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武公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忠武公传奇-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8)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9)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10)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三、革新吏治是实现腾飞的有力保障

(11)清心寡欲,不以物喜;

(12)克己奉公,正直清廉;

(13)修身养性,以德服人;

(14)力戒奢华,不慕虚荣;

(15)体恤民情,访贫问苦;

(16)勤政务实,戒庸戒惰;

(17)革除积弊,去冗删繁。

《咸平十七条》颁行天下,士农工商都十分拥护,只有端“铁饭碗”的国家干部不高兴,所谓革新吏治不就是给公务员上“紧箍咒”吗?干部队伍中不少人嘀嘀咕咕,发些牢骚。我们的父辈浴血奋战打下的江山,现在轮到我们就不能享受了,天理何在?还有人怂恿言官上疏弹劾忠武公,说《咸平十七条》虽然符合民情,但极不符合国情。真宗皇帝看了弹章十分气愤,对那些愚蠢的干部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我说你们脖子上架着的是脑袋呀还是夜壶呀?自朱温乱唐到先帝平定北汉,近百年来,你争我夺,杀人如麻,奉行的都是强盗逻辑。打来打去,打了一百多年,我们虽然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哪个不是提心吊胆?你没有看见百姓们还是吃糠咽菜,连一条像样的裤子都没有吗?忠武公说得对呀,“一人无食会偷,十人无食既抢,百人无食则反”。再反反谁呀?革命岂不是要革到我们自己的头上来了?等到没饭吃没衣穿的老百姓都要革你命的时候,看你能过上什么好日子。只有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我们的日子才能过得更好。到了那个时候,没有阶级矛盾,大家和睦相处,你扒个小灰贪点小钱老百姓也不会盯着你,你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就有什么样的日子。因此,朕要求大家人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贯彻《咸平十七条》的模范干部。

真宗皇帝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自此,又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在忠武公的主持下全面展开。没有几年,大宋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连年翻番,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大宋天朝一派升平景象。真宗皇帝也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国库有钱,他就年年给大家加工资。据考,根据货币购买力来分析,宋朝的工资是历朝历代中最高的。他还不失时机地给大家发奖金,工作做得出色的,还有专门奖励。除此之外,逢年遇节还要举行国宴,除朝廷命官以外,社会各界都有代表参加。每年的“三伏”“三九”,他还要向社会各界“赐冰”“赐炭”。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劳动强度大幅减低。中央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休假制度,除了传统节假、例假之外,工龄假、婚假、丧假自不必说。官员也像学生一样,冬有寒假,夏有暑假,甚至还有祭亲的私忌假,送友的饯行假。老婆生孩子,男人还有产假。当然所有的假都是带薪的。在大宋朝一个端“铁饭碗”的公职人员,一年到头也就二百个工作日不到吧。

从此,大宋一朝的人民都过上了辛福生活。忠武公也是倍受皇上器重,倍受百姓爱戴。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认为这一千多年总算没有白活,前后辅佐汉光武帝、晋武帝、唐玄宗实现了“光武中兴”、“太康之治”和“开元盛世”。现在又辅佐真宗皇帝实现了“咸平之治”,还算是做了几件实事,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因此,整天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但是,他没有想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幸福的生活也会衍生出负面的东西。当时,北方的辽国是萧**说了算,十分贫穷落后,看见大宋朝的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分外眼红。动不动就放快马过来,看见值钱的东西和漂亮的女人就抢,你不松手就杀,给边境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的守将是杨令公杨无敌的六子保灵侯杨延昭,尽管他武艺高强英勇无敌,但当时部队的管理体制很成问题。为了落实休假制度,部队实行的是轮戍轮休制,而且是三个月一轮换。轮到戍边的官兵都没有心思打仗。他们身在边疆心在汴梁,一心惦记着家里的**美妾和汴梁城里的灯红酒绿,天天盼着三个月的时间快快过去好卷铺盖走人。有些边将为了不打仗,轮戍期间,干脆就用军费给辽国边将送礼,对他们说,这几个月是我轮戍你就别来了吧。原来大宋的钱这样好搞,辽国更是得寸进尺,以致大宋边患日重。景德元年,萧**便亲自率二十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的北岸澶州,距离京城汴梁才百把公里。真宗皇帝问计群臣,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家财万贯,妻妾成群,这仗怎么打呀?赶快迁都金陵吧。反正我们有的是钱,重建一个汴梁没有一点问题。好在忠武公和寇准力主御驾亲征才退了辽兵,迫使萧**请求议和。这一仗虽然是打赢了,解了澶州之围,但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主张乘胜追击的。大家都说,辽国南侵也是穷急了眼,情有可原。那**当家也实在可怜,澶州一败,花了那么多钱,死了那么多人,还不知道她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呢。还是给他们一点钱,叫他们以后别再做傻事了。真宗皇帝差点没被大家说出眼泪来,便大发慈悲,采纳了群臣的意见,与辽国结为兄弟,还对萧**说,叔母,鸾驾远征劳苦,花费不少。世侄奉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聊表寸心。今后叔母有什么难处就支会一声,不要带枪夹棒的,伤了婶侄感情。

更让忠武公没有想到的事还在后头。到了仁宗年间,西夏来犯,边关告急。但是大家都沉浸在幸福的生活之中,没有一个武将肯挂帅征讨。仁宗皇帝悬赏百万也没有一个揭榜的。大家都说,谁也不缺那几个小钱,好日子还长着呢,千万别把小命弄丢了。仁宗皇帝气得吹胡子瞪眼,被迫搞了一个民主推荐,推荐的结果更是让他大跌眼镜。大家一致推荐一百零八岁的一品诰命夫人,归命无妄侯佘太君佘赛花挂帅征讨。推荐理由十分充分:一是她早年随夫杨无敌征战几十年,富有实战经验;二是杨氏天波府满门英烈,她德高望重,现在军队的干部多是杨家将的老部下,她具有协调指挥能力;三是自杨令公杨无敌为国捐躯后,她寡居几十年,生活也没有什么乐趣,更谈不上有什么幸福指数。她自己也多次表达了随夫捐国的强烈愿望;四是她都一百零八岁了,估计也没几年好活的了,还不如现在为国捐躯落个好名声。年轻的仁宗皇帝又不能擅拂民意,只好硬着头皮去做佘老太君的工作。佘老太君看着年轻的仁宗,顿生怜爱之心,只好一边流泪一边带着天波府的十二个老少**领兵出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十二**征西”。佘太君凯旋还朝的时候,仁宗皇帝心里过意不去,就通知三省六部的在京官员和社会各界代表,准备搞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但是,大家个个请假,不是生病就是有事,只有一些老弱病残稀稀拉拉地摇着小旗。欢迎仪式十分的萧条。佘老太君知道大家不是生病和有事,而是都忙着吃喝玩乐去了。她十分伤感,回到天波府一病不起。就这样,一百零八岁的老革命没有被敌人打死,反而被自己人活活地气死了。

这件事情的发生,是大宋男人的耻辱,也中国男人的耻辱。当时,忠武公十分气愤,便向仁宗皇帝写血书要求挂帅,满朝文武一听说,便又议论纷纷。看,一个是一千多岁的鳏夫,一个是一百多岁的**,一唱一和的,是不是有一腿呀?

大宋一朝,在幸福的生活背后,却隐含着这么多的消极和污秽。那么,他们追求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正文四十二

大宋朝人究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生活的指导思想源于何处?主要是因为两件事情的发生。一件是太祖皇帝当年对大家的“多置田产豪宅,多娶美妾娇娃,尽情享受革命成果”的建议。一件是太宗皇帝无视法律,强幸郑国夫人的恶性事件。真可谓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这些事情的负面影响象霍乱一样迅速蔓延。特别是“万岁爷做得,我们就做不得?”的思想深入人心。首先就是太宗的三儿子,后来的真宗皇帝赵恒,更是做父亲的铁杆粉丝和全国人民的表率,十五岁就和一个四川银匠的老婆睡到一个被窝里去了。这个小女子姓刘名娥,父亲刘通是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因此,举家迁居四川华阳。但刘门不幸,刘刺史在太原征战中病逝军旅,妻子庞氏只好带着襁褓中的幼女寄居娘家。但祸不单行,没几年,庞氏也随夫而逝。可怜刘娥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舅家也是贫寒门第,无力抚养,只好将她嫁给隔壁的龚姓银匠,算是伴着一门手艺,布衣粗茶能够活命。这刘娥虽然命苦黄连,却是一个天生的美人坯子,跟着银匠粗茶淡饭,却出落得身材袅娜,花容月貌,特别是那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顾盼生辉,摄人魂魄。刘氏虽然没读书,但聪明伶俐,丝弦弹唱,一学就会。尤其擅长鼓乐,一手持鼓,一手持槌,边打边舞边唱,节奏铿锵,娇艳动人。嫁与银匠之后,刘氏随夫来到汴梁谋生。银匠的手艺做进了韩王府。当时还是韩王的赵恒对能歌善舞,娇艳迷人的小刘氏一见倾心,封了银匠一个小官,就把刘娥据为己有。后来,韩王成了真宗,还将刘娥立为皇后。这是后话。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是说刘氏父母双亡,举目无亲,银匠好心收留,以表兄妹相称,只是相依为命,并无夫妻之份。但究竟哪个版本为实,那就只有真宗皇帝自己知道了。

纵观大宋一朝,凡历九帝。除神宗、哲宗二帝外,其他七帝个个**。太祖纳妓为妃。太宗强幸周后。真宗霸占人妻。仁宗宠偏废正。到了徽宗一朝,更是不理朝政,眠花宿柳,专宠京城名妓李师师。这个李师师本姓王,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师师四岁为“天上人间”的老板娘李蕴收养,遂改名为李师师,并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艺成之后,艳惊汴梁,仕子官宦之中**多多,就连梁山好汉浪子燕青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她最倾心的还是成熟男人大晟府乐正**才子周邦彦。有一回,师师正与心上人周邦彦卿卿我我,不想徽宗皇帝忽然驾到,周大才子情急生智,一头钻到师师的床底下,结果师师与徽宗的一夜欢情被他听了个真真切切。事后,周大才子一是心里有气,二是想要显摆文采。有一天,吃了几杯闷酒,头脑一热,就填了一首新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徽宗皇帝知道后,差点没杀了他,最后念他是个才子,太祖先皇又有不杀文人的遗训,才饶他一命决定将他贬出京城。还是师师主动送幸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感动了皇上,才又官复原职。

还有一个叫晏几道的大才子,“落花人独立,微雨**”就是他的句子,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他仕途失意,总也得不到徽宗皇帝的赏识,都七十岁了还只是个正科级的颖川府许田镇监。当时,全国人民都知道徽宗皇帝专宠京城名妓李师师。晏老才子苦思冥想,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之后,决定不要老脸,给徽宗皇帝和李师师献了一首新词,词曰:“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状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师师读罢,爱不释手,非要皇上用瘦金体书写出来,挂在“天上人间”的大堂上。师师一高兴,皇上也高兴。皇上一高兴,当即就封他为正处级的开封府推官。晏几道虽然因献词而得官,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他到底还是个满腹诗书的老同志,深为自己的媚态而懊悔。特别是“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之句,自己想起来都感到肉麻和脸红,真是恨不得一刀剁了自己的手指头。此后,他虽然从一个正科级的乡镇长一跃而进京为正处级的推官,却像做了贼一样,心里愧疚得不行。想当年,神童乃父晏殊十五岁荐于朝廷,真宗皇帝亲自面试,先试《九经》,再试诗、赋,学识文采斐然。真宗皇帝亲赐进士出身,并留在秘阁读书,最后官至宰相,那是何等荣耀。想想自己的行为,真是辱没斯文加辱没祖宗。就这样,开封府推官没做几年就活活地羞死了。

皇帝带了这样的好头,王公大臣们自然是争相效仿。武将们都把部队扔在边关,自己跑到汴梁城里来泡妞。实在是要打仗了,随营的侍妾和艺妓比警卫班的士卒还要多。文官到基层调研也是一个样,侍妾艺妓前呼后拥。在各级衙门里,早上上班碰面过去大家都问“吃饭了吗?”,现在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昨晚在哪睡呀?”。说在家里睡的总是低眉顺眼,不好意思,好像要矮人一截。在外面睡的人就会往太师椅上一仰,对在家里睡的人说,兄弟,来替哥捶捶腰。到了中午,在家里睡的人还要自觉地到“天上人间”去埋单。也有些家里有母夜叉的官员,早晨来上班满脸都是指甲的挠痕,更有甚者还吊着胳膊夹着双拐甚至躺在担架上,但谁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按照当时相关部门的规定,伤者可以享受公假,医药费全额报销。大家还要凑钱买营养品探视。接受安慰和问候的官员最后总是气愤地说,这可是皇上倡导的新生活运动,积极响应理所当然。贼婆娘毫无“三从四德”,回去定要动用“七去之条”休了她。

按照《建隆重定刑统》的规定,夫为妻纲,可以“七去”:一是不孝顺父母长辈者去;二是不能生育致夫家无后者去;三是淫秽不贞乱族者去;四是凶悍霸蛮乱家者去;五是有恶疾不能参加祭祀者去;六是搬弄是非离亲者去;七是挟存私房钱不义者去。所以说,当时不管是京城还是地方,也不管是当官的还是种田的,只要是个男人,动不动就要用“七去之条”休妻,而且是第四条用得特别多。当时的妇女对其它“六去”都无异议,只对第四去深恶痛绝。她们同病相怜,专门成立了“四去者之家”和“大宋弃妇协会”,打着“维护女权,还我人权”的横幅上街游行示威,要向政府和负心的男人们讨说法。但是,这种做法收效甚微,因为“**”和“小三”们也专门成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