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紫金梁没有派人去毁了那浮桥。现在他见不粘泥问起浮桥,就解释道:“浮桥上还有人守着,未奉军令敢上桥,就杀,这就等于是没有后路了。”
不粘泥听得点点头,可总觉得隐隐有点不对,却又想不起来,他本是个急性子,想不起来就不再想,抛到了脑后。
“肃静,肃静。。。”各头领手下的小头目一边巡视一边喊着,让那些虽然整好队了却还有在交头接耳的家伙闭嘴。
至于那些士卒携带的细软,都绑在他们自己的身上。这点虽然不是很妥,但他们自从成军之后,一直是边打边走,边走边打的情况,细软不绑身上,很可能就没了。
所以各头领都没有要求士卒们把细软扔掉或者堆到一处,大家都是穷疯了的人,要是细软离开了身,还能不能找回来就难说了。因此,头领们在这一点上,颇有自知之明,没有下一个会让大部分人抵制的命令。
或者等战事打多了,有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之后,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但现在才造反没多久,一直处于逃命的阶段,就只能先这么维持着了。
队伍还没有完全静下来,但此时耳朵尖的人已隐隐听到了隆隆地马蹄声。紧接着,看到官道方向尘土飞扬,规模虽不是很大,却预示着有骑兵群向黄河渡口而来了。
义军中的气氛一下紧张起来,这个效果比那些小头目吆喝他们闭嘴要更管用,所有人都闭上了嘴,紧张地看向马蹄声传来的那个方向。
在义军中的很多人在心里暗自向满天神佛祷告,希望来的官军没有多少人。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只猜到了数量,没有猜对对象。
马蹄声响起的那个坡上,最终露出来的是他们所熟悉的骑军。破烂的衣服,简陋的武器,干瘦的战马,这些是刚才去追明军夜不收的兄弟。
不少义军中人长嘘了一口气,原来是自己人。甚至有乐观的人想到,骑军兄弟不会是把那些明军夜不收给杀了,然后收兵回来了吧。
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快就失望了,先是看到那些骑军兄弟们跑得很快,再近一些后,能看出他们的脸色惊慌。这些迹象到他们脑子里一综合,得到了一个结论,这些骑军兄弟们是在逃跑!
不粘泥首先得到了这个结论,脸色当即有点变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有他们打不过的敌人在追他们,不知道他们这五千多人能不能抵挡的住即将出现的敌人。
他正想找紫金梁商量的时候,就发现正对面的那个方向,也就是骑军逃回来的那个方向,传来了更大更响的马蹄声,扬起的尘土覆盖了半个天空。前面那些骑军兄弟们所带起的尘土和这一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这下不用商量了,任何一个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看出来了,追赶那些骑军兄弟们的,是非常非常多的官军骑兵。
自己这边也就三四百骑的样子,而敌人怕是有几千骑军吧。要是步军对上骑军,那非得要几倍的兵力,才有可能打得赢骑军。
五千余义军,包括各首领们,心里一下都没了底,开始惶恐起来。甚至有一些地位比较高,在列阵时能走动的人,开始悄悄往渡桥方向靠近。
紫金梁毕竟是老大,看到官军还没有现出身影,自己这边就已经怕成这个样子,实在是太窝囊。
于是,他开始纵马在队列之间跑起来,边跑边喊:“兄弟们不要怕,官军也就是那些将领的家丁厉害一点。现在能打的兄弟都在前面,只要扛住了冲在最前面的家丁,胜利就是属于我们的了。”
他手下的头目跟在紫金梁的后面,用差不多的话大声鼓舞着士气。
其他头领也知道目前的士气不行,要是就这么下去,恐怕是和对阵洪剃头一样,被对方的精锐家丁一冲锋,人就散了,然后对方全军压上,自己这边就只剩下一条路可以选了,那就是逃跑。
于是,他们也纷纷开始用各自的方式鼓舞士气。说真的,首领们这么一鼓舞,还真的有效果,不少人心就定了下来,尽量往好的方面开始幻想起来。
但让首领们没有想到的是,追杀明军夜不收的那五六十骑,在逃回自己阵营时,纷纷在大喊:“官军来了,官军来了。。。”
“好多骑军啊,太多了。。。”
“官军都是骑军,不得了了,都是精锐。。。”
甚至还有几个在喊:“快跑,几千骑军压过来了。”
“完了完了,比洪剃头还厉害的官兵来了。”
只有少数几个边军出身的骑军没有喊,但他们听到自己同伴喊话的内容,知道要糟,原本就有点苍白的脸色又加重了几分。
这么一来,义军的士气又开始瓦解了,听到他们喊声的义军,脸色越发难看,开始前后左右得看起来,看是否有首领下令撤了,或者有人带头先跑,自己就可以跟着跑。
首领们看到这个情况,杀那些逃回来骑军的心都有了。都这么没有眼力劲,不知道这边需要得是振奋军心么!
这些逃回来的骑军快到己方阵列时,开始减速,然后分辨自己的首领在那里,跑过去汇报情况。
首领们铁青着脸听着他们禀告,结果却还是弄不清明军到底来了多少人,气得这些首领纷纷怒骂这些饭桶。
李鸿基就在高迎祥的边上,看到这个场景,再想起与自己放对的明军精锐夜不收,心中对这战已完全没有信心。
他悄悄靠近高迎祥,低声道:“舅舅,这仗肯定打不赢的,与其被明军剿灭在这黄河滩上,还不如回陕西。”
高迎祥正对眼前的情况发愁而烦,听到外甥这么一说,更是烦躁起来,冷着脸看向李鸿基道:“休得乱说,敌人都没看见,怎么能自乱了阵脚。”
训完之后,他又转回头去看自己的那些手下,并不时吆喝或者鼓舞一下。
李鸿基见舅舅不听他的劝,不会审时度势,刚愎自用,心中暗叹了一声,示意了李过,不显眼地往浮桥那边移动起来。
终于,马蹄声越来越近,官军开始在岸坡上露出了身影。
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
义军们此时都盯着岸坡上,想看看来得究竟是什么官军。
只见一长排枪尖先露了出来,枪头上的红缨迎风跳动,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衬托出静止枪尖的锐寒。
随着露出的枪杆越来越高,马头开始出现,紧接着就是骑在马上的明军。
只见那些明军都是统一的藤盔藤甲,一手持长长的白杆银枪,一手握着缰绳。一排排的人,动作如一,让人感觉犹如一个人。
到达坡顶之后,明军收住了马势,站在那里。在他们的后面,紧接着又出现了一排一排又一排明军,仿佛永无止境地出现。
张献忠站在阵列的前头,在终于看清要面对的敌人之后,他那一颗热血激昂准备奋勇搏杀的心一下萎了下去。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如果打不过的敌人,还要硬冲上去拼杀。那不叫勇敢,那是傻冒。
整个起义军阵列里的人都看清了他们面对的对手,这些官军表现出来的气质不用印证就知道是精锐。另外是官军一排接一排的出现,后面的尘土还非常大,显然还有更多的官军没有出现。义军们心里的压力一下更大,胆小点的人眨眼间就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在浮桥上的孙可望虽然年纪小,但他也看出来大事不妙。因此,他低声对三个干兄弟道:“干爹说过,局势不妙就让我们先走。我看这次肯定打不过那些狗官兵,一会跑得时候,记得跟上我,别跑散了。”
其他三个小孩点点头,然后又是李定国开口了:“干爹怎么办,他在那最前面。”
孙可望朝张献忠的那个方向看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别管,干爹自有办法,你还是操心你自己吧。”
李定国看看张献忠那个方向,心中暗自祷告了一句,便看向远处的明军。他看着阳光照耀在那如林的枪尖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颗心顿时沉了下去。
哪怕幼小的他,也能分辨出来对面的这支明军是他所见过最厉害的明军,比那个洪剃头的军队要厉害多了。
此时在他的心中,格外羡慕这支精锐的明军。要是干爹手下也有这么一支骑军的话,一定能杀败洪剃头。
马祥麟就在白杆军前面,他自然不知道有个后世的名人在羡慕他的军队。此时他正勒马看着黄河边的流贼军队。
背水一战又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列阵相抗却没有应有的气势,士卒握有武器却背着逃难的细软。马祥麟怎么看都看不出这支流贼有打赢的可能。
绝大部分白杆军已经列在坡上了,静待马祥麟下令,后方只有几十个白杆士卒还在那边来回纵马奔驰。
马祥麟并没有在坡上站太久,只让手下的白杆骑军歇息了一会,喘上一口气,他就开始分配任务。
马祥麟并不需要做战前动员,他在队列前面,把挂在马钩上的银枪取下,握在手里向前一指,然后开始催马慢跑起来。
他身后的白杆骑军马上随着他们的灵魂人物而动,也开始催马慢跑,渐渐地追上了马祥麟,并一起加速。
一列一列的白杆骑军开始往黄河渡口处的流贼阵列慢跑,提速,冲锋。整齐的马蹄声格外响亮,每一声都敲在列阵以待的流贼心头。
看着官军装备精良,还有那一往无前的气势,在向他们越逼越近时,终于有人受不了这个压力,转身向浮桥跑去。
许多人都是在看着队友动静,一看有人跑,其实也就跑了没几步,“哗啦”一下一群人跟着跑了,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这一群人马上又带动更多的人往浮桥这边跑。
首领们开始还想制止,可那制止得住,又看到白杆骑军冲锋得越发近了,当即也不管了,跟着一起跑。
孙可望一看这个情景,当即把手中的长矛一扔,转头就跑,一边跑一边喊自己那几个干兄弟道:“快跑。”
确实需要快跑,如果他们跑得不快的话,很可能会被后面的大人挤倒,或者挤下黄河。
三个小子也是机灵人,事先又多次得过吩咐,因此马上就转身随着孙可望跑了起来,不过只有李定国手里还拿着他那把朴刀。
浮桥就那么一点宽,五千余人一逃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往浮桥这里跑。
浮桥这头一下聚集起了密密麻麻的人,都想往浮桥上挤。可越是这样,就越没效率,你挤我,我挤你,最后谁也没有挤上去。
在外围的义军看到没有挤过去的希望,无奈之下就撒开两条腿沿着黄河岸边向两边跑了。
钟进卫在白杆骑军开始发动攻击的时候,到达了坡顶上面。在他的身边护卫着自己的带刀随从、东厂番役和锦衣卫,另外胡浩的夜不收小队看到中兴侯出现,也聚了过去。
钟进卫原本想着五千多农民起义军对阵八百白杆骑军,当有一番战斗,虽然结果应该是白杆骑军赢,但过程肯定是比较艰苦。
现在一看,战场上的情形让他大跌眼镜。这局势完全是一面倒,马祥麟率领着白杆骑军还在冲锋,起义军就已经乱成一团了,估计自相践踏都死了不少。
更让钟进卫意外的是,农民起义军的形象,根本就和他预想的一点都不符。
原本他以为,农民起义军就算有炮灰,至少有一部分会是他们的精锐,装备、士气都不错。可现在一见,这五千多农民起义军完全就是一伙逃难的灾民啊!
那些骑马的应该是农民军的精锐吧,可也一样是衣衫褴褛,少数几个人有盔甲也残缺不全。至于其他义军,就不用说了,身上衣物不但少还破,并且打仗还携带各种细软,这让来自后世的钟进卫都看不下去了。
在后世的时候,就算最穷的地方,装扮最苦的乞丐,比起这些起义军来说,都要显得富裕,精神。
其实钟进卫的想法也不能算错,因为他想的那些农民军的形象是后期的农民起义军,或者叫做流贼,确实有一部分装备精良的精锐。
可现在才是农民起义的最初几年,他们是被迫起来造反,所有的行为都是被动式的,还没有发展到历史上专业造反的时候。
钟进卫看着如此的农民起义军,一颗恻隐之心随之升起。他看到按照战场上的形式发展下去,这些农民起义军就是被白杆骑军屠杀的结局。
钟进卫当即吩咐锦衣卫千户谢栋道:“带你的人去传令,跪地投降不杀。”
谢栋看着钟进卫,有点迟疑,想着是不是让马指挥使先杀一阵再去喊会比较好。
“快去。”钟进卫见谢栋不动,就又催了一句。
“是,侯爷。”谢栋不敢再迟疑了,回应了一声,然后带着他手下几十号锦衣卫,纵马往黄河渡口跑去,一边跑,一边喊:“侯爷有令,跪地投降不杀。”
坡顶离黄河渡口的距离有点远,谢栋还未跑近,战场的局势又发生变化了。
原先在浮桥处挤成一个大圈的人群开始往两边散开,沿着黄河跑路。
靠近黄河边的则有不少被挤下了黄河,也有一部分人仗着自己水性不错,也不管这春天的河水冰冷,“扑通”一声跳下去往对岸游去。
大圈慢慢地变小,然后更多的义军看到官军在那个神武将军的带领下,如一支离弦之箭射向浮桥,本能地向两边避让,浮桥附近更多的人被挤落下了黄河。
马祥麟一马当先地杀向浮桥,根本就没有看到有面对他们进行抵抗的人,全部都是背向逃命或者还想往浮桥上挤的人。
他忽然觉得有点胜之不武,不过这是在战场上,肯定是不能停下来的。
只见白杆骑军在马祥麟的带领之下,摧枯拉朽般地破开已开始分裂的大圈,轻易就占据了浮桥。而后白杆骑军一分为二,开始沿着黄河岸边向两侧追杀。
直到此时,谢栋等锦衣卫才赶到岸边,传达“投降不杀”的军令。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战场逃生
马祥麟并没有亲自沿着黄河岸边追杀,而是直接追击过浮桥,牢牢占据了全部浮桥后才回山西地界。
通过浮桥逃到黄河对岸并成功跑远的流贼并不多,马祥麟也没有兴趣一追到底,他更多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山西地界的流贼,因为绝大多数流贼在这里。
在这一面倒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