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灵帝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逍遥灵帝传说-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申屠澄与胭脂双双拜了天地,又向寅老夫妇磕过头,就相拥进了洞房。洞房虽然简陋,两人却春情盎然。就在这深山野谷的茅屋里,一对有情男女结成了小夫妻。

说来也怪,成婚后的第二天,山中天气大变,丽日高照,冰雪消融,山路已可行走。

为着赶赴任日期,申屠澄与寅胭脂拜别寅老夫妇,让胭脂骑马,申屠澄持缰在前,一道向南漳县赶去。胭脂与祖父母惜别痛哭之状。自不必说。

到南漳上任后,申屠澄专心公务,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把穷困荒蛮的南漳县治理得甚有起色。寅胭脂则在家充当贤内助的角色,除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外,还热心地督教僮仆,和睦邻里,招待宾朋。夫妻俩情洽心合,成为一个令远近羡慕的家庭。

申屠澄的三年任期很快就满了,因他在任内功德可嘉,被朝廷召回京城为官。

临行前,申屠澄拿出一首感慨颇深的《赠内》诗,送给胭脂。

诗云:“一尉敷梅福,三年愧盂光;此情何所喻,川上有鸳鸯。”

寅胭脂对于丈夫的情意心领神会,过了一会儿,口中也念念有词,似在吟诗。

申屠澄问其故,她说:“为妇之道,不可不知书,数载于此,耳濡目染,亦能略解吟咏,想作一诗回赠与你!”

申屠澄十分高兴,请她吟出诗作,但胭脂支吾一阵,又终不肯说出。

在南漳官民的夹道欢送下,申屠澄偕胭脂带着他们的一子一女,离开了南漳。

沿来路返回长安,渡过粉青河后,眼看就要进入胭脂曾经生活过的大山。遥望云山苍茫,寅胭脂大为兴奋,先是不停地欢呼雀跃,继而更是乐不可支地躺在河畔绿茵草地上打滚。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三十七章 刘无双与王仙客

申屠澄只以为妻子见到了久违的故土,才会如此地兴奋,所以也不在意,还在一旁为她助兴。

一会儿,胭脂安定下来,略带沉郁的对丈夫说:“日前蒙赠一诗,本拟投挑报李,终因藏拙而作罢。今遇此景,忽有一诗涌上心头,且与君作回赠。”

于是吟道:“琴瑟情虽重,山森志自深;常忧时节变,辜负百年心。”

吟罢潸然泪下,那神情似有莫大的痛苦隐藏在胸中。

申屠澄连忙安慰她说:“真是灵思慧语,诗意清丽,不过夫人终不该一心圃于山林中。倘若是挂念祖父母,现在马上就能见到他们,你为何如此伤心呢?”

胭脂好半天才勉强止住悲哭,随丈夫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天的路程,到了昔日他们相遇的那座茅屋,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他们推开柴门,屋内陈设依旧,却不见了寅老夫妇的踪影,胭脂绕室啼泣不已。

突然,她在屋角柴堆中找出了当初挂在壁上的那张虎皮,顿时转忧为喜。

申屠澄正为她把一张虎皮看得比祖父母还重而疑虑时,胭脂已破涕大笑道:“不想此物尚在呀!”于是把虎皮披在身上。

这边申屠澄还没看清楚,那边胭脂已化为一只斑斓猛虎,先回过身,冲申屠澄和一双小儿女点点头,继而仰首咆哮,声震山林,一跃而出,刹那间隐没在丛林之中。

申屠澄惊得失神了半天,待他稍稍清醒过来,急忙抱起儿女追出去,但哪里还有胭脂的踪影?

他们父子三人,在茅屋中哭守了三天,终不见胭脂归来。

申屠澄已料定妻子乃虎仙所化,情缘至此已尽,等也无用,只好拖儿带女,满怀惆怅地离开了茅屋,回长安去了。

按十二地支排列,寅为虎,胭脂为虎仙所化,因而取姓寅。既为仙,为何又要化为凡间妇人?

料想必是倾慕凡世间的夫妻情爱,才决心下凡来体察一番吧。

然而毕竟人仙非同路,终归有缘尽的一日,只能徒留下些悲怅与无奈了!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寅胭脂,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乙木天罗,木属性,防御力极强。

高峰跟寅胭脂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寅胭脂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寅胭脂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寅胭脂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很快就获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寅胭脂,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寅胭脂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寅胭脂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寅胭脂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正是唐朝的刘无双。

唐德宗建中年间,尚书租庸史刘震膝下有一个独生女儿,唤刘无双。

无双这名,说来还有一番原由,因为这姑娘天生丽质,从小就生得秀美端庄,父母爱如至宝,认为普天之下无人能与女儿的美貌相比,所以为她取名无双。

刘震夫妇仅有这么一个女儿,自然是看得比儿子还重,自幼便为她请来名师,教授诗书琴画,因而刘无双不但容貌出色,才识也相当出众。

长安市上的世家子弟,纷纷传扬:“刘家有女,才貌无双。”刘无双成了他们渴慕的对象。

无奈名花有主,刘无双自小就定下了“娃娃亲”,白马王子就是她的表兄王仙客。

王仙客是刘无双姑姑的儿子,因王父早年客死扬州任上,王母便带着幼小的王仙客,投靠兄长刘震门下。

刘王两家关系密切,两个小儿女是青梅竹马,一同玩耍、读书、长大,形影不离,情同手足。

两家父母看到他们年龄相仿,相貌相配,又情谊和洽,早就打下了亲上加亲的主意,只等他们长大成人,就合为一家。

两小无猜的日子,在嬉戏中转眼就过去。

刘无双已长大成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王仙客也到了弱冠之年,长得高大英俊,形如玉树临风,真是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

就在刘王两家长辈,准备择吉日为他们完婚之际,不料风云突变,朝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乱。

官拜尚书租庸史的刘震,也被卷入这场风暴中。受其牵连,刘无双与王仙客一对眼看就要同林的鸳鸯,却被打得两下分离。

大唐皇朝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对安禄山和史思明手下的叛将,一直采取安抚政策,把他们分封为各边镇的节度使。

节度使在辖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俨然就是各霸一方的小国王。

经过唐肃宗、唐代宗两朝二十多年的时间,节度使专权的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

他们互相争夺地盘,扩充势力,擅自传位给子孙,丝毫不受朝廷的约束。

年轻气盛的唐德宗,继位以后,决心对此加以整顿。

但是,由于势力不足和措施不当,不仅没有收回权力,倒还引起了藩镇的不满,纷纷起兵叛乱,与朝廷抗衡。

当时朝中兵力不足,唐德宗只好借用各地方的军队平定叛乱,幸而乱兵距离京城尚远,不至于很快威胁京城。

万万没料到,藩镇的军队没攻到长安,倒是从甘肃径原东下平乱的一批人马,因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赐而哗变,吵嚷着反扑京城。

唐德宗措手不及,只得暂时逃往奉天。叛军顺利地进入长安,推举废居长安的朱泚为王,登基而为大秦皇帝。

朱泚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因诛伐节度使卢龙有功,入朝受封为节度使衔而闲留京师的。

虽然在京城没有实权,但他为人豁达而轻财仗义,在长安广泛结交权贵,大有举足轻重之势。

刘震就是朱泚在京师中,交往甚密的一位朝官,现在朱泚称帝,自然也就重用了刘震。

刘震心想:乱世中,在朱泚手下或可大有作为,此番先随着他打下江山,待大局有了眉目之后,再为女儿及外甥风风光光地完婚也不为迟。

于是,刘无双与王仙客的婚事就这么暂时搁置下来,谁知这一搁就是数年。

逃到奉天的唐德宗,吸取教训,重振朝纲,擢用了贤臣陆赞为相,采用他的建议,下诏免除各藩镇节度使的叛乱之罪,以大将李晟带兵收复了京师,从而平息了战乱。

兵败后,大秦皇帝朱泚率余部西逃,半路上被部下所杀。

唐德宗班朝回京后,追查依附朱泚的逆臣,刘震首当其冲,当即论罪处斩。

府中刘夫人和王仙客之母王夫人,在抄家时,因受惊吓而死。

按惯例,刘无双作为罪臣之女,被收入宫中,充当仆役。

惟独王仙客因当时离家在外,侥幸逃过一劫,只身逃出京城,流落到附近的小城富平。

多亏古道热肠的旧友古伦收留掩护,才使他保住了性命。

古伦在富平县衙担任押衙小吏,为人热情友善。他一面安慰王仙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面多方托人打听刘无双的下落。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三十八章 陵园渡鹊桥

数月之后,古伦终于探听到刘无双被分派到皇家陵园执役的消息,于是他进一步设法接近陵园察看形势,琢磨着搭救刘无双的方法,以便使一对有情人重露笑颜。

这边说刘无双被收入宫中后,想着自己一夜之间家破人亡,情郎又了无下落,终日以泪洗面,悲郁不振。

宫中妃嫔们嫌她一副愁眉苦脸的落寞神色,又是叛臣之女,谁也不愿留她在身边使役,于是就分派她到陵园从事清扫工作。

陵园是历代帝王及皇后的墓葬地,每逢年节祭日,朝廷中就来人祭拜祖先亡灵,平日里是一些陵园守卫和杂役留守在这里。

陵园地处郊外山野中,面积很大,园中古柏苍松耸翠,阴森宁静,平时少有人迹,使役们天天就与石人石马为伍。刘无双此时已心如死灰,倒是十分适合于这种枯寂的生活。

虽然陵园地处偏僻,门禁护卫比宫中薄弱得多,但仅靠王仙客一介书生和古伦这个小吏,硬闯进去救人是不可能的。

古伦在围着陵园四周转了几天以后,终于想出了个智取的计策。

恰好这段时间,江南茅道士云游来到富平,借住在古伦家中。这茅道士身怀奇技,能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有一种仙药,吃了能使人昏死二天,二天之后又可还魂复活。

古伦制定的营救计划,就是在茅道士仙药的启示下想出来的,计划之中自然少不了这种仙药。

一个阴云沉沉、黄叶纷飞的秋日午后,一辆装饰华丽的宫车,驰向皇家陵园。

大陵园门口,官车被守卫拦住询问来由。

车上一位官中使者打扮的人答道:“特奉旨来提叛党余孽刘无双,送来皇上赐下的毒药令她自尽,以防其死灰复燃。”

陵园守卫见是宫中来使,自然尊旨照办,召来了刘无双。

使者递过毒药,刘无双迫于无奈,含恨饮下,顿时气绝身亡。

使者命令守卫将刘无双的尸体装上宫车,以便回朝复命,随即就驾车离开了。

谁知道,这宫车和使者都是假的,使者是刘家侍婢采春所扮。

这采春曾在刘尚书府中使役多年,经常见到宫中来刘府传旨的使者,因此对那一套程式和语句自然都相当熟悉。

刘家被抄后,采春流落街头,被古伦见到收下,以便一同完成搭救刘无双的计划。

采春对刘家忠心不二,也就答应冒死相助。宫车与宫廷服饰,则都是由古伦秘密制造。

他明知道冒充皇家使者,是犯欺君杀头之罪的,但为了朋友,他也不惜冒此风险。

采春的车驶进一片茂密的松林中,王仙客和古伦都待在这里。

一对鸳鸯终于重聚,王仙客一见到昏死的刘无双,抑制不住地放声大哭起来。

古伦连忙劝住他,几个人迅速把刘无双移到另一辆不起眼的马车上,然后把宫车和宫廷服饰尽数销毁埋掉。

采春和车夫都换上平民装束,又驾车急急地离开松林,回到富平城中。

过了两天,在古伦家中,刘无双悠悠醒过来,睁眼竟看到王仙客守在身边,一时想不清这是在人世,还是在阴间。

王仙客见她睁开了眼,一把将她搂住,两人相对大哭了一场。

待王仙客对她说明了前前后后的情况,采春也上来见过了小姐,主仆三人又抱头痛哭了一番。

虽然营救计划完成得很顺利,但他们仍然害怕时间长了露出破绽,所以在刘无双苏醒的当天夜里,古伦便安排他们主仆三人悄悄离开富平,循山野小径,朝南方逃亡。

他们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行至汉水旁,然后乘小舟,顺流而东,来到刘震的故里襄阳。

他们不敢住进城市,最后找到了一个山深林密的荒野地,架茅草为房,开荒垦地,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经过这段家破人亡,生离死别的一番折腾,王仙客、刘无双与婢女采春仿佛是重获新生。

他们三人相依为命,结为一体,男耕女织,过着贫寒清寂但又宁静的山中生活。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春去秋来,刘无双与采春先后各生下一子,给他们隐居生活增添了无数生机和乐趣。五个人组成了一个恩恩爱爱、和和睦睦的家庭。

农闲时,王仙客以树枝划地,教两个儿子读书。两个孩子虽在与世隔绝的山中长大,对山外的世界却知道得不少。

时移物换,朝中由唐德宗、唐顺宗换成了唐宪宗。往旧的恩恩怨怨,已被时日冲淡。

元和年间,他们的长子王度富与次子王度平,都已长大成人。

王仙客估计,此时山外不会再有人追究他们家的罪责了,就同意让两个儿子出外经商,同时也带着寻找恩人古伦的目的。

度富与度平带着山货出山,经过老河口、均州、郧阳、询阳、紫阳,直达陕南一带贩卖。赚了些钱后,就奉父母之命,翻越秦岭前往富平,寻找旧日的恩人。

二十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人事全非,两兄弟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过去认识古伦的人,打听到古伦的消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