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古陆-恒天大帝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联合古陆-恒天大帝传-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庆之、李卫权、赵全、孙兵都是西川军事院校第一批毕业的青年军官中的皎皎者。尤其是陈庆之,他是恒帝国开国元勋陈子皇的第三子,自幼在洪河边长大,精通水性,当年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在院校中选读了没人愿意学的水战课程。常天非常欣赏此人,陈庆之刚一毕业,就将他放到洪河水军参谋的位置,这次大军出战更是直接将他提拔到水军军团参军的高位。其实陈庆之所以得到常天的特别亲睐,一方面是家族的背景,但更重要的还是他本人治理水军的才能。
        范幼冲与唐越楚、高进等人上岸后,常天与陈庆之等一干水军将领最后敲定了水战细节,决定明日开始主动进攻下游的荆州水军,务必配合范幼冲在同一时间向荆州城发起两面攻击。
        在荆州城头眺望的宋轮也似乎被恒帝国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的千余艘战船吓住了,他想不到才几年的时间,老对手依靠强大的财力建立起来的水军已经在规模上大大超过了老牌的荆州水军。宋轮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就是荆州水军实战经验形成的强大战力怕不是初建的恒国水军所能比拟的。在陆战方面,宋轮想都没想过要和对方在城外决一雌雄,所以他将所有的军队全部撤回了城内,准备依靠水军一战。
        第四日清晨,当雾气刚刚褪去,恒帝国的四百主力战船按照陈庆之拟定的作战计划便向下游的荆州水军战船扑了过去,常天的旗舰居中,其余安装了大将军炮的战船处于左右前方,五艘炮舰呈V字形排列。荆州水军因为处于下游,只能静待常天的水军冲下来后才能开战,所以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位置,但这不愧为原玄黄帝国战力最强大的水军,近四百艘战船排成的整个队列面对上游猛冲下来的战船丝毫不见混乱,双方一开始接触便展开了惨烈的撕杀。在旗舰的率领下,恒国的五艘炮舰开始了无情的炮击,战场上的所有人都被这种远距离杀伤力巨大的火炮惊呆了,尤其是荆州水军坚强的战斗意志随着一声声炮响渐渐化成了云烟,常天的水军则士气高涨,才一个上午,强大的荆州水军被消灭大部,剩余的举起白旗,选择了投降,荆州水军统帅卞通被火炮所伤,不久阵亡。
        范幼冲的陆路此时也进逼到了荆州城下,将十五万荆州守军彻底堵在了城内。宋轮根本没想到水军会在一个上午就彻底战败,这会就是想跑也跑不了了,所以只好困守待援。
        第五日,恒国的十五门火炮从水陆两个方面同时开始炮击荆州城,并敦促对方投降。这种火炮对付木制战船的破坏力是惊人的,但对付用石头和砖砌的城墙却没那么容易,其威慑力大过破坏力。荆州军哪里见过这么恐怖的家伙,到了最后没人再敢站在城头。恒国的军队也不急于全面进攻,每日就用火炮对城内进行着反复炮击,搞得城里的人惶惶不可终日。十天后,常天向城里送去了最后通牒,暂时停止攻击二日,如果不投降,二日后将全面进攻,待城破之后将严惩守城将兵。常天军由于火炮的弹药耗尽也不得不等待后续补给。
        宋轮在夫人如花的坚持下,决定抵抗到底,只是派往汴梁的人至今不见回音,援兵什么时候能到,他实在没底。远在汴梁的何士岩此时因宰相马金星往吴、越两国游说不在身边,也拿不定主意该怎么办,他手里也没有更多的兵可以增援荆州,再说中州方面战况不明,汴梁的军队也不敢随意调动,他现在只希望宋轮能多坚持一段时日,等待吴、越出兵。
        二天后,在冯班的亲自押送下送来了大量的弹药和新造的五门大将军炮,在他的建议下,陆路方面的十门大炮不再四处开花,而是集中一个点进行攻击,水面上的十门则负责对城内继续进行压制性攻击。在十门火炮的反复轰炸下,荆州西边的一段城墙终于轰隆一声倒塌了,在范幼冲的命令下,轻步兵团在高进的指挥下,向城墙缺口发起了冲锋,并架起了云梯展开了全面进攻。把唐越楚急得团团乱转,很想去责问范幼冲为何不让重装甲兵团打头阵,不过这会的唐三少爷不是十四、五岁的毛头小子了,在副参军李卫权的劝说下终于放弃了责问的念头。
        城里的荆州军明显抵抗意志异常坚决,这些人有感于何士岩打击豪强、地主有利于普通民众的政策,无不效死。高进的轻步兵团几次冲进城里都被赶了出来,这边的火炮因为怕伤及自己人早已停止了射击,残酷的拉锯战使得城墙缺口处堆满了两军官兵的尸体,范幼冲在冯班的建议下,暂时停止了进攻。
        当日下午,按照冯班的提议,将火炮分成五组,每组前后相隔二十米,拉到城墙缺口近处,进行了一个时辰的炮击。埋伏在缺口附近的守军当时没经验,哪想到有这一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这边范幼冲终于下达了重步兵团在前,轻步兵团两翼全线攻击的命令。
        唐越楚终于等到了这个盼了很久的命令,大吼一声就往缺口处奔去,真是有什么样的将官就有什么样的士兵,这些重装甲兵们,也学着主将的模样狂吼一声,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一窝蜂般冲了出去。
        唐越楚及手下的这些重装甲士兵就不是高进的轻步兵所能比拟的了,荆州守军也没多少重装甲部队,所以双方在缺口处一接触,简直就是一场屠杀,荆州守军的刀剑很难砍穿这些穿着铁甲的恒国士兵,由于地形的限制,又无法退却利用灵活的优势,缺口很快就被攻占了。
        之后双方在荆州城内展开了浴血巷战,进入城内,高进的轻步兵才发挥出灵活的优势,荆州守军的顽强抵抗惹恼了范幼冲、唐越楚等将官,下达了彻底消灭的命令,并将所有军队全部投放到了城内。由于这些年来恒国的国力日渐强大,双方士兵的装备有相当的差距,恒国的士兵不仅装备防御力强,所用兵器也比对方锋利得多,训练程度更是不在一个档次,战至下午五时,荆州守军已经无法形成有组织的抵抗了,常天也下了旗舰来到城里最前线,身后的哼哈二将这下可出尽了风头,几次有几股零散的荆州守军冲出来想刺杀常天,都被两人轻易的解决了。
        看着城里尸横满地的惨状,常天找到范幼冲要他下达停止屠杀的命令,允许剩余敌军投降。范幼冲遵照了常天的意思,事后范幼冲感觉到常天有些责怪他下达这么血腥的命令,解释说:敌军实在顽固,许多时候假装投降,然后出其不意的杀了许多我方将士,是迫不得已才那么做的。范幼冲的这番话令常天感觉想轻易拿下汴梁怕怕是没那么容易,看来何士岩是得到军队和民众的真心支持的啊!这一点在西北就有认识,这次打荆州更是如此,到最后愿意投降的十五万荆州守军不足二万人,清点战场死亡人数高达八万,还有五万不知所踪。
        战斗结束后,常天最关心的两个人也有了结果:宋轮自杀身亡,如花被早已埋伏在总督府附近的司马冀等人俘获。根据司马冀的说法,这娘们武功高得出奇,十多名好手折了三个才生擒了她。对这个帮宋轮重新夺回荆州,年轻貌美、武功高绝的女子,常天一直是放在心上的。但此时他却无暇顾及审问,因为有情报显示,吴、越两国准备联手干涉,中州方面的战况也不明了。
第三卷 第五章 灭楚之战(一)

        徐明中州破张敏,汴梁城外战犹酣。
        就在常天为吴、越两国的事情考虑下一步行动计划的时候。徐明方面终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九月初十,败楚国大将张敏于中州北百仙镇,张敏被龙获所伤,逃往中州城;九月二十破中州,击毙敌军副将何亮,张敏逃亡,楚国北部兵团三十万被完全击溃;大军将按原定计划南下汴梁。
        得到徐明拿下汴梁北部重镇中州的消息,常天等人也按原计划水陆并进开往汴梁。水军方面,常天暂时将兵团指挥权交由陈庆之代管,令其沿洪河东下,威慑吴、越两国水军,并阻止越国士兵渡江。留高进所部二万人暂时镇守荆州城,急调鸣凤关太守张宗义任荆州太守。常天与范幼冲率七万将士与六万后备军团及大批攻称器械往汴梁紧急开拔与徐明的南下大军会师。
        中州和荆州的轻易陷落引起了吴、越两国的极大恐慌,所谓唇亡齿寒,两国终于意识到一旦汴梁陷落,恒帝国将拥有玄黄大部分领地,马金星终于和两国达成了军事同盟。恒国派往两国的使者被驱逐,吴、越两国于十月初十向恒帝国宣战。吴国以太子公孙纠为帅出兵十五万增援汴梁,越国也动员了十三万军队准备渡过洪河干涉恒国的军事扩张。一时间玄黄大地以汴梁为中心的方圆四百公里范围内战云密布,上百万大军云集。
        得到吴、越出兵援助楚的消息,常天及手下的将领意见空前的一致,虽然敌我兵力相差悬殊,但众人都赞成按原定计划拿下汴梁,但有一点,那就是无论如何要阻挡住越国的军队渡过洪河,这对恒国的水军是个绝大的考验。范幼冲等认为陈庆之年少难以担当此重任,但常天坚持了给予陈庆之掌管水军,便宜行事的权利。
        另外,常天在率军出兵前曾委托刘基、樊化对恒国民众进行了战争动员,征集青壮年入伍,扩编为八个兵团,共三十二万人,并将西川军事院校今年毕业的学员提前二个月毕业,全部编入后备兵团担任将官。这八个后备兵团按照当初常天的意见,吴、越不出兵便不参加这次灭楚之战,吴、越一旦出兵便紧急调往前线。这样一来,恒国就有了八个正规兵团和八个后备兵团,理论上合计是六十四万人,这种编制后来基本没再变过,只是在兵团人数上根据战争状态进行过增减。
        十月二十日,徐明与常天会师于汴梁城外西北一百公里的六家集,总兵力三十三万。何士岩仍龟缩汴梁不出,吴国的公孙纠所率十五万军队已抵达汴梁城外,与城内守军呈犄角之势。两方面都没有急于发动进攻,都在等待着。恒国在等后备兵团抵达以弥补人数上的,楚、吴则在等待越国军队渡过洪河后从南面夹击恒国军队。
        十月二十三,陈庆之所率恒国水军与吴、越两国水军初战。陈庆之采用了震慑敌胆的大炮战略,首先集中火力摧毁了越国水军的旗舰,然后实行穿插包围的战术,双方的第一仗以吴、越联合水军的失败结束,后果是越国的十三万大军驻足洪河难岸,暂时无法北渡。
        十月二十四,吴军统帅公孙纠与楚国宰相马金星决定不待越国军队,两国联军乘兵力优势与恒国决战于汴梁城外,防止恒国增兵,联军以马金星为统帅、公孙纠为副统帅。
        十月二十六,楚、吴联军四十五万与恒帝国二十七万正规军与六万后备军团在汴梁城外六十公里的平原地带摆开了战场。
        战场上的形势是:恒帝国军团最高统帅部所在位置是在西面一处高坡上,有一万多翼龙兵和常天与徐明的亲卫营共二万兵力保护;以这个高坡为中心面对吴、楚联军布阵,左右两面是龙获与杜挚的第一和第二翼龙骑兵兵团约八万兵力,前方是唐越楚的重装甲兵团和萧长河副兵团长的长枪兵团约八万兵力,稍后则是高进的轻步兵兵团二万人和马荷花的四万多马骑兵团,另外在前、左、右各配备得有一万弓弩士兵;后面则是六万后备兵团士兵。楚、吴联军排列的阵法基本与恒帝国差不多,但在正面战场上人数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他们没有后备兵团。
        恒国方面具体指挥这场决战的是徐明公爵,常天做为最高统帅更大意义上只是做为一个象征。关于这一点是常天坚持要这么安排的,因为他深知自己没有真正指挥过这么大规模的集团作战,所以将战场指挥权让给了徐明,但还是以常天的名义发布号令;楚、越联军的实际最高指挥官是马金星。
        旭日如轮,赤红色染满了整个东方的天际,除了飘扬的旗子被晨风吹得猎猎做响,诺大的战场死寂沉闷。双方的最高决策指挥官都在默默的观察着整个战场,希望能从对手的破绽中发出致命的一击。
        紫色披风、身着金黄色的铠甲,身后那四米多高的巨人比坐在乌云珠身上的常天还高出一大截,此时那把象征着无上权利和荣誉的轩辕之剑正握在大恒帝国太子常天的手中,随时准备着发出雷霆一击。
        常天右边稍微靠后半个龙头的是上将军徐明,黑色的披风、黑色的铠甲,那把威震天下的玄月紫金刀尽管已经尘封多年,其散发出来的杀气就连身边的常天都能隐约感觉到那重见天日后渴望饮血的悸动。范幼冲与一身白色披风、白色铠甲的唐思思并骑于常天、徐明之后。
        面色沉重的联军统帅马金星仍然是一袭白色长袍,面对玄黄族第一名将徐明,他知道不太可能在战场上玩什么花样,只能真枪实刀的靠实力取胜了!身边的吴国太子公孙纠星目微闭,气定神闲,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好象这场大战与他没什么关系,胜负早已了然于胸。
        大战一触即发,但好象谁也没有先动手的意思,就这么僵持着,双方的主营因为都在山坡上,所以都能观察到整个战场的形势。最后还是马金星决定先发制人了,就在他举起手中之剑准备发动攻击的刹那间,突然又停了下来。原来他发现恒国军队中少了裴元仁的特种旅,这只部队在官亭之战和偷袭大散关中都让楚国吃尽了苦头,这会突然消失,马金星感到不安,因为他早从败回汴梁的张敏那里了解到这只特种旅随徐明南下了,并未留在宁川!
        马金星感觉额头微微开始泛出汗珠,但他没有犹豫多久,因为他明白这个时候没有第二个选择,只有打败眼前这只大军,任何后退都将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只要彻底消灭面前的敌人,那一万特种军根本不足为虑,至于这只军队被派到什么地方,执行什么任务不是现在能考虑到的了!
        楚、吴联军前方身穿青色铠甲的步军终于开始发动了第一波攻击,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