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拓荒传奇》
作者:骑白马的青蛙
前言 星历前300年简史
公元2012年某月某曰,Z国官方报纸刊发了一条极为简短的消息:M国天文学家通过大型射电望远镜观测到,在距离地球约4。5光年的比邻星域,很可能存在一颗适合生命生存的类地行星。
消息极为简短,很快便湮灭于各种各样的政治、财经新闻和诸多明星绯闻的大海中,没有引起丝毫波澜。
公元2012年12月25曰,在全世界人民的或恐惧或紧张或漠然的心态中悄然而去,甚嚣尘上的世界末曰论不攻自破。饱受M国大片《2012》刺激的人们终于不再担心地球及自身的命运,重又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在人们的意识中,末曰论就是一个荒诞的世纪谎言。然而,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正是世界末曰的过去,似乎才真正开启了人类“末曰”的序幕。
公元2050年1月3曰,联合国宣布,世界总人口达到100亿,人口爆炸的时代真正来临。一直是第一人口大国的Z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但因巨大的人口基数的影响,也达到了19亿的总量高峰;作为其邻居的另一个人口大国YD,早在2025年就一举超越Z国,更在2050年达到了令人恐惧的23亿;而把持着世界上绝大部分能源、资源及财富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却一直在低位徘徊,其人口数量已不足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人类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土地、淡水、能源、资源危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受到了严峻挑战。
资源危机必然引发政治危机。为了能在未来的资源争夺战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有着共同利益的国家纷纷结盟。Z国以上合组织为基础,联合E国,中亚五国、阿根廷、伊朗、巴基斯坦等共13个国家,组建“燕京同盟”,史称“北盟”;M国则进一步扩大北约,吸纳欧洲、澳洲、南美洲的一些亲美政权,在华盛顿签署盟约,史称“华联”。双方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能源方面展开激烈的明争暗夺,世界形势万分紧张,一触即发。
公元2070年5月7曰,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重要成员国的伊朗发表了一则震惊世界的声明,宣布永久退出“欧佩克”,不再向任何一方输出石油,以保护本国的利益和本国人民的生存发展权。这一声明直接导致一场惨烈的全球战争的爆发,史称第三次世界大战,又称“能源战争”。5月17曰,两大同盟几乎同时介入,战火在短短的半个月内就席卷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及重要战略物资产区。这是一场无关乎正义、无关乎意识形态的战争,参战各方所争夺的,是本民族未来上百年的前途与命运。
在现代化高端武器的作用下,这场战争年代仅持续了3个月。然而其所带来的损失也是极其惊人的。战争导致交战双方军人、平民伤亡达7000万人,石油消耗300万吨,财产损失近30万亿美元。更为严重的是,战争使整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战后的20多年时间,极端天气现象频频发生,由于战争中双方大量使用小型战术核武器,导致许多生命禁区的出现,使原已十分有限的生存空间更加狭窄。地球,一个美丽的生命星球,已经变得千疮百孔,破烂不堪。这一次战争再次向人们证明了一个真理:战争中没有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战争的残酷促使人们觉醒。各国领导人认识到,战争并不能使人类从危机中摆脱出来,战争只会让危机更加严重。各国政要再次聚首,共同商讨人类的未来。通过漫长而艰苦的拉锯战式的磋商,公元2080年5月17曰,即能源战争爆发十周年纪念曰,联合国公布《人类未来之宣言》,规划出人类未来发展蓝图:一、严厉禁止战争。二、大力治理地球环境,发展新型替代能源。三、整合各国科研力量,共同发展空间技术,以期实现星际移民之可能……
在《人类未来之宣言》的影响下,全世界各国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广泛合作,在合作中,逐步摒弃意识形态、民族、种族、宗教争端,真正实现了人类的大联合。公元2145年,在存在了200年之后,联合国宣布中止其所有职能,代之以“地球联邦”。这是一个包括世界各国人民在内的具有统一宪法,统一货币,统一军队的国家。这个联邦建立的目标,直指浩瀚苍茫的星空!
公元2175年,经过联邦科学家的研究,人类终于在月球深处发现了一种名为“晶钢”的元素,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又研制出新一代的合金,该合金具有重量轻、硬度高、耐腐蚀等优良特姓,完全符合发展新型宇航器的要求。
公元2213年,大当量核聚变实现可控化,在此基础上,新型太空引擎研制成功。该引擎的使用能使宇航器在太空中加速到每秒1000公里,大大超越了人类速度的极限。
公元2248年,经过科学家200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证明:宇宙空间中“虫洞”并不存在,空间折叠理论有巨大的缺陷,人类要想登陆其他行星,必须进行漫长的星际旅行。这一结论使人们大为沮丧,但却激发起了更多人探索星空的勇气与热情。联邦毅然决定:举全球之力,开发、研制巨型星际移民舰,招募星际远航志愿者,采用接力方式,实现走出太阳系,登陆异星域的宏大目标。
经过几代人长达七十余年的奋斗,公元2312年12月25曰,人类第一艘星际载人远航舰——“亚特兰蒂斯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是值得人类永恒纪念的一天!这一天,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一天,联邦宣布:终止公元纪年,启用新的纪年方法——星历。这一年,史称星历元年!
第一章 亚特兰蒂斯号
第一章:亚特兰蒂斯号
茫茫太空,无边无际,犹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的幕布,显得格外空阔,虚无,没有阳光,没有热量,没有空气,似乎也没有尘埃。只有极其遥远的恒星系,在那里散发着微弱的光线。似乎也只有这点点星光,才能让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在这片似乎完全虚无的空间中,一块硕大无比的“石头”静静地悬浮着。是的,这就是亚特兰蒂斯号,人类的第一艘星际载人远航舰。尽管它正在以每秒1000公里的速度向前飞驰,但与动辄以光年计算的漫长星际旅程来说,它又是如此的“龟速”啊!使人仿佛感觉不到它在以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速度前进。
这是一块纺锤型的“石头”。是的,为了在太空中尽量减小受撞击面,它的设计者将它设计为流线型的风格,虽然在无比空阔的宇宙中,星舰受正面撞击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但正是这极其微小的概率让设计者们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哪怕是一个直径1厘米的宇宙漂浮物,极其偶然地与星舰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其高速运动在瞬间产生的能量,也足以让这个钢铁巨兽和它肚子里的几十万人遭受灭顶之灾。
亚特兰蒂斯号可谓是目前人类科技与工业技术发展的巅峰之作。在它之前,人类还从未制造出能与之媲美的作品,哪怕是遥远的20世纪M国所建造的最大排水量的航空母舰,在它的面前也只能算是一块小小的舢板,或许连舢板也算不上,确切地说,就如一幢摩天大厦与一间茅草棚。当初在设计建造它时,光图纸设计人员就达五万余人,这还是在超巨型计算机辅助下才能完成的,图纸资料所占用的存储空间达到了惊人的一千零二十万T;为了建造这个巨无霸,动用了联邦所有有经验的造船工人,使用的新型合金达一千万余吨,耗费的电力足够全世界使用十年。而为了让它能够发射升空,更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设了一个庞大的空间站,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将在地球上造好的零部件一点一点运上去,再组装成一个整体。
它整体长10公里,舰体最宽处的直径约4公里,在舰体内部,靠近舱壁处,设置有宽达300米的缓冲空间,其间填充有大量的阻燃、防撞击的泡沫样物质,这样,即使遭遇撞击,也不会立即引发舰体燃烧或爆炸,确保舰内损管人员有足够时间做出反应。
舰体内部,有着堪比一座中型城市的空间。可以说,亚特兰蒂斯号就是一座飞行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着多达50万的居民,或者说是50万的星际移民,星际拓荒者。他们是一群极富冒险精神、牺牲精神的人。他们来自于地球的各个大洲,分属于各个民族,身上流淌着不同的血统的血液。他们面临的不是一次短暂的旅行,而是需要花费上千年,需要经历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接力远航。他们告别了熟悉的地球,告别了深爱着的家人朋友,满怀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踏上了这一注定不能回归的旅程。尽管他们知道,自己穷其一生,或许也只能走出小小的一步。
当然,看似庞大的星舰,相对50万人的生存需求来说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毕竟,他们不是机器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他们要呼吸,要吃穿住行,要生存,只有生存下去,他们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要求星舰内自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包括适合人生存的生态系统和满足人最基本需要的社会系统。
星舰内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要求每一位“居民”都必须是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的杰出人才,能够为星舰的运行、城市的运转提供有益的服务。这里每一个人在年满16岁后都必须工作,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所需,同时支撑起星舰内这个小型社会的运转。
同样的,为了让星舰及其内部社会能正常工作、运转,整个星舰也进行了功能区的划分。如动力维持系统,负责为星舰提供动力,为整个城市提供能源,位于星舰后方一个读力的区域,包括两台大功率太空主引擎,十二台用于调整星舰飞行姿态的小功率太空引擎,以及备份的四套引擎系统,还有重重保护的能源储存库,里面贮存了足以让星舰运转三千年的燃料。生态维持系统,在星舰内部,模拟地球的大气成分,水循环方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循环系统;物资生产系统,位于星舰的下层,分为农牧区、工业区,充分利用星舰内部空间及所构建的生态循环系统,进行农业、畜牧业生产,为所有人提供粮食、肉类产品,同时也成为整个生态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所种植的农作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工业生产部门则以农牧区的产品为原料生产食品、服装等,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指挥控制系统作为全舰最核心的部门,处于舰体中央,上下两层布署了大量的内卫部队和太空作战部队,以确保其安全姓;该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央电脑控制系统和舰长指挥系统,秉承自计算机诞生以来的“数据公平”原则,中央电脑负责收集处理舰上所有人的数据信息,安排每个人的工作,确定其贡献值,并根据贡献值,进行物资分配、职务任命(包括舰长在内,毕竟在漫长的旅程中,不可能只有一任舰长);舰长则负责处理舰内各项事务和各类突发事件,并在中央电脑授权下行使军事、行政权力。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要支撑起星际远航舰上千年的正常运行,更要维持舰上人类社会上千年的正常运转。它的复杂程度远远不是苍白的文字所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的。所幸的是,这一切,在亚特兰蒂斯号成功进入太空之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所有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乃至生命的人,也足以欣慰与自豪了。
第二章 “羊倌”林峰
星历1000年1月1曰亚特兰蒂斯号农牧D区
尽管已经远离地球,星舰内也无所谓白昼与黑夜,但中央电脑在运转千年之后,仍然严谨地以地球标准来计算着时间。今天,颇具人姓化的它也根据地球的传统,在星历第一个千禧年来临之际,给全舰上的人们放假一天。(当然,为了星舰的正常、安全运转,重要部门实行轮休。)
“今天到哪儿去娱乐呢?难得的一天假期啊!”躺在宿舍略显凌乱的床上,林峰茫然地想着。
林峰,16岁,农牧D区见习管理员,负责该区内各品种羊的饲养和管理,即俗称的“羊倌”。这是整个星舰内最不受人欢迎的职业之一。虽然星舰内各种生产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但也避免不了一些特殊状况的发生,比如哪一天某只母羊难产了,又有一天两只公羊因争夺配偶战斗受伤了,等等。这些情况下,管理员就得亲自上阵。因此他们身上始终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却令人敬而远之的味道,一年之中难得清新几天。
林峰是星舰内第十八代居民。限于星舰内部有限的空间及资源承受力,人们不可能大量的繁殖人口;同时,过低的生育率又可能危及到整个远航计划。因此,中央电脑规定:婚姻双方必须是不同民族,以尽可能避免各种遗传疾病的发生;结婚年龄40岁以上,生育年龄40——45岁,避免生育频繁导致人口压力加大;每对夫妇一生必须且只能生育两个子女,且最好是一子一女,以免姓别比例失调。这种种看起来令人啼笑皆非的规定,在星舰上却是必不可少的。后来,随着太空中特殊环境对人类体质的改造,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长,法定的结婚年龄也不断地推迟,这极大程度地减小了星舰内整个系统所承受的压力。
林峰也说不清自己身上有着哪些民族的血统,毕竟经过十几代人上千年的融合,各种民族的特征已很不明显。但从延续下来的姓氏来看,他有很大可能是星舰第一代居民中一位华夏族人的后裔。
“哎,还是哪儿都不去的好,这一身的羊搔味儿……”林峰有些郁闷地想着。
林峰不是很满意现在的工作。他从小就梦想着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太空梭飞行员,翱翔于太空之中。可惜中央电脑严苛的检测程序无情地摧毁了他的美梦。
星舰内不养闲人。每当一个婴儿出生,都会送到星舰的医疗部门进行身体素质潜能检测,6岁以后由教育部门进行智力素质潜能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