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们回来了?这些是啥啊?”夏二郎看着院子里饿一堆东西,好奇的问道。
“二郎,这些都是碎布头,你帮我把这些麻袋搬到我屋里去。”夏大姐交代着弟弟,自己也跟着开始搬。
把几麻袋布头搬进自己屋里,夏大姐看时间还早也不急着做饭,就开始翻起麻袋里面的布头来。几个弟妹第一次看着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碎布,也跟着翻弄起来。
“花花,漂···漂····。”妞妞高兴地叫起来,两手抓着碎布头就往头上扔,向仙女散花一样把布头撒了一地,撒完自己咯咯咯地笑起来,又要伸手去抓,“咯咯···咯···,还要。”
看着一地的碎布,夏大姐赶紧叫五郎把这个小捣蛋鬼抱着,免得她再捣乱。
夏大姐把炕桌移开,抱起一袋布头就往炕上倒,色彩艳丽的丝绸锦缎像彩蝶般飘散下来。妞妞看到又是一阵兴奋,在五郎怀里扭着身子就想往炕上爬。
夏晓晴也跟着夏大姐把布头按大小分类,最大的就留来做水田衣,小点的留来做荷包,最碎的可以留下来做鞋垫;都不会浪费。
接下来的几天,夏大姐就跟家里的布头拼上了,她想多做几个荷包,下次赶集时拿出去换钱,所以她每天起床就开始做女红,一直做到天黑,连陈氏也一旁帮着她配线。家里的家务基本上都被夏晓晴接手了,只不过经过前段时间的训练,夏晓晴已经完全适应了乡村生活,现在这些活完全难不倒她了。
看夏大姐一个人熬更守夜地做了几天,才绣了三个荷包,夏晓晴觉得这样下去效率太低。就给夏大姐提了个建议,把做荷包分成几个步骤,夏大郎会画画就帮忙画绣样,二郎就比着纸样用剪刀裁布,三郎、四郎专门帮忙分类布头,夏晓晴自己就帮忙配色和缝合,夏大姐专门管绣花,夏家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工厂。
这样下来夏大姐倒是轻松了不少,但几步工序中就属她绣花最慢。最后夏晓晴又建议她外包给村里的村妇专门绣花,绣一个四文钱。第二天一早,夏大姐就把周婶叫来合计了,周婶很快就通过她的名义把绣活分配给了熟识的妇人,夏大姐也分了两麻袋碎布给周婶让也她挣点零花,周婶又是感谢。
人多力量大,没过几天就收回来,二十几个绣好的荷包布面,夏大姐和夏晓晴在家用了一天时间把它们缝合好,又用了丝线打了络子配在上面。
赶集那天夏大姐和夏晓晴一起把做好的荷包拿到镇上去卖,因为这些荷包都是用锦缎做成的,绣样好配色又鲜亮,价格也比绣坊卖的荷包便宜,等于就是专柜的品质路边摊的价格,所以马上受到了镇上广大平民妇女的追捧,一下子二十多个荷包就抢购一空。晚上回到家,两人一合计除去所有的本钱,足足赚了有五百多文钱,家里还剩了几袋碎布头,都做成荷包能赚更多。夏大姐看着赚的钱,眼睛都笑眯了。
第二十一章 往事
来了古代这个家里这么久,夏晓晴终于知道这个家的饮食习惯为什么南北夹杂了。夏父夏仕齐是陕西本地人,从小习惯吃面食。夏母陈氏却是九岁的时候跟着父母由四川搬迁自此,陈氏虽然在柳村生活了二十年多年,却还是喜爱吃米饭多些。
陈氏父亲陈维清祖上出身四川的氏族大家,只是到了他父亲那一辈,陈氏家族才开始没落了。陈维清是陈家旁支的二房庶子,姨娘是父亲的表妹,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而陈维清从小也是聪明伶俐深得父亲喜爱,可好景不长,在陈维清十五岁时,父亲突然得了急病过世,也没留下个遗嘱啥的,大房也一直视他们母子为眼中钉,老爷的丧失才办完,大房拿了银子请陈家族长主持分家,结果可想而知,二房两母子只分到少少的银子,就被扫地出门了。还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两母子靠分得的那笔钱,在外面买了房子,生活倒也过得去。
陈维清自幼聪慧,又爱好学习,十四岁就过了童试成了秀才,分家后又考了举人,只是经历了大家族的阴暗,也不愿意步入黑暗的官场,便没有继续再考,只愿做个世外之人。陈维清和夫人易氏感情深厚,两人结婚多年没有生养,陈维清也不愿意纳妾,终于在陈维清四十岁时,易氏才生下一女,一家三口过得和和美美。只是在女儿九岁的时候,族里几次三番要过继大哥的庶子给陈维清,陈维清苦不堪扰一气之下,便贱卖了家产带着家人到了长安县投靠远房姑母,后来家产也用得差不多了,陈维清经过亲戚介绍到了柳村学馆当私塾先生,后来一家人用最后剩的钱在柳村买了地建了房安下家来。
夏仕齐当时也在学馆读书,勤奋刻苦,深得陈维清喜爱。夏仕齐经常到陈家来借书看,还经常帮家里干些杂活。陈氏本是巴蜀女子长得秀美娇小,夏仕齐一见倾心,每天打着借书的旗号,没少在陈家瞎晃悠。等陈氏一及笄,夏仕齐就让母亲上门提亲。陈维清看夏仕齐长得一表人才,人品淳厚,便就同意了。
陈氏嫁入夏家最开始还是过的不错,两人基本属于自由恋爱,感情还是很好滴,除了大嫂王氏不时找点小麻烦,其他都很好。但是过门一年多,陈氏就跟她母亲一样,一直没有生育,婆婆就开始抱怨,更是和大儿媳一起背着夏仕齐欺负陈氏,陈氏性子本来就软弱,更是骂不还嘴打不还手,直到到现在陈氏看到大嫂都怕。好不容易成亲第三年陈氏才生下大女儿,婆婆更是不喜,后来夏大姐一岁时,夏母生病过世,夏仕齐也不忍陈氏再受大嫂欺负,就同意了分家。刚好那时陈维清身体不好,夏仕齐为了陈氏尽孝,也就不顾名声就带着陈氏投奔了岳父。
以上这些大都是陈氏告诉夏晓晴的,再加上她自己的一点改编加工。随着家里伙食变好,基本上每周都有汤水滋补,陈氏的身体也好了很多,每天不再是昏昏沉沉,精神也好了起来,每天躺在床上就开始回忆童年的幸福时光和家里的辛酸往事,夏晓晴就每天听陈氏讲故事,活生生的豪门恩仇录外加西厢私会记,夏晓晴听得是津津有味,就差再上盘瓜子边嗑边听了。
自从夏大姐忙于绣花事业开始,家里的杂事基本上都是由夏晓晴做主了,夏晓晴在厨房的地位也陡然上升,由打杂小妹变成了行政总厨。既然接手了这么重要的位置,就要把它干好,所以夏晓晴为了改善伙食没少下工夫。
什么大骨猪肚汤、大骨猪肝汤都属于基本配置,每周必有。夏晓晴心心念念的猪大肠,也终于趁夏大姐不注意,被她偷偷买了回来。
在前世夏晓晴十分喜欢吃猪大肠,什么红烧肥肠、干煸肥肠啊,基本上在外面吃饭都要点,辞职后在家里自己也经常做。只不过以前从超市里买回来的猪大肠,都是已那种经洗得干干净净又汆过水的半成品。现在到了古代,肉店里卖的都是那种没有处理过泛着臭气的新鲜大肠,而古代又没有塑胶手套,夏晓晴给自己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敢动手清洗。夏晓晴一直在想自己被恶心成这样,等会儿做好了不知道还能吃得下不。
夏晓晴把新鲜大肠翻了个面,把里面的脏东西用水冲干净,又用到刀刮去里面的油脂,在木盆里加了食盐和醋还有一小勺面粉,用洗猪肚的方法,开始搓洗大肠,洗好后又用淘米水清洗了两遍,再用开水汆烫好,终于变成跟超市里卖的大肠差不多样子的半成品。
夏晓晴本来打算做个干煸肥肠的,因为没有辣椒,只好放弃了。最后夏晓晴动用了秘密武器夏氏十三香,勉强做了个山寨版红烧肥肠,把一家人吃得面带油光,连家里的狗小黑都跟着沾了光。第二天夏晓晴用剩下的油汤,做了没有肥肠的肥肠手擀面,再次惊艳一片。
夏家自从有了卖笋的收入,基本上暂时是衣食不愁了,想吃点肉之类的也容易了,但是夏家也和其他乡下家庭一样,就算有钱也不会多买,更不会每天都吃。对一个现代人来说没有油水的日子实在是痛苦,所以夏晓晴没少带着几个弟弟上山下河,到处去倒腾吃的。
夏晓晴发现夏二郎真是个聪明的娃,头脑灵活一点就透,不好好培养长大了基本上也属于偷鸡摸狗无所不能那一类型的。夏晓晴没事就带着他往竹屋里跑,争取把他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全面性人才。在现代夏晓晴就是个独生女,看到别人家有弟弟妹妹就羡慕,现在到了古代好不容易有了这么多弟妹,终于可以一尝所愿了。
夏二郎自从卖笋事件以后,完全把二姐视为自己的最高指挥官,二姐说的话都是对的。二姐自从病好过后就开始爱看书了,经常带着自己到竹屋里来看书,还经常画些奇奇怪怪的图。最近二姐又叫他做了一个叫渔网的奇怪东西,把竹子用火烤弯成椭圆形,再把竹子两端用绳子捆上,椭圆形的大洞四周用细网缠好,细网是用家里的麻绳编成的,编成头小脚大。
()免费TXT小说下载
夏二郎用了两天把夏晓晴要的东西做好,夏晓晴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居然跟自己在前世看见的捞网差不多,只是由铁圈变成了竹圈。夏晓晴用线把蚯蚓拴在木片上绑在竹圈里,等准备工作做好,夏晓晴就带着二郎下河网鱼去了。
第二十二章 改善伙食
古代的鱼确实淳朴,夏晓晴把捞网放下溪水里没多久,就网上来四五条野生鲫鱼和一条三四斤重的大鲤鱼,还有无数无数条小鱼儿。可把姐弟两高兴坏了,五斤重的大鲤鱼在集市上要卖到一钱银子呢,比猪肉可值钱多了。夏晓晴瞬间想到抓鱼去卖,想想又觉得不太现实,谁能保证每次赶集前就能抓到鱼呢,抓了鱼运输也是个大问题。
夏晓晴叫夏二郎用木盆把大鱼装,剩下的小鱼儿全都放生了,小鱼儿肉少刺儿多本来就没啥搞头,还是等长大点再来抓。其实看到那些放生的小鱼苗,夏晓晴在想最好是能找个池塘把鱼苗养起来,养上几个月就可以上集市卖鱼了。
夏晓晴想起父亲的一个老领导唐爷爷,家就住在夏晓晴家那栋楼的顶楼,退休后闲着没事儿就在天台上靠着围墙修了一个半高的小鱼池,里面放了假山,种了荷花,还养了些小鱼儿,想着小鱼儿是买来给孙女捞着玩的,就只在市场上买了些生命力旺盛的鲫鱼苗,结果没想到过了几个月那些小鱼儿居然都长成了大鱼,最后连那小池子都快容不下了,唐爷爷除了自家抓来吃以外还送了不少给邻居家,那段时间夏晓晴家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连唐爷爷的那个小鱼池都能养得活,在自己家附近挖个小池塘养养鱼应该也没啥问题。看来得找个时间在家附近转悠一下,看哪儿合适挖池塘。挖了池子,在从小溪里捉点小鱼儿回来养着,养大了就能保证家里每周都有鱼吃了。
网到的几条鱼,晚上就被夏晓晴做成了全鱼大餐。夏晓晴派二郎去邻村王大家买了豆腐,用鲤鱼鱼头熬成|乳白色的鱼头豆腐汤。剩下鲤鱼鱼身被夏晓晴片成鱼片配上家里的酸笋做成了酸笋鱼,其实夏晓晴原本打算做成酸菜鱼的,无奈没有酸菜就只好用酸笋代替了,还好原理差不多,味道也大同小异,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问道已经很好了。捉回来的鲫鱼夏晓晴拿出了两条来红烧,又拿了两条撒了夏氏十三香做成了烤鱼。
自从到了古代,夏晓晴才知道乡下家庭把食用油看得多珍贵,平时家里的菜多是用水煮方式,有时候炒菜都只放小小的半勺,炒肉的时候也几乎不放油,小小一罐油都能吃一个多月。夏晓晴在前世从来没操心过炒菜用多少油,家里做菜只有多放就没有少放过,方正在超市买食用油也很方便,价格也不贵用完再去买就行。夏晓晴才开始掌厨时,还是按照自己在前世的做菜方法,因为浪费油没少被夏大姐批评,后来才慢慢改过来。所以这次的全鱼大餐,除了红烧鱼,其他几道菜夏晓晴就基本上没放过油,全是原汁原味。
全家对于二妞的做菜水平都感到不可思议,短短一个多月就可以独自上灶了,做出来的吃食居然比夏大姐这个常年下厨的人做的都还要好吃,而且经常还做些以前家里从没吃过的东西出来。每次夏大姐也常常怀疑,但夏晓晴都推说是在送笋的时候,福满楼的大厨交她做的,还有就是在竹屋里看书学的,久而久之家里人也就习惯了。
夏晓晴专门留了一条鲫鱼,准备第二天给妞妞做鱼肉粥吃。妞妞已经快两岁了,不仅长得瘦瘦小小,还不太会走路,说话也不太利落。在夏晓晴印象中,在前世有个同事的孩子都能满地跑了,还会好些唱儿歌,有一次周末加班带到公司来,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让全办公室的人都高兴不已。虽然不知道到是不是后世的孩子都要聪明些,但是妞妞一看就知道明显有点营养不良。
陈氏生完妞妞身体就一直不好,奶水也少得可伶,好在那时候周婶也生了狗儿,奶完自家的娃娃,也帮着奶妞妞,虽然周婶身体好奶水多,也不够两个娃娃吃的,妞妞才几个月就开始吃米糊糊,夏大姐也没有养奶娃的经验,也不知道合理搭配,就光喂点米糊、米粥一类的,后来大点长了牙能吃饭了,就跟着几个哥哥姐姐吃窝头米饭,又长期没有油水,想营养充足都困难。
夏晓晴前世虽然没结过婚生过娃,但没少听到有孩子的同事,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谈论育儿话题,知道小孩子长到六个月就要添加各种辅食,比如在吃蒸鸡蛋羹、用鱼肉煮粥、用大骨汤熬粥,在米饭里加鸡肉泥、猪肝泥等等······
自从夏晓晴掌管厨房后,妞妞的生活也得到了质的提高。夏晓晴经常用大骨汤煮粥加上各种蔬菜煮的香香给她和陈氏吃,基本上两人的体质差不多,都需要大量的食补。夏晓晴还经常拿大姐给自己的零用钱跟周婶买鸡蛋,变着方给两人补身体。日子一久夏晓晴买鸡回来下蛋吃肉的愿望更强烈了。
既然想养鸡,就要有围墙才行,不然又被夏大娘下黑手,会把自己活活气死。第二天一早,夏晓晴带着夏二郎围着院子溜达了一圈,准备大概筹划一下怎么建围墙,最好在找点地方挖个池子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