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神秘的玛雅末日预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12神秘的玛雅末日预言-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常识:玛雅人不仅仅在球赛中选择出哪些人作为人祭,还会运用其它的方式来找寻人祭的对象——战争中的俘虏。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俘虏并不是在一般我们所了解的战争中战败而捕捉的那些人,而是刻意制造机会让其成为俘虏的。

各个玛雅部落之间,为了能选择出人祭,竟然会相互商议好在某月某日的某个时刻进行一场“战争”,这样,在战争中被俘虏的那些人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祭的对象,也方便了部落双方都可以完成求雨的仪式。到了比赛的那天,双方于是各派出武士在预先商定的地点展开战斗。那些战败被对方俘获的人便只能作为战俘在对方部落祈求雨神降雨或其他仪式上做人祭。

人祭的场面十分惨烈,照例是剖胸取心,并且,获得俘虏的一方还会在死者的某些骨头上雕上花纹,将此奖励给那些抓获战浮的人,充当他的战利品。这种做法,实在过于无厘头和不可理解,像极了罗马角斗士被迫互戕的情况。

虽然这样的做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促进作用,比如抑制人口快速增加。因为伴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地球上的人们彼此占有的生存空间都在减少,更别说那些耕地、海岸线、矿藏等等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所以,当人们在互相抢占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的时候进行战争与屠杀,对于抑制人口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毕竟这种做法过于血腥,也不太尊重人类的人性。

话题又再转回来,我们再去看看玛雅球赛的那种严酷性。任何人都知道,当比赛变成了一种你死我活的争斗之后,那场面肯定会非常地激烈且带有血腥。玛雅人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以球赛的胜负决定人的死活,将球赛这种游戏赛事赋予了生死攸关、你死我活的色彩,自然就将球场变成了一个血腥之地,毕竟,那里关系着自己的生死命运。

就这点看来,这种球赛和我们今天的球赛相差九万八千里,一个是以生死为目的,另一个的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所以,在规则上也就有了明显的不同。现代球赛有着严格的规则,不能怎样,怎么怎么样算犯规,犯规太严重有可能被罚下场或者禁赛。但是对于玛雅人来说,这一套规则完全没有意义,他们的规则只有一个——要人死,在这种规则的促使下,每个球员攻击性的调动都是被迫的,并且强度也可想而知肯定比现代球赛猛很多。

虽然两类文化活动的表象都是假的战争(现代人为了娱乐,玛雅人为了抉择出人祭对象),但两者还是具有本质的不同点:玛雅人调动它的手段和目的是借助于神的名义,而现代人调动它的手段和目的不是为了健身强体,就是为了不同群体间的荣誉,或者有时也纯粹是为了钱。

从玛雅的球赛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这种最原始、最本能的生物竞争方式,竟然在玛雅文化的文饰下成为了一种象征,还是一种合乎道德与社会伦理的象征。

在玛雅遗址的一些其它城市中心,也大都有上面介绍的这种类似的球场发现,但规模都比这要小得多。甚至,经过考察证明:后来的球赛在场地形式上出现了变化,原来直立的边墙改成了斜坡,宽度也加大,与中间场地宽度相等,曾经常见的环行球洞(篮框)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个鹦鹉头形的标记。只是,唯一不变的是球赛的目的,以及球本身,都是重达5斤的生橡胶制的球。

由于比赛规则中,运动员不能用手或脚触球,只能用膝部和臀部顶撞球,所以,运动员在装束上也不同于现代的篮球。考古人员曾经在遗址的多处都发现了有一些重约20吨的石刻头像,甚至其中有一个还戴着一个头盔。没有人知道这些头像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根据他们的装束已经对玛雅文化的研究,目前对此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种头像是首领或武士装束的一部分,而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球赛队员为预防5斤重的橡胶球砸破脑袋而戴的保护用具,犹如现如今橄榄球运动员戴的全身披挂。

不论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球赛就是为了要选出某些人去死亡。在所有遗址中发现的球场都有一个共性,他们都建在神庙旁边或干脆与神庙融为一体。从中可见,球赛杀人的目的始终贯穿在球赛之中。玛雅人并不是好斗的民族,甚至可以说他们并不具有别的民族具有的掠夺性,因此,在没有领土、食物、配偶等等利害冲突的时候,他们能人为地制造一些战争,再规定一种毫无道理的游戏规则,刻意制造输赢,导致冲突,不能不让人对他们表示佩服。这层佩服又双层的涵义:第一层意思,是佩服于他们的蒙昧与不珍惜生命、不尊重人性;第二层意思,是惊叹于他们的某些文化竟然是残酷的产物。

不过,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玛雅人仍旧是尊重人权,倡导平等的民族。至少,在他们那个年代里,他们能想到使用这样一种看起来“公平”的方式追逐平等,这其实说明了玛雅人的一些本性:他们不畏死,死又何妨?只要能换来民族、其他人的平安,和谐;他们懂得自我安慰,在宗教的虔诚信仰中,他们知道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但谁也不愿意无故地让对方付出这种牺牲。所以,玛雅人虽然血腥,虽然有一些蒙昧的举动,但整体说来,他们仍然是一个各方面都懂的权衡的先进民族。

第四章 我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我们正居住在一个急速变暖的星球上。全球暖化将会引发暴雨、暴雪、洪水、飓风、干旱、酷热、酷寒等气候灾难,后果将是灾难性的!面对岌岌可危的紧急形势,面对生存危机,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威胁,国际社会正在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作为地球一份子的我们,必须腾出手来,拯救地球!这是你我共同的责任!拯救地球,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拯救地球,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根据美国宇航局2007年12月的卫星资料显示,北极冰层的厚度比以前减少了23%。航海资料则显示北极冰层比1950年代减少了50%。其他破纪录资料显示,格林兰表面冰层融化的速度大于十五年前的四倍;北极冰层表面温度是七十七年纪录史上最高的。气候科学家齐瓦利博士预测:北极冰层将在2012年夏天融冰季节结束前完全融化。

南北两极的冰层将阳光中70%~80%的热量反射回去,能够稳定两极海洋温度维持低温。如果冰层融化不足够反射阳光,就会使海洋升温,反过来进一步加速冰层融化。

1992年,科学家关怀社会联盟的1700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包括大多数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就已经在大声呼吁世界各国联手迅速遏制全球暖化,“我们剩下不到十年或几十年可以避免,我们所面临的威胁一旦无法挽救,人类的希望将非常渺茫。”“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已逼近警戒线!”数据显示,65万年来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范围是180~330ppm,但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380ppm,逼近了450~550ppm的“威胁水平”。由于土壤、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逐渐消失,如今排放的二氧化碳都会在大气中留存100年之久,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后人将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全球暖化导致北极永久冻土层的消融。永久冻土中含有远古时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仅仅是北方生物带和北极生态系统内的永久冻土带,就含有大约7500亿吨有机碳,全球暖化使这些气体释放出来,将会进一步加速地球的变暖进程。2009年3月,在哥本哈根气候变迁会议上,法国气候科学与环境实验院的西艾斯博士警告,全球平均气温只要上升摄氏2度,就会在北极广阔的永冻层地区引发碳“定时炸弹”,持续暖化的北极土壤会导致细菌繁衍,引发另一循环的气温加速上升,并可能释放数十亿吨具有爆炸性与致命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中,不仅会加剧全球暖化,还会导致火灾,造成大量人员窒息而亡,后果不堪设想!

“南极冰盖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6米,淹没一些沿海城市,包括纽约、孟买和上海。”“灾难可能不会在100年后发生,或者说它很可能会在10年后发生。我们不知道,但是一旦发生,它可能是突然间发生,几乎是一觉醒来,这些城市就不见了。”这是2007年11月17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全球气候变暖发出的警告。2008年6月23日,美国航太总署戈达德,太空研究所主任暨顶尖气候专家詹姆士·韩森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强烈呼吁:“情况已非常严重,我们必须采取紧急行动”。

2009年2月6日,《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报道:一个由美英法等国组成的科学工作组近日公布的一份科研报告称,大气层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已经达到危险程度,达到“不可逆”水平,即使现在急剧缩减排放也无法避免气候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目前唯一可做的就是降低灾难带来的后果,但这个机会也会稍纵即逝。最近十几年来,国际社会在积极应对全球暖化威胁的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很多国家不断开发太阳能、海洋能、生质能、风力、水力、地热等再生能源,来减少化石燃料和煤炭的使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然而,与全球暖化的严峻形势相比,效果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因此,拯救地球,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工业革命——气候异常的元凶

环境污染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而是一位远方来客。早在14世纪初期,英国就注意到了煤烟污染;17世纪伦敦煤烟污染加重时,有人曾经提出过改善大气品质的方案。不过那时候,污染只是在少数地方存在,污染物比较少,污染力也比较轻微,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尚不至于造成重大危害。

环境污染发生质变并演变成一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危机,肇始于18世纪末叶兴起的工业革命。我们可以把这场革命视为人类环境污染史的分水岭。

1。18世纪末—20世纪初环境污染的起步

从18世纪下半叶起,经过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首先是英国,而后是欧洲其他国家、美国和日本相继经历和实现了工业革命,最终建立起了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为基础的工业生产体系。这是一场技术与经济的革命,它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为基本动力。而蒸汽机的使用需要以煤炭作为燃料,因此,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和推进,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随之具备了空前的价值,煤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而煤的大规模开采和燃用,必然会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的污染物质,这些具有超强污染力的“毒气”迅速进入了大气中。

与此同时,在一些工业先进国家,矿冶工业的发展既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又释放出大量重金属,如铅、锌、镉、铜、砷等,不仅污染了大气,还污染了土壤和水域。而这一时期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构成了环境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另外,水泥工业的粉尘与造纸工业的废液,也会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其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除英国外,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如芝加哥、匹兹堡、圣·路易斯和辛辛那提等,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至于后来居上的德国,其环境污染也不落人后。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的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严重的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并且,就在空气中弥漫着有害烟雾的时候,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到20世纪初,那些对污水特别敏感的鱼类在一些河流中几乎绝迹了。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环境污染尚处于起步阶段,污染源相对较少,污染范围较窄,污染事件只是局部性的,或某些国家的事情。

2。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环境污染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国家煤的产量和消耗量逐年上升。据估算,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世界工业生产和家庭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硫每年高达几千万吨,其中2/3是由燃煤产生的,由此酿成多起严重的燃煤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如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和美国的多诺拉事件。

1930年12月4—5日,在比利时的重工业区马斯河谷,由于气候反常,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凝聚在靠近地表的浓雾中,经久不散,结果酿成大祸,致使大批家禽死亡,数千人中毒,60人丧命。

1948年10月27日清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山区工业小镇多诺拉的上空,烟雾凝聚,犹如一条肮脏的被单。其实,多诺拉的居民对大气污染早已司空见惯,因为这里的钢铁厂、硫酸厂和炼锌厂一个挨着一个,日以继夜地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但是,像这一次的“奇观”他们却从未见过。因逆温层的封锁,污染物久久无法扩散,整个城镇被烟雾笼罩。直到第6天,一场降雨才将烟雾驱散。此次事件造成20人死亡,6000人患病,患病者差不多占全镇居民(14000人)的43%。

20世纪30年代前后,以内燃机为动力机的汽车、拖拉机和机车等在世界先进国家普遍地发展起来。1929年,美国汽车的年产量为500万辆,英、法、德等国的年产量也都接近20万—30万辆。由于内燃机的燃料已由煤气过渡到石油制成品一一汽油和柴油,石油在人类所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开采和加工石油不仅刺激了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且导致了石油化工的兴起。与此同时,石油的应用却给环境带来了新的污染。

这一时期,“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美国后来居上,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美国的汽车拥有量在1938年时就已经达到2944。3万辆。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铅尘、烟尘等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醛类、3,4一苯并芘等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进一步加剧了大气的污染。一定数量的碳氢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