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人幽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冰人幽灵-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这个,我们得感谢《科幻世界》,她为我们冷冻了中国科幻的弥足珍贵的基因,让我们终于能在世纪之交,用这硕果仅存的胚胎,克隆出新的中国科幻来。 
       让我们来重读这段历史吧。 
       从80年代到2000年,20年间,中国科幻经历了一次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死去活来。 
       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于是,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而中国科幻也迎来了那一百年间最灿烂的瞬间。 
       四川省科协、四川省科普作协80年代初创办了《科幻世界》(那时叫《科学文艺》。并非是专发科幻小说的,是本以文艺形式宣传科学知识的小刊物,“科幻小说”只是这本刊物的一个栏目)。《科学文艺》问世的时候,是在那场焰火非常绚丽,却又即将熄灭的时候。 
       正是中国科幻盛极而衰的时候。 
       此后,中国科幻遭遇了一场大劫难。 
       中国的纯文学从来没把中国科幻当回事。中国科幻是赵姨娘生的贾环。人们都还记得那篇唯一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的科幻小说,家喻户晓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吧?那篇小说获读者选票数排在当年第五,可获奖排序时却列在获奖作品25位的倒数第一。弄不好还是照顾情绪呢。灾难性的1982年后,中国科幻全军覆灭,文学刊物和科普刊物,文学出版社和科普出版都视科幻为异己,将科幻小说驱逐押送出境,宣布科幻小说由于“从事了与其身份不相符”的活动,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而科幻类的刊物纷纷关门倒闭,中国科幻树也倒了,猢狲也散了。不过一两年功夫,偌大的一个泱泱文化大国,能发表科幻小说的刊物,就剩下了《科学文艺》一家。据说,《科学文艺》也受到警告,要少发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遭遇了灭门之灾。 
       十多年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我们不能不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会犯如此低级,而又如此愚蠢的错误?科幻小说这样一种科学与文学相接合的,既是科学又是文学的珍稀新品种,一种能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向上的文学新品种,一种难能可贵的绿色食品,招谁惹谁了,遭此灭门之祸,谁逮谁灭? 
       此后的中国科幻,就像一个遭到棒打鸳鸯散的家庭那不幸的孩子,先前的家庭不要,后来的家庭不容,呼天无门,唤地无路。 
       多亏中国还有家《科学文艺》,中国科幻才幸免饿死它乡。 
       这一时期,为数不多的中国科幻作家,都已改了行,叶永烈去写传记文学了,童恩正去了美国,教他的历史,郑文光病魔缠身,力不从心。各忙各的了,队伍溃散了,他们不比纯文学作家,作协有一份可以糊口的工资。 
       这十多年间,《科学文艺》成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的一根独苗。在亏损和饥饿中艰难趔趄跋涉,真可说是历尽劫难痴心不改。 
       19年哪,19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 
       爱因斯坦在他的《相对论》中有过这样一个著名的俏皮话:坐在一个美丽的姑娘身边和坐在烧红的炉盖上,其时间的概念是不同的。 
       世上的事就这么奇妙,劣势常会演变成优势。就是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科学文艺》不久更名为《科幻世界》,办刊方针也成了专发科幻小说的刊物。《科学文艺》在市场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一个漫长的时间段,《科幻世界》成了中国科幻的同义词。 
       科幻小说的确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对于成长中的,对世界充满了新奇感的青少年,他们对科幻小说的渴求就像沙漠对水的渴求,而这种渴求全中国唯有《科幻世界》能****他们,于是便有了洼地效应,水都流到四川盆地去了,到1998年,《科幻世界》的发行量就翻过了30万大关。 
       现在,一本月发行量达到3万册的刊物就能生存下去,5万册就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你可以想像,一本发行量在50万册上下的刊物,在期刊界的地位。最近《科幻世界》又分出了一本画册,一本专供青少年阅读的科幻《飞》,一家变三家了。可半数以上纯文学期刊的月发行量都剩下1000册了。 
       在2001年的中国期刊中,它已经是无可争议的超级大国了。更何况又有了重磅级的《科幻海洋》。据说,还有许多刊物正在改旗易帜,进入前景看好的科幻小说阵地。 
       仅有一家科幻刊物对于中国科幻是不正常的,它会将中国科幻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一家科幻刊物一年能发多少原创作品?充其量三五十篇。对于如此之大的中国受众,真的是杯水车薪了。而且这种状况对中国科幻作家是不公平的,因为他的写作必须按这家刊物的身材量身裁衣,否则作品就无处可发,这就使许多非常有实力、有鲜明个性的作家望而却步。 
       现在许多主流文学的作家们已经在写科幻小说了,要不了多久,科幻小说会被称作主流文学,而纯文学只能被称作纯文学了。当心,市场是“赢家通吃”。 
       其实,在谈论中国科幻时,我们不能忘记大师倪匡,在港台畅销书作家中,年收入超过300万的,第一位是科幻作家倪匡,第二位才是大侠金庸,第三位是情圣琼瑶。让我们感到惋惜的是,对倪匡作品的研究是太少了。 
       科幻小说也能出重磅级的畅销书作家。 
       中国科幻姓什么 
       1999年中国科幻出版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建国五十年来的峰值,全年出书289种,比1998年增加了71%,总码洋超过了2500万元,有47家出版社有此类书出版。但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这些书中大量的是外国的科幻小说,中国的科幻小说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就是现在,纯文学作家仍不承认科幻小说的地位,中国文学的奖项多如牛毛,可就是不接纳科幻小说。从第一届全国短篇、中篇、长篇小说评奖至今,仅有唯一的一篇,即《珊瑚岛上的死光》获奖,此后科幻小说便没有了踪影。甚至在儿童文学名目繁多、门类庞杂的评奖中,连送选的科幻小说都没有。 
       而历时多年的科幻小说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论中,所得出的结论是科幻小说姓“文”。 
       它是文学的一个品种。 
       其实科幻小说是可以左右逢源的,它可以既姓“文”又姓“科”的。既是一个文学分枝,又是科学的近亲,又有什么不好? 
       让我们不要忘记1999年高考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这道作文题在考生的家长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说,出了偏题怪题。课本里没有。 
       这题出得实在是太好太好。这是一道标准的科幻题,课本里的确没有。这是一道考生素质考题。如果这道试题是美国的学校出给考生,谁都不会奇怪。因为这是一道难度很低的基础科幻题,而且,记忆的确可以移植,在动物实验中己经取得成功。何来偏难之说? 
       而此次考试又的确推近了我们与中国科幻的距离。 
       在美国,有400多所大学开设有科幻课。老师给新学年新学生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没有幻想的民族,会有热情、希望和生机吗? 
       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新世纪的中国。
外篇 伊拉克战争之科幻解读

           一年前的3月19日,美国及其盟国解除伊拉克武装的战争开始。从某种程度上讲,伊拉克战争的结局没有出乎人们的猜测,但是战争过程中美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却有许多意料之外,引发了各国军事专家的思考。然而,当一个军事科幻爱好者来看这场战争时,也许不少刚刚问世的军事技术,已是他早已熟悉的名词。 
       核武器核查 
       1913年,威尔斯在科幻小说《使世界获得自由》中,描写了一个世界性的核武器监查组织。这个组织搜查巴尔干某国王秘密藏匿的核武器,成为小说中一个重要情节。联想到今天的国际原子能组织,以及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的武器核查工作。威氏更可称未卜先知了。 
       当然,这与威尔斯对未来军事的悉心研究是分不开的,他还第一次预言了******的诞生。在这篇小说里,英、法、美组织了对德世界大战,******被投到世界上所有的重要城市里。1932年,后来的物理学家西拉德正在柏林念书,偶然间读到了这本书。次年,他作为难民来到英国。当时的“正统”物理学家如卢瑟福等人都嘲笑原子能应用的可能性。而“外行人”威尔斯创作的这本科幻小说却深深影响着西拉德。1934年,他终于计算出了可控链式反应的方程式。1939年,他请求爱因斯坦利用其显赫的名声,游说罗斯福研制******。这便是核武器诞生的一段幕后故事。可能是受核裂变半衰期知识的影响,威尔斯笔下的核弹被写成“反复爆炸”的武器,与真正的核武器还有距离。 
       1944年,美国科幻作家卡特米尔在《生死界线》里,已经逼真地叙述了******的技术环节。这篇小说发表后,招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审查,他们误以为当时秘密进行多年,连副总统都蒙在鼓里的“曼哈顿工程”泄了密。 
       “海豚兵” 
       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军不仅亮出了精确制导****等各式高技术武器,而且征用海豚充当水下探雷“先锋”。美海军拆弹专家们解释说,现有的一些探雷系统固然先进,但还是没有海豚强大的天然声纳厉害,扫雷舰的成功率只有约94%,但海豚探雷成功率却达到99。8%。实际上,此次美国倒萨大战的动物“奇兵”并非海豚专属,美军海军陆战队还带了军鸽、鸡等动物,以防范伊拉克可能发动的生化武器袭击。据悉,美军在巴林水域也调派了几只海狮。 
       最有名的描写动物士兵的科幻小说大概就是恰佩克在《鲵鱼之乱》里的“鲵鱼军团”了。鲵鱼俗称娃娃鱼,是两栖类动物。的鲵鱼有智力,能够学习、操作机械。于是,小说中,欧洲各国用它们建筑海底工事,武器库,最终给它们发武器,保护海防。 
       数字士兵 
       与这么多高精尖的武器组合在一起,人却逐渐成了战争技术中最弱的环节。为此,美军在伊拉克的“奇招”就是把第一个数字化师投入战场。据悉,美军从1992年开始系统的数字化试验,到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整整花了10年时间。美军数字化师作战能力相当于一个非数字化军,其控制的地域是现行师的3倍。 
       于是,科幻作家们也在设想,要不要干脆对人进行改造,培养出超级战士。科幻电影《兵人》为我们展示了通过遗传工程培育的超级士兵:第一代“兵人”是严格选择的基因优秀者,第二代便已经是基因加工处理过的“半人”了。随着“兵人”身体里人工成份的增加,他们的人性成份则在减少。在《宇宙战士》中,濒死的士兵被改造成新陈代谢增加数倍的超级战士,不惧伤害,力大无穷。 
       不过,这些科幻故事里出现超级战士的还都是人,而刘慈欣在《魔鬼积木》中,干脆通过基因嵌合,创造了大批的人兽杂交体士兵。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半人马喀戎”演变成了现代的“转基因战士”。在医学专业出身的科幻作家绿杨的笔下,阴谋家们则试图用复活人体里沉睡的远古基因,靠诱变返祖创造出体能优异的战士。 
       精确制导****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空袭弹药近2万枚,其中,“战斧”巡航导弹就多达800余枚,其余是各种精确制导****。这说明精确制导弹药(包括巡航导弹和制导****)成为空中打击力量的中流砥柱。 
       与此对应,菲利普&;#183;迪克于六十年代出版的科幻小说《第二类型》中,一种简单得多的武器已经成为“射后不理”的战争决定者。它叫作机器钳,形似螃蟹,没有战斗部,但可以辨别敌兵,用金属钳撕开他们的身体。这种很便宜的小东西满山遍野地撒到前线,便能令敌人溃败。 
       甚至,科幻作品里还出现有全部由机器进行的战争。在《星球大战》前传的一、二两集中,作为战争一方的贸易联盟派出的都是机器大军。这种同样硝烟弥漫、房倒屋塌,但伤亡率永远为零的战争,或许不用等那么久便可以到来,因为它正在成为主要国家追求的军事目标。 
       “外科手术式”打击 
       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不同的是,美军的“外科手术式”空袭并不激烈。从3月23日开始,美军进入空袭日作战行动,首日空袭就达到1400多架次,以后逐渐减少规模,但是空袭阶段比较长。 
       早在十九世纪,飞机出现已前,在《征服者罗比尔》中,凡尔纳已经描绘了空中轰炸和空战场面。罗比尔用炸药轰击了非洲达荷美王国军队。距离现实中第一颗****落到地面,还有二十年时光。 
       二十世纪初,另一位科幻宗师威尔斯创作的盛年时期,战争阴云远比凡尔纳时代浓厚。战争也常常成为他的小说题材。科幻小说《空战》直接预言了全面空战,后来于一战中成为现实。1936,由他编剧的影片《未来事物形态》,构思了“大规模空袭”的概念。如果你看到那成群结队的轰炸机轰炸英国的画面,切莫以为是“不列颠空战”记录片。那可是大师的预言! 
       晚清时期,中国科幻的先觉者也看到了空战的前景。在晚清科幻小说《空中战争未来记》中,笔名“笑”的作者甚至就预言了空降兵的出现。只不过国力衰弱,他的预言也不受人重视。 
       信息瘫痪战 
       3月19日晚,美特种部队潜入巴格达和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助手提电脑入侵并关闭伊拉克的通信系统和电力设施,切断萨达姆与其他高级指挥官的联系。3月25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