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诸部不臣服。
所以,岳云的方法便是采取步步为营,压缩蒙古诸部活动空间,再在其内部予以挑拔,鼓动其自相残杀的办法,征服大漠。
第八百二十五章剿灭蒙古的方法(下)
首先,岳云下令在西域、河套、兴安岭、幽燕等靠近大漠的外围地区建立后勤保障基地。为进攻大漠的军队和民间武装力量提供补给。
他这是受当年俄罗斯人征服西伯利亚的过程启发。提议先在亲中华帝国的克烈部和乃蛮部的每一处水草丰盛地建立据点。大的水草丰盛地建立城池,中等的建立要塞,小的也要建立一个卫所。
而不管是城池、要塞和卫所,皆筑有城墙,驻扎士兵,派有官吏进行管理。和平时期可以提供给草原的牧民作为交易场所,如遇攻击就紧闭城门,固守待援。由于现在帝队早已普及火器,也不缺少马匹,受到攻击的据点守到援军到来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是采取鼓动蒙古人杀蒙古人的办法,挑动乃蛮部、克烈部和其他亲帝国的部落向大漠深入进攻。而每占领一处水草丰盛地,就采取前述方法,构建据点,派驻士兵,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当然,帝国采取这种以夷制夷的方法,蒙古诸部的首领肯定有人会不愿意。但岳云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需要担心。因为蒙古诸部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的,盯着首领位置的人可不少。如果某部首领不听帝国的命令,就可以采取收买他的兄弟或者其他睥睨首领位置的人,将其搞下去,换听话的人上来。
同时,对于如塔塔尔部,蔑儿乞部等顽固对抗中华帝国的部落。则采取坚决打击的方法。而在这一点上,岳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民间的力量。
岳云提议。向全天下发布公告,宣布塔塔尔部和蔑儿乞部为帝国的公敌,任何人只要杀了这两个部落的人,都可以凭人头到帝队在大漠周围的城池领赏,每个人头赏银十两,而如果是这两个部落首领的人头,则赏银万两。反正蒙古人的形貌和中原汉人、契丹人都大异,也不怕认错。至于有没有人把蒙古其他部落的人杀了。然后拿着他们的人头,冒充塔塔尔部,蔑儿乞部等几部的人头来领赏银,那就不是岳云考虑的事了。反正他的目的就是要削弱蒙古诸部的实力。
虽然对于江南、岭南、中原一带的民众,十两赏银不算多,吸引力比较欠缺。但对于河套、西域、辽东等地的民众来说,十两银子还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了。足够一家老小吃上半年了。
在颁布剿杀法令后,西域人、吐蕃人、党项人、女真人、高丽人、契丹人等各路游牧民族的亡命之徒纷纷杀入大漠,都想杀了塔塔尔部和蔑儿乞部的人去领赏钱。只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要专门找这两个部落的人杀,却是比较难找的。毕竟人家也不是傻子,知道中华帝国在通缉他们,怎么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出现?就连跑到其他部落的地方都不敢了。
于是,有些凶残奸滑的人,就发现蒙古各部落的人形貌都差不多。便灵机一动,索性杀了他们视线内可见的蒙古诸部之人。然后提着人头去领边塞,想试试看能不能领到赏钱。
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样做并没有引起发放赏钱的帝军官置疑,连问是哪个部落的人都没有问,就让他们妥妥当当地领到了赏钱。
这样一来,此消息很快就传扬开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从大漠以外涌入的赏金猎人数量剧增,杀得蒙古诸部苦不堪言。而偏偏又没法应对,毕竟这些乱杀人的匪徒规模最大的也不过百把人,还有很多独行者,彼此之间又互不统属,没有统一的指挥。让他们完全无法应付。
于是,已经投靠中华帝国的蒙古诸部牧民在无奈之下,只得改变自己的衣服和语言,以避免被杀。而在这种情况下,穿汉服,说汉语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与此同时,帝国又派出了以陈旉为首的农业专家,指导他们在水草丰盛地进行耕种,并发给农具和两种新型的粮食种子,过上定居的生活。
而陈旉带来的这两种适合在苦寒贫瘠之地生长的粮食作物,便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土豆和玉米。这两种粮食作物皆产于美洲,中原一带原本没有。但岳云这个穿越者却是深知这两种作物的世大贡献。历史上,中原王朝开始向东北大规模垦殖,就是从明朝开始的,而这也是因为土豆和玉米已经引进了中原,才得以有了垦殖的合适粮食作物。
所以,岳云便早在台湾时,就发出了金额巨大的悬赏令,要求航海家向东航行,去探索未知的大陆,同时要求能找到上述两种植物的种子,凡是能找回来的人,均赏以五十万贯铜钱。
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位从开青楼转行当海商,率先发现了澳洲的吴建春,在得到奖励之后,又从澳洲继续向东航行,终于在两年前发现了美洲,并取得了这两种植物的种子。
而岳云在得到玉米和土豆的种子后,如获至宝,立刻将其交给农业专家陈旉进行试种。这位前宋时期最伟大的农业专家也不负重望,首先在江南试种成功,然后又推广到了吐蕃、和陕西、中原一带。并获得了当地农民的极大欢迎,因为他们发现,这土豆和玉米产量比原来传统的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高得多,而且还不要那么多肥料和水,也没有那么娇贵。
陈旉在有了初步推广的经验后,心中自然更有底气,既然在吐蕃这种高寒之地和以及陕西这样的黄土高原都能种植成功,草原就更没有问题了。
而牧民们原本担心中原拿来的粮食作物在大漠没法种活。但在试耕种一年后,却发现产量很高,比他们放牧牛羊更划算。在尝到甜头后,他们自然更愿意耕种,而不是放牧了,毕竟这样要稳定得多。
在这样此消彼长之下,大漠内投降帝国的部落越来越多,且凡是投降过来的部落全都改衣易俗,作了汉人打扮,生怕被赏金猎人一刀杀了去领赏。
而且他们也觉得这是一条生财之道,毕竟比起那些外来户来说,他们对于大漠的地形更熟悉,知道那些和中华帝国敌对的部落所在之处,杀起人来更得心应手。
到了后来,据边关的守将统计,竟然来领赏的人百分之七十都是原来的蒙古部落中人。
而身体中一直燃烧着战斗烈焰的岳云和岳飞两父子,也参加了数场进攻蒙古诸部的战役。让众臣都不禁感概,这太上皇和皇上,真的是为了战斗而生的人。
在这样进攻了三年之后,不服中华帝国统治的大部分蒙古部落都覆没了,只有少数几个部落还没有臣服,而秦桧一家人也还没有搜寻到。这成了让岳飞和岳云最不放心的事。
中华纪元三年七月,岳云指挥大军到了斡难河畔,建立了军事要塞,准备发起对蒙古诸部的最后一战。
耶律普速完对此十分不理解,认为对付这种不过几千人的部落,他只需遣一大将前往即可,不用自己亲自出马。但岳云却是十分清楚,现在乞颜部的首领也速该,可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的父亲。在几十年后,这个现在还没出生的婴儿,几乎征服了整个亚洲和东半个欧洲,屠杀了数亿人,其中金国和南宋、西夏就有几千万人。特别是在抵抗蒙古入侵较为激烈的四川、荆襄、江南等地,几乎被杀得白骨遍野,千里无人烟。
例如四川在蒙古入侵前,有1200多万人口,由于四川人民的顽强反抗,在合川钓鱼城击杀了蒙古大汗蒙哥,四川便遭到了疯狂报复,在沦陷之后,四川人被杀得只有80万,成都更是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岳云知道后世的历史,自然会对灭亡蒙古之事尤其上心,他要亲自灭亡蒙古诸部,尤其是那产生了成吉思汗的乞颜部。只不过,现在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也很狡猾,全都表面上拥护中华帝国的统治,就连岳云欲图之而后快的乞颜部,也化整为零,分散居住,对外亦不称自己是乞颜部的人,倒让岳云有些难办了。
八月的一天,岳云、杨兴、辛弃疾等人率领两千侍卫亲军在离边塞一百多里的地方游弋,搜索,看有没有可疑人员。
大军行了没多久,便只听一阵阵马蹄声传来,几名骑士骑着蒙古马行到了岳云跟前。
进入大漠之后,帝国骑兵全部都将自己原来的阿拉伯战马换成了蒙古马。这些蒙古马虽然身材矮小,无论是速度还是爆发力皆不如阿拉伯马。但它们吃苦耐劳,十分适应这里的环境,很好养活。
而阿拉伯马到了这里之后,却水土不服,腹泻呕吐的不在少数,就算有没生病的马,也大多萎靡不振。在得到大批蒙古部落归附之后,岳云自然将这些投奔的部落马匹全部收集起来,交于骑兵使用。
第八百二十六章遇上抢亲
PS:(感谢光辉的宪章朋友的打赏!今天第二更送到!)
“启禀陛下,前方发现有一支部落的迎亲车队,他们貌似遇上了一批抢亲的人,我们是否干涉,还请陛下定夺!”那斥候禀报道。
“什么?又遇上了抢亲的?这些蒙古人还真是野蛮和凶残啊!”岳云也不禁感概道。
说实在的,深入大漠之后,岳云也算了解了大漠牧民的疾苦。这些牧民的日子的确不好过,所以难怪成吉思汗后来一说要带他们去攻打还算富裕的金国,去抢钱抢粮抢女人,就全部一哄而上。。。
但要说草原上最苦的人,还是这里的女人。那些因自己部落战败,沦为女奴的就不必说了,她们吃着最差的伙食、睡着最少的觉、住着最脏的帐蓬、穿着最单薄的衣服、还要被战胜部落的男人随便蹂躏,简直就是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而即使是zìyóu之身的女人,处境也好不了哪里去。她们在年纪幼小的时候还好,由于父女天性,没有几个父亲不疼爱女儿的,但等到稍大一点,她们就要开始为部落干活。出嫁以后则更要肩负起养家的重担。象缝补衣物、挤奶、剪羊毛、酿酒、制皮革、搬迁帐蓬等等,这些劳累繁冗的工作都由她们包了。
草原上的男人需要干的只有三件事:放牧牛羊、狩猎和打仗……呃,如果XXOO也算,那就是四件。所以,草原上的男人几乎都比较懒散。。。
而由于草原上没有法律和执法者。纯粹是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打架斗殴,以及部落之间的战争是司空见惯之事。对于一个草原上的男人来说,只要能够尽到保护家庭的责任,在草原上就算是称职的丈夫了。
所以,严格的来说,如果在汉人的地方,是男人养活女人的话。在草原上却是颠倒了过来,反而是女人养活男人的情况更多一些。(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去过外蒙古的朋友就知道,外蒙古的男人大部分只会打架和酗酒,全靠妻子养活全家)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但草原上还盛行“抢亲”的“风俗”,哪怕是已经出嫁的妇女,只要别人有本事将她抢来,她就成了那个人的妻子。
这一年来,岳云至少遇到了三次“抢亲”,后来他都通过询问被抢的妇女,看她自己愿意跟哪方。而化解了抢亲事件。
“去看看吧!还是按老规则,尊重被抢女人自己的选择。不能任由这种习俗发展下去了!”岳云沉声道。
辛弃疾点了点头,随即便一挥手,和杨兴一道,各率五百骑兵分两路包抄了过去。
须臾之间,便将前方抢亲和迎亲的人马全部团团围了起来。双方见到帝国骑兵突然出现,都是惊恐万状,毕竟现在的帝队在草原上可是以嗜杀而著称的。凡是蒙古人略有反抗,就一律屠杀。偏偏他们的火枪又比蒙古骑士的弓箭射击准得多,又射得快。枪声一响就有一名蒙古勇士死去。这让他们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
岳云打量了一下面前的情形,只见迎亲的队伍约有六七十人,男女老少皆有。新娘还坐在马车里没有出来,围着马车,拔刀相向的几个牧民虽然握着长刀,但都吓得手直发抖。
而抢亲的人要多得多,约有一百多人,全是五大三粗的大汉。他们骑在马上,将马车团团围住,站在近处的人手持马刀,远处的人拿着弓箭,一脸jǐng惕地望着四面八方涌来的帝军骑兵。
“这位将军!我们乃是归顺了中华帝国的臣民,今天只是依我草原的风俗抢亲而已,还望恕罪!”这时,一位长得十分剽悍,人高马大的骑士在马上向岳云行了一礼道。
他自然看出岳云是这一大队帝国骑兵的首领。而且他也清楚,帝的士兵对于抢亲这种风俗自然是深恶痛绝。
“归顺了我们帝国的?你们是哪个部的?”岳云沉声问道。
“我们是隶属于克烈部的一个小部族……”那大汉说了一个岳云从未听说过的部落名称,料来是不知名的小部落,极有可能只有几十户人。
“哦。那你们又是哪个部落的?”岳云一指迎亲的队问道。
一名老者见状,迟疑了一下,方上前说道:“回将军,我们是弘吉剌部的,姑娘要嫁到蔑儿乞部去,不料被这伙人拦下来了!”
“那你叫姑娘出来吧!我问问她究竟愿意跟哪边走,如果她不愿意嫁到蔑儿乞部去,而愿意跟着这位勇士走,我也就不干涉抢亲之事!”岳云这时瞥了一眼抢亲的大汉道:“可如果这位姑娘愿意嫁到蔑儿乞部,那可就不准你抢了!”
那名大汉听到这话后,眼中立刻露出怨毒之色,但眼见岳云身边兵多将广,又全是火枪骑兵,自知不敌。他于是也只得答道:“既是将军发话,塔布台便遵命好了!”
这时,那被抢的女子已经从马车里走了出来。她一走出马车,所有在场的男人便眼前一亮。
只见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位只有二八年华的绝色少女,她穿着一身粉红色的罗裙,乌黑的束发垂于胸前,胸前红衣下,微微贲起一道优美的曲线,满是干净利落、青春俊俏的感觉。
而她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则是一张标致精美到了极点的脸庞,眉若远山,鼻如腻脂,唇瓣如花,妩媚的双眸就像一对亮晶晶的黑宝石,那白皙娇嫩的肌肤,富有弹性的青春活力。
现场一片安静,就连岳云也心中有些意动。这位草原少女的皮肤相当白嫩,看上去似乎捏一下就会出水,完全不似在草原上长大的女子,倒有点象一位江南美女。
众所周知,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