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逍遥灵帝传说- 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隋朝时,隋文帝便册封她为“宋康郡夫人”,后又册封她为“谯国夫人”,赐食汤沐邑一千五百户,死后更追封她为“诚敬夫人”。

岭南洗氏原是拥有十几万户的部族首领,跨据广东恩平、阳江一带山区。

洗夫人幼年时叫洗百合,自幼追随父兄逞勇斗狠,经历过几次部族之间的械斗,颇有男儿气概。稍长更得异人传授武艺及韬略,不但能够挽弓执刀与敌人拼斗,而且深谙行军布阵之法,因此深得同族的器重和信赖,甚至海南儋耳诸部落民族也望风归附。

先是北燕苗裔冯业,率众浮海南来,定居新会,历任牧守,三传至冯融,被梁武帝任命为罗州刺史。为着壮大自己的声势,也着实欣赏洗百合的才识,于是纡尊降贵地为儿子冯宝向尚系蛮族的洗氏求亲。

冯宝新任高凉太守,生得一表人材,又是官宦世家,洗氏部族自然是欢天喜地答应了这门亲事,洗百合于是成了太守夫人。

梁武帝太清二年八月,侯景在寿阳反叛。

梁朝按照羊侃的计划,应该是在采石矾坚拒叛军渡江,另以一支精锐的部队袭取寿阳,使侯景进既不能,退又失去了巢穴,乌合之众,自然瓦解。

只可惜朝廷不用他的计谋,却跟与侯景有勾结的临贺王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

他表面忙于备战,暗地里却以大船数十艘资敌。

于是侯景顺利渡江,把梁武帝围在小小的台城。

这时广州都督萧勃征兵火速赴援,高州刺史李迁仕久蓄异志,伪称有病,迟迟不肯应命,并派人急召高凉太守冯宝。

洗氏夫人考虑,刺史托病而拒都督之命,却积极整屯兵马,显然有谋叛之意。

因此,她对丈夫说:“今刺史突然召你前往,必然是逼你同反,君若前往,不啻是羊入虎口,不妨稍加等待,以观其变。”

没过几天,李迁仕果然反叛,派遣杜平虏率兵,直奔湖石,以便与侯景呼应。

洗氏夫人自忖,杜平虏尽率精兵出城,留下李迁仕守着一座空城,自然无所作为,便与丈夫计议,卑辞厚礼,徒步担物,明为轮将,暗乃突袭,一举攻下李迁仕的老巢。

这个计划,具体由洗氏夫人执行。

李迁仕远远地望见千余人众,背扛肩挑而来,果然中计,以为是运送军需品的队伍,丝毫不加防范,立即命人拔栅开城。

洗氏夫人率众涌入,迅即从箩筐背囊中拿出刀剑,像秋风扫落叶般一下子占领高州城,进而与长城侯陈霸先在湖石会师,击溃杜平虏的叛军。

接下去是新任始兴大守、长城侯的陈霸先,与王僧辩合力击溃侯景。

湘东王萧绎在江陵即位,但不久被北朝中的西魏政权打得粉碎。

陈霸先乘机代梁而为陈武帝,这也是南朝政权更替的一个特点,经常是大将夺权。

数年之中长江流域烽火漫天,岭南地区多赖洗夫人掌管,安然无事。

此时冯宝已殁,陈霸先笃念昔日并肩作战的友谊,遣使拜洗夫人九岁的儿子冯仆为阳春郡太守。不久,广州刺史欧阳纥起兵叛陈。

天高皇帝远,陈霸先鞭长莫及。洗夫人就近连络百越首长,合力攻打欧阳纥而数平叛乱。

冯仆因母亲平叛有功,被陈霸先封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太守。

洗夫人也被册封为“石龙太夫人”,权职待遇一律照比刺史。

陈霸先即位之初,实力未允,对北朝采取和平邦交。

三年后陈文帝嗣位,兵力日强,接连攻下长沙、江郢、巴蜀等地,南朝江山逐渐恢复了旧观。

再传到宣帝,又乘北齐内乱,遣兵收江北各地。可惜到他儿子陈叔宝的手中,也就是陈后主,终日沉湎酒色,怠于政事,于是被隋文帝杨坚所灭。

南北朝时对峙的局面,虽然由隋文帝统一,但岭南地区尚未归附,为着维持地方安宁,共推石龙大夫人洗氏出来领导,仍用陈朝封赠的仪仗及兵卫甲盾,每每前呼后拥巡视各州,真个是威镇南疆,简直就是个小王国的女皇帝了。

此时她已是六十开外的人,儿子冯仆已死,孙儿冯魂与冯暄随侍左右,大家都称她为“圣母”。

隋帝派遣韦洗,前往岭南宣抚,并携带陈后主的亲笔书信,以及洗夫人先前呈献给陈后主的“扶南犀杖”作为信物。

洗夫人目睹犀杖,知道陈朝已经灭亡,于是率众归附隋朝。长孙冯魂,被破格提升为仪国三司,洗夫人被册封为“宋康郡夫人”。

韦洗仍旧滞留岭南。岭南人王仲宣,联络各部族首领,围袭隋朝派来的钦差大人。

洗夫人既然接受了隋朝的册封,自然有救助朝廷特使的责任,于是派孙儿冯暄率兵往援,结果进兵不利,被俘下狱。

洗夫人再派幼孙冯盎驰援,而且自己亲自披挂上阵为后应,很快就消平叛乱。

从此南疆一片安谧,朝廷政令直达海隅。隋文帝对此大加赞赏,追赠洗夫人的先夫为广州总管,追封他为谯国公,洗夫人被封为“谯国夫人”。

谯国夫人虽然不是什么官位,却比照总管衙门,设置幕僚机构和属官,并颁予印信兵符,全权指挥岭南六州兵马,且给予一项特殊权利,遇有紧急事故,可以不先奏报朝廷而便宜行事。

这是一项特殊的前所未有的荣耀。以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夫人而言,总管岭南六州的军政大权,朝廷视之为南疆柱石及屏障。隋文帝赏赐有加,皇后也刻意笼络,信使不绝于途。

岭南各州风调雨顺,家给人足,形成有史以来最为富庶及安定的局面。

隋文帝定都大兴,也就是长安,勤谨节俭,减轻赋税,与民休养生息。

岭南地区遵照朝廷的指示,成效尤为可观,隋文帝曾降敕书,慰勉谯国夫人:“朕抚育众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净,兆庶安乐。夫人情在奉国,深识正理,直训导子孙,敦崇礼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殷殷之意,溢于言表。

隋朝开国以后,改广州为番州,除了倚重谯国夫人坐镇岭南地区以外,更由朝廷派赵讷为番州总管,综辖地方政务。

由于赵讷贪污不法,动辄苛虐番民各部族,使得怨声四起,纷纷上书朝廷,指斥赵讷的种种不法情事,有的甚至叛离朝廷而自立。隋文帝下诏谯国夫人,就近惩治赵讷,并招抚诸部族。

谯国夫人此时已经年届古稀,犹自抖擞精神,乘骑骏马,盛张锦伞,亲捧皇帝诏书逮捕赵讷,然后审问、正法,并逐一列举罪状及受贿财物,派遣专使奏报朝廷,又风尘仆仆地巡行各州各郡宣达圣旨,所以岭南各地复归平静。

谯国夫人以边陲番族,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

虽然谯国夫人历事三朝,实因环境使然,却始终忠于她的部族,忠于她的职守,对一个女人而言,确实是难能可贵。

隋文帝仁寿二年,独孤皇后崩逝。隋文帝好像突然从层层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于是开始放荡,国事日益荒废。

就在此时,威镇南疆的谯国夫人也油尽灯熄,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她为“诚敬夫人”。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客观情势使谯国夫人脱颖而出,而谯国夫人也在动荡的社会中做出许多男子汉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三十四章 何仙姑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洗百合,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非常厉害的法宝,叫做阴磷火箭,火属性伤害。

高峰跟洗百合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洗百合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洗百合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洗百合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很快就获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洗百合,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洗百合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洗百合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洗百合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是唐朝的何琼。

对华夏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就一定对“八仙”的说法不会陌生。

所谓八仙,是指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才修练成仙。

八仙之中,只有一位女性,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宛如万绿丛中仅有的一点红,因而也就格外地引人注目。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

当地人说,在何琼出世的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

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

就在这时,何母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

据《史记》记载:“舜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先圣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巍山。零陵城正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

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

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

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

老翁向何琼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她都伶俐地一一作答。

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

何琼接过,谢了谢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

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到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

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

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

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官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

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做了皇后,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势头,并且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

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

通俗地说,就是用心感悟,做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

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巅,感到十分有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

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

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煜煜夺目,好像神仙下凡。

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

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然没有谁家敢娶。

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却若无其事,整天出入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

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衫褴褛,形似乞丐;而另一个穿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

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

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居然也能像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

从此以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练,身法越来越熟练,也越来越能飞得远。

她利用这种功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何事了。何仙姑拗不过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

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銮舆,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

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起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已经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据说,何仙姑在宫中与武后大谈长生不老之术,并且劝说武后,要长寿首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