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刚刚必定也尝出不足来了……”林娴娘幽幽地道。
邱晨失笑:“我说了,我尝着确实不错。但我的口味并不代表所有人的口味不是?人都说了,众口难调。这做吃食生意,滋味儿自然是重点,但确定消费人群……嗯,就是确定咱们的点心要卖给谁,同样也很重要。比如,玉凤说的夫人小姐们,平日里饮食讲究的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又吃多了味厚滋腻之物,这口味上自然是清淡的恰到好处才好;而普通老百姓则不同,他们平日里极难得吃一回糕点,吃到嘴里讲究的就是要够甜够香才好……是以,五妹妹要先把售卖的对象确定好,这点心,专做那些夫人小姐的生意是一种做法,面向普通百姓又是一种做法。”
林娴娘垂着头默然了片刻,抬头展颜一笑:“大嫂说的是,是妹妹想岔了。”
顿了顿,林娴娘又道:“大嫂也知道,妹妹从没接触过生意铺子的事儿,心里就想着开铺子,却没想到还有这许多讲究……妹妹知道的实在太少,大嫂教教妹妹好不好?”
邱晨笑着点头:“确定了做生意的对象,才好确定开铺子的地处,才好根据这个确定点心的品种、做法、用料,才好做铺面的装饰布置……就说做夫人小姐们的生意吧,若是选在镇子上开铺子,一匣点心卖一两银子,肯定没几个人舍得买。但若是选在府城、省城,甚至京城,一两银子一盒的点心算什么?五两、十两,甚至几十两银子的点心,同样有人卖有人买,说不得,还会卖的不错!”
林娴娘听得极认真,用力地点着头,看着邱晨道:“大嫂,你说我选哪里好?”
邱晨摇摇头:“这个就要你自己选择了。”
林娴娘咬着嘴唇思索了片刻,再次抬头看向邱晨:“大嫂,我,我想着做大户的生意,毕竟点心这样东西,普通百姓吃的起的少。可,要去县城、府城开铺子,妹妹厚着脸皮请求嫂子帮帮妹妹。”
邱晨笑着点头:“你有心自强自立,嫂子没有二话,只是这去县城府城开铺子不是小事,你可要好好跟老太太商量好了。老太太同意支持,嫂子才好帮你。”
林娴娘登时绽开一脸的笑意,连连点头道:“这个大嫂尽管放心,老太太对大嫂推崇备至,总说大嫂是女人这份气度心胸是极难得的,让我跟大嫂多多亲近,能学些皮毛,也是受用不尽的。”
邱晨失笑:“让老太太这么一夸,我这骨头都轻了几两……说笑归说笑,这事儿你回去好好跟老太太商议下。你若是想做大户人家的生意,省城、京城咱们不敢想,府城好歹有些关系,就去那边租间铺面。我在府城常来常往的,也能照应你一二。”
林娴娘的眼睛亮了亮,又露出些忐忑来:“大嫂,能去府城开铺子,妹妹自然是求之不得,只是,妹妹这样啥也不懂的,真去了府城……能行么?”
邱晨笑着道:“没有人生来就会,什么东西都是学来的。你回去跟老太太商议下,若是拿定了注意去,我找人帮忙给寻个可靠地掌柜……虽说我也抛头露面的出入,可开铺子做买卖,还是要找个掌柜的才好。这些,你也一并跟老太太商议下……嗯,若是银钱不够,我这里才结了一些货款过来,给你垫付上就行。”
“大嫂,你能帮我找铺子寻掌柜已是帮了大忙了,我不能再用你的银钱了……”林娴娘有些惶恐地推辞。
邱晨笑着道:“就算是我借给你的,等你赚了钱还我就行!”说着,又故作惊讶道:“你不会是想着不还钱吧?”
林娴娘红了脸,瞪了邱晨一眼,笑嗔道:“大嫂取笑人!”
眼前美人儿这一娇一嗔,真真是眼若水波横,眉如远山黛,勾魂摄魄,妩媚诱人……
邱晨做痴呆状,然后呼出一口气,拍着自己的胸口道:“呼,还好,还好,幸亏你大嫂不是男人……娴娘,以后轻易不能让人看到你……”
☆、第二百一十四章 理家
第二百一十四章理家
邱晨送着林娴娘出了大门,恰看到刘满银和林子爹急急惶惶地一路走过来。
因为林家负责炒制分装,所以,林子和泉哥儿两家在周边村子里的收购也必须等着林家开秤。眼看着三月就要过去,地里的罗布麻生长了足有一扎高了,两家人都心急不已,好不容易听说邱晨回来了,林子爹就急急地会合了刘满银一起赶到了林家。
一看到他们两人联袂而来,邱晨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不由笑着站在门口等着。
刘满银和林子爹到了近前,看到邱晨站在大门洞里等着,都有些意外,也有些羞惭。
刘满银挤出一脸笑,抻抻衣角,点头笑道:“升……嗯,林娘子,您什么时候到的家?这一趟出去,又是十来天啊……”
邱晨看着刘满银磕磕巴巴地找着话题,真心替他难受,干脆地开口打断道:“二位过来是问收药的事儿吧?明儿咱们就发消息,后天就可以开秤了。”
说完往门里让着刘满银和林子爹。他们要问的问明白了,两人这会儿恨不得赶快跑去四围村里下通知呐,多跑几个村子,多通知几个人,他们收到的药就多一份,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高一份,哪里还顾得上进门聊天,一脸喜意地匆匆告辞去了。
见他们如此,邱晨也不耽搁,转回来直接进了东跨院。
沿着一个个工棚走了一圈,看过了各处的工作情况,也把即将开秤收购药材的事情下了一遍通知。这个消息让帮工们也是欢喜不已,虽说有了他们在林家做工,每个月都能拿不少的月钱家去,但采摘罗布麻、双花、连翘等药材,并不需要壮劳力,老弱妇孺都能干,一天下来,一个人怎么也能挣上几十个大钱,多一份收入,家里的日子自然会更红火。谁也不嫌家里钱多,谁也不嫌日子过得太好不是!
转了一圈儿,邱晨到了厨房这边。天气转暖,工作时间延长了,厨房就要多做一顿晚饭。相对于中午的馒头炒菜管饱,晚饭除了馒头炒菜,还多了一个咸汤,用荤油炝锅加了油吱啦做汤底,放了青菜调了面糊的,帮工们每人热乎乎地喝上两碗,好喝又舒坦。
这会儿临近晚饭,厨房里的活儿基本都忙完了,青江家的和兰英带着四五个妇人闺女正在往大盆里盛菜盛饭。
邱晨走到厨房门口,深吸了两口气,笑嘻嘻地问道:“今晚做的啥饭,这么香啊!”
兰英手里拿着只大汤勺从屋里走出来,撩起围裙擦着脸颊上的汗水笑道:“还不是托你的福,今晚煎了个咸鱼,还做了个菠菜汤,放了虾皮儿的,鲜着咧!”
邱晨笑着看向盆子里一段一段的咸鱼,心中略有所动。好像,涂家村的咸鱼和南沼湖的咸鱼的销路好像没她想的那么难。别处不说,就安阳和刘家岙两个作坊里,每天都有几百号人吃饭,要是吃咸鱼,一顿怎么也得二三百斤,若是一个月吃上四回五回的,可是要好几千斤呐!
等今年的辣椒收成了,还能直接做蒸咸鱼,那样子更方便简单,还很好吃……
由这个,她也想起了今年的秋粮,届时跟佃户们定个协议,让他们多种花生和大豆,到时候油料也能自给自足,既能降低成本,也能给佃农们更好的保障。
心里飞速地合计着,邱晨招呼着兰英和青山家的出了厨房,将开秤收购罗布麻的事情说了,并询问二人的意见。
“……清山嫂子你自己拿个主意,是要留在厨房还是仍然去炒药那边?”
青山家的看了看兰英,笑着道:“我还是去炒药吧。也省的你再另外找炒药的人!”
邱晨笑着点了点头,又跟两人商量:“那你们两个琢磨着,厨房这边让谁管着比较好?玉香家去待产了,生完孩子只怕每个一年半载的也出不来。秀儿,闺女不错,也机灵,就是年纪小了些,压不住茬儿……”
兰英跟青山家的对视一眼,青山家的略略迟疑了一下,开口道:“海棠,我觉得,春红不错。她在娘家时就是出了名的利落闺女,家务上灶都是一把子好手……”
邱晨抬抬眉毛,看看青江家的,又看向兰英,笑着道:“春红自己个儿也愿意来厨房?这个活儿可比她现在分装那边累得多……要不要先问问她?”
兰英接口道:“春红保准愿意!”
不等邱晨答话,青山家的插话道:“春红跟了收成……看在了冬月!”
“春红跟收成?”邱晨颇为惊讶。不是因为别的,收成比春红大着十多岁呐!
青山家的却误会了邱晨惊讶的原因,微微脸红道:“不是春红自己个儿……是我跟兰英看着他们俩都形单影只的可怜,给撮合了一下,他们俩人都没说的,就这么定下了。春红毕竟算是持服,怎么也得满了一年……这才看在今年冬月里。那啥,春红跟收成早就出了五服了,论不上了,这不,春红过继到她舅舅名下,以后就姓王,叫王春红了,也就不算是同姓了……”
青山家的解释的很详细,邱晨笑着摇摇头:“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一下子听到消息觉得有些吃惊罢了。嗯,收成倒是个好的……对了,收成的伤好的咋样,这会应该没啥感觉了,耽误不耽误干活?”
一听邱晨没有不高兴,兰英立刻就欢喜起来,接口道:“你给他那么好的疗伤药,又请了郎中给他正骨,收成的伤好好的了……唉,春红那闺女,经过了这一番磋磨,这日子总算是有盼头了。不是我说,春红嫁到收成家,收成家那俩娃子也算有了娘,也不用担心春红苛待。人家收成也说了,王家的小闺女,人家一定会当自己闺女疼着,将来找个好人家,好好备付嫁妆打发了!啧啧,收成家那个破烂货,要是知道收成如今一个月能领上将近二两银子,又娶了春红,还不知咋后悔呐,可惜啊,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对于这些话,邱晨就不怎么热衷了。等兰英说落完,她笑着道:“春红毕竟没干过厨房,先把她调过来,兰英姐你这会儿就多受些累,照应着厨房里。厨房的管事,过些日子再说吧!”
兰英和青山家的对视一眼,同时答应下来。
邱晨又跟青山家的说了炒药作坊人手的安排,原来的刘占峰和泉哥儿都抽走了,炒药元套人马所剩无几,都要重新调配人手……或者,新招几个人过来。
没多大会儿就商量妥当了,邱晨从分装组里抽掉了两个人到炒药作坊,又商量着定了四个村里的媳妇招进来,都充实进炒药作坊,一起交给青山家的调派。
这边商量妥了,也到了晚饭时间了,邱晨笑着跟青山家的打了招呼:“过会儿收拾完了去我那边一趟,我这趟出去带回来一些干货,你跟兰英姐过去拿一些,那些东西给孩子们吃好,长个儿!”
青山家的也不客气,连声应下。
吃过晚饭,林娴娘又转了过来。兴奋地跟邱晨说和林老太太商量的结果。
正如林娴娘所说,林老太太对林娴娘去府城开铺子的事情很支持,还在仅有的存银中拿了一百两给林娴娘做本钱。
邱晨索性把自家的白案师傅贾氏借给林娴娘,让她帮着林娴娘一起琢磨点心方子。其中包括邱晨琢磨出来的蛋糕。当然,裱花蛋糕没办法推广,这个时代除了北方游牧民族,中原地区的居民还是很不习惯牛奶味道的。再说,这里没有全年产奶的奶牛,牛奶的来源也没办法保证。
不过,纯粹的蛋糕做好了,也足够成为林娴娘点心铺子的支撑产品了。
林娴娘虽说起意做点心生意,但她毕竟没有正经学过做点心,黄姨娘虽说当年学了些做点心的手艺,但那些点心太讲究,大宅院里自己吃还行,真拿来做生意却并不合适,就像林娴娘做的梅花糕和红豆酥,却是雅致清淡,味道也不错,但拿出来卖,就不合适了。
邱晨曾经详细地了解过安阳府的房价、商铺价格,一百两银子差不多刚好够府前大街租一间位置一般的小商铺了。不过,林娴娘想要做高门大户的生意,那不妨去南城或者府后大街。前者是富商大户的集中所在,后者则是安阳府官员宅院集中地。
得了林老太太的同意,第二天,邱晨就打发人给镇上回春堂的陈掌柜和赵先生送了些干货过去,并托陈掌柜给大兴传了话,让大兴即时开始在府城寻找合适的商铺。林娴娘要开的是点心铺子,对铺面的要求不是太多,周边最好是酒楼、茶馆比较集中的所在。另外,最好有个比较宽敞的后院,还最好有独立的水井。毕竟是做吃食的铺子,制作、清洁卫生都会大量用水,有个水井方便的多。
这边林娴娘的事情算是暂时告一段落,邱晨就开始着手整理三进院。
在她去安阳的时间,杨俊猛和满囤父子帮着把后院新买的土地平整了,圈进院子里,在二进后边加盖了一套院落房屋,在学堂后边加盖了两排两间一户的独立小院落。因为不是太急着住进去,这一次的房屋晾了大半个月才粉墙、吊顶棚安门窗,这会儿基本设施都弄好了,帘幔床帐,青江家的也带着人做好了。
邱晨房间里,廖文清送的那一套黄花梨家具是搬进来后装的,大件儿,比如床、罗汉榻,邱晨原想着都搬不出来了,可没想到一说买新家具,杨树猛就说了,她房里那一套拆卸了搬过去重新装一下就好。想要一下子买那么一套家具,可不容易。
她这才知道,原来榫卯的家具并非一成不变的,竟然是拆卸同样方便,而且,工艺好的榫卯家具,拆卸几回再重装都不会出现晃动走样的现象。特别耐用,特别技巧。
想起现代那些用钉子组合起来的家具,别说拆卸,搬动一下都会走了形变了样儿……有些老古董还是很值得传承的。
三进院的房屋格局跟二进完全一样,邱晨这一次搬家也简单,把整套的家具搬进三进院,原位摆好,挂上新做的帘幔床帐,请了两个老木工把式,花了还没一上午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仆人们搬家。
大兴、青江、顺子、赵九一家各分得了一个小院子,邱晨屋里的丫头们,阿满的两个小丫头,仍旧住在三进院的后座里,雨荷、月桂和春香一间,玉香和青杏一间,玲儿和梅子一间。又给春香安排了整理书房的活儿。小子们各自跟着自己的主子住着,阿福的小厮暂时住在二院的西厢房里,等阿福再大些挪进二进,他们就不用再动了。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