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贼-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盖俊把‘悦己’小心翼翼放到旁边,一振红袍站起,道:“呵呵,真的是有些出乎意料啊。我本以为卸任北地郡太守后,多半指挥不动你们了。”

诸羌酋大惊失色,重须羌酋零当道:“落雕长史何出此言?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您赐予的。落雕长史一句话,上刀山下火海,义不容辞。”

诸羌酋纷纷附和,虚胖羌酋比道:“我们只识落雕长史,落雕长史任北地太守,我们就听北地太守的,落雕长史任使匈奴中郎将,我们就听使匈奴中郎将的。”

盖俊大为受用,捏了一把比的肚子,笑道:“一年多不见,还是这么胖啊。”

比满脸堆笑,讨巧的道:“我这肚子里装满了对落雕长史的忠心,瘦不下来。”

文房大骂道:“死胖子,你这不是变相说我们这些瘦人对落雕长史不忠心吗。”

诸羌酋哈哈大笑,盖俊也跟着笑了笑,而后面容一肃道:“闲话就到此为止,人带齐了吗?”

比正色道:“落雕长史的命令是一万,我们生怕人手不够用,带来一万五千骑。”

“甚好。你们有心了。”盖俊拍拍比肩头,目光如剑,直视南方。羌中一万五千骑,北地步骑一万五千,从美稷带出一万两千骑,西河、上郡贡献五千步卒,合计四万七千人,全部压向漆垣一线,南俯左冯翊、西京,东窥河东。

董卓,希望你是个聪明人啊

大汉昭宁元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九日,即董卓入京次日,大雨连绵,白天董卓召开廷议,以大雨不停,实乃天怒为由,罢免司空刘弘,自己代之。夜,董卓在司空府大宴百官,司空府自然不是新建,它原为大将军府,由此可以看出董卓的野心。虽遭遇恶劣天气,百官多是赶来赴会,没办法,董卓蛮人,动辄抽刀比划,谁敢拿他的话当耳旁风。当然,也有不来的,比如袁隗,他乃太傅,身份尊贵,在董卓之上,比如卢植,两人早年有怨,还是不见为妙……

袁绍踏足大将军府,瞭望四周,作为大将军何进席幕僚,他往来此府五载,就和自己家一样熟悉,而今再来,凭空生出一缕陌生感。

董卓兼并丁原的度太快了,快到他这边不及反应,丁原人头已然落地。凉并边军合计一万,可以说傲视京师。至此,董卓算是站稳了脚跟,无人再敢与之一战。

“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啊……”

“本初,你怎么才来,仆等候久矣。”董卓上前一把抓住袁绍,其一身大红袍,显得喜气洋洋。袁绍注视着眼前一抹娇艳,想到了并州的盖俊,这小子最喜欢的就是红色。他胆子也真大,竟然威逼董卓河东部,今董卓势成,等腾出手来,应该会吃些苦头吧?

“本初……”

袁绍回过神,淡淡而笑道:“哦,在想些事情,让司空见笑了。”

董卓摆摆手表示无妨,笑道:“本初心中必然在想朝政吧?仆出身边地,麾下尽是一班武夫,不足与论,仆以后可是全指望本初了。”

“司空言重了。”

“走,别站在门口,进去谈、进去谈……”董卓不由分说,拉起袁绍向里走。

两人进堂,上至公卿下至小吏无不与袁绍招呼,董卓嘴角微微踌躇,短短两日间,他算是真切见识了袁绍巨大的声望,不夸张地讲,他的影响力不弱袁隗。听起来很荒唐,可这就是事实,除非亲眼所见,否则你绝对不会相信。

想到这里,董卓拽着袁绍的手紧了紧,只要拉拢住这个人,京师不足虑也。

“喝酒、喝酒……”

酒宴上董卓谈笑风生,展露出很高的经书功底,很难让人把眼前这人与西疆嗜杀成性的董腹便联系到一起。事实上董卓可不是蛮人,虽然有所胡化,然他家是正儿八经西汉大儒董仲舒一支的后代。董卓父董雅,早年曾任颍川轮氏县尉,董卓字仲颖,董旻字叔颖,便能看出二人是在颍川出生,并度过幼儿时光。

董卓频频举杯邀饮,酒意正浓,突然对坐在自己左下的袁绍道:“本初啊,惟有贤明之人,方配天下之主,每念起先帝,便令人心生愤毒。仆迎帝时,帝只知哭啼,话都说不利索,陈留王年纪幼小,却很聪明,对答如流,依我之见,陈留王应该是个中兴之主。”

袁绍扭头看向董卓,目光如炬,入宴以来,他尚是次露出这般强烈的情绪。

“本初以为然否?”董卓笑意吟吟,毫不相让。

袁绍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汉家君临天下四百载,恩泽深厚,百姓拥戴。今帝尚未成年,并未有任何恶行,今司空欲废嫡立庶,废长立幼,恐众僚不从。”

“嗯?难带我这个司空做不了天下事吗?”董卓目光越阴鸷。

袁绍决然道:“此议作罢,不复再提。”

董卓纵横边疆大半生,经历血战何至数百场?多少年没人敢和他这么说话了……勃然大怒道:“竖子我今便强为之,谁敢不从?欺我董卓刀不利?”

起初对话只有两人及周围听到,董卓这一嗓子喊出来,大堂瞬间变得奇静无比。

袁绍积蓄已久的怨气猛然爆,砰地一声,将身前酒案踹翻,拔刀出鞘,怒目而视道:“天下健者,岂唯董公?以为我京中无人邪?”这也就是袁绍出身高、教养好,怒下犹谓敬称。

董卓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划出一条狰狞的弧线,凉州虎卫汹涌而入,大堂内到处弥漫着杀伐气息。

袁绍丝毫不惧,直视董卓。

董卓冷笑一声,挥挥手,示意诸卫退下。不是他不想杀袁绍,而是百官下意识向袁绍靠拢,这等声望……杀此人,京中必沸,天下必乱,特别是盖子英……

许攸打哈哈道:“本初定是喝多了。”

袁绍面上冰雪融化,展颜笑道:“确实不胜酒力,让董公见笑了。此等关乎天下兴衰之大事,当回返与太傅商议一下,告辞。”说罢四面横揖,转身离去,数十人尾随而出。

“把食案收拾了。诸位,来,继续饮酒……”董卓泰然自若的举杯,暗下决定等废立后,处理完皇甫嵩、盖俊,即诛此儿。

雨势减小,细如牛毛,不碍出行,袁绍扭头对王匡、鲍信道:“公节,允诚,你们二人马上离京,返回州里。另外告知元伟退回本郡。”元伟即兖州东郡太守桥瑁,目前驻扎在河南尹成皋,那里距离京师太近了,非常危险。

“诺。”

袁绍转谓何顒道:“大兄,京中就交给你了。”

何顒犹豫着道:“真的非要走这一步?”

袁绍低声道:“我何尝想走,奈何京中已无事可为。”

“唉……”

次日,也是八月的最后一日,董卓再开廷议,以皇帝暗弱,不能为天下主,欲行伊、霍故事,更立陈留王为帝。公卿以下莫敢对,惟尚书卢植反对,言辞犀利,说得董卓哑口无言。董卓恼羞成怒,罢其官位,如非顾忌他声望太高,定将杀害。

二十一年前,他阻止不了窦武立幼小的汉灵帝,现如今,他依旧阻止不了董卓废立,卢植心灰意冷,北上返乡。

太傅袁隗同意董卓提议。

九月初一,太傅袁隗摘帝玺绶,进奉陈留王,亲扶陈留王刘协登基,年号由昭宁改为永汉,这已经是今年第四个年号了。初三,董卓鸩杀何太后,鞭尸何苗,淫威熏天。

数日后,董卓戒备稍松,袁绍带上家人及许攸、逢纪、陈琳等逃离雒阳。曹操、袁术亦出奔。

曹操跑了或许没什么,袁绍、袁术同时逃亡影响就太坏了,董卓大怒急令州郡捕之,同时为了弥补此事带来的恶劣影响,重用大将军一系,包括何顒、郑泰、伍琼等人,这些人与袁绍关系很好,正好内部瓦解之。

何顒等人摇身一变成为了董卓腹心,对董卓建言道:废立之事,非常人所能明白。袁本初不识大体,得罪董公,因恐惧而出奔,非有异志。如今捕之甚急,势必会使他反叛。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若袁本初收豪杰,聚徒众,山东非公所有。董卓认为他们说的有理,乃拜袁绍勃海太守,封乡侯。又以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

何顒等人又说天下人多与袁绍相同,不懂董公用意,董公何不召集天下名士入京,遂举荐颍川荀爽、韩融、陈纪等。董卓闻言大喜,他一直以在颍川出生为傲,如果能征得这几位颍川党人、士人领袖,同殿相处,平生无恨矣。

其实这一手只是铺垫,为的是令董卓放松警惕,何顒、伍琼等人随后露出了真实意图,既然有人入京,当然得有人出京宣告百姓,抚慰地方。董卓深以为然,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人孔为豫州刺史,东平人张邈为陈留太守,颖川人张咨为南阳太守、泰山人王匡、泰山人鲍信为济北相……

自认摆平山东的董卓将目光投向了西方,忽闻盖俊于漆垣一线集结五六万大军,董卓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可不是五六万杂牌,而是五六万边军、胡族精锐啊。

董卓心里惴惴,他河东有两万人,京中掌握的力量看似很多,但真正敢战的是他带来的五千凉州军和五千并州兵,西园军、北军还未完全掌握,最多可以调动万余人。换句话说,他只有四万余人堪战,力量不及盖俊。

皇甫嵩呢?驻扎在长安的皇甫嵩有三万边军,他支持谁,谁就有了压倒性的优势,董卓急需他的表态。然而号称精忠的皇甫嵩却意外沉默了。

皇甫嵩的心思不难猜,盖俊、董卓为当世名将,力量强横,就算他加入某一方,战事短时间内也难见分晓,只会给韩遂可乘之机。

盖俊、董卓、皇甫嵩一时间皆失声,京兆尹盖勋却言了,他给董卓写了一封信,他说昔日伊尹、霍光掌权立功,犹然寒心,足下小丑,何以了结?别看祝贺者在门前,吊丧者却在屋中。

赤裸裸的威胁,赤裸裸的恐吓,董卓惊惧交加,他怕的不是盖勋在西疆的声望,也不是他那一万郡兵,怕的是他身为盖子英父亲的身份。他坚持讨伐,盖子英断无推脱之理,大战必然无可避免。到时袁绍、袁术在山东响应,他还有活路吗。

董卓数日难眠,躺在塌上翻来覆去,有人建议他召韩遂为援,董卓直接把他砍了,这是什么昏招,其实他不是没有想过,先不说韩遂野心勃勃,一旦韩遂东来,皇甫嵩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另有人建议调皇甫嵩回京,董卓想了想,认为把握很大,可就怕盖勋、盖俊父子从中作梗,若皇甫嵩麾下三万边军落入盖氏父子手里……

想不出个万全之策,董卓被激起凶气,打算命两万精锐以增援皇甫嵩的名义西进,令驻扎在河东的两万部众疾南下夺取皇甫嵩军权,招降凉州韩遂、河东白波。

董卓红着眼睛即将下令,盖俊手书送到,上面只有三个字:并州牧。

第二百二十五章 赴任

董卓被盖俊逼得凶性大,便要拼个你死我活,正当下令开战,没想到盖俊轻飘飘送来三个字:并州牧。

董卓先是代替刘弘成为司空,又为了当太尉,弄出个大司马授予刘虞,自任太尉,领前将军,加节传、斧钺、虎贲,封侯,无论他怎么为自己头上添头衔,先前朝廷授予的并州牧始终没有放弃。而今盖俊的意思明显是想要并州牧一职,给?还是不给?董卓比较倾向前者。他把一干幕僚叫来开会,听听大家的意思。

郑泰强烈反对,他说此例不可开,拜盖俊为并州牧,其他手握军权的将领会怎么看?明天皇甫嵩东进,是不是要给他司隶校尉?公孙瓒南下,是不是要授予幽州牧?那不是乱套了吗。他最后振臂高呼,即使拼得玉石俱焚也要打,大汉天威不可触。

伍琼认为郑泰所言有理,何顒则选择了沉默。倒不是他们之间产生分歧,他们希望双方开战,只是不能表现得太过明显,免得董卓心生怀疑。董卓主力一旦被盖俊拖在西线,京中定然空虚,也许无须山东起兵,他们自己就有能力解决掉这个祸害。

董卓面无表情,看向主薄田仪。田仪字伯度,年近四旬,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他出身于凉州汉阳豪族田氏,算是左冯翊田氏的支脉,左冯翊田氏则可以追述到汉高祖刘邦强迁山东望族于关中。

田仪道:“打是下策。不若暂允,先收皇甫将军兵权,定三辅,再图盖子英不迟。”

董卓又问李儒:“文优之意呢?”

李儒道:“伯度与我不谋而合。董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稳字,不用太久,一年就够了,届时不用董公亲自动手,并州人便会斩下盖子英之头。”

董卓本就有意妥协,正像田、李所言,他需要时间建立威信,需要时间整合实力,只是实在不甘为盖俊要挟,拍退叹道:“并州牧,一方诸侯矣。盖俊竖子,何德何能敢居此位?”

李儒知道董卓已经有了决定,笑着提议道:“拜盖子英为并州牧的时候,可调盖京兆回京,同时征蔡伯喈入朝。”

董卓抚掌笑道:“此议大妙。”

何顒斜睨李儒一眼,这一招太阴了。

盖俊信使陪伴董卓使者武威人周毖一同出,却暗使快骑归,本要十日的日程,三日就赶了回来,可谓神。

盖俊接到信后马上率领近五万大军南下,将左冯翊治所高陵城外的皇甫郦军营围个水泄不通,大军无边无岸,喊杀冲天,此地距离西京长安仅数十里,关中震怖。

皇甫嵩、盖勋面面相觑,俄而后者气得暴跳如雷,这小子不去打河东董卓部,竟然做起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

盖勋叫嚣自任先锋击之,皇甫嵩哭笑不得,赶紧劝慰。盖勋勉强压住怒火,当晚单身赴高陵,临行前直言劝不住盖俊,他就和对方断绝父子关系,再沙场对决。

皇甫嵩望着盖勋坚实的背影,欲言又止,终未开口。

盖勋深夜横穿盖俊大军,入皇甫郦大营,安抚将士,随后回转,直驱盖俊帐下,见到儿子的面,盖勋怒冲冠,也不管诸将当前,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诸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盖俊挥手命他们退下,帐中只剩父子二人,他双膝跪在盖勋面前,一声不吭,任由责骂。在他的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这么愤怒过。

整整一个时辰过去了,盖勋骂得口干舌燥,盖俊跪行为他倒了一杯水,劝道:“父亲先歇口气,别气坏了身子。”

“我不喝。”盖勋大手一挥,嗓音嘶哑地道:“我只问你一句,你退不退兵?”

“退,今晚就退。”

“……”盖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