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正在努力向着一个方向前进,却无意中走另一个方向。
不断加强对自然的控制,做自然的主人,这似乎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口号,但现在我们会看到实际上我们走的路并没有跳出这个口号,这才是人类的噩梦,我们以为自己忏悔了,其实,人类依然是人类,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干着为了天使的目的而行魔鬼之举这样的事,人类通过环保运动才真正掌握了对待自然的主动权,因为我们在这时已经把自然完全纳入了我们控制的范围内,我们对于自然的操控越来越象在经营自己的农场,人类对于自然不再是简单的利用,不是一个收割者,而是一个看管者,我们把整个地球都看作自己的农场,经营自己的土地,把原料送进自己的工厂,最后得到产品,人类将自然至于自己的关照之下,我们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了解,尤其是生态规律的了解使得我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解开了自然的奥秘,人类这时掌握的已经不是和工业革命时期同一个级别的知识了,这种解密的结果就是我们必须利用这种知识更完美地控制和调节自然。环境与自然这时已经越来越接近从根本上被人类控制。我们以为环保是人类的赎罪,环保行为并没有一点赎罪,反而是加深了自己的罪仍然让自然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用人工化代替自然进程。我们比过去更象上帝。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类和自然现在的处境,人类正在把自然完整的纳入我们的人工化体系,我们不需要在把自然看作我们的外在空间,而把自然的力量加以利用成为我们的农场,把自然环境也纳入到我们的社会体系中来,我们与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我们不再是征服者,而是管理者,而介入了生产环节,而自然也不再有自己的活力,必然的依附与人工的调节,我们掌握自然的密码,揭示自然的秘密,同时,所以把自然也纳入人类社会的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我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环保并不是要我们对自然赎罪而是我们以更加深入的方法控制自然。我们把我们的行为看成是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赎罪,或者我们把环保看成是我们对长远利益的保证,而正是这些给环保披上了神圣,高尚的外衣我们,掩盖了我们并没有走出逐步控制自然的怪圈。
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我们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一直在试图把自然纳入自己的生产系统之中。从游牧文明发展到了农耕文明,人类经历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在农耕文明中,我们把自己的食物的获取方式更加明确地从自然中分离出来,自然被部分地人工化,因为灌溉农业的灌溉系统创造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完全是由人类料理的,自然的条件被人们有选择的增强或削弱,作物被人类筛选。我们筛选我们需要的物种。杀死妨碍我们丰收的物种。文明已经开始创造人工生态系统以打破环境的限制,这种趋势一直发展着,在现代社会工业革命以前这种人工生态系统的规模不大,在文艺复兴之后的时间里文明的把这种生态系统的建立推向了****,工业革命期间我们的领地不断扩大,我们的人工生态系统也越来越大,但是我们的工业当时还不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就像原始的渔猎技术一样,它的废弃物往往不能为环境所接受,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要不使得工业变成一个循环的系统,比如象农业里的烧荒一样,要使得废弃物可以被接受,因此环保运动正在实现建立一个这样地封闭地循环系统,使得自然成为了工业的一部分这样的要求上的。这种把自然纳入人工体系地要求也是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而发展。每当人类无法面临自然地不利因素,人类就会试图了解自然的秘密减少这种不利因素对自己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开始越来越掌握自然地规律,工业革命时期我们向自然推进地同时也把自然渐渐地包容在内,只是我们尚不知道该如何驾驭它,环保主义思想地出现标志着我们把自然驾驭力飞跃的到来,环保主义思想明智地把人类摆在了自然保护者地位置,而不在是对立面,但这并不能避免环保主义运动成为是工业革命地延续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反叛或者相反方向的行为。我们也不用为工业革命时期做的事懊悔什么,因为我们现在正做着同样的事
这样地结果不得不让人有些沮丧,我们并没有走出某种怪圈。本质上着由我们与自然极为微妙的关系造成地,人类来源与自然,而又独立于自然,这样的特性是我们无法逃避地,一方面我们对于自然永远不能完全地控制,另一方面我们正在不断接近对自然地控制。这也许就是才是人类地罪孽吧?只要人类还是人类,我们就无法走出这个怪圈。
※※
坦白的说,猫只看了前面一半左右,不过还是让猫很是有感触。人做为自然界中的一员,无论怎样做都会或多或少改变自然,而现在,自然也就在这或多或少的改变中慢慢衰退。
该怎样挽救?人类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够退回原来那种生活方式——而且即使能,对环境的改善也并非那么明显。所以人们只好退而求其次,讲究保护,保护那些因为种种人类原因或是其它原因而濒临灭绝的动物与环境,
可是改变得了吗?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脚步已经遍布全世界,威胁到整个生物圈。就算有人有远见为了子孙后代而呼吁,可是听进的人又有多少?(不说美国拒绝加入的那几个公约了)就算听进了,人们又真能做到吗?
自然是神奇的,复杂的。以人类目前对它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把它复制出来。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因为树木品种太过单一而爆发过几次几乎威胁到整个计划的灾害。面对着多样的自然,人类所造的单一环境还远远不能适应。
悲观的说法,人类不可能在环境崩溃前造出真正能适应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人类做的保护,只是让这自然苟言谄喘,死得晚一些而已,保护?能保护出什么东西来?只是一成不变的品种,只是越来越依靠人类而生存的傀儡。
该灭绝的总会灭绝的。这些生物已经不能适应这被人类改造后的自然,还不如让它们留在自然中,期望它能向适应方面进化——或者,留在书本之中。
外篇 zt世界上最安全的密码—
在现有的各种以数学理论为基础的密码值,没有那种是解不开的。而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使用密码术更复杂的同时,也降低了破译密码的难度。不过,在量子理论支配的世界里,这一切将会完全改变。
世界上最安全的密码
——量子密码
最安全的密码是什么?
密码,最重要的作用无疑是保护信息和资料的安全。因此,密码的安全性是专家们一直追求的主要目标。
然而,在现有的各种密码中,没有哪种是解不开的。现在常用的标准加密方式是用一串随机数字对信息进行编码。比如,用数字串“5,1,19,20”来加密英文单词“east”(四个数字分别表示单词中四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这种加密方案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从数学上讲,只要掌握了恰当的方法,任何密码都是可以破译的。更糟糕的是,这种密码在被破解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合法用户无法察觉,还会继续使用同一个地址存储重要信息,损失就会更大。
在量子理论支配的世界里,这一切将会完全改变。量子力学是随机的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这种随机性非常特殊,无论多么聪明的者,在破译密码是都会留下痕迹;最令人惊叹的是,量子密码甚至能在被的同时自动改变!无疑,这是一直真正安全的、不可不开破译的密码。
天才的发明
量子密码雪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而以往密码学的理论基础是数学。与传统密码学不同,量子密码学利用物理学原理保护信息。首先想到将量子物理用于密码技术的是美国科学家威纳斯。威纳斯在“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单量子不开复制定理”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量子密码的概念。
威纳斯与1970年提出,可利用单量子不可复制的原理制造不可伪造的“电子钞票”。由于这个设想的实现需要长时间保存单量子态,这是不太现实的,因此,“电子钞票”的设想失败了。但是,单量子态虽然不好保存却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威纳斯的尝试威研究密码的科学家们一处了一种新的思路。
量子密码最基本的原理是“量子纠缠”——一个特殊的晶体将一个光子割裂成一对纠缠的光子。被爱因斯坦成为“神秘的远距离活动”的量子纠缠,是指粒子间即使相距遥远也是互相联结的。大多数量子密码通讯利用的都是光子的偏振特性。这一对纠缠的光子一般有两个不同的偏振方向,就像计算机语言里的“0”和“1”。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光子对中的光子的偏振方向是不确定的,只有当其中一个光子被测量和受到干扰,它才有明确的偏振方向,它代表“0”和“1”是随机的,但一旦它的偏振方向被确定,另一个光子就被确定为与之相关的偏振方向。当两端的检测器使用相同的设定参数时,发送者和接受者就可以收到相同的偏振信息,也就是相同的随机数字。
-----------名词解释----------
光子的偏振特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波是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在与光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M面)内。一般的人造光都是偏振光,光子在M面内只沿一个固定的方向振动;而自然光则是非偏振光,在M面内,光子沿各个方向振动,而且振幅相同。
光的相位:所谓相位是指光波在前进时光子呈现的交替的波形变化。同一种光波通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时,光的相位就会发生变化,波长个振幅也会发生变化。
-------------------------
另外,量子力学认为粒子的基本属性存在于整个组合状态中,所以有纠缠的光子产生的密码只有通过发送器和接收器才能月底。者很容易被检测到,因为他们在偷走其中一个光子时不可避免地要扰乱整个系统。
真正的“独一无二”
当前,量子密码研究的核心内容,时如何利用量子技术在量子技术上安全可靠地分配密钥。所谓的“密钥”,在传统的密码术中就是指只有通讯双方掌握的随机数字串。
量子密钥分配,器安全性有“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单量子不开复制定理”保证。“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时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它说明了观察者无法同时准确地测量待测物体的“位置”与“动量”。“单量子不开复制定理”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推论,它指在不知道量子状态的情况下复制单个量子是不可能的,约为要复制单个量子就只能先做测量,尔测量必然改变量子的状态。根据这个两个原理,即使量子密码不幸被电脑黑客截取,也因为测量过程中会改变量子状态,黑客得到的会使毫无意义的数据。
我们可以这样描绘科学家们关于“量子密码”的设想:有电磁能产生的量子(如光子)可以充当为密码解码的一次性使用的“钥匙”。每个量子代表1比特含量的信息,量子的极化方式(波的运动方向)代表数字化的数码。量子一般能以四种方式极化,水平的和垂直的,而且互为一组;两条对角线的,也是互为一组。这样,每发送出一串量子,就代表一组数字化信息。而每次只送出一个量子,就可以有效地排除黑客窃取 更多的揭密“钥匙”的可能性。
假如,现在有一个窃密黑客开始向“量子密码”动手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场有趣的游戏:窃密黑客必须先用接受装置从发送出的一连串量子中“吸”去一个量子。这时,发射密码的一方就会发现发射出的量子流出现了空格。于是,窃密黑客未来弥补这个空格,不得不再发射一个量子。但是,由于“量子密码”时利用量子的极化方式编排密码的,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同时检测出同一个量子的四种极化方式时完全不可能的,窃密黑客不得不根据自己的猜测随便填补一个量子,这个量子由于极化方式的不同很快就会被发现。
密码术的发展
古希腊的斯巴达人将一条1厘米宽,20厘米左右长的羊皮带,以螺旋状绕在一根特定粗细的木棍上,然后将要传递的信息沿木棍纵轴方向从左到右写在羊皮带上。写完一行,将木棍旋转90度,再从左到右写,直到写完。最后将羊皮带从木棍上解下展开,羊皮带上排列的字符就是一段密码。不用说,信息的接受者也需要有根同等粗细的木棍。这样,即使羊皮带中途被截走,只要对方不知道棍子的粗细,所看到的也是一些零乱而无用的字句。
后来,人们渐渐开始利用数学计算方法,用复杂的数字串对信息进行加密。然而再复杂的数学密钥也可以找到规律。第一台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就是为了破解复杂的数学密码。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破译数学密码的难度也逐渐的降低。
1918年,美国科学家吉尔伯特&;#183;维纳姆发明了一种被人们成为“无懈可击的密码”的一次性密码。他用毫无规律可循数字或字母拉代替一段情报中的若干个字,而在以后发送情报时,不再重复使用这一套数字和字母随机编排的程序。
这种密码使用方式右明显的弱点。每次发送情报时,都需要重新编排一套加密和解密的程序,不便于操作。而且每次发送情报时,都需要巴这套程序同时发给指定的接受者。否则,就没有解码的钥匙;而这把解码的“钥匙”也需要进行加密和解码的设置,这样右出现了一把新的“钥匙”……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就是用这种方式,进行信息的多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