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逍遥灵帝传说- 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他这种推测,除了从诗句而来外,主要还是根据女儿那过人的才思和美貌来看的。

不料,事情的发展,确实也应了薛父的预感,薛涛长大后真是成了一棵招摇一时的“梧桐树”,过了一生“迎南北鸟”、“送往来风”的奇特生涯。

就在薛涛十四岁的时候,父亲溘然长逝,抛下寡母孤女。为着维持母女俩的生计,小薛涛不得不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谋生的重担。

在那时,一个女儿家要想谋事,是何等的艰难,她只好凭着自己的天生丽质和通晓诗文、擅长音律的才情,开始在欢乐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

不久,她便成为成都市上红得发紫的高级歌姬,又被人们称为诗姬。

唐德宗时,吐蕃势力日渐强大,不时侵扰蜀酉、滇南一带边陲地区。

朝廷拜中书令韦皋为剑南节度使,开府成都,统辖军攻,经略西南。

韦皋是一位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还是官宦之后,就破格把姬女身份的她召到帅府侍宴。

薛涛刚一到,韦皋为试其才情,就命她即席赋诗。

薛涛神情从容,含笑接过侍女奉上的纸笔,题下《谒巫山庙》一诗:“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写完后,韦皋拿过一看,不禁大声称赞。这小女子即兴赋诗,不但诗句清丽凄婉,且有愁旧怅古的深意,绝不像一般欢场女子的应景之作。

韦皋看过后又传给客人,众宾客莫不叹服称绝。

从此以后,帅府中每有盛宴,韦皋必定召薛涛前来侍宴赋诗。

薛涛成了帅府的常客,更被人们看成是蜀中的重大交际场合上不可缺少的人物。

一年以后,韦皋对薛涛的才情更加肯定,认为让这么一位稀世罕有的女才子,仅仅担任一些风花雪月的“花瓶”角色,实在是枉费其才,应该让她做一些更有价值的幕僚文牍工作。

于是,韦皋十分认真地准备奏报朝廷,请求让薛涛担任校书郎官职。

无奈府中护军进言:“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以一姬女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连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韦皋觉得他说的不无道理,给薛涛申报任女校书的事就搁置下来了。

女校书之事虽未付诸现实,但在韦皋的心目中,薛涛似乎已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校书了。

他赠给她的一首诗,就这样写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当时薛涛的寓所,就在成都郊外的万里桥畔,家门前栽有几棵枇杷树。

韦皋在诗中,把她直称为女校书,并用“枇杷花下”来描述她的住地。

从此,薛涛的“女校书”名义不胫而走,而“枇杷巷”也成了姬院的雅称。

一经节度使韦皋的题诗称道,薛涛的名声不仅传遍了蜀中,而且几乎全国皆知。

当时的许多名士,争相与她诗词唱酬。

由各地前往成都办事的官员,也竞相以一睹薛涛芳容为荣。

谁若是能求得她的只言片句,更是喜不胜收。

被捧得飘然欲仙的薛涛,自然也不甘寂寞,亲自制出一种粉红色的小彩笺,用娟秀的小楷题上自作的诗句,赠与那些她认为合意的来客。

一时之间,这种诗笺成为了文人雅士收藏的珍品。

曾经提携她的韦皋,嫌她太过于招摇,不免有些醋意,便借着一次慰问边地守军的名义,把她派往偏远的松州,希望她暂时摆脱成都的花花世界,头脑得以清醒一些。

善解人意的薛涛,明白了韦皋的心意,奉命赶赴松州,并在途中写下十首著名的离别诗,总称《十离诗》,差人送给了韦皋。

其一:“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其二:“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其三:“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其四:“陇西独处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裀;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更换人。”

其五:“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衔泥秽汗珊湖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其六:“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都缘一点暇相污,不得终宵在掌中。”

其七:“戏跃莲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无端折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其八:“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兔称高情;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其九:“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贞节负秋霜;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荫覆玉堂。”

其十:“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以上这十首七言绝句,每一首诗还有一个题目,依次是:犬离主、笔离手、马离厩、鹦鹉离笼、燕离巢、珠离掌、鱼离池、鹰离臂、竹离亭、镜离台。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二十八章 空结同心草

在诗中,薛涛不惜把自己比作是“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而把韦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着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

只因为犬咬亲情客、笔锋消磨尽、名驹惊玉郎、鹦鹉乱开腔、燕泥汗香枕、明珠有微瑕、鱼戏折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封,所以引起主人的不快而厌弃,实在是咎由自取,无可辨白!

薛涛精心设置了种种比喻,来向韦皋请罪,韦皋堂堂节度使,自然也不便与一个取悦于他的弱女子计较。

转念又想起她的种种好处,不觉地转怒为喜,很快就将她召回成都,对她宠爱如初。

薛涛才情并茂的《十离诗》,还真给她带来了好处。

后来,韦皋因镇边有功而受封为南康郡王,离开了成都。

继任剑南节度使的李德裕,同样非常欣赏薛涛的才貌。成都城西的“筹边楼”落成时,节度使李德裕在楼上大宴宾客,也召来了薛涛侍宴。

这筹边楼高大雄伟,是节度使与僚属将佐们,瞭望远近情况并筹谋大策的地方。

楼上四壁彩绘着蛮夷地形险要图,居高临下,作战时便是最高指挥所。

酒过三巡,受李德裕之命,薛涛写下了一首《登筹边楼诗》:“平论重写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诗意豪迈,风格雄浑,见地深远,使满座高朋贵客不仅对诗称赞,还情不自禁地对作诗的她肃然起敬。

只看这首诗,谁又能想到它是出自一个风尘女子之手,其豪情远志决不亚于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

在薛涛的有生之年,剑南节度使总共换过十一位,而每一位都对她十分青睐和敬重。

她的地位,绝不是其他绝色红姬所能比的。之所以如此,除了她的才情美貌之外,其实还更得益于她的见度和气节。

从她的一首《雨后玩竹》诗中,我们可大略窥见其孤高的内心世界:“南天春雨时,那堪霜雪枝;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夕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薛涛虽然日日周旋于华堂绮筵与灯红酒绿之中,但是谁又知道,她内心深处的感受却与现实生活有天渊之别。落寞与凄苦,紧紧包围着她。

她有她的情,她的爱,但都不能寄托在眼前围绕着她的达官贵人身上。

薛涛把自己比作孤高的青竹,希望与竹林七贤共醉,与娥皇、女英同悲,把一腔幽怨,寄托于苍茫的远古。

薛涛毕竟是个有血有肉,更有着细腻情感的女人,深切渴望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爱情。

然而身世飘零,每日里迎张送魏,繁华的后面,掩藏着她感情世界的空白。

她甚至幻想着,自己拥有一个牵肠挂心的情郎,只因战乱而天各一方,情郎出征未归,自己则独守空闺,等待着他的蓦然归来。

正如《赠远》一诗,写道:“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例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接。袅嫋新蒲叶又齐,春深花落塞前溪;知君未转秦关骑,月照千门掩袖啼。”

她不但不能像一个普通女人那样,守着一个体己知心的丈夫,甚至连做一个等待离夫归来的怨妇资格也没有。她只能用自己的情思和诗句,编织一个凄美的情梦,来麻醉自己。

一直到薛涛四十二岁那年,生命中才姗姗走来迟到的春天。

三十一岁的监察御史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四年春天奉朝命出使蜀地,调查已故节度使严砺的违制擅权事件。

虽然严砺已死,但倘若查出问题,辖下的七州刺史都脱不了干系。大家凑在一起想对策,对于这位不慕钱财的御史大人,只好施以“美人计”了。

蜀中虽然美女如云,但俗媚女色恐怕很难打动元稹这位诗人才子的心。

于是众刺史想到了已是半老徐娘的薛涛,除了央求她出马,似乎别人都无法当此重任。

薛涛碍于与已故节度使严砺的交情,答应了此事。

薛涛比元稹整整大了十一岁,但由于她天生一副细腻白皙的容貌,加上懂得恰到好处的化妆与修饰,仍然是一位风韵不减当年的美人儿。

凭着薛涛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卓越的才情,一经交往,立即使元稹这位京都清贵,陷入了粉红色的温柔乡里。

本是肩负着任务而来,不料对薛涛竟不由自主地动了真情。

起初薛涛只不过是以职业性的心情与姿容,来应付元稹,可就在他们第一次倾谈时,她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

她暗暗告诉自己:(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

于是,一切都顾不上了,满腔积郁已久的热情,一股脑地奔泄出来,融化在爱的热流中。

薛涛虽为风尘女子,但她属于那种卖艺不卖身的高级诗姬,周旋于蜂蝶中,却一直洁身自好。

而这次一切都不同了,与元稹见面的当天夜里,她就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心爱的人。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还真情所致地作了一首《池上双鸟》诗:“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这俨然就是一个柔情万种的小妻子,在向丈夫诉说对生活的向往,奏响追求挚情的心曲。

虽然曾有不少人得到过薛涛的粉红诗笺,但谁也没能像元稹这样,真正享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恋情。对此,多情公子元稹也尽能领略,深为薛涛那绮丽的情意而沉醉。

这时,他留下的一首诗,就记载了这样的情事:“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期题柳为歌欹。”

薛涛虽是受托与元稹交往,可俩人却结下了一段真情。然而毕竟是萍水相缘,在元稹完成了蜀地的任务,离开成都返回京都时,两人不得不挥泪分手。

到这时为止,他们已在一起度过一年如胶似漆的亲密时日。

元稹回到长安后,即托人捎来一首七律给薛涛:“锦江滑腻峨嵋秀,生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似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葛蒲花发五云高。”

元稹对薛涛的才情念念不忘,暗自称奇,同时也直抒相思心意,可见他对成都那一年缠绵岁月,还是颇寄真情的。

当时与薛涛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辈庆、张籍、杜牧、刘禹锡、张祜等,都与薛涛有诗文酬唱,但牵动她内心深情的,却只有元稹一个。

元稹离开蜀中后,薛涛朝思暮想,就像一个丈夫远出的空闺女子一样,等出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成了流传后世的名诗——《锦江春望词》四首:其一:“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其二:“揽革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其三:“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其四:“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起初是深深的相思,盼望情人重续旧欢的时日。

可是,春去春归,音信渐渺,薛涛越盼越失望。她甚至望着天上的云彩、江畔的垂柳、院中的春花,都幻化成元稹的形象,与它们诉说离情之苦。

她的一首《咏牡丹》,就是以牡丹拟人,在夜深露重中,与盛开的花儿细诉衷情。

诗云:“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问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同花说相思。”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二十九章 诸葛亮的丑老婆

说着“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元稹,实际也是一个负心汉。

薛涛在锦江畔刻骨铭心地思念情郎,元稹却又到浙西,与年轻貌美的刘采春热恋得如火如荼。

风尘才女薛涛,毕竟只是他生命中的一支小插曲,他又何曾想过与她相伴终身呢!

流年如水,把对情人的期盼渐渐从薛涛心头带走。

她知道不应该再等待什么,而且经历过这番冷热波折,心也关闭得更紧了。

除了参加一些推脱不掉的应酬外,她尽量闭门居家,借诗词遣怀。

薛涛的宅第,滨临风光秀美的浣花溪,闲来无事,常用乐山特产的胭脂木,来浸泡捣拌成浆,加上云母粉,渗入玉津井的水,制成粉红色的特殊纸张。

纸面上呈现出不规则的松花纹路,煞是清雅别致。

她便用这种纸来誊写自己作的诗,有时也送些诗笺给友人。人们把这种纸笺,称为“松花笺”或“薛涛笺”。唐人喜用彩笺题诗,或书写小简,其实都是学了薛涛的样。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尤其是像薛涛这样的名“交际花”,昔日交际场上的风光逐渐随着芳颜风韵的流逝而消失。

已近暮年的薛涛,索性在远郊筑起吟诗楼,自己穿戴起女道士的装束,隐居在楼中,远远离开了繁华如梦的交际场所。

唐文宗太和五年,隐居的薛涛永远闭上了她寂寞的眼睛,享年六十五岁。

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