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第4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家有赵云、赵风以及跟赵云莫逆的夏侯兰,马家有马腾、马超、马岱、马休、马铁以及庞德,两个家族的联姻,使得马家、赵家实力大增,基本上可以断定,等吕布平定了大汉境内所有敌对势力特别是那些敌对世家之后,像马家、赵家这样由吕布势力内萌生出来的新世家会层出不穷!

吕布非常担心,多年后,这些新兴世家会不会成为吕布及其继承人所要面临的尾大不掉的世家势力?!

吕布并不担心赵云的忠诚操守,但对桀骜不驯的马超从来都心怀芥蒂,马超现在还小,等他长大了,若有意识地利用联姻等各种手段扩充自己家族的实力,将来必定会成为一大隐患!

吕布同时也担心那些老牌世家,他们会跟吕布麾下大将联姻,借此增强实力来遏制吕布对他们的压制打击,这样就会造成吕布势力内部的分裂。

吕布有鉴于此,暗示麾下众将,在缔结婚姻时尽量不要强强联合,尽量不要跟世家大族联姻,尽量不要跟军中高级同僚联姻,因为这样容易被朝廷忌惮,建议大家尽量选择寒庶门第结亲。

军中大将稍微有些政治头脑、政治眼光的都明白吕布的深意,不会傻乎乎地上去问吕布为什么你就可以跟陈留蔡家、中山甄家这样的世家结亲呢?

这些大将为了避嫌,基本上都会选取小户人家的小家碧玉缔结婚姻,即便有少数不懂政治的大将禁不住世家的引诱想要强强联合,郭嘉、贾诩、董昭等谋士也会前去劝服。

当然,吕布知道,政局稳定的根本是在强干的基础上弱枝,光靠弱枝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强干,只有那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强大到不可冒犯,才可以遏制住旁支势力的私自发展。

吕布在争霸路上,一直都注意用各种手段来增强自身的力量,招贤纳士,招兵买马,寻求盟友之外,他更在联姻上动了脑筋。

吕布现在有了许多女人,当他坚定了自己的政治选择后,这些女人的娘家便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外戚。

吕布的外戚不同于东汉刘汉皇室的大部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外戚,他们经吕布刻意的引导,在吕布的争霸路上,都在发挥着积极的力量。

虽然吕布这些外戚限于他们的才能,现在不足以跟汉武帝的卫青、霍去病相比,也不足以跟汉明帝的马援相比,但他们还是比一般世家更值得吕布信任,也更彰显能力。

吕布的外戚里首先值得一提的便是三个钱袋子,晋阳严家、中山甄家和东海靡家。

吕布的岳父严牧早年丧子,现在只有严琳一个女儿,所以他的万贯家产将来也只能留给他的女儿女婿,所以吕布敢放心地把大汉中央钱庄交给严牧打理。

因为吕布中央军强大兵力的保障,特别是吕布这几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战绩鼓舞下,邺城朝廷治下的民众对中央钱庄的信心越来越足,越来越多的民众把积蓄储存在中央钱庄,越来越多的商人、自耕农甚至于世家从中央钱庄贷款。

原来大汉各地存在着大量的发放高利贷的商人,他们通常都依附于世家贵族,他们放出的利息动辄是正常利息的数倍、数十倍,不把一个中产家庭逼得卖儿卖女家破人亡,他们誓不罢休。中央钱庄的出现,严重地打击了他们的生意,普通民众纷纷涌入中央钱庄贷款,那些放高利贷的虽然握有大量钱财却放不出去,他们便告诉他们的主子那些世家人物去反对中央钱庄,一时之间群潮汹涌。

吕布先命大汉日报频发评论文章,揭露那些世家致使放高利贷的搞得基层民众家破人亡的罪恶行径,取得社会大部分人的舆论支持后,然后迅速出兵,扫平一些因搞高利贷而搞得太多家庭家破人亡的世家,并抓捕了大批高利贷商人,秩序迅速稳定下去,中央钱庄也名声大噪,越来越多的民众,甚至包括世家地主都来中央钱庄存款、贷款。

特别当海上、陆上丝绸之路打通以后,国际贸易的暴利刺激了很多世家地主或寒庶地主踊跃参与进去,他们纷纷抵押田产,从中央钱庄借钱购买大汉的特产品,运往大汉以外的国家,特别是大秦帝国,从那里得到丰厚的金币回报。

海上丝绸之路有时候运气不好会遇到海盗,陆上丝绸之路有时候运气不好会遇到马贼,有时候更会出现滞销的情况,有不少世家地主、寒庶地主们身死异乡或倾家荡产,他们抵押的田产便由中央钱庄收回然后进行拍卖,中央钱庄获利丰厚。虽然如此,但有更多的人通过国家贸易得到了数倍数十倍的暴利,远胜过种地,所以他们宁可冒上一点风险,也要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上闯荡一下。

严牧的中央钱庄亦在积极地引导广大的地主变身为商人,因为只有金钱流动起来,他们才能赚到钱,若是所有的地主都守在庄园里面自耕自足,他们钱庄光依靠普通民众至少折损一半以上的利润。

吕布也全力支持中央钱庄这样的举动,他一直在提倡管仲的重商主义,主张把大汉生产过剩的丝绸、陶瓷、茶叶等不关系国计民生却能谋取暴利的东西倾销到那些蛮夷国家,同时借着商业大潮,带动工业手工业的发展,让各地的地主,不管是世家地主还是寒庶地主都把注意力从土地放到工场或放到流通上来,这样国民经济就会越来越活。

吕布的理想是,将来国家税收越来越不依靠农业、农民,而是依靠工商业,土地产出的只是稳定的收益而绝对不是暴利,那样人人都有保底的田地,在稳定富足生活上再追求更富裕的生活,那样的社会才是不需要花上比国防开支还要多的钱财去维持稳定。

经过严牧以及并州商人联盟的不懈努力,中央钱庄现在拥有了数以千亿计的金、银、铜钱,中央钱庄现在已经在各个郡城里都设立了分支机构,这些分支钱庄都依靠着中央军的扶持,安全得很。

中央钱庄也在慢慢地脱离私人的控制,开始慢慢地转型为大汉的国有银行,并州、冀州商人联盟与中央军虽然都占有股份,却都没有经营权,经营权由朝廷交给严牧,严牧领了一个户部主事兼中央钱庄总裁的身份,这是官办身份,不同于另外一个私有钱庄河北钱庄。

河北钱庄是中山甄家联合大部分冀州商人建立起来的私有钱庄,相较中央钱庄,它的存款利率更丰厚,贷款利率更低,更有竞争力,但因为中央钱庄有中央朝廷扶持是官办钱庄,河北钱庄看似斗不过中央钱庄,但实际上因为吕布是中山甄家的女婿,河北钱庄开在各个县城,各地的郡县兵都心领神会,保护好吕布丈人家的产业,所以河北钱庄也很安全。

吕布的二老婆甄姜已经把中山甄家的生意都交给了三弟甄尧,甄尧现在虽然只有十七岁,却在姐姐的带领下渐渐掌握了甄家的大权,又有一个强大的姐夫罩着,甄家那些旁系子弟不敢愚弄他,甄家的生意在吕布的关照下,除了跟冀州大部分商人合营钱庄外,还搭上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两条线路,生意蒸蒸日上。

吕布有中央钱庄、河北钱庄两个钱庄作为自己的钱袋子,用天下人的钱为天下人打战,虽然他一直不停地征战,却不会越打越穷,反倒会越打越富有。

第721章 货币稳定

很多人以为吕布搞国有钱庄的举动太过超前时代,必定失败。

其实归根结底,只要能保证住钱庄安全、信用抵押、货币稳定这三点,中央钱庄就能一直搞下去。

中央军的强大不用赘言,吕布全民皆兵体制下的郡兵战斗力也不用质疑,钱庄靠近军营驻地开设,除非城池被敌军攻破了,否则万无一失。

有一些人是可以用信用贷款的,比如一般的官吏、中央军将士,他们都有确定的身份凭证,用身份凭证就可以贷到款,但若是逾期不还款,信用缺失,会影响他们的仕途。其他人都要有等价的东西做质押来贷款,比如地主要抵押地契,普通民众则要房契或其他宝贵东西,实在什么都没有,也可拿儿女做抵押来贷款。

由此可以看出,吕布原来提出的钱庄、当铺、拍卖行,在实际运作中,都被中央钱庄、河北钱庄融合到一起了,当铺的业务性质完全可以归入钱庄,拍卖行其实也可以作为钱庄的一个附属业务开展。

货币稳定这一点,最为关键,是吕布一直注意的,他规定了必须要按照之前正统的五铢钱来作为铜钱的基准,金银跟铜钱的比价要按照市场价来每天做微调,每个柜台都有真五铢钱、真金、真银作为样本来参照,那些私造的铜钱、假造的黄铜金都会被当场没收。

吕布办中央钱庄向全民放低息贷款的做法,其实早有先例,当年的王莽就曾赊贷与民。

王莽当上新皇帝后,对经济采取了六大措施,即盐、铁、酒业官营,征收山泽物产税,垄断铸币权,还有一项很重要,就是赊贷与民。

尽管王莽在其他地方搞的乱七八糟的,但在赊贷与民上,他的规定非常惠民。

王莽规定,官府对民间的贷款,要分两种:一种是生产性贷款,一种是非生产性贷款,在收取利息的时候,要根据贷款的性质而定,生产性贷款要收利息,非生产性贷款只须偿还本金就行了。

王莽还规定,老百姓如果祭祀祖宗、办丧事没有钱,官府可以从地方工商税的收入中拨钱贷给,没有什么限制,只是办祭祀的须在十天之内还款,办丧事的要在三个月之内还。老百姓若是为了脱贫,想贷款经营产业,官府要一律要贷给。

王莽对贷款利息的评估,是根据受贷人的利润多少来决定的,他认为利息是来源于利润的,所以王莽规定,计息的时候要扣除生产成本,算出受贷人所得利润,取息不得超过年利润的十分之一。

王莽发放贷款济民的做法非常值得后来的官府学习。

信贷、信贷,实际上信用的成分应该是主要的,后世的银行,特别是某个国度的官办银行,根本不相信世上有什么“信用”,凡有来借贷的,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抵押物,可穷光蛋要是有大宗抵押物,他还贷款干什么?恰恰就是因为穷,才要靠贷款来打经济翻身仗。

贫困,这就是受贷者的天然资格!贷款,目的就是要扶助穷人!可惜某个国度的官办银行见利忘义,忘却了设立银行的一个重要意义。

王莽的“赊贷”带有赈济色彩,实在还不上款,就会“弃责”,由政府来买单。而后世的官办银行所乐于做的,却不是扶贫、是“扶富”,最愿意贷给开发商。所谓的抵押物,大多都是扯淡,是一些经过“膨化包装”的低质资产或根本就是虚无。就这样,银行宁肯让大宗贷款变成呆账坏账,也不肯洒一点点雨露给嗷嗷待哺的穷人,以此而观,某些朝代的官府连王莽都不如!

王莽执政时期贯彻了他的赊贷政策,大力开展了信用贷款业务,让没钱的老百姓都得到了实惠,能够借用官府的钱来发展生产,可惜由于王莽在货币改制上的混乱做法,使得他在赊贷上的良苦用心,全部落空,值得吕布引以为戒。

王莽执政以后,在八年时间里,竟然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每次所谓的改革,都是以小换大,以轻换重,实际上是用劣币换良币,非要把老百姓手头那点钱弄到国库里来不可。

他还没当上皇帝的前两年,就开始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这次改革,王莽自称依据的是“子母相权论”,说是为了给人民带来方便的。

改革是以“五铢钱”做基准,新发行了几种“大钱”:一、大泉,重12铢,每枚值五十钱(学名“大泉五十”);二、契刀,每枚值五百钱(学名“契刀五百”);三、金错刀,每枚值五千钱(学名“一刀平五千”)。

这后面的两种“刀”,已经不是通行的方孔圆钱了,但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而是一种全新的钱形,有点像现代的门钥匙。

其中的金错刀,形制独特,堪称“钱绝”。在刀环上,有“一刀”两字凹进去(阴文),字上镀有黄金。因为古代的镀金不叫镀金,叫“错”,故而得名“金错刀”。这把小刀的重量约20—40克,铸工精美,是为历代收藏家所看重的稀罕物儿。

随着新币的推出,王莽还有配套措施,他下令今后黄金国有,凡是私人不得收藏黄金,政府用两把金错刀兑换民间一斤黄金。

一枚新币就要换老百姓那么多五铢钱,这不是搜刮民财是什么?两把金错刀,用的黄金少到几乎可以不计,就要换人家的一斤黄金,这就更等于明抢了!而且黄金收上来以后,有很多还没给人家及时兑换金错刀,后来干脆赖了账。这已经不是政府在金融上与民间博弈,而是政府动用政治权力巧取豪夺了。

自从新币发行后,王莽就规定,今后钱不能再叫钱了,应该叫泉。

两年后,也就是王莽当上皇帝的那一年,他再次改革币制,把五铢钱、契刀、金错刀全都给废了。

原来他夺的是刘家的天下,心里发虚,想要抹去汉朝的一切痕迹。繁体字的“刘”写作“刘”,是由“卯、金、刀”三字组成,这个也要忌讳。国家所用的器物,凡是含这三个字的,都要取消。钱含有“金”字,两种刀币都含有“刀”字,所以一并取消。只保留了大泉,另外又新铸了“小泉”,取代五铢钱。

老百姓用了近百年的五铢钱,说废就给废了,新钱一时造不出来,王莽就动用各郡国的力量来铸钱。他从中央派了五十个谏大夫到各郡国去,日夜督促加速造钱。

这才刚刚有了点眉目,过了一年,王莽又推出了一整套新币制。这套新币制,叫做“宝货制”,把钱称作“宝”,也是王莽的发明。新币制的要点,一是“五物”,即包括五种币材,金、银、铜、龟、贝。二是“六名”,即货币共分六种:黄金、银货、龟宝、布货、泉货、贝货。其中,布货和泉货,都是铜质货币。三是“二十八品”,即六种货币中,每种内部也有品级差别,大小优劣不等。所有货币中,最值钱的是黄金,以一斤为单位,值一万钱。最不值钱的,是“泉货”里的第六级“小泉”,值一钱。

最要命的是,在这诸多样式与品级的货币中,从最高的到最低的,面值共有21个等级。

老百姓拿钱来用,是要用于购物、做买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