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惊宋- 第3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讨好这位权贵的亲属。这样,不但对自己无损,还可以让他在权贵面前为你们说好话,使升迁的机会增多。而那些小老百姓嘛,得罪就得罪了,他们还能翻多大的浪吗?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他毕竟是有着两世为人的经验,这种官场上的情形,在职场上也差不多,每个单位都有大量讨好领导,吹牛拍马屁的人,而且往往这种人还最容易得到提拔。这似乎已经成了中国古往今来的惯例了。他现在想的就是如何打破这样的惯例。

王圭和白理听岳云说此说话,吓了一大跳,哭丧着脸道:“汉王,你把我们心中的苦衷已经全说出来了,我们的确也想好好为百姓做点实事,当一个好官。只不过,到了这余杭县后,却发现,很多事情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好开展……除了您说的情况外,还有许多其他隐晦的事情。比如说……”

第六百一十八章地方官员的苦衷

白理这时也豁出去了,他唉叹道:“我们县收税是定了指标的,完不成税收任务,来年就要评定为不称职,连续两年不称职就要免去职务。但向农民收税已经不可能了,朝廷免了农业税,于是便只能向商人收取。但商人现在却是可以zìyóu流动的,我们这里如果收得重了,查税狠了,他们便会跑到邻县去,成了别人的税源。逼得我们不得不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拉拢商人。您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还敢去得罪那些本土大商人啊?”

王圭也叫苦道:“是啊!汉王,我们也知道官商勾结是大忌,可现在的情形,早已不是商人讨好我们的时候了,是我们需要讨好商人的时代了。就象今天这件事,如果您不来,我们恐怕多半会作出偏向杨全的判决。一来他准备的证据充分,证人都收买好了,二来他是本地的海商大户,纳税额占本县的四分之一,我们根本得罪不起,倒也不全是畏惧您是他的堂妹夫之故。”

岳云显然没想到这里面还有如此复杂的原因。并不单纯是这两人想趋炎附势,畏惧权势。

他于是沉思了片刻,方问道:“那对此情形,你们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这……如果朝廷不下税收任务,那我们就不用如此害怕商人了……”白理望了岳云一眼,小心翼翼地说道。

岳云一听,愣了一下。方笑骂道:“你们竟然会给自己卸担子,税收如果不按预算收上来,财政立刻便会出现赤字,到时不要说北伐,就连你们的工资都发不起了。脑筋再怎么动也不能动到那上面去!”

白理也知道自己出了个馊主意,连连称自己糊涂了。

就在众人有些愁眉不展之时,黄秀丽却柔声道:“岳大哥。其实,我觉得如果这件事能让全余杭城的人都知道,想必就好处理了!”

“哦?秀丽。此话怎讲?”岳云心中好奇道。

黄秀丽抿着嘴儿一笑道:“岳大哥,你忘了你八年前搞的那个什么‘中原民众请愿团了?’当时弄得全临安,甚至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原本想置百姓于不顾,蓦然撤军的。也因此有所顾忌,被迫同意缓期撤退,并让岳元帅带着中原百姓南返荆襄……

顿了一下后,她俏脸露出一丝妩媚之色道:“如果这件事也是全城百姓都知道,必然就会十分同情辛公子和曹姑娘,说不定临安府也会关注此案。在这种情况下,杨全也不敢再强迫两位大人违背事实,作出有利于他的叛决。毕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搞冤假错案,可是会引来公愤的。这样一来。白大人和王大人身上的压力小了,杨全也不敢再骄横跋扈了。老鸨和那两个杨全的狐朋狗友也要考虑一下,作这种大案伪证的后果。届时,恐怕不用上级出面,此案就会水落石出了!”

众人一听。均眼睛一亮。岳云亦是一拍脑袋道:“对啊!这不就是舆论监督吗?我怎么给忘了!”

“舆论监督?什么意思?”众人听见这个新名词,均有些诧异。

“秀丽!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办一份报纸,向全临安……不,全天下定期发布,介绍朝廷的重大决策和公告、社会要闻、热点事件。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等等大家感兴趣的内容。象辛政和曹倩遇到的这件事,完全就可以写进热点事件去,引起大家关注,这样一来,案子审理的公正性就得到了保证。而不论是官员还是商人,也会因担心自己胡作非为而上报,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有所收敛!”岳云一脸兴奋地轻拍黄秀丽的香肩说道。

黄秀丽正眉头微蹙,仔细回味他说的一大堆新名词时,白理和王圭听闻之后,却已经颇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听汉王说的,这种报纸似乎类似于朝廷原来的诏告和檄文!”白理自言自语道。

王圭却立刻反驳道:“这可不一样!要定期发布的话,就和诏告不相同了,诏告和檄文都是发了一次就没了!”

“秀丽,这事就交给你办了!”岳云微笑着说道。

“我?”黄秀丽用那嫩葱般的玉手指着自己惊讶地说道。

“是啊!我看身边的人中,就只有你能领会到这个意思!换其他人去搞,我怕又搞成个定期诏告了!”岳云嘿嘿一笑道。

黄秀丽见心上人如此器重自己,芳心也是暗喜,不过一想到这工作的难度,不禁就柳眉微蹙道:“岳大哥,可这什么‘报纸’如何搞法,我完全一点头绪也没有啊!再说我也只擅长写诗词作画,要我写什么‘社会要闻’、‘朝廷公告’、‘热点事件’,我哪懂啊!”

“这个简单,连诗词都写得出来的人,哪有写不来新闻稿的?”岳云胸有成竹道:“报纸上的文章,除了连载小说和一些短篇笑话之外,基本上都可归于新闻稿这个类别。它要求语言简洁直白,让读者一看就懂,尽量少写环境场景的描写,只需将整个事件用白话文的方式叙述清楚即可。重点就是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如果需要评论的话,再在最后加一句:‘编者按’,写出对此事的一些期望或者评价。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就行了!”

想了一会儿,他又补充道:“另外报纸上的文章大多是新闻,要注意时效性和真实性,近量刊载近期的事情,而且尤其注意不能把虚假的事情登出来!以免对民众造成误导!”

黄秀丽饶是这个时代,思想最接近于现代人的杰出女性,也被岳云这天马行空般的方法搞得晕头转向,就更不用说白理和王圭了。

“这个……岳大哥,你要我搞这个什么报纸,我搞就是了。可是找人写文章要钱吧?不可能让我一个人写整张报纸的所有文章吧。还有那些什么‘热点事件’、‘社会要闻’,我从哪里才能打听到呢?难道又要象现在这样:微服私访?”黄秀丽柳眉一蹙问道。

第六百一十九章世上第一份报纸

“这个嘛……钱的事好说!我从雨柔那里先拿几万贯你用着,人嘛,就从临安学院里招!那些学子们,写文章是没啥问题的,稍微点拔一下,应该就能应付日常新闻稿的写作。而且这些心怀大志的青年,个个都是怀着满腔热血的,又喜欢伸张正义,让他们去当记者,挖掘哪里有什么不平之事,肯定最适合了!”岳云思索了一下后说道。

“嗯……不过恐怕得等新科举考试完了,才好去招人!现在他们都在拼命复习呢,想在考试中力拔头筹。我现在去招恐怕也招不到!”黄秀丽思量了片刻后,方点了点头道。

“好的!这办报纸之事,也不是说办就办的,先要找好印刷厂,找一处地方作报馆,然后设计报纸版面,划定各个版块,再按每个版块,确定版块编辑……发行之前,还要搞一定的宣传促销活动……等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办完,估计科举考试也结束了!”岳云不在乎地说道。

不过很快,他又想起了一件事,忙问道:“不过秀丽,你好象还在当清风楼的掌柜,这要不要和李家说一下呢……”

黄秀丽回了他一个千娇百媚的眼神道:“岳大哥,你又把我的话忘了啊?这清风楼雨柔姐说,已经算是我名下的产业了。我可以有处置权,原本我想卖了的,但又觉得有些可惜,不如就让银瓶妹妹来经营吧!”

“银瓶?你是说我那妹妹岳银瓶?她只怕小了点吧!”岳云听闻之后,惊奇地问道。心忖黄秀丽咋会想到让这小妮子来接手呢?

“这有什么关系?银瓶妹妹也十九岁了,按现在的律法,已经是成年人了。而且她在商业上的天赋可非比寻常,你忘了在伯父和清照夫人的婚礼上。出现的那么多免费家具,都是她想办法去联系的?为你岳家可省了一大笔钱啊!”黄秀丽以手掩口。抿着嘴儿一笑,那妩媚的神态,让在场的男人都不禁眼发直。

“嗯!那我回去和银瓶商量一下吧……只不过,她如果把你的清风楼经营亏了,你可别怪她啊!”岳云想了一下,还是有些不放心道。

“嘻嘻,放心好了!银瓶妹妹的心思可比我厉害多了,你不信等她接手几个月就知道了!再说了,我的酒楼不就是你的酒楼吗?就算亏了。也是肉烂在锅里!”黄秀丽嫣然一笑道。

“好的!”岳云点了点头,然后目光一扫白理和王圭,眼中露出不怀好意的神色。

白理和王圭被他看得心中直发麻,暗忖自己两人不知道会受到怎样的责罚。估计这官看来是当不成了。

果然。片刻之后,岳云就冷哼道:“白理、王圭,你们犯下了这等大错。这县令和通判,我看就不用当了吧……”

唉,果然是被免职了。两人心中一阵叹息,原本还指望想个方法为岳云排忧解难,以保住一丝希望,但却没有想到。这办法竟然是黄秀丽想出来的。

岳云这时面色平静道:“你们是在台湾培养出来的官员,对于我台湾的各项体制及律法十分清楚。眼下我们以台湾一个弹丸之地。统一了整个大宋,新旧两种思想,两种体制,两种律法习惯,正在交替之中。你们从新竹到余杭来作官,是体会最深的了。所以,我想让你们两个到黄姑娘的报馆帮忙,你们多写点宣传台湾制度的文章,让大宋的民众们明白,新制度是比老制度更优越的,以打退保守势力的反扑。同时,还要对赵构原来的卖国求荣行为进行揭露,剥下赵氏皇室的神秘面纱,让民众明白,皇室成员其实也是普通人,皇帝说的话,做的事未必就是真理,是必须要去执行的!”

“属下明白!一定听从黄姑娘的指挥,为汉王办好这报纸!”两人一听之下,心中大喜。

以他们的眼光,自然是看得出,岳云对这报纸十分重视,而黄秀丽已经很明显,马上就快成岳云的五夫人了。自己在黄秀丽手下做事,可谓抱上了一条粗大腿,比原来在余杭当个什么县令、通判之类的七品芝麻官,要强多了。

“嗯!你们趁这段时间,就跟临安府提出辞职吧,我也就不专门向吏部提出,要求将你们免职了!给你们留点面子,不过到了报馆后,可得给我好好干,别再弄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出来!明白没有?”这最后一句话,岳云却是以非常严厉的语气说的。

两人心中一凛,收敛了之前的狂喜,忙躬身行礼道:“属下一定注意,决不再因为畏惧权势,就做违背良心的事!”

“好吧!只要你们做得好!我以后还有重用!毕竟将来报纸可能不只办一份,秀丽也未必一定会让她经营报纸的事!我的意思,你们明白吗?”岳云眼中抹过一丝精芒道。

他自然知道大棒加胡萝卜的作用,而且要这两个削尖脑袋想往上爬的人服服帖帖为自己做事,自然也要让他们有点指望。

白理和王圭一听,心中大喜,连声谢道:“属下定不付汉王所托,一定尽心尽力,协助黄姑娘办好报纸!”

“嗯!你们先把手中的工作先交接一下吧!我和秀丽就先走了,两位好好准备开始新的工作吧!”岳云微微一颔首道。

白理和王圭陪着小心地将他和黄秀丽亲自送出门外。

岳云和黄秀丽这时看了一下天色,只见天空已经蒙蒙亮了。

这一夜经历的事还真不少,两人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回到临安后,陆游便向岳云禀报,称前往南洋的远征军已经筹备完毕,共分为两批,一批是由红河州的守备部队组成的,人数约有五万余人。随时可以出击支援安南。而国内的这批部队则要一月后才能将粮草、弹药准备齐全。

岳云召集众将商量了一阵,便决定和李宝、陆文龙、魏胜三人先行前往河内,指挥第一批远征军。国内的这批远征军则由陆游统率,曹宁、高宠、关铃、牛通等辅佐,于一个月后再来支援。

而将朝中的事务,岳云则委托薜源、刘一宁代为处理。随即便亲自率领远征军向南洋开拔……

第六百二十章抵达河内



二十余天后,远在南洋的占城和真腊联合军,均心中惊魂未定,因为就在他们刚刚抵达安南国都河内城下之时,却从斥候那得知,大宋派出了大军援助安南,已经到了红河对岸集结,人数约有五六万人。(。)这只部队装备精良,士气高涨,打的旗号是大宋南洋远征军。

两军统帅连忙安营扎寨,先隐住自己阵脚,然后又派探子打听,方得知这是大宋派出的一只规模庞大的远征军。岳云任主帅,陆文龙和李宝任副帅,眼下已经先到了五万陆军,一万水师。随后据说还有陆游率领的大军,是大宋国内的精锐部队。

“岳云竟然亲自来了,此人智勇双全,太难对付了。而且陆游也要来?他原来在红河州可是号称‘陆剃头’的。听说他虽然是一介文人,但却心狠手辣,红河州死在他手下的安南人不下二十万了。大宋如此兴师动众来进攻咱们,恐怕我们有难了!”占城国的统帅便是他们的驸马,岳云的老熟人阮成文,他可深知现在宋军的厉害。对陆游在红河州干的那些事更是清楚无比。

“阮殿下,你就如此胆小怕事吗?一听宋军要来,就吓得面如土色,难怪当初你们会被安南人打得大败呢。哈哈哈!”真腊军的统帅西斯其哈哈大笑道。

他十分瞧不起占城人,觉得当年要不是宋人帮忙,这占城只怕已经被安南灭了。现在他们趁安南还没恢复过来时,就邀约自己国家共同进攻安南。实在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