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古陆-恒天大帝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联合古陆-恒天大帝传-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日月关战斗正酣,王佐成功挫败了金帐汗国偷袭大散关的企图,可可尔派出的秘密部队无一漏网,被全歼于大散关内,王佐诱使金帐汗国的后续部队进关,又歼灭了对方一万多精锐之师,耶律齐献的这一招彻底破产后,金帐汗国更加不敢轻举妄动,密切注视日月关的战事,静待国内新征兵团,妄图以优势兵力再次重演中州之役。说起来也是好笑,这次王佐识破金帐汗国的阴谋仍然是他那数人头的招数,尽管在耶律齐的谋划下金帐汗国行动异常慎密,无奈王佐的招更高明,王佐自从接手大散关后每日手下都会秘密将每天进出关的人数送到王佐手中,耶律齐更是做梦都没想到,王佐手中每隔七天还有一份关内人数的总统计,金帐汗国千辛万苦费了一个月时间派进关的内应就这么暴露给了王佐的统计数字。也就从这时候开始,只要是王佐守的关就没有人再会采用从内部开花的战术。
        徐明则憋足了劲想与金帐汗国大干一场,写信给常天建议在金帐汗国增兵前主动出击打上一仗。
        常天接到徐明要求主动出击的信后找马金星商议,马金星反问常天是想一举拿下燕平将金帐汗国赶出玄北平原还是仅仅为打上一仗。常天的回答令马金星大吃一惊,常天的回答是:“两样都是,两样都不是。我的意思是想发动一场战役,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至少消灭金帐汗国一个兵团。至于燕平,我们目前还没那个实力。”马金星再次被常天的大脑迷惑,怎么才能消灭对方一个兵团?一旦开战就是全面开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金帐汗国怎么可能只派一个兵团接战呢?结果常天详细解释之下,马金星方才恍然大悟。
        六月二十六日,徐明接到常天的密令,批准徐明打一仗的建议,但不是两军主力兵团对决,而是在金帐汗国来不及增兵前寻找机会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对方一个兵团,如果成功将会对未来的战局至为有利。徐明接此密令后拍腿叫绝,不过故意采取这种以多打少的战术,在那个时代是不太受欢迎的,对徐明来说在两军对决中战胜对方才是本意,但他很快领略了常天的意图,因为一旦对方顺利增兵,双方兵力平衡的态势将向金帐汗国方面倾斜,确实大大不利于已方,恒国不像金帐汗国早已是全民借兵,必须通过组织训练后新兵才能上战场。
        处于中州前线和汴梁之间的唐越清军团也接到常天密令,配合徐明军团的行动,一旦徐明出击,便迅速填补防线,阻挡金帐汗国的反攻。
        七月中旬,在徐明的精心策划下,一场围歼战役打响了。战役前徐明采取了多种迷惑对方的战术,成功秘密调动了军队。双方战线的右边有一处不利于恒国防守的平原地带,方圆大概有几十里,徐明命令军队后撤至一处山冈依山修筑防御阵地,给敌人的感觉是害怕对方的骑兵冲击,所以不得不将战线后退,金帐汗国的前线指挥官不知是计,命部队填补了这处空隙,徐明在迅速调集重兵对这个突出部进行包围后,二十五万主力部队发动了总攻击,并派裴元仁率特种旅阻挡外围的敌军增援,仅一个白天,金帐汗国来不及反应,便损失了近十万军力,可可尔没想到恒国竟然敢主动攻击,狂怒之下令其军团展开反击却遇到了唐越清部的阻挡,耶律齐劝阻了可可尔的冲动,重新调整了防线,双方又回到了对峙状态。
        八月初,常天接陈子皇报告:丰泽之园被金帐汗国派兵强行收回,放养的翼龙事前已全部转移西川西部草原。
        七月下旬,日月关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损失了近十万兵力的石原眼看三个月期限渐渐临近,再拿不下日月关就得向皇帝陛下自杀谢罪,他前面几次拿起指挥刀想亲自冲锋都被亲兵们死死拉住了,这次他再也忍不住,一脚踢翻了一名亲兵,一边高声吼道:“谁再劝阻,砍头!”一边说着一边亲自冲锋,在他的带领上,攻取日月关的战役被推上了最高潮,太阳帝国的士兵几次登上城头,几次都被打了下去,守方的兵力消耗也十分巨大,再这样打下去,恐怕难保,黑云无奈之下急派兵士通知寒必从情势危急,寒必从只好再次率一半关宁铁骑骑兵当守城兵用,赶来支援。
        战斗持续到下午,双方在城头反复的争夺着,石原狂暴之下,顶着箭雨、石块亲登云梯攻上了城楼,太阳帝国士兵受此激励更加不要命的一个又一个的攀登了上来,石原的刀气无情的斩杀着恒国的士兵,就连黑云也被他所伤,被亲兵救了下去。紧急关口,石原九感觉刀势一顿,突感压力大增,抬头一看,寒必从正冷冷的注视着他,枪尖斜指,森然说道:“石原九,你不该来。”
        石原九临死前知道自己是败在联合大陆枪术之王的寒必从手上,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自裁。寒必从答应了这位勇敢的敌军统帅的要求,身受重伤的石原九略一点头表示感谢后便纵身跳下了日月关城楼为他的皇帝陛下效忠了,太阳帝国的将士见主帅阵亡,潮水般退了下去。太阳帝国皇帝接到石原九阵亡的消息后,哀叹这位帝国名将是死在自己的严令之下,下达了暂时停止进攻日月关的命令。
        九月中,金帐汗国的增援兵团二十万抵达燕平,总兵力达六十万。可可尔决定与恒国展开一场决战,战场仍然是中州。恒国方面总兵力也达五十万,徐明的直辖军团三十万和唐越清的二十万军队,开战前,常天重新任命徐明为总指挥,唐越清为副总指挥,自己则坐镇汴梁。
        恒帝国与金帐汗国中州之战,对阵的双方最高指挥官都是老对手在老地方展开的第二次决战。史称“第二次中州之战”战役的过程史书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共历时十四天,金帐汗国开始依仗强大的龙骑兵一度占据优势,令到恒帝国损失惨重,徐明因为前九天成功的使用了诱敌疲劳的计策,一路往南有计划的败退,直到在离中州城不远处才停了下来,摆开了决战的阵势。在第十天的决战当中徐明集中最强大的战力,令龙获、唐越楚为中军骨干,一开战便全力攻打敌军中路,采取中间开花的战术。
        龙获和唐越楚联合在一起的强大战力真的是无坚不摧,当可可尔的亲卫团团长草原勇士粘帖而汗被唐越楚一棒击毙后,金帐汗国的中路军团随着可可尔的大本营后移而崩溃了,左右两翼也不得不仓皇后撤,在徐明、唐越清大军的追赶下一路败退到离燕平城六十公里的燕山脚下才初步稳住脚跟,但四天的败退,金帐汗国损失军力近一半。
        徐明得到燕平守军出动接应可可尔的大军后下令停止追击,重新收拢了部队。日月关的寒必从率十万关宁铁骑一直陈兵燕平东面,有力的牵制了燕平守军。经过第二次中州之战,两军的军力对比历史性的发生了转变,恒国的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数量超过了对方,历史上对这次战役评价甚高,认为这是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役,而指挥这场战役的徐明更是被冠以独臂战神的称号而名垂玄黄战史。
        恒帝国历四年六月中,离第二次中州之战近一年。常天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战役,夺回玄黄北部重镇燕平。为此,常天在中州召开了一次大型军事会议,仍在日月关的黑云也秘密前来参加。常天与黑云的会面奠定了黑云所代表的原玄黄帝国叔家王朝最后的旧部真心归附恒帝国的基础,寒必从拒绝了参加这次会议,表面的理由是无法抽身以及不愿和马金星共事,实际上是还拉不下面子,常天也不以为意。
        中州会议上反对急于攻打燕平的将领不在少数,理由是十分充分的,因为恒国虽然在兵力总数上占了少许优势,但并没有把握能一举消灭对方,如果一旦失利会将以前胜利的果实又拱手让人,如果再准备一年的时间为妥,就连徐明也这么认为。但常天自有想法,在马金星的支持下,常天以全军统帅的名字定下了攻打燕平的决定。
        会议的过程以及形成的战略计划在大恒帝国的军事博物馆保存得有详细的记载。会议决定采取两面夹击,西边是徐明和唐越清集团,东面是黑云和寒必从的关宁铁骑,为了夺取燕平常天专门责成唐越明紧急赶制了二十门大将军炮运送到了前线,整个战役的后勤总指挥为马金星,常天仍坐镇汴梁。
        夺取燕平的战役历时三个月,金帐汗国受中州战役的打击元气大伤后一直处于战略防御状态,在恒帝国两面夹击之下,难以组织起大规模的反攻,几乎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在耶律齐保存有生力量的建议下,可可尔不得不选择了从玄黄领土战略总退却,九月十三日,金帐汗国主动放弃燕平,剩余的不足五十万军队北撤,但仍占据燕平以北本属于玄黄族的很大一部分领土,由于地理方面的因素,燕平往北多是平原地带,恒国的骑兵目前仍远远不及金帐汗国的强大,常天在和众人商议后决定暂时保持现状。
        从日月关保卫战到第二次中州之战再到燕平解放战,恒帝国在北部玄黄族人心目当中的统治地位获得了认可和稳固,徐明更是被作为民族英雄到处被传诵着,其威望与日俱增,这些引起了远在漳州的恒帝国一些官员的不满,他们觉得胜利的功劳不应该是徐明一个人的,没有他们在后方的大力支持你徐明再厉害第一次中州之战不也一样败北吗?这种思潮已经蔓延到了军队内部,甚至不少人认为,以恒帝国的军力和先进的技术打赢金帐汗国派谁去都一样,徐明不过是占了个便宜罢了。
        常天听到这些传言后深知任其蔓延危害甚深,整个玄黄北部并不太平,北边有可可尔的五十万大军压境,东边有太阳帝国的强大军力仍占据黑土平原,两边都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吴国至今尚未臣伏。整个北部的稳定,徐明、黑云、寒必从等原叔家王朝的旧将是否真心辅佐新生的大恒帝国至关重要。当然常天也明白这些传言表面上是针对徐明一人,但实际上包括了黑云和寒必从,许多人心理不平衡,不满意他们三人都封了公爵。
        常天为此专门单独召见了恒帝国的一些元勋宿将,做了许多安慰工作,在常天崇高威望的压制下,才大大缓解了这种矛盾。但常天还是不放心,密令唐雷、唐电重点关注军内的动向,发现有胆敢因为不满而殆误军机者如实上报。唐雷与唐电自从负责军队内部的特别调查大队后除了抓出几个贪墨的低级军官外,一直无事可做,因为常天一直希望这支调查大队只起到震慑的作用,没想使其坐大,免得搞得人心惶惶就适得其反了,但随着军队的不断扩大,问题越来越多,这支调查大队的作用便显得重要起来。
第三卷 第十三章 恒天大帝

       公孙纠大义春秋,大恒国新帝登基。
        大恒帝国历九月中,恒帝国徐明、唐越清军团进驻燕平,漳州方面也同时传来了皇帝陛下的赐封:徐明赐二等公爵,暂代燕平都督;唐越清赐三等侯爵,暂代燕平副都督~~~~~~~~~~~~~。其余将士也都各有封赏。太子常天没有前往燕平去庆贺这历史性的胜利,
        他在忙着另外一件大事。
        马金星再次出使吴国,带回了吴国之主公孙纠的答复:恭贺常天太子驱逐金贼,还我山河。十月十日,公孙纠率吴国臣民海涯相候。
        原来,上次马金星往吴国见公孙纠借道,马金星深感常天重用之恩想做件事情以表谢意,打起了吴国的主意,基于对这位原吴国太子的了解,开始只是试探性的劝说公孙纠能否顺应历史潮流。没想公孙纠哈哈一笑,直接问马金星的意思是否要吴国取消帝制?归顺恒帝国,帮助常天完成玄黄一统!马金星当时面红耳赤,毕竟劝别人主动不当皇帝不是什么好事。他更没想到的是,公孙纠又说道:“马先生文武双全,乃我玄黄族百年难遇的人才,像先生这样的人都甘于辅佐常天,我公孙纠也不是舍不得这些荣华富贵。这样吧,我们达成一个协议,只要常天能打败可可尔,收回燕平,公孙纠便不当这个皇帝,在我的领地上插上恒帝国的蓝白之旗,先生以为如何啊?”
        公孙纠的话令到马金星佩服不已,上前一步拜倒在公孙纠面前,久久不起。公孙纠扶起马金星,两人互相注视良久,却都没有再说别的。对他们两位站在历史风头浪尖的人来说,再多的话都是多余的了。这就是常天为什么非要在时机并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攻取燕平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按照后来的统计数字,攻取燕平战役尚在城外作战时,恒国士兵的伤亡和金帐汗国相比是2:1,伤亡是异常惨重的,只不过因为战场离恒国的大后方更近,所以在补给上金帐汗国吃了亏,耶律齐就是看出常天不惜用几个士兵的性命换取金帐汗国一名士兵这种消耗战术,才不得不建议可可尔暂时战略后撤的,因为恒国已经统一大部玄黄,金帐汗国无法和恒国进行人口消耗战。当然这一点在大恒帝国的任何记载中都是找不到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属于最高军事机密,金帐汗国也只能是明白对方这种战术,但也无法了解准确数字。至于那三个月中究竟恒国军队伤亡了多少人,成为了永远的迷团。
        吴国愿意主动臣服的消息传到漳州后,可谓是举城欢腾,因为这个意义是不同一般的,这表示玄黄一统的日子不远了,皇帝常礼委托常天全权处理此事,并带来了空白诏书,意思是可答应公孙纠的任何要求。
        常天决定只带亲卫营及马金星等一干文官前往海涯城,并拒绝了先对吴国形成大兵压境的包围态势,以防不测的建议!
        大恒帝国历五年十月十日,常天率马金星的抵达海涯城,前方城门大开未见一人,亲卫统领袁世民顿感紧张,令卫兵散开保护太子,常天挥了挥手制止了,因为公孙纠真要有什么不轨的举动,这点人根本不起作用。
        常天没有过多的停留,拍龙往城门口而去,马金星等赶紧跟上,就在常天离城门大概不足二百米距离的时候,城头乐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