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芦花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芦花美-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图圆滚滚地眼睛盯着她手里的黄瓜,跟着黄瓜的晃动而晃动,在黄瓜的引诱下放开扶住床沿的手,扑了上去……

芦米抱住扑上来的胡图,笑了起来,“好哇!被我看穿了你就投怀送抱啊!”

胡图完全不理她,站稳后接着进攻黄瓜。

芦米因为自己是穿越人士,每次无聊就喜欢用这个蠢问题逗胡图,反正胡图也不会真的听得懂。

“芦花,在干什么呢?”胡大娘的声音在院门口响起来。

芦米扶着胡图让他站稳当,“图图,奶奶来了,我去给奶奶开门,你站着别乱动哦。”

大人都去地里了,胡大娘每天没啥事就各家遛遛,看看孩子们在家怎么样。

芦米把胡图留在屋里,跑了几步打开院门。胡大娘撑着伞,看见芦米手搭凉棚的模样,忍不住笑骂道:“你个懒丫头,下这么大的雨,你咋不撑个伞咧?”

芦米笑着钻进奶奶的伞下,“怕奶奶您在外面等太久嘛!”

两人关了院门进屋,屋门口芦米接过奶奶手里的伞帮她收起来。

胡大娘一进屋就看到胡图拿着黄瓜倚在床边,一张小脸擦的满是口水,“我的小孙孙,就要学走路了!”

逗了会胡图,胡大娘突然问芦米,“芦花,你家现在还有多少粮食?”

芦米想了想,“去年收的都留下了,奶奶,怎么了?”以前就一亩地,产量就是二百来斤,不到三百斤。一亩田不用交税,拖到镇上卖又没多少能卖的,就全留下来当一年的食用量了。

胡大娘逗着胡图,看着外面的天色,“没什么事,就随口问问。看着今年雨水比往年多,家里有点粮心里才能踏实。”

南方雨水多,就怕出现洪涝灾害,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地里庄稼都淹水了,那等同于饥荒的到来啊。好在这个时代有了二季稻,雨期若是结束的早,还能赶上种二季稻。

五月后半个月依旧是三天一小雨,五天一大雨。

这天夜里,大家都忙完地里的活,胡大爷召集了几家人一起上家里去吃饭,饭后就坐成一圈开会。

胡大爷和胡大娘上坐,胡大爷抽着旱烟,皱着眉,“今年雨水多,你们几家的粮可都存着?”

胡家老三胡木林苦着脸,“今年我们家不行,去年出的粮差不多都拉到镇上卖了。”说着瞟了眼自己的媳妇吴氏,“也都是怨你,看着今年的粮价涨了一点,就巴不得全部拖出去卖了。”

胡木林的媳妇吴氏推了他一把,“你怎么怨到我头上,我怎么知道今年雨水这么多?这几年风调雨顺的,谁猜想的到?咱们家的粮吃过雨期总该是没问题的,等雨期过去种上二季稻,年边不就缓过来了。”

“那要是过了雨期没赶上二季稻,我看你哪怎么填一家大小的口。”

老大胡木海一拍桌,瞪着眼,喝道:“行了行了,你们两别在这吵吵,听听爹怎么说。”

胡大爷捋捋胡须,“看这天啊,怕是不太好。老三啊,你明天赶紧去镇上看看,粮价要是没涨,还买点粮回来才保险啊。”

听说让自家买粮,胡吴氏急忙道:“爹,我们家现在的粮还够吃,再说这也不能说风就是雨啊,说不定过些日子天气就好了。”

老二胡木森一脸愁容苦哈哈地坐在一旁,要 说兄弟几个里头,他家是最不好过的。他除了会种田没其他本事,不能像兄弟几个一样在农闲时出去找伙计,家里刚老大儿子去年年初才娶的媳妇,眼看水根也要说亲事,大女儿那收到的一点聘礼还要留给水根。家里是既没余钱也没余粮。

“爹,今年总不会真的有什么灾吧?”胡木森忧心忡忡地问道。

胡大爷还能不知道胡木森心里那点想法,他家是困难一点,两个老人也经常帮衬,每年儿子们上交伙食粮,他们都会少收一点老二家的。

“老二,这老天爷的事谁说的准,我召集你们兄弟来也是让你们有个准备。凡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胡木生皱着眉,跟刘氏对视一眼,刘氏回瞪了他一眼。

散场后,胡木生在路上跟刘氏并排走着,“媳妇,咱们家去年收的粮一两都没卖,要真是有个什么事,咱们也要帮帮老二他们家。”

刘氏白了他一眼,抬手掐着他的胳膊,“你这话说的没良心,你是怕我不会帮你家兄弟?”

胡木生也知这话说的有点不对,连忙改口,“哪能啊,我这是提前跟你说一下,谁让咱们家的大事都是你做主呢。”

刘氏笑着抬手拍了一下他,“少给我带高帽,不过我跟你说,你嘴巴别太大了,咱们家有粮的事不能这么早说出来,要真有什么事,咱们再拿出来也不迟。”

胡木生搂着刘氏,道:“嗯,知道了,都听你的。不过,你说咱们家要不要再买一点粮啊?”

不远处就是家了,刘氏看着窗子透出来的光,悠悠道:“等过些日子吧,芦花的绣品好像快完工了,到时候我去镇上一趟。”

胡木生点头道:“行啊,要是粮价没上去,你看着办买些回来。”

“我知道,唉,还不都是为了你家兄弟,要不然咱家的粮食也够了。”

听刘氏这么说,胡木生连忙扯开话题,“明年芦花就十二了,是不是让她去凤飞阁当绣娘啊?”

“让!怎么不让?别人想去还去不成呢!”刘氏说起这事就得意,自家的女儿能进镇上最好的绣楼当绣娘,那是多光彩的一件事啊,到时候给芦花说亲事都能说到好人家。

六月上旬,府试早已结束,连今年的院试都已经考完了。芦米听胡北清说,周尘在院试时落榜,严喻培却是考上了,成了名符其实的秀才。

不过这些只是饭后聊一聊,现在让湖塘口乡亲们关注的是镇上的米价!

六月中旬,南方的汝河暴涨,沿岸的田地都被淹没了。现在暴涨的河水正在冲刺着南下游的堤坝,要是堤坝没有坚守住,像湖塘口这样南方下游的村镇就要遭殃了。镇上的米价也因此涨了三十文,并且还有上涨的趋势。

田里的庄稼因为连日的雨天,田里水份过多,植物缺氧,开始泛黄。

靠天吃饭的乡亲们都是一脸愁容,天天盼着雨天的结束。

七月,镇上传来的消息,汝河南下游的堤坝缺口,河水一路往下冲。别说汝河了,湖塘口本身的大塘已经水漫溢出了,平时夏季孩子们游玩的小溪已经变成一条河流了。

这天胡家人都聚在一起,老大胡木海说道:“爹,娘,趁现在没有封路,你们快去镇上,到二妹那里住着去。”

其他几兄弟都迎合着。

堤坝决口,雨天不停,搞不好就要淹了村子,胡大爷胡大娘年纪大,又没有田地要管,趁早离开村子,到县令女婿那去住,总比在村子里强。

胡大娘道:“我和你爹不用你们担心,我们两老的在这里也是拖累你们,我们打点好包袱,明后天就去找慧英。倒是你们自己,今年的庄稼是没什么指望了,等雨季过去,看看下半年怎么样。”

老五胡木高道:“我们家圆丫头也让我们去镇上,她说周府老爷太太们都准备到北方去避一避。”

镇上的人家信息比他们更早收到,有投靠的都投靠去了,没投靠的就留下来碰运气。于圩镇离汝河南下游的支流非常近,要是大水冲过来,还真就能淹没整个镇子。

几兄弟一番商量,老五胡木高和老三胡木林去镇上,老大胡木海一家跟着胡大娘胡大爷去找慧英的,老二胡木森和胡木生都是奔着媳妇娘家去。

地里的一季稻他们是指望不了了,都烂在地里了,现在就盼着河水别往这边支流下来,避开水流,别淹了村子就好。

2626刘家湾

刘氏,原名刘荣珠,湖塘口邻村刘家湾人士。娘家现在就一个大哥刘荣壮在刘家湾,刘荣壮家里日子过的还挺不错。

虽说刘家湾与湖塘口比邻,但地理位置不一样。湖塘口依山傍水,村外不远还有汝河的支流。而刘家湾就不同了,刘家湾地势偏高,离汝河支流又远。每年到了雨期,刘家湾的人就站在高处,等着听湖塘口这般下游村落淹水的消息。

把家里的东西都打点好,该藏的都丢进地窖藏好,胡木生带着老婆孩子一家大小,提着一些粮投奔大舅子。

胜哥儿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任由芦米拉着,刘氏背着一个大包袱手里抱着胡图在前面走着,胡木生肩膀上的扁担,一头篓子里装了粮,一头篓子装了点年边时腌的腌肉。

湖塘口不少乡亲都离开了,去刘家湾的路上还不少同路的。

胜哥儿偷偷扯了扯芦米的袖子,芦米回头看着他,“三姐,咱们为什么要去舅舅家住啊?可不可以不去啊?”

刘氏听了回头牵起胜哥儿另一只手,“只要你听话,舅舅不会吃了你,别怕啊!等过些日子咱们就回来了。再说了,舅舅家不是有燕子和黑子带着你一起玩吗?”

胜哥儿想起酷似舅舅的表哥表姐,越发觉得难过,走路也越来越慢。

走在后头的胡木生看看天色,还有路上行人里越来越多的陌生脸孔,焦急道:“芦花,你背着胜哥儿,时辰不早了,咱们要赶紧走。”

刘氏看着丈夫的神色,心里明白,拉着芦米耳语几句,芦米二话不说背起胜哥儿,脚下加快了步伐。

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放人之心却不可无啊!

若只是同村的,或者附近村落的乡亲,一起赶路倒没什么,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怕就怕这些衣着邋遢的陌生人。上游的村镇淹了不少,许多无处投奔的灾民都四处游荡。万一他们聚集起来……要知道胡木生还挑着一篓子粮食呢!

如果是坐牛车,湖塘口到刘家湾只要一个时辰。现在牛车是借不到的,靠两条腿走着去,差不对要将近两个时辰,比牛车慢上一半的速度。

将近响午,胡木生松了一口气,眼前已经能看到刘家湾了。

大概是有同村人先到了,刘荣壮收到消息,这回正带着他的女儿刘燕子站在村口等。

看清人影,刘氏激动地跑上前,“哥!你怎么还出来等咧?多麻烦啊!我又不是不认识家门。”

“没事,我跟燕子刚出来,也没等多久。”

刘荣壮今年三十六,人如其名,身体壮实得很,面相偏向芦米的外公,一张国字脸。一眼看过去就让人觉得到扑面而来的严肃,胜哥儿偷偷抬眼看了一下,就趴在芦米背上装睡。

刘荣壮接过自家妹妹背上的包袱,对燕子说道:“燕子,去接把手,把弟弟抱上,让你姑姑歇会手。木生,路上人多吗?”说着就引着众人进了村。

胡木生挑着担子跟在后面边走边应道:“唉,这一路上开始还好,后来外来人就多了起来,我挑着一篓子粮心里都是慌的。”

刘荣壮点点头,这才看向芦米,“芦花吧?这般大了,胜哥儿都趴在你背上睡着了。”

刘氏转过头,看了过来,“芦花,要娘接手不?”

芦米看了一眼刘荣壮,喊了声舅舅,说道:“不用了,我不累。”

听她这么说,刘荣壮这才把视线从她身上移开,疑问道:“荣珠,你家杏花咧?难道就说人家了?”

刘氏脸色一黯,“哥,她的事说来话长,晚些我再说给你听。”

刘荣壮瞧了她一眼,也没多闻,“行,走吧,你嫂子和黑子都在家等着呢。”

刘荣壮现在住的就是刘家的主屋,早在他成亲的时候就翻新成大屋了。当时刘氏没出嫁前,住的是南边的那间。

“荣珠,屋子我刚给你随便收拾了,这些年一直都是燕子在里面住,到处都挺好的,你们一家就住那吧。”吃过午饭,等大家都坐下,王氏才说道。

刘氏站起身拉着王氏的手,“嫂子,谢谢你了,这段时日也就要麻烦你了。”

“都一家人,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要是说这话,你哥还不得揍我啊?”王氏圆圆脸,笑起来很是 和气,说起这话来越发的有亲和力。

刘氏在心里冷笑了一下,面上也不露,只笑道:“嫂子把这家搭理得这么好,哥哪舍得动你一根手指头啊。嫂子,我这次来带了些腌肉过来,你跟我去看看。”

王氏的为人在外人眼里那是和蔼可亲贤妻良母型,可王氏在刘氏眼里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当初王氏刚嫁进来的时候,刘氏觉得她挺好的,家来因为她里里外外都干净亮堂起来。可渐渐的,刘氏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

刘氏的哥哥刘荣壮性格耿直,脾气硬,一句两句就容易吵起来。以前刘氏的娘喜欢念叨,两母子经常吵。不管怎么说都是母子嘛,吵了两句就能好起来。可自从王氏嫁进来之后,两母子吵就吵得天翻地覆。分家,断绝关系,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出了。

当初刘氏的娘在女儿边诉苦,就说是王氏在里面挑拨是非。当初刘氏还不信,她自然是知道自己娘的性子,天天念叨是挺烦人的,加上王氏总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模样,很难相信是她在中间挑拨是非。

每次母子两吵架,王氏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规劝婆婆,然后转身进屋也不知道跟丈夫说些什么。

直到刘氏成家之后,渐渐从那个家里抽身出来,才慢慢体会到这里面的一丝说不清的感觉。

你要说王氏的坏,完全说不出来,她做了一个媳妇该做的一切。可事后一回想,总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对劲。王氏一般都是嘴上说的无比好听,做出来的事实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后来老太太去世了,刘氏娘家最亲的人就剩哥嫂两个了。即便这时的刘氏已经看明白王氏的为人,也没什么心思去琢磨了,反正她也出嫁了,各过各的,只要王氏能照顾好他们自己家就行。

王氏当着后来出来的刘荣壮的面直说不客气,笑着收下了那些腌肉。

几人进南屋看,床上的被褥都换洗了,地上明显刚清理过,王氏说道:“这些天你们两夫妻就带着图哥儿住这,芦花跟燕子一起睡,胜哥儿跟我们家黑子一起睡。”

刘氏应道:“诶,这样挺好的。盼着今年这边支流没事,等雨期过去了,我们也好赶回去种上二季稻。”

王氏挽着刘氏的手,“荣珠啊,你都好些年没在家住过了,这次就多住些日子回去,家里也不缺你们一家的吃。”

说到吃,胡木生道:“嫂子,我那篓子里还带了些粮过来。”

刘荣壮虎着脸,“你说你这人,来家里住几天还带粮过来,你当我这里是哪啊?家里缺你们几口啊?要是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