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凉快的人,还是哪凉快去。
人人平等?
平你个SB!
为什么本来并不复杂的现象,却有那么多的人看不穿,并相信且越来越相信着这个“人人平等”的理念呢?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哪怕是最为底层的弱者,获得的权利与享受也越来越多。——平民们,再不必担心沦为奴隶而被奴隶主随意砍头;百姓们,再不必担心农忙时节被封建主驱使着先服完领主的劳役。
在方天来的那个时代,你只要有钱,甚至可以穿着比国家元首更华丽更庄重的衣饰,而不必担心有人跳出来说:“好贼子,该杀!”——那个因衣饰样式及颜色而获罪于强者体系的时代,不论是在中还是在外,都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样的事例,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于是许多人就真心认为着,人人平等的理念,是时代和历史的大势所趋。
但是他们在看到那些现象的同时,没有看到另一个现象。
那就是——
一千年前,天下共有十块钱,强者独占其一,弱者合占其九。
一千年后,天下共有一百块钱,强者独占其二,弱者合占其八。
弱者们只看到自己手中的钱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却没有看到,在世界的势力天平上,筹码,正渐渐越来越多地滑向了强者那边。
直到总有一天,天下共有一万块钱,强者独占其五,弱者合占其五。
这将是一个时代和历史发展的临界点,一个无论怎么大书特书都绝不为过的重要分界点。
这个临界点,这个分界点,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此之前,弱者们如果过不下去了,那么,只要联合起来,甚至只是一小部分地联合起来,就完全可以再开乾坤,重立天地。
但是在过了这个界点之后,他们将永远地失去了这个资格……
奴隶时代,哪怕奴隶主再残暴,再随意地残杀手下奴隶,甚至每天都要生吃人心,他也不能把手下的奴隶全都杀光。——他需要他们。
但是未来的某一天,强者,对弱者,终将再无任何需要、任何仰仗。
那将是一个强者为所欲为,而弱者失去任何一项权利的时代。那个时候,弱者可以生活得很好,也可以生活得很坏,但不论好与坏,都只在强者的一念之间,他们自身,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
这才是时代与历史的大势所趋。
因此,人人平等,这个理念,若是强者相信,那是令人欣慰的,那样的话,世界将会变得很美好。
但若是弱者相信,则是令人悲哀的。
因为身为弱者,却又相信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意味着亲手扼杀了自身一步步向前发展、一点点向上进步的意志和力量,于是,在心理上暂且尊严着的同时,却在实际上,渐渐滑入那无有止境的深渊……
这是一味强者专为弱者开出的三步蚀心断肠散,服下后,一步相信世界美好,二步相信天下大同,三步自身化为枯骨,成为滋养世界的养料。
——这样的话,世界也确实因他而美好。群书院。qunshuyuan。
第四百三三章我心当如量天尺,量天量地量众生
前世时,方天看过一部影片,《天地大冲撞》,那个宣扬自由平等的国家出的。
影片讲的是彗星撞击地球,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地震、火山、大陆位移,以及大洪水,政府启动“方舟计划”,让100万人进入方舟避难逃生。
这100万人怎么选?
其中的80万由电脑随机选择,然后剩下的20万,由权力部门指定各方面的社会优秀人才,如医生、科学家、工程师、军人、教师、艺术家等。
这个安排看起来相当合理。——保证了大部分的平等,又照顾了人类的精英,兼顾了理想与现实。
影片中女主角最后的选择,更是相当地彰扬了人性中的爱和美好。
这是影片中的安排。
如果真实的情况发生,会怎么样?
恐怕会不那么美好。
但不管怎么说,这里都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谁被选择,谁被放弃?
总有人是弃子。
有分量未必就不是弃子,但无论如何,有分量的人,成为弃子的机率,总是要比那些没有分量的小一点吧?
方天来的那个时代,只要不是太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民众小时就都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而充斥于学业过程中的各种比赛绝不少见。每当这个时候,校里院里班里总要抽出前三、前五、前十、前二十名之类的。参加比赛。
为什么不随机选择呢?那样可以更百花齐放,更多姿多彩嘛!
事实是。不具备相应分量的人,没有被选择权。平等?你只能在与你相同情况的人中寻求平等。
就像奴隶社会。除了极少数奴隶之外,大部分的奴隶们之间,也都是人人平等的嘛!人类社会越发展,那“人人平等”的覆盖率,说不定反而是越低。
因此,在方天来的那时代。如果你说我们自由度比你们要大得多了,奴隶们会集体羡慕,但如果你说我们人人平等,那奴隶们就都笑了。
而自由度大小。实在和人性什么的没有一毛钱关系。
那是社会发展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利用程度提高了,人类获得的整体资源水涨船高。于是,人类就从天时不济时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变成了天公作美时的“佃农家也蓄了几筐”。
这种情况下,某些东西就被隐藏了,阳光下,显得处处美好。
然而,只是隐藏。
——从未消失,从未改变。
这一次锻炼计划,其实也是一个试探。一个是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的对欧文的安排。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站到高处。
地位越高,越是风急浪大,越需要立得定根脚。
前世的一本叫做《菜根谭》的清言小品中有一句话,“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这话说得,实在是大实话。
所以宋时的苏东坡这个废柴就在感叹着:“高处不胜寒。”
不擅权力斗争,却又因为才名满天下而走到了超出其自身分量的高位。于是被一群同位但是明显更具分量的对手们打得找不着北,于是这位仁兄只能苦逼地借诗词以遣怀。
但是你既然这么弱,却又这么有才,让谁看着,都实在是忍不住踩一下啊。
世上的人有两种,一种不好踩,一种好踩但是踩起来没有什么成就感。但有时候有的人偏偏能奇迹地将两种情况集为一身,成为一个让人既好踩,踩起来又分外带感的人。
苏大学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于是这位仁兄不可避免地成了国宝,受到众人的一致宠爱和抚摸,就连他的朋友们,也是如此。
“我穷旧交绝。”这位阁下在一首诗中这么说着。
这里的“穷”不是指没有钱,而是穷途末路。——当然,一般而言,穷途末路的时候也未必有多少钱就是了。
前世的时候,方天读到这首诗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那个学富五车才气冲天不可一世的苏大学士,有朝一日,居然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但是这一世,方天明白了。
在提炼出立世、游世、经世这个人类活动体系的时候,就明白了。
学富五车也罢,才气冲天也罢,苏国宝之能,下不涉立世,上不及经世,他的领域,只在游世。但是很遗憾,他踏错了圈子,或者说那个时代,还没有发展出一个足够大的让他从容遨游自在畅泳的圈子。
于是只能进入一个本来并不适合他的圈子中,然后被这个圈子中的居民们聚众围观。
这位阁下有一次拍着自己的大肚子说:“我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其实他不是不合时宜,而是踏错了圈子。如果不换圈子,那么把他放到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合时宜。
这是不擅登高者,登到了高处的杯具。
方天既已明白此中道理,自不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将欧文就这么地推出去,让他“更有分量”。
分量大小或许是衡量人生是否成功和华丽的标准,但绝不是衡量人生是否得意、舒适与幸福之类的标准。
方天前世有位朋友。
爷爷林业局,外公电力局,两个舅舅,一个在电信,一个在邮政,两个姑姑,一个在工商联,一个开了家小超市,父亲和母亲,一个县中学教员,一个县医院主治医师。而他自己,在医药公司。
都在一个县里。
都不是所在单位的执权柄者。或者说“具相当分量”者。
这么一家,这么一个只是在偏僻且落后的小县城中生根发展的一个小家族。别说放在省里市里了,就在这个县中。都不怎么起眼,至少这个县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不知道他们。
他们很有钱吗?不是。
他们很有权吗?不是。
这里,也很难称得上是什么他们的领域。
但是在这里,他们如鱼得水,大事小事。总是可以左右逢源,当这些关系全部扭合到一起的时候,织起来的网络,足以让他们至少十代以内。无虞“立世”之事。既无虞立世,那游世的心,自然便来了。
得意、舒适什么的,不需言表,而自在其中。
亿万富豪有他们幸福吗?
地方大员有他们幸福吗?
很难说。
所以在方天看来,枫林佣兵团有两条路。
若是欧文可堪造就,并且团里也有不少英锐挺拔的兄弟,那就将其发展成大树,树大树高了,固然招风招忌。但是同样也能吸纳到更多的阳光雨露,活得更加纵意自在。
若是欧文不堪造就,那就让枫林就这么地下去,不向高处发展,而向纵深延伸,成长为盘根错节的灌木丛,一点都不招风,但是绝对稳固。
就像许多高山或者沙漠植物一样。
其长在地面上、呈现在众人视线中的部分,很是矮小不起眼。但是深挖下去,才会发现,它们的地下部分,足是它们地上部分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长。
这么地,身在下游,不动声不动色实际却又悠闲自在地过着衣食无忧的小日子,也未必不是一种选择。——虽然这种选择,有着极大的先天不足。
方天的前世,便是这样。
这一世,开始时虽是迫不得已,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但是已经领略了这条道路上某些滋味的方天,就算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也不会再走前世的那一条路了。
什么滋味?
不是万众瞩目,不是权柄在握。
而是在一步步前进的过程中,一点点彻底掌握自身的心灵,又一点点彻底向世界开放自己的心灵。
既独立着,又开放着。
独立的时候,我即一圆满之小天地,开放的时候,我与外界之大天地融和不二。
这点,是前世的那条道路,不能带给他的。
这个时候,方天又想起了一句话。
一句来源于前世的,他在这个世界说过,并给他带来了一段奇遇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北宋一个叫张载的人说过的话。
前世时,方天先是知道了这句话,然后才知道了张载这个人,并由这句话而敬佩着这个人。
这一世,具体地说,现在,方天仍然敬佩着这个人。
但在这个人和这句话的关系上,却已然有了一个新的看法。
什么看法呢?
一句话,四个字。——大而无当!
再明白点说,这句话虽是由张载所言,但是他这个人撑不起这句话,他没有将这句话“立”起来的那个分量。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点,他做到了哪一点?
退一步讲,他提出了哪一个具体的不与世而移的丰足体系和设想?
没有!
一个都没有!
所以,这句话只是这句话,而这个人,也只是这个人。人与话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
张载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但那种程度的了不起,与这句话的了不起,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如同天堑般的鸿沟。细究此人与此话,不过是,天地有至理,经此人之手而出,此人只是一个中转,如此而已。
或者说得好听点:天地有至理,偶借贤人出。理可曰至大,人只是中贤。
中国古代有云,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何为不朽?
不因世而废,却又能与世而移。
以方天现在的眼光看去,在他有所了解的前世几千年华夏人物里面,能称得上“立”的,老子算得一个,孔子算得一个;蜀相算得一个;秦皇算得一个,某位被方天在此世篡改过词作的大波SS算得一个。
还有一个,不,最后这只能算得半个,那就是衰到了相当程度的杨二。
按前世某些小说中的说法,杨二就是个典型的“以力证道”的人物。
然而很遗憾,此君开天未成,结果灰灰了。
但是他的“道”,被继承了一下。
所以算得并只能算得半个。
……
夜风送爽,夜露送凉。
似乎是受到这风露的吹拂和滋润,方天脑海中,那如无边苇絮的思绪渐渐凝聚,终又是形成一滴清露,滴落在方天心思。
我有一个贯穿一生的目标;
我对这个目标有着深心里的认同、向往和自豪;
我将始终在通向这个目标的道路上行走着,哪怕速度很慢,哪怕永远也到不了。
这便是那滴清露。
第四百三四章那一步!晋入法师
万般思绪此凝聚,一点清露落心思。
方天抬头,望向夜空。
这一天,是九月十二日,这一夜,月微星满,点缀棋盘。——天为棋盘星作子啊!
方天忽然想起了这句话。
夜空中,那看起来再璀璨的星星,也只是散发着微不足道的清光。
只是,来自前世,站在那个世界的文明高度上,方天已经知道,跨过那漫长遥远以不知道多少光年计的距离,每一颗星子,都是一个浩大的太阳,向外肆意地散发着光和热量。
不止星辰是如此。
其实,哪怕只是一粒再渺小不过的尘埃,在高倍显微镜之下,也都作着类似的呈现,如同一个小小的太阳。
宇宙造物,就是这么的张扬,就是这么的浩荡。
惟有我辈,身而为人,身为生灵中之超拔者,身为可操可控这天地万物的存在,却多是曲屈着自身的心灵。
方天想着前世时人类的历史。
往古之时,人要与天争,与地争,与群兽争,披荆斩棘,沥血伏杀。一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