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逍遥灵帝传说- 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提起曹操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提起来莺儿不知道是毫不奇怪的。

从戏剧到小说《三国演义》,都把曹操描绘成一个白脸奸臣,阴险多疑,手段毒辣。

历史上的曹操,却确确实实是个文武全才。

在汉献帝无依无靠,到处流浪的时候,是他独具慧眼,将汉献帝迎到许昌,“挟天子认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在汉末乱离,生民涂炭的情况下,是他召募流民,提供工具,实行屯田,使黄河流域的生产得到恢复。

而且,他破除门第观念,惟才是举。他手下大将许褚、典韦、曹洪,都出身贫寒。

这些人,却使他的势力迅速发展。官渡之战,他亲冒矢石,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惜乎他败于赤壁之战,遂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文学上,曹操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其中每一个中学生就必须读他的两篇文章:《龟虽寿》、《观苍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热爱人生的态度,而《观苍海》则体现出一种包罗天地宇宙的雄心。

当然,作为一个乱世英雄,曹操不可能不为权力而斗争,为此杀皇后鸩皇子。

但终其一生,他毕竟没有称帝。正如他自己所说,要不是他出来的话,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皇。更何况人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又何必对曹操多加指责?

现在让我们通过来莺儿,看看曹操的另一个方面。

来莺儿在东汉帝都洛阳,是个色艺俱佳的名歌舞姬,照现在的说法是,著名的歌星兼舞蹈家,过着“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日子。

来莺儿生性孤高雅洁,在台上和台下,表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面貌。

台上,她热情奔放,能使她的听众和观众近乎疯狂;台下,她沉默寡言,使得那些想一亲芳泽的人,不得不偃旗息鼓。

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

来莺儿顿失依凭,不啻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忽然间遭到狂风暴雨的侵袭。

要不是及时获得了曹操的赏识,恐怕她就会跟着洛阳的一场浩劫,枯萎飘零得无影无踪。

在混乱的世局中,曹操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来莺儿跟着曹操,过着行踪飘泊的生活。虽然她并不喜欢,但是天下滔滔,哪里是她的安身立命之所呢?也只能如此!

同时,她也试着在战争的空隙里,以婉转的歌喉与曼妙的舞姿,为曹操调剂身心,藉以报答他的再造之恩。

感情是不能用理智控制的,一个英俊的身影闯进了来莺儿的眼帘,深入心底。

那是曹操府中的一名侍卫,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

曹操正忙于军国大计,也周旋于众多美女之间,并不知道来莺儿的事情。

来莺儿喜欢的这个侍卫,叫做王图,魁梧而机警,弓马娴熟,一表人才,在丞相府中颇得曹操的赏识。曹操有意使他有升迁的机会,于是派他带领一组人马,裹粮深入敌境,窥探敌人的虚实,以及囤粮的处所。

这是一件十分危险、艰巨的任务,是否能够达成任务,全身而退,把握不大。

王国把情况告诉了来莺儿。面对生离死别的情人,想到渺不可知的未来,来莺儿泪流满面地抱着王图不放,不觉鸡啼天晓,已经错过了深夜出发的时间。

军令如山,王图被绳捆索绑,押入大牢,被叛处死刑,候令斩首示众。

人们总是讲英雄救美人,间或地也有美人救英雄。在曹操那里,至少就有两起,一起是蔡文姬救董祀,一起就是现在的来莺儿救王图。

来莺儿跪在曹操的面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反复只讲:“愿代王图一死……”并说出她与王图的私情。

一死是容易的,但活着的人敢于将自己最见不得人的东西公之于众,则需要极大的勇气。

曹操在文学上极负盛名,在他的雄才大略背后也隐藏着极大的孤独。“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对人世间的至情和至性,有着超乎常人的鉴别能力。

因此,他对来莺儿的真情流露,十分感动。

但曹操毕竟也有其枭雄的一面,就出下了一个题目,叫来莺儿在一个月内,训练出一个小型歌舞班,并同意来莺儿可以代情人一死,以更进一步测试来莺儿的真情挚爱。

开始了,来莺儿愉快而坦诚的开始了。除了救情郎的命之外,她也希望在自己死后,有人来接自己的班,为曹操分忧解难,以报答曹操的收养之恩。

一个小型的歌舞训练班,在曹操的丞相府中紧张地训练。

来莺儿挑选了七位具有歌唱及舞蹈天赋的侍女,夜以继日地进行密集式训练,从乐理、音色、音质到舞姿、道具,尽其所知与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

七位歌舞待女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潘巧儿更是出类拔萃,已几乎能与来莺儿并驾齐驱。这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也是曹操给她的规定,本以为完成不了的,想不到都完成了。

训练结束了,也就是来莺儿代情而死的时间,来莺儿坦然地向曹操复命。

这时,曹操忽然有一丝怜悯袭上心头。看着这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儿,顷刻之间即将在人间消失,他不禁脱口而出:“其实你可以不死啊!”

来莺儿根本不曾重视曹操话里的一线生机,只是幽幽的道:“天下哪有这种道理,身犯重罪可以逍遥法外。不但本身难以自处,丞相又如何统御群下?再说贱妾有负丞相厚恩,也无颜苟活人世。”

曹操默然良久,缓缓道:“你想不想与王图再见一面?”

万万没有想到,来莺儿自有她的一套爱情逻辑:“当我决心代情人一死时,我与他的情感就已经圆满地结束了。相见无补于事,不如不见!”

曹操非常感动,心想自己位高权重,却没有一个心甘情愿为自己慷慨赴死的红粉知己。

他黯然神伤,对来莺儿道:“等我放了王图后,再通知你吧!”

来莺儿走后,曹操迅速传见了王图。

王图坦率地告诉曹操:“我对来莺儿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可言。”

曹操登时火冒三丈,一脚踢倒王图。

本想将他处死,但又答允了来莺儿不杀他,只好将他逐出丞相府。如果曹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来莺儿,即使能够阻止她赴死的决心,勉强地活下去,但一定会比去死更痛苦。

曹操打定了主意,只对来莺儿说:“王图已经释放,逐回家乡。念在你一片真情,且训练歌舞姬有功,可以不死!”

来莺儿感谢曹操的成全,却不愿接受饶她不死的恩惠。

语毕,郑重地向曹操行了跪拜大礼,转身而去,去得那样坚决,去得那样坦然。

望着她的背影,一生不知经过多少大风大浪的曹操,此刻也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凄切,流下了两行泪水。这是她第一次为女人流泪,也是最后一次为女人流泪……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四十九章 名将王保保

清代王孙公子纳兰容若,写道:“风絮飘残已化萍,莲泥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情到浓时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对他的妻妾说:“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

这在封建时代,是了不起的壮举。这样的人,究竟是奸雄,还是英雄?!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来莺儿,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照妖鉴,可以照出妖物的原形。

高峰跟来莺儿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来莺儿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来莺儿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来莺儿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元朝的王保保,又叫做扩廓帖木儿。

他是元朝末年的将领,本姓王,小字保保,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人。他的父亲是中原人,母亲是元朝末年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来,王保保被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

元末,王保保从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元惠宗妥欢贴睦尔赐名扩廓帖木儿。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在益都被降而复反的红巾军将领王士诚、田丰谋杀。

扩廓帖木儿袭父职,拜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即领兵破益都,杀田丰、王士诚。

次年,驻兵太原,与中书平章孛罗帖木儿,为争夺地盘,不断发生冲突。

此时,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欲夺帝位,勾结丞相搠思监,以扩廓为外援。御史大夫老的沙则支持顺帝,依靠孛罗帖木儿与之相抗。

二十四年,孛罗进驻大都,皇太子逃往太原。

二十五年,扩廓讨伐孛罗,进逼大都,顺帝即杀孛罗。

扩廓随皇太子入京,进为左丞相。皇太子屡欲自立为帝,扩廓不从,请求外出带兵。封河南王,总天下兵,代皇太子出征,驻河南,与军阀李思齐等发生冲突,互相攻伐。

二十七年,顺帝削扩廓兵权,分其原统军马,另立大抚军院,由皇太子总制天下兵马,专防扩廓。次年,扩廓进据太原,杀元廷所置官吏。顺帝下诏,削扩廓官爵。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兵北伐,元惠宗诏复扩廓官职。及明兵逼大都,元惠宗北逃,扩廓入援不及,大都失守。

明将徐达、常遇春,进兵山西,扩廓出雁门乘虚攻大都。明军直捣太原,扩廓还救,被明兵夜袭兵营。扩廓率十八骑仓卒北走,收集残部屯兵甘肃,骚扰西北。

1371年春,徐达总兵出西安,捣定西,与扩廓战于沈儿峪。扩廓大败,北奔和林。

当时元惠宗已死,爱猷识里达腊嗣位,命扩廓为中书丞相。

四年,败明兵于漠北。

五年,扩廓南下攻雁门。其后,扩廓随爱猷识里达腊徙往金山{今阿尔泰山}。

七年,朱元璋命李思齐到漠北招降扩廓,扩廓不从。

八年,卒于哈剌那海之衙庭。

洪武初年,岭北和林战役结束后不久,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大宴众将领时,突然问大家:“天下奇男子谁也?”

众人都回答说:“常遇春是也。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也。”

太祖笑着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这一著名典故,见《明史之扩廓帖木儿传》。

姚福在《清溪暇笔》中记载,在太祖夸赞王保保为天下奇男子后,“民间凡遇有微劳自矜者,则诮之曰‘尝西边拿得王保保来耶?’至今遂成谚语。”

当时,如果有人做了一点小事就很骄傲的话,可以用“尝西边拿得王保保来耶”这一谚语来讽刺。{意思是,这点事算什么,有本事到西边把王保保抓来}王保保在元末明初可谓威名显赫,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心目中,甚至超过开国第二名将常遇春。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王保保,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断玉钩,采太乙元精和万年寒晶融合淬炼,发时化成两钩金红色极强烈的光华,互相交尾飞出。

此时,王保保拿着一把长柄宝刀,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王保保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王保保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王保保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来莺儿,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来莺儿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来莺儿,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来莺儿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唐朝的李娃。

李娃原名李亚仙,是唐代天宝年间京都长安的一位烟花女子,以重情仗义而被人们誉为义姬。

她抛弃繁荣,助其所爱,更能谨守妇道,严整治家,因而被朝廷封为汧国夫人。一个出身卑贱的歌姬,竟能获此殊荣,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要解其中原由,还需先从郑元和讲起。

郑元和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常州刺史郑仁仰的独生子,天资颖慧,相貌堂堂。

他的文章诗赋,自幼就在当地堪称一绝,不但众人羡慕不已,他的父亲郑仁仰更是欣喜自得,常拈须自乐:“我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

每当同僚聚宴酒酣时,他常会指着儿子得意的道:“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呢!”

父亲对郑元和寄予重望,等待着他早日金榜题名,名传天下。

郑元和确实也算争气,不到二十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常州地方的科举初试,取得了入京参加礼部会试的资格。

天宝七年中秋过后,郑仁仰为儿子准备了丰足的盘缠,送郑元和进京赴试。

临行明,郑仁仰与夫人一边一个拉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要好好注意身体,别着凉!”“路上小心,昼行夜止!”“考试要细心,不要慌张!”“有了好消息,赶快打发人回来报信!”

他们心中对儿子充满了信心,认为会试告捷是必然之事,特别担心的,只是儿子初次独自离家远行,路途上是否顺利。

郑元和正觉春风得意,一副少年不知愁的模样,意气风发地告别家人,踏上进京的路程。

他一路轻装快马,九月底便到达了繁荣热闹的长安城。

礼部的考试日期是十一月上旬,中间还有近两个月时间,郑元和便在长安布政里客栈中住下来。金秋十月,是长安市区和近郊最美的季节,处处丹桂飘香,秋风送爽。

郑元和安顿下来后,便日日打马出游,饱览长安市上的繁华景象和城郊一带的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