个世界罢了。”
我虽然说了不用多礼,但是众人仍是依规矩站了起来,躬了躬身子,我摇了摇头,道:“在这里,我跟各位一样,都只是老师罢了。”
“格格说的是,以后大家也不用过于拘谨了。”李经述笑了笑道:“格格可是有什么事儿?”
“没什么,不过是想跟列位商量一下,是否应该给那些学生一些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我们这个国家的民族。”我看向众人。
“哦,怎么说?”李经述奇道。
第669章 珍妃的变化
我解释道:“两所学校不是有好些南方来的一些民族吗?我的意思。不如拿一个周末,办一个开放日,让两所学校的那些民族,或表演节目,或是以其他的什么方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民族,各位老师觉得如何呢?”
李经述点了点头,又看了眼其他人,发现每一个人的眼神里,都露出了兴致勃勃地样子,这件事,毫无疑问,没有一点阻碍就完全通过了。
紫禁城
珍妃的样子,的确是跟以前不同了,不只是不同,而是大大地不同,那张脸的变化并不大,可是头发,变成了一种极为诡异的褐红色,就如同在她的头顶,顶着一团正在燃烧着的火焰一样。
光绪看着有些娇弱的珍妃。满面的心疼,道:“爱妃,你已经回宫一个月了,怎么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吗?”
“皇上,臣妾没有什么不开心,只是……”她的眼中有一丝凄苦,可是更多的,却是恨意。
“朕知道,你心里有怨,朕又何尝不怨?不恨?但是,现在时机未到,你再忍耐一些时日吧?”
“臣妾要忍到什么时候?皇上,您的大志呢?您曾经的理想呢?难道,如今您就这样,任由他们兄妹这样摆布您?皇上……”珍妃满眼的恨意,满眼的伤痛。
“爱妃。”光绪低唤了一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却只觉得胸口堵的厉害,叹了一口气,道:“爱妃,你好好歇息吧,朕还有些政事,尚未处理完,明日再来看你。”
光绪的背影在景仁宫消失了,珍妃恨恨地看着那个消失的背影,低泣着:“骗子,为什么要骗我。呜呜……”
“主子,您千万莫伤了身子。”小太监玉祥上前低声劝慰着。
“我能不伤心吗?他哪里是去处理政务,根本就是去见玉妃那个贱人。”珍妃狠狠地道。
“娘娘,您总是这样,皇上心里,定然不喜,玉妃娘娘诞下了一位皇子,一位公主,如今在宫中,除了皇后,就是她了,您还是要再忍一忍才是,皇上也是一心为您着想。”
“玉祥,你说,皇上的心里还有我吗?”
“怎么没有?主子,您想想,如今您还是贵人的身份,可是仍让你回景仁宫住着了,这就是皇上对您的恩宠啊?”
“恩宠?皇上如今的心里,不再是只有我一人了,还有玉妃。还有小阿哥和小公主,还有皇后,呵呵……连皇后如今都比我在皇上的心中重要了。”
“主子。”玉祥有些无奈,也有些怜悯,这个主子,也实在是可怜极了,可是如今这宫,早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没有了太后,可是皇后和玉皇贵妃却手握宫中大权,玉妃娘娘更是生下皇嗣,在这大清的后宫,可说是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他又叹了一口气,道:“主子娘娘,您还是尽快的将皇上的心收回来吧,早日诞下皇嗣,也能在这紫禁城中站稳脚根啊?”
“玉祥,为什么你要帮我?”
“娘娘,您是奴才的主子,奴才不帮您,还能帮谁?”玉祥低头应道。
“好,你若是能对我忠心,我x后必然不会负你,我会依你所言,忍一忍,终有一日,我要让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都付出代价。”
光绪不知道身后的珍哥儿怎么样了,他只是有些失神的在外面走着。他的珍哥儿已经跟以前不同了,相貌起了些变化,就是那一颗心,只怕是……他没有注意周围的景致,此时才发现,已经到了永和宫。
他信步走了进去,早有人通禀,瑾妃迎了出来,有些意外,问道:“皇上不是在妹妹那儿吗?怎么过来了?”
光绪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进了屋里,瑾妃有些了然,忙吩咐人上茶,又把人都遣了出去,这才问道:“妹妹又跟皇上置气了?”
“唉,真不知道是为什么,她总是不肯跟朕好好说会儿话,那里像以前那些,什么都跟跟朕说到一块儿去?朕总觉得她已经变了一个人。”
“皇上,您不能怪妹妹,谁若有她那样的经历,只怕也会变一个人。皇上,妹妹的命好苦,呜呜……”
“唉。”光绪轻轻一叹,揽过瑾妃,道:“朕知道,朕怎么会不知道?珍哥儿的心里有怨,朕也想帮她出那一口气,可是,如今这局势,还真不是朕说了算,老佛爷不在了。可是还有孚王府,还有内阁啊。”
“皇上,妹妹的心里在恨什么,臣妾知道,可是那些事情,说起来,也不能怪大格格,妹妹和两位兄弟做事太绝,也太过了,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