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逍遥灵帝传说-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晏孝广生得浓眉大眼,虬髯满腮,武艺高强,嫉恶如仇。

他只有一个女儿,于是自幼就对她悉心调教。晏贞姑小小年纪就已练就一身武艺,尤其善使雌雄双剑,舞动起来,只见一团白光,不见人影,于秀丽中不掩英勇之气。

华夏国历来不乏慷慨男儿,也不乏巾帼女子,尤其在大敌当前时。

金军骚扰黄河流域一带,各地的抗金义旗不断出现,尤以太行山王彦的“八字军”最为著名。

他们的脸上,都刻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以示抗金决心。

晏孝广父女也激于义愤,揭竿斩木,树起义旗,号召有志之士,团结起来对抗金兵。

在金军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宋军守将不战而溃,弃城逃跑的情况下,晏孝广的义军曾与金军数度交手,每次都取得胜利。渐渐地晏家军的名声,在金军中流传开来。

原来金军本是要假道仪征,包抄扬州的,但由于不想与晏孝广父女领导的义军遭遇,而改道由高邮,沿洪泽湖南下,进逼扬州。

晏家父女侦知了金军的动向,连夜整备人马前往扬州增援,黎明时分抵达扬州城外。

这时,宋高宗一行正从扬州城内仓皇外逃,准备渡过长江。

此时,金军已抵达扬子桥的北岸,相距只不过数里。宋高宗身边的卫戍,早已成为惊弓之鸟,各地的勤王之师又还没有赶到,可以说晏家父女来得正是时候。

晏家义军一面派人护送宋高宗由瓜州南渡,一面摆开阵势,迎击金军。

两军在扬子桥上相遇,晏孝广一马当先,挥舞长矛,冲到桥心阻挡金兵的进路。

晏贞姑挥舞雌雄双剑,冲过扬子桥,杀入敌阵,直扑金军的先锋主帅。

要不是金军统帅粘罕,带着主力部队适时赶到,金军先锋部队就可能全军覆灭。

粘罕稳住阵脚,听说只是一支民间义军居然把先锋部队打得如此惨败,勃然大怒道:“数万大军,百员猛将,岂可受挫于一个乡野老儿与民间弱女!”

下令务必将晏家义军彻底消灭,以解除后顾之忧。

金兵如潮水般涌来,数十员金将一字排开,向前逼进。

晏孝广把长矛挂在马前的枪钩上,从腰间解下七星锤,凌空舞动,高呼一声:“着!”但见金光闪动,冲在最前面的金军悍将,立即应声落马。

晏孝广绰起长枪,晏贞姑舞动双剑,乘势反击,金军阵脚立即混乱起来。

看到晏家父女的勇敢,粘罕大为恼怒,一条毒计也在心中形成。

粘罕下令金军后退,晏孝广一见,认为机不可失,挥兵追过扬子桥北。晏贞姑立即劝阻父亲:“敌众我寡,似不宜涉险冒进,况且金军并没有溃不成军,或者金军有什么计。”

但晏孝广自恃武艺过人,此时又报国立功心切,哪里还听得进他女儿的劝阻,大笑道:“我们已连伤十四员金将,金军看来也不过如此,我要让他们知道大宋臣民的利害!”

于是,晏孝广当先开路,晏贞姑押阵过桥。

果然,金军是早有预谋,粘罕在下令金军后撤时,专门派两队精悍的弓箭兵,埋伏在前面道路狭隘的地方,眼看着晏家父女疾如迅风般的追来,一时梆子响,万箭齐飞。

冲在前面的晏孝广,虽然武艺高强,也变成了一个刺猬。

事后从他的尸体上拔下来的箭簇,就有两升。在后面压阵的晏贞姑,看到父亲惨死,义军伤亡已经三分之二,且身处死地,绝无后退之路,便舞起双剑,奋勇冲锋。

她稍稍把剩余的部队集中一下,再下令士兵分散,匍匐前进。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九十二章 瀛洲台中的左宗棠

因为义军装备低劣,没有挡箭牌,希望用这个办法避开金军的弓箭,逼近金军,肉搏拼杀,以己之长,制敌之短。晏贞姑没有读过兵书,没有受过领兵作战的训练,但居然发明了“游击战”的方法,居然一举成功。

义军分散悄悄地逼近金军,突然之间在金车的前后几乎都出现了义军。

金军的弓箭已失去作用,长枪大盾也发挥不了威力。义军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在金军队伍中冲杀,白刃翻飞,如虎入羊群,直杀得金军血肉横飞。

晏贞姑夺得一匹战马,专门对付金军将领,活像一匹失去幼狮的疯狂母狮,且目标直指粘罕。

粘罕又怒又惧,喝令帐前的四名猛将合力阻挡。

这时,晏贞姑已是血染绣袍,头发散乱,两眼布满血丝,毫无秀丽的模样。

几个回合下来,一个金将被削去头颅,一个敌将被劈成两半,一个敌将被刺中心窝,剩下的一个吓得转身就逃,晏贞姑追上去,背后一剑将他干掉。

粘罕大惊失声,又急令八员大将出战。

这八个金将与晏贞姑一照面,心就已跳个不停,为之胆寒,不敢逼近晏贞姑,只是将晏贞姑团团围住,车轮一般地四处游走,以消耗晏贞姑的体力和意志。

晏贞姑看破敌人的心思,乘机蹈隙,连斩三员敌将落马。

剩下的五将,心胆俱裂,粘罕又急令二十四员金将,加入战团。

这时,义军已全部壮烈牺牲,晏贞姑自己也已精疲力竭。

她流下两行热泪,手执雄剑往颈间一抹,就此为国牺牲。

还在晏贞姑父女护送宋高宗过江的时候,宋高宗不知是哪一路军马,十分感激地询问晏孝广的官职及姓名,意思是以后一定论功行赏。

晏孝广回答:“我们只是山野草民,住在仪征一带;我先祖曾追随太祖,现在金兵已近,最要紧的还是陛下先走。”

宋高宗曾不停地对天感叹,可是一到建康,就把这一切都忘了,定都临安后更日日声色犬马。

宋高宗听信秦桧的话,与金议和,割给金大片土地,每年给金送去白银五十万两,还要向金称臣。这时,他是否想到过,那些不愿事敌,甚至直接为他献身的人?

只可惜,花想容、晏贞姑的事情,一般人都不怎么知道。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花想容与晏贞姑,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由龙女敖鸾发布任务。

花想容有一件非常厉害的法宝,叫做如意乾坤袋,既可以装人装物,又可以消除法术。

而晏贞姑的法宝叫做万刃车,是一个纸做的风车,当中有一转盘,只要执定中间一竿,周围推听,如推转盘。上则四首,上有符有印,又有地、水、火、风,四字。

运用时,阴风飒飒,火焰冲天,半空中放出飞刀。

高峰跟花想容与晏贞姑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俩周旋起来。

不久,花想容与晏贞姑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花想容与晏贞姑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花想容与晏贞姑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清朝的左宗棠。

左宗棠生于1812年,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

他是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

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

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为着抓住展示才能的时机,他经常为一件小事而与人大吵大闹。

在当上巡抚,官及三品时,他的脾气却越来越小。

“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这句著名的话,就是他说的。

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

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五千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

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1862年{同治元年},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

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1866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

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紧练兵。

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

1866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

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

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华夏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的反清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并且助胡雪岩拿到了象征着慈禧太后近臣的黄马褂。

可是,终因胡雪岩被革职查抄而身败名裂,也因李鸿章的镇压而无能为力。

但是,他为晚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且,他的军事活动,极大地影响了晚清的军事将领和政局。

譬如,1860年,他在长沙金盆岭募练五千楚军,以勇代兵,提出了精兵思想。

他治军严谨,赏罚分明。在平定新疆的战役中,左宗棠抬棺临敌,首次提出了纵深梯次配备军队的方案,具有现代战争的特征。

后来,左宗棠挫败了沙俄的阴谋,击败浩罕国的阿古柏。

因为收复新疆,左宗棠被称为“塞防之星”。

他是清以来,第一个重视军队后勤补给的将领,还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中,也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左宗棠,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龙雀环,分为子母两副,每一施为,只见一蓝一黄,两个连环光圈飞将起来。敌人法宝若被束住,便往小处收紧,断成数截。

此时,左宗棠拿着一把长柄宝刀,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左宗棠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左宗棠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左宗棠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花想容与晏贞姑,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花想容与晏贞姑淡然一笑:“谢谢。”

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俩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花想容与晏贞姑,返回松江港口。此时,花想容与晏贞姑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俩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九十三章 绿林女杰杨妙真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南宋的杨妙真。

山东响马,自古有名,譬如王莽时期的赤眉军,隋未的瓦岗军,还有黄巢,以及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金军南侵,北宋灭亡,南宋苟安江左的情况下,这里又出了一支红袄军。

红袄军的首领,原来是杨安儿,奋战一生,到南宋末期理宗的时候,忧劳而死,队伍交给他的女儿杨妙真领导。

杨妙真武艺超群,作风正派,长得面如桃花,眼若寒潭,作为一支义军的领袖,完全一副大姐的派头。

她的丈夫李全,北海人,矫健魁梧,弓马娴熟,善使长茅铁枪,人称“李铁枪”。

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组织严密,虽然器械不如金兵,但“心协力齐,奋不顾死”,屡败敌人。有一次,他们袭击金军大寨,连金左副元帅宗翰也几乎被擒。

金军痛恨红袄军,追剿最急,往往妄杀平民以泄愤,但不能捉到红袄军,红袄军的队伍反而日益扩大。

南宋刚立,政局不稳,便利用义军抗金,赋予忠义民兵的称号;但政局一但稍稳,便腾出手来对付义军,这也是宋政权的传统政策。

相传,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一日召集一群大将饮酒。

酒至半酣,太祖屏退左右,对众将道:“我不是你们帮忙,不会有今天;但身为天子,实属大难,反不如做节度使时,逍遥自在。我从当上皇帝后,已一年有余,从没有一晚睡得安稳。”

石守信等一班大将,慌忙离座:“现在藩臣畏服,天下归心,皇上还有什么忧虑呢?”

宋太祖笑道:“你们和我都是故交,何妨直言。这皇帝的宝座,哪一个人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这话,不禁暗暗惊惶,一齐伏地叩首道:“皇上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定,何人敢生异心,自取灭族之祸?”

宋太祖叹气道:“你们本无此意,但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一旦变起,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当皇帝,但势成骑虎,也就不得不从了。”

石守信等人吓得汗流浃背,涕位谢道:“我们愚不可及,乞皇上哀怜,指示生路。”

宋太祖笑道:“你们请起来,我有一个主张,与你们好好商量。”

石守信等人慢慢站直,宋太祖慢慢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少而壮,壮而死,不过一瞬间的事;到了撒手之时,纵有富贵,也难带去。

惟有趁活在世上的时候,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令子孙不至穷苦,方才不负此生。

我为你们打算,不如辞去兵权,出守大藩,多置田宅,为子孙立个长久基业,自己却买些歌童舞女,日夕欢娱,安享富贵,以乐余年。”

石守信等人立即道:“我们蒙皇上怜念,一至于此,真所谓生死人而肉白骨了,敢不谨遵圣谕么?”于是纷纷交出兵权。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唐朝设节度使,使它握有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唐亡后,华夏国又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总结历史教训,打击将领的兵权,遂成为宋政权的一条传统政策。后来,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都不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