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丫丫让着身子免得她压坏了自己怀里的东西,见她这么问,吐着舌头笑着说“我肚子饿了,云姐姐说她要把那篮猪草打满再回来,所以我就自己先跑回来了。至于为什么没有敲门,”唐丫丫努力从她怀抱里挣脱出来,献出一直抱在怀里的东西。笑嘻嘻的说“我刚在咱们家门口发现了这个,我想你一定喜欢的,所以就急着拿来给你看。忘记敲门了。”
“你这孩子,你知不知道刚才多危险!”薛黎本来想训她几句。后来想想,算了,是自己错在先,如果自己老老实实的在一边射箭靶,也就不会发生刚才那种事。就别为自己地错迁怒孩子了。而且既然没发生什么事。也就不要告诉她好,免得她时候害怕。
“以后要记得进门敲门。”薛黎点了点她的鼻子叮嘱道,见她笑眯眯的点头了,这才分出神来看她抱进来地东西。一看倒有些吃惊“你是从捡里拿到这种东西的?”
“就在我们家门外捡到地。”唐丫丫笑嘻嘻的递过手里的东西,是一盏荷叶造型的花灯,她见薛黎看的惊奇,也凑过小脑袋去赞叹道“我还从没看到这么漂亮地花灯呢,娘你是不是也很喜欢啊。”
“嗯,我也没见过这么精致的玩意儿。”薛黎点点头。仔细端详着手里的花灯。这灯做的极为细致,大概有两三个大海碗大小,比真花略大。中间中空。有一个银色放蜡烛的灯座,薛黎摸了一下。不晓得到底是什么金属做的。至于花瓣。是粉色的布料,晕染的极为自然。上深下浅,花瓣上还有白线绣成的脉络,远远看上去就像真地花瓣一样。薛黎好奇这到底是什么布料,不是常见的丝绢,伸手摸了摸,纹理细腻,还有些腻滑,像是涂了防水的油质。
“这个,要怎么用?”薛黎在现代地时候多用的是电灯,哪见过这般精致地花灯,所以一时也是爱不释手。只是她分明看着这是只灯笼,却既没有提地把手,也不像是可以放在烛台上做灯罩的东西,便自言自语了起来。
“这里,这里。”唐丫丫拉着她走到水缸旁边,让她打了一盆水放在地上,将灯笼放在了水面上,果然,荷花灯稳稳地像小船一样浮到了水面上。
“哦,原来是放在水上的。”薛黎这才想起来后世常看到的河灯,很显然这个就是其中的一种。不过那些多是轻薄的纸竹,她倒是没有想到这么重的纱灯也浮起来。
“这么漂亮的东西,而且明显是新的没用过的,怎么可能在我们家门口?”薛黎有些狐疑的问唐丫丫,“是不是你拿了别人家的。”
“才不是呢。”唐丫丫大声分辨道“我就是在我们家门口看到的,有人放在那里,底下还压着一封信呢。”
“啊,那信在那里?”薛黎听了,忙追问道。早上苏靖出门的时候还没有看到这盏灯,那么一定是他走后有人送来的。只是这送等的人是谁呢?怎么这么神神秘秘,不直接敲门进屋?
薛黎拉着唐丫丫到门口她指点的捡到花灯的地方一看,果然草堆上有被压过的痕迹,看来这盏灯真的在这里放了好久。薛黎找了找,四周并没有唐丫丫所说的信,只有深深的两对脚印,一串较大的,应该是送灯的人留下来的。还有一串小小的,扭七扭八的,应该就是唐丫丫留下来的。
“你是不是在骗我?骗人的小孩不是好孩子哦,小心鼻子会变长的。”薛黎实在找不到信,便弯下腰来问唐丫丫。
唐丫丫马上捂上鼻子,大声地说“我没有骗人,刚才这里真的有信的,我也不知道怎么不见了。”
薛黎看她的表情,的确不像是在说谎,那信到哪里去了。正想着,忽然一阵咩咩声,一直小山羊很旁若无人的从她们两人面前走过。
“对了,二妞家的小三可以给我做证,刚才它也在这里,我看信的时候它就在我旁边叫呢。我没有说谎。”忽然唐丫丫看到走过来的小山羊,像见到救星似的巴了过去。
“你是说,你刚才看信的时候,这只羊在你身边?”薛黎若有所思,如果是这样的话,她大概知道那封信哪里去了。
“是啊,这是二妞家的小三,你看,它的角上还绑着布条呢。对了,我在路上遇到他,想把它带回我们家来玩玩,所以就牵来了。后来在家门口看见花灯,我要抱灯进去,没有手拉它,就让它在这里等我。”
“在你拿走灯之前,你拆了信?”薛黎问道。
“嗯,”唐丫丫点了点头,“我看了看,信封上的字我不认识,然后又翻了里面的,里面好多字,我只认识四个,所以我拿给小三问它认不认识,它叫了两声,也不认识。然后我就把信放在原地进去了,我还让它在外面好好守着呢。”说完又四处张望,一副急的快哭出来的样子,“我真的没有骗人。”
“怪不得。好了好了,乖,不哭不哭。我已经知道信到哪里去了。”薛黎忙蹲在来安慰她。
“到哪里去了?”唐丫丫抬起头来,不解的问“难道有人把它拿走了?”
“不是。”薛黎笑着摇摇头,指着草堆边的脚印说,你看看,这里有几种不同的脚印。
唐丫丫在她的指导下一一分辨,然后不解的说,“三个人啊。一个是你,一个是我,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你说是送花灯的人,那信怎么会不见?刚才又没有刮风。”
“是这个坏家伙吃了它。”薛黎拍拍站在身边叫的小羊。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七夕
“这个简单。”苏靖晚上回来之后,听着薛黎说了白天发生的奇怪事,以及那封被羊吃到肚子里的信,笑着摇摇头,摆明自认为这件事情很容易猜出来龙去脉。
“你说简单,那你告诉我什么意思?”薛黎看他一脸轻松的样子,不服气的问道。
“这个其实不难猜,”苏靖指指她案上写的几个字,以及放的高高的那盏花灯,“你看看那盏灯,做的精美绝伦,普通人家谁有闲情逸致去做那玩意儿,所以说这个肯定是有钱人家的。而这几个字,你想想现在是几月份?所以我猜“七”应该是七夕,“月”应该是“赏月”的意思,有了七夕赏月,这盏河灯就好理解了。七夕是女儿节,这天总要拜月乞巧,外加放河灯的。“七”和“晚”表示时间,“月”和“约”表示事件,“城”和“庙”表示地点,所以这些消息综合在一起,就是有人送了一盏精致的河灯给你,约你在七月七日晚上到城里赏月,可能还会去庙里拜拜,你说我们认识的人里,有几个人能全部符合这些条件?”
答案呼之欲出,“难道是珍珠送来的?”被苏靖这么一点拨,薛黎脱口而出。
“对了。我猜就是她。”苏靖点头赞同道。
“既然是她,那为什么不送进来,而要神神秘秘的把东西放在门外呢?”薛黎觉得苏靖分析的头头是道,不过这样神秘的行事又不像贾珍珠的作风。
“也许是看见门没开,误以为家里没人,所以就放外边的吧。”苏靖顺口答道,见她还是不怎么踏实。变出了个主意“如果真地不放心,不如找个人去问问是不是珍珠送的就好了?我想一盏花灯,又不是多大事。换了别人也不可能花老大力气送这个来吧。”
在苏靖的解释下,薛黎也觉得这是最好地解释了。便不在追究,打算过两天去问问贾珍珠就行了。不过没想到事情发展的比她料想中地还顺利,第二天贾珍珠就派了人送话来说她七夕的时候邀了几个至交好友拜织女,要薛黎也去,还要记得提前一天斋戒沐浴停当。
薛黎收到这信儿的时候松了一口气。显然如同苏靖所猜,前一天的东西也应该是她送来提醒了要她准备过节的吧。
既然约定好要一起过节,薛黎自然得打听一下风俗。她对于七夕地认识,仅限于中国的情人节这个说法,这还是从商家的促销宣传里得知的呢。至于历史渊源什么的,完全一无所知。所以要去参加聚会,自然得打听打听要注意什么。不过,问了惠云以后,她发现这个时代女人对于这个节日的热衷程度及重视程度。远远的超过了她的想象。
“什么,嫂子,你问我乞巧节要怎么过?天啊。你别吓我,难道你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惠云听到她的问话。脸上满是震惊。仿佛她说了什么惊世骇俗地话一样。
“这个,咳。咳”薛黎干咳几声,知道自己问的唐突了,装出一副淡然的样子想着词来开脱“我怎么可能没有参加过,只是那是我在家里地事了。俗话说十里不同俗,我刚嫁到这里来,又不知道这里的风俗跟我家那里有没有什么区别,有人请我去过节,我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不合礼数,所以特地来问问你。”
“原来是这样,呵呵,那嫂子你可问错人了,我来这里地时间比你还晚,怎么可能知道这里地风俗呢。对了,你这么一说倒是想起来,要不我去打听问问?”惠云猛然想起来自己也跟村里的姑娘们约定好了拜织女,是不是也应该问问。
“好啊。”薛黎想着让惠云去问不显眼,比自己好多了,遂答应了。果然惠云下午就招了几个小姑娘叽叽喳喳地在院里说了半天,薛黎在一旁边做针线,边弄清了一些风俗。
七夕,又名重七、香日、星期、巧夕、女节、兰夜、小儿节、穿针节等多个别称。薛黎在心里暗暗算着,叫重七恐怕是因为日月皆为七,所以比照重阳节的叫法来的。巧夕则是因为有乞巧的风俗,有这名字很正常。女节和小儿节大概是因为参与的对象多是女人以及小孩儿有了这称呼,也是可以想到。只是这香日、星期、兰夜、穿针节的说法,她倒是从未听过。
“为什么要叫香日?”倒是惠云先不解的问了,显然她在家乡也没有听到这种说法。有一个脸盘长的圆圆的女孩笑着解释道,“大家都说七夕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你想想,织女去见她的情哥哥,难道不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么?仙女打扮起来当然是满天飘香的,所以七夕又叫香日了。”
她话刚落音,旁边就另一女孩就捂着嘴吃吃的笑起来“是翠花自己想打扮了吧,那天晚上是不是也要打扮的香喷喷的去见你的情哥哥?”
翠花被她这么一调笑,脸就红了,但是嘴上毫不客气的反击回去“你有本事那天就不要斋戒沐浴穿衣打扮,我看你敢不敢臭烘烘的出门。”
话说出口,显然说到了姑娘们的心上,于是又有一阵哄笑声,薛黎悄悄问了惠云才知道,一般姑娘都会前一天斋戒沐浴,不少爱美的更是前三四天准备,以求到时候身上没有异味。
“那为什么叫兰夜?”薛黎见再无人开口询问,只有自己出口了,这次到是所有人异口同声回答道“因为七月是兰月啊!”
薛黎听了倒是吃了一惊,她以前学历史的时候,只是听过“雾月政变”,知道法国十二个月的别称分别是“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获月、热月、果月”,当时还感慨过法国人民的浪漫,连月份都可以叫的这么诗情画意,倒是没有想到中国古代也有同样的说法。
“一月柳月、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槐月、五月蒲月、六月荷月、七月兰月、八月桂月、九月菊月、十月阳月、十一月葭月、十二月腊月,分别对应杨柳、杏花、桃花、槐花、菖蒲、荷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葭草、腊梅十二种花草。”另一边一个个子颀长、长相清秀的女孩一口气说出了十二个月的别称以及花草,倒是让众人吃了一惊。毕竟这些东西,偶然记得一两个特别的算是正常,但若真是记清这十二种,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倒是不容易了。
“果然王先生的女儿就是不一样,”不知道有谁轻声赞叹了一句,女孩儿听到脸上浮现一丝得意之色,薛黎这才记得,这女孩儿正是村上的教书先生家的女儿,怪不得与一般的村姑有所不同。呵呵,写到那么多优美的名称,一时忍不住缀了这么多……恩,这首诗放在文中不合适,所以添在后面供大家欣赏,呵呵,真的是很美的节日说法啊。
“正月银柳插瓶口,二月红杏闹枝头,三月桃花粉面羞,四月槐花满枝头,五月蒲艾门前挂,六月荷色翠欲流,七月兰花清香溢,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菊花傲秋霜,十月芙蓉显小阳,冬月葭草吐绿头,腊月梅花散清幽”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七夕(二)
除了那些个说法,薛黎又理解道原来所谓的星期之说,意思为牛郎星织女星两个星星相会的日期,并不像后世所谓的星期一星期二那种叫法的意思。至于穿针节,这便又牵扯道七夕节另一个重要风俗:“穿针”
穿针的习俗始于汉,《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那名叫王芸娘的教书先生的女儿果然不一般,对史籍非常娴熟,见薛黎对这些有兴趣,就洋洋洒洒的把自己记得的史据都被了出来,听的薛黎是敬佩不已,旁边的一群女孩子也是恍然大悟。她们往日里只知道七夕节要穿针,比拼巧手,却也不知有这么多讲头。
至于七夕的另一项重要风俗,便是“喜蛛应巧”了,也就是在七夕这天,各捉蜘蛛放在盒子里,然后第二天早上起来看蛛网的密稀程度,以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薛黎听到这个觉得倒是新鲜。
在女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声,薛黎算是弄明白了七夕中的各种风俗与忌讳,心里踏实多了。而后的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七夕节的前一天,贾珍珠中午就派人来接薛黎过去。
“怎么,你不跟我们一起去?”薛黎上了车,本以为惠云也会跟她一起去看热闹,她记得这小丫头几天前就开始偷偷熨洗裙子了。怎么今天倒推托了起来。
“不去不去,我在家带孩子。”惠云抿起嘴直笑,“难得有空。你跟大哥两个人好好过节去吧。”
薛黎虽然很乐意,但是想想把这三个小的放家里总不怎么踏实。正想再劝劝,不知候三从哪个角落里突然冒出来了,一脸笑意的应承着苏靖“你们就放心的去吧,我帮你们看着家还不行,放心放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