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理想年代- 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江浙两地反对北伐的势力也非常强大,都是掌握地方财政的实力派。但李疯子把这股风潮鼓荡而起,如一股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他们同盟会不北伐也没办法领导革命了,他们没有选择,因而只能如此,哪怕做个样子。

同盟会内部也达成一致,认为可以把北伐当成促进议和的一种手段,也许能够达到逼迫袁世凯加快反正的脚步的目的。

广东北伐军司令姚雨平最是热心,他慷慨陈词道:“南北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北伐更是不可拖延。北伐之师,我军愿当急先锋。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但姚雨平毕竟只是个三千粤军的司令,而且同盟会也是另有打算。

陈其美说道:“今日大会在于选举北伐联合会正副会长和司令,然后通电全国,等各省北伐军代表到齐之后再统一军制。之后再议出军北伐的具体战略。”

“再议,再议!”姚雨平再也忍不住了:“此时应作坚决北伐之打算。若陈督觉得目前处境不便,请回你的都督府,以安人心。北伐之责任姚某可担也。某决以死赴之,不敢推托!”

姚雨平的话刚落地,张园立刻炸开锅似的哄闹起来。

“姚雨平,凭你三千叫花子似的粤军,也敢出此狂言!”

“过了长江,冻也把你们冻死!”

“呸!一群怂包!”

吵吵闹闹的,差点打起来。

张园会议最后只是推选程德全为会长,章驾时为副会长,朱芸为司令。姚雨平什么也没得到。北伐联合会致电各省都督,通知该会成立,并请将各省北伐之师电告,以便统一军制。

第二百五十四章 一夜谋思

李想正站在宽大的落地窗前独自出神,细细的雪花还在飘落,汉口远处夜色阑栅的灯火透出战后的凄清。

李想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出兵陕西的具体计划就有曾高和李西屏烦恼去。如今他忙的只能把自己办公室当卧室,真是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欠缺,他已经把事情尽量丢给下面的人去忙了。

即使抛开对历史的先知,他也能感觉道,危险的空气一天浓过一天。

“大帅,有什么急事嘛?”冯小戥一进门,便急忙问道。

李想正背手驻足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听到说话,慢慢转回身。这时他倒像不着急似地,眼光在冯小戥身上停了足有半分钟。

冯小戥有些不安起来。

“上海一行先缓一缓。英国交涉委员来了之后,我先要和这个交涉委员碰个面。知道鬼佬交涉委员什么时候到汉口?”李想座也不让,先说了从洋鬼子俱乐部出来就有的想法。

冯小戥摇了摇头,肃然道:“大帅,这个消息刚刚传到军政俯,具体详情尚不清楚。”

李想听了心中无底,他背着手在书房中焦躁的徘徊,煤气灯昏暗的幽明,映得他的脸庞阴暗不定,过了半晌他才徐徐站定身子。问道:“和洋人的交涉,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冯小戥立即问道:“大帅是指……”

“我去视察灾情,汉口华商却推病不来,派来一群二世祖。下午我去了鬼佬俱乐部赴会,这些老家伙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全在那里!”李想想起这茬,余怒未消,气乎乎地在冯小戥面前踱起步来。冯小戥一时惊恐不安,大气都不敢出。

“你说说,你说说,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大帅,是我失职。”冯小戥头都不敢抬,嗫嚅道:“当初为了摆脱冯国璋的敲诈勒索,我也是鼓励他们与洋人合作,未曾想到他们却勾搭的这么紧密。”

一通火后,李想心里平静些了,他不在汉口的那一段特殊时期,也多亏他们想出这么多办法应付冯国璋。他指指沙发:“坐吧,慢慢说。”

冯小戥小心翼翼的坐下:“大帅说交涉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就是说这些商人正倒向洋人那边。这确实是件不大不小的麻烦……依我之见,大帅是劝捐过火,吓着他们了。这一次,已经是第二次了吧。商人重利,你一再劝捐,不是一再割他们的心头肉吗?在他们看来,跟着你还没有看到发财的机会,已久大出血两次了。所以,看到他们和洋人站在一条线上也就不足为奇……”

李想伸手打断了话头,面部也平和多了:“小戥,不要说了。我在洋鬼子俱乐部已经把道理说得很清楚,他们要是再不识实务,也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对一些心不存国家民族之念者,一定要严惩不贷。本大帅不发威无以服众。马勒戈壁,不要忘了,当初咱们退出汉口,也有他们的一分功劳。我本不想秋后算账,免得给武汉经济发展带来不必要的动荡。但是今日汉口租界之收复,重要性更甚于他们数倍,关系汉口今后经济能否健康正常发展,必要时就是带来短暂的动荡,换回汉口长久的健康正常发展是必要的。”

说完,李想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转向冯小戥问道:“近来政治部情形怎样?听说武汉各界群众为汉口光复,湖北革命胜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明天下午,政治部还要组织学生宣传队在汉口英租界附近的江汉关钟楼旁讲演,是吗?”

冯小戥脑子飞快地转着,马上明白过来。他没想到消息会这么快就传到李想这里来。

他略一沉思,挺直腰进言道:“大帅,我想制造一点舆论,使洋人面对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他们不得不作出让步。”

李想欣慰的点头,有严肃道:“欧洲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准备一场浩大的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要收回汉口租界,这正是好时机。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的黄金时期,不容错过。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与之相伴,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政治觉悟也会跟着迅速提高。所以,在这一时期必须更加需要重视发展与政治和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新文化运动!多派人组织讲演队,进行大规模爱国宣传,以汉口为中心,以青年学生为主力,让广大学生群众的英勇斗争,唤起民众,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充分显示利用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先锋的作用。这样的新文化运动必定能够沉重打击一直在中国享有绝对权威的封建思想文化,破除了传统的封建教育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才能使辛亥大革命同时也成为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而极大地启发了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在思想界特别是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掀起了要求进步、寻求科学真理、追求解放的热情。这就为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前提!”

“大帅放心。政治部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去做好这场新文化运动!”冯小戥知道李想的心思。

李想脸上舒缓下来,他轻轻地摆了摆手:“这就拜托你们好啦!在宣传、鼓动方面,你们是实干家。要多组织各种宣传活动,特别是在军队,在学校。为贯彻革命教育方针和配合革命形势教育,在校内外广泛进行各种宣传活动。等北伐时,可以由学生组成一个宣传队,随处向农民工人宣传,散发传单,外出讲演,开联欢会,贴标语,教唱革命歌曲等,还派人组织农民协会或工会。宣传队要准备了各种传单、标语、照片,小画报等宣传品。开联欢会什么的,对民众讲演,对友军讲演。学生们通过宣传队的活动,既宣传了革命主张,又受到实际锻炼和教育。此外,政治部还可以成立了‘剧社’,自编自导自演反帝反封建题材的戏剧,成立俱乐部,活跃了学员的课余生活,陶冶了精神情操。所有上述政治教育与政治训练,对于团结革命军与民众关系,提高革命热情,严明纪律,奋勇作战,以及宣传群众与组织群众,瓦解敌人,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都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李想懒洋洋地说完,站起身,踱到窗前,冯小戥正襟危坐,钢笔飞快的把这些记在随身的小本子上,眼睛却随着李想的脚步转动着。

李想眼望着窗外被夜幕笼罩的武汉,口气平缓地说道:“多发动工人及市民群众参加,不止是对汉口洋人的威慑,造成浩大的声势,也是因为我们正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革命,民心才是根本。这也是我们能够赶走北洋军的武器!我们日益稳固,日益强盛,经济充足,人心团结,革命政府把反革命派肃清,政局亦千稳万稳,提出条件对手方不致不理。这完全是我们对付帝国主义的一种政策、一个战略……还有,政治部也要做好随时北伐的准备,发动群众,特别发动农民。因为农民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群体。在政治上,把地主豪绅的权力打下去,实行‘一切权力归农会’;在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减押、废除苛捐杂税、举办合作社、修道路、筑塘坝、发展生产;在军事上,收缴地主武装的枪枝,建立自己的武装;在文化上,猛烈冲击封建宗法制度和迷信思想,废除各种陈规陋习,大办教育,普及文化。”

这时,李想扶住椅背站定:“敌我之间,一定要分清楚了。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大地主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者是我们革命的力量。一切半无产者、小资产者,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者,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昏黄的煤气灯下两人聊至深夜,直至天色将明,李想才舒展了一下困乏的身子,轻轻叹息一声道:“夜尽天明,一夜过去。汉口别有用心的华商,是愿意做帝国主义的走狗,做我们的敌人,还是愿意与我合作,开创新中国的辉煌,想必经过一夜的思量,应该也有了决断吧?”

冯小戥目光闪动,半晌才徐徐道:“大帅可是准备向他们下手了?”

李想扭头问道:“你可有建议?”

冯小戥目光微微垂下,低喟一声道:“大帅还是不要太过勉强他们,不能收服他们的真心,只怕今后还会再添麻烦。”

李想定定地看了他片刻,轻轻道:“想做事,又不想得罪人,这怎么可能?谁挡这我做事,我还要杀人……不肯合作,他们就是我们的敌人。知道吗!”

“了解!”

冯小戥回过头,窗外,天色放光,却仍是一片灰蒙蒙地,此时大雪纷飞,地上积雪厚泞难行。

第二百五十五章 霸王劝捐(一)

雪轻浮的飘落地面,了无声息的与素白的大地融为一体。

从花楼巷到玉带门,大火之后残破的街道上杳无人迹,废墟之中陆续建起棚户,那些战后的灾民在这乱世苦苦的挣扎求存。一场大雪,把这一切掩盖……

安静的画面,被突如其来的密集马蹄声惊碎。李想带着一队突击队策马扬鞭,飞也似的穿过这片地区。奔在最前头的频频回顾,看着这片残破的光景。

穿过玉带门,这里便是另一个世界,没有遭受战火灾劫的豪门家的殿宇亭台、街巷里地酒酒肆楼阁都在风雪中覆上了一层苍凉的白雪。远山寺庙中时而响起地晨钟之声,雄浑悠扬。

这里的街上陆陆续续已经看到人影,这些人衣衫烂缕,表情麻木,眼睁睁看着他们纵马疾驰而过。

李想勒住马缰,健马“唏聿聿”一声长嘶。雪花迷迷蒙蒙地在眼前飘落,李想勒住马缰,在原地兜了半个圈子,忽地纵身下马,疾步奔了过去,二十名金鹰卫连忙紧随在他身后。走近了才发现雪中倒卧着一个人,由于厚厚地积雪,一样地白色,方才在远处竟没有看清。

李想急急拂掉一个人身上的积雪,那人岁数不大,约莫有二十岁出头,头上戴了顶一丢儿锡的青麻帽,剪了辫子后的光头大概已经有两个多月了,灰不溜秋的头发长了足有寸半长。棉袍子像给鸟铳打过,一朵朵烂羊油似的破棉絮绽露出来。看他脸色,像生姜一样黄中带紫,双目紧闭,人已是冻僵了,眉梢发际都结了冰霜。

李想匆匆扯下身上的大氅,裹在他的身上,将他费力地抱了起来,两个金鹰卫急忙抢过来从他手中将那人接了过去。

四下角落里蹲着一些等死的难民,因为他的举动默默地转过身来,露出了一张冻得惨白的面孔,毫无表情地看着他。

宋缺走近看了一眼,由不得叹了口气说:“大帅!这也是常事,那个冬天不会冻死人,何况还是战乱年代。送到城西刘家庄化人场吧。”

李想心头火起,抬起头来怒骂道:“说得这么轻松,这是一条人命!你还像个革命党人吗?”

李想这句话出口,四下已经神志半昏迷地难民们不禁纷纷转过头来,激动、诧异地看着他。

宋缺不禁骇了一跳,忙惶然不安的道:“大帅,可人已经冻死了。”

“死没死你要看清楚再说。”李想一边说,一边用手在青年鼻子下试了试,拉起手来搭上脉摸了摸:“人还没死绝!快熬一碗姜汤,不,先弄点热酒来!”

金鹰卫们面面相觑,站着不动,大街上,叫他们那里取弄?

宋缺从怀里掏出一个老毛子喝伏特加的小钢瓶,连忙说:“去把这家店铺敲开,把这酒热一下……还不快点?”

李想铁青着脸站起来喝道:“赶快去军政俯招呼人,将流浪街头生病的难民救护起,送进就近地民宅施救。”

他见宋缺还有些犹豫,瞪了他一眼,喝道:“立刻派人去!”

“天一亮我就看到救济委员会的人出了刘园,估摸着也快搜索到这边来了。”宋缺说道,“大帅,冯小戥已经尽力了,可是需要救济的难民太多,军政俯的存粮也不多,这几天战士们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训练!现在动用的可是储备的军粮!”

李想也不在说话,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把八大商帮的粮仓撬开!

终于敲开一家商铺,金鹰卫们七手八脚把那快冻死的难民抬进店,一瓶温热的烈酒灌下去,约莫一刻时分,那青年眼睛微微地睁了一下又闭上了。

李想吁了一口气道:“店家,间房收拾一下,让他躺下,养几日就好了。”

这家店主不禁踌躇:“这军爷也是多事,救了人,还要养活人……可我这小店也是自身难保,被北洋一帮土匪恶棍抢得精光,每天也就是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