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钱的多办点年货,没钱的就少置一点。但他们的年货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鱼松这种新的食品。
    原因是国企在过年时节打折出售,高中低档的鱼松都有。加上听闻皇上对这鱼松也是赞不绝口,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效果。以至于不少商家暗自准备在来年也做这种食品,分一道羹。
    朝中的官员在年前都在紧张而愉快地忙碌着,他们总结这一年中发生的事情,以便能及时休沐。
    崇祯三年中,发生的事情还真不少。
    这一年中,工匠的地位和收入是天翻地覆的。从之前在冬天要发愁吃食住行,避免饥寒交迫;到了如今衣食无忧、前景美好。
    手艺好,脑子灵活的工匠甚至还得了官位。虽然是散官头衔,却也能拿着国企发给的俸禄。见了一般的官员,也不用再让路跪拜。
    其中各类研究所的成立,给了各类工匠们,还有那些无心科举或者说科举无望的读书人,有了一个很好的出路。让他们多了一份希望,多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这一年中,京营犹如脱胎换骨一般,变成了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强军。特别是新军,几次都狠狠地打疼了辽东建虏及其走狗。这战事一场接一场的胜利,让人无限憧憬大明北方能早点出现没有战争的那一天。
    这一年中,朝中的监察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都察院的御史不再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少了攻击政敌而又不负责任的手段,却走上了监督文官,亲近百姓的路子。
    因为左都御史曹于汴的力挽狂澜,使得都察院的臭名得以去掉,不但在各衙门受到好评,而且在京师百姓中也被称赞不已。
    锦衣卫虽然权限缩小,只监察军队了,但却又多开辟了一条路,就是锦衣卫政委。在能预期的将来,锦衣卫政委将牢牢地把控军队系统,权力比起以往,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了实质性的加强。
    而东厂也有不少收获,虽说内部多了个无影无踪的廉政公署,却能在法理上压了一直以来作为竞争对手的锦衣卫一头,成为皇上最高爪牙的存在。
    这一年中,原本并没有多少期待的国企,竟然屡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但解决了不少地方上的难题,而且还大大赚了一笔。各级官吏都从一开始的不在意,到了年底开始计算自己退休时候的廉政银有多少。
    这一年中,手头没钱的百姓、商人不用再发愁借钱时那高额的利息,也不用担心饿死自己。实在没赚钱的地方,只要去修路至少也能混口饭吃。
    当然,在这一年中,也有很多倒霉者,命运急转直下的人。
    其中最倒霉的是那些数典忘祖、甘心为建虏效命、欺压残害同胞的汉奸。如范永斗等八大晋商、投降变节的白养粹、被策反的祖大乐、早就投靠建虏的李永芳、宁完我、孙得功、范文程等人,大部分都落了个凌迟的下场,同时收获了后世的骂名。
    还有江淮的大盐商、搅动江南科场的复社、少年得志的周延儒等等也都没落个好下场。
    这一年中,对大明影响最大的还是定了藩王封建海外的国策。此举将一举解决困扰历代王朝的藩王问题,并变相地为中央王朝开疆扩土。
    所有的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改变成这个现状。这个人,就是钟进卫。
    关于这一点,大明的几个最高领导人,包括崇祯皇帝、内阁首辅温体仁等都是一清二楚的。
    也因此,钟进卫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从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升为大明的中兴伯,再到世袭的中兴侯。可谓是一颗耀眼的巨星,在大明的官场上升起。
    正当大明上起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在漫天风雪中高高兴兴地过年之时,建虏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不管是女真八旗还是蒙古八旗,除了比上次更多的留守兵力之外,大约集合了五万人马的大军,正在盛京城外集合,等待着他们大汗的一声令下,便开赴战场。

第六百四十六章 冰封岛屿建虏出击
    皇太极并没有在皇宫悠哉喝茶,冷清清地内宫,就算他想喝,估计也不会有好心情。
    此时的他,正在崇政殿内瞻仰“到此一游”的字迹。
    皇太极看了半天,忽然转头就走,没有一丝“留恋”。他在心中暗自发誓,此去一定要斩断登莱明军的手脚,断了他们偷袭大金腹地的基础。
    皇太极登上盛京城头,看着城下的千军万马。
    虽在风雪之中,却没有一个大金勇士有喧哗出声。他们的身上,都已经积了不少雪花,显然是站着一动不动,表现出了良好的纪律性。
    “大金的勇士们,明军趁我大金主力外出之时,偷袭我大金腹地,攻陷了盛京。明军残酷冷血,大金有多少家庭为之遭殃?此乃朕之恨,大金之恨!今日,朕奉上天旨意,领军出战,就是要讨回公道。”
    皇太极在城门上的这番话,也算是出征前发布讨伐登莱明军的檄文了。
    他也无意多说,登莱明军造成的危害,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自己挑起这个由头,仇恨就会在每个士卒的心中燃起,无需再多言。
    皇太极下了城楼,来到城外,见到等候已久的其他奴酋。
    “探马回报,近海都已冰封。你们此去,务必把各自负责的岛屿一一攻占。明军如有抵抗,格杀勿论。”皇太极的脸上显出一幅苦大仇深地表情,咬牙切齿地命令道。
    隐忍了几个月,终于等到了报仇的机会。虽然风雪很大,却能冰封近海,皇太极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
    要不是登莱明军欺人太甚,彻底惹毛了建虏,他们也不会冒着大风雪出征。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抱拳领命道:“请大汗放心,此去必定凯旋而归!”
    其实这是废话,每个人领了一万大金精锐,前去攻打明军占领的岛屿。不说明军的战力和大金勇士的战力相差多远,光是用人海淹就能淹死那些岛上的明军。
    以前的时候,明军仗着大金没有船,一有动静就躲到岛上去,奈何不得他们。
    可现在老天爷作美,冰封了近海海面,这次看明军还往哪里逃?
    皇太极已经答应了全军,抓住登莱明军士卒后,全部押回盛京,在死去的族人面前开膛破肚,活祭了他们。
    皇太极废话不多说,挥了挥手,示意军队出征。
    于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转身走向自己的军队,各自领着一万建虏主力奔赴各自的目标所在。
    皇太极注视着大军远去,心中根本没有想过会出啥意外。多尔衮和济尔哈朗都是精明人,更不用说在如此优势的军队面前,那些明军怎么可能还有抵抗的能力!
    最后皇太极自己也亲自领着剩下的三万人马开往丹东地区。他的目标,是獐子岛和皮岛,登莱明军的主力所在。
    盛京附近的建虏平民全都在道路两边恭送军队出征,他们每个人看着大军离去,心中已是在幻想把登莱明军的每个士卒开膛破肚的那一刻。
    在天寒地冻的风雪天行军,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可是,每个建虏都表现出了很高的忍耐力。没有谁有怨言,也没有谁掉队。
    建虏军队的行进速度,比起他们在以往风雪天中的行军速度,是快了很多。
    这个情况,就算是心中充满仇恨的皇太极,也是忍不住暗自赞许。他明白,这不但是因为带出来的士卒都是大金精锐,而且还有明军的暴行,引发了每个士卒心中的仇恨所致。
    大约过了七八天之后,皇太极领着大军到达了鸭绿江口的东沟。统领沿海一带建虏探马的纳木泰,在看到皇太极到达之后,便连忙赶去参见。
    在皇太极的中军帐中,四角都有暖炉。可就算如此,气温仍然不高。
    但皇太极就坐在汗位上一动不动,盯着跪在地上的纳木泰问道:“近海冰封情况如何?”
    海面的冰封情况是这次出征的关键,虽然这些天的温度一如前几天一样,低得吓人,但皇太极还是要问一问才放心。
    “回主子,奴才刚让人测过,冰层又加厚了不少,人骑马上踩冰不陷。”纳木泰大声回答道,话语中露出一丝喜意。
    皇太极那张冰冻的脸稍微有了点生气,他继续问道:“你部探马可有被明军发现?”
    “主子放心,奴才依主子吩咐,探马在白天只在离海岸线还有几十里的地方露面,没让明军发现探马有窥探他们的迹象。”
    纳木泰的回答让皇太极再次满意,他就是隐忍到现在,然后要给登莱明军以雷霆一击。
    皇太极点点头,再次问道:“那岛上的明军可有动静?”
    纳木泰摇摇头道:“自从天降大雪,海面开始有冰冻的迹象之后,明军夜不收再没有出现,想必是冻得厉害,没人愿出来了。”
    皇太极听了微微一皱眉头,好像有点不对。纳木泰一见皇太极的脸色,就再次发表自己的看法道:“明军自从偷堡垒不成,便已减少了登陆活动的次数。又被我大金探马厮杀了一批夜不收之后,在下大雪之前已是不常见明军夜不收的踪迹了。”
    皇太极一听,眉头才舒展了开来。看来明军是知道了大金的厉害,不敢再对耗了。那卢象升也是有能耐的人,打不赢就马上不打了。估摸着是等来年的时候,和那个中兴侯的火器部队再次一起行动了。
    他想到这里,就挥挥手,让纳木泰退了下去。然后传令全军,天色已晚,全军休息,明日一早,攻打獐子岛。
    雪一直在下,并且很大。在半夜的时候,甚至压塌了好几座建虏的营帐。但所有建虏却还是精神抖擞,不为恶劣天气所吓。
    次日一早,早已等候多时的建虏在皇太极的一声令下,便往海边进发。
    到了海边之后,三千建虏在大金第一巴图鲁,也就是皇太极的亲卫统领鳌拜的带领下,下马踏上了冰面。
    虽然因为风雪天,用不成弓箭,可那又何妨,大金勇士就是单用刀枪也一样能杀得明狗落花流水。
    皇太极就驻扎在海岸边的一块高地上,注视着三千精锐分成几路,往獐子岛而去。
    估摸着有个半日时间,应该就能杀上獐子岛,突袭明军。
    过了半响,已看不到三千前锋的身影,皇太极忽然心中感觉有点不保险。于是,他又派出了两千精锐。
    皇太极的目的就一个,要一举拿下獐子岛。

第六百四十七章 空城计
    在冰封的海面上行走,只要掌握了技巧,还是比较省力的。而建虏刚好又是习惯了冰天雪地,因此他们在海面上的行军速度并不慢。
    当獐子岛远远在望的时候,已近中午时分。建虏前锋在鳌拜的带领下,奋起余力,加快了行军速度,呈三路攻向獐子岛。
    近了,近了,更近了。鳌拜微微有点紧张,不过更多地是厮杀前的激动。
    獐子岛的码头上,没有见到一个人影。这让鳌拜心中更是欢喜,明军想必惧怕寒冷,都躲在屋里取暖吧!
    鳌拜抽出刀,领着手下迫近码头中的几个房子。为了预防被明军发现而发出警告,鳌拜他们是摄手摄脚地靠近。要是不明真相的人见了,以为是一群穿着盔甲的偷鸡贼。
    鳌拜身为大金第一巴图鲁,当然是冲在最前面的。他一靠近木门后,便一脚大力踹在门上,木门应声而倒。
    鳌拜紧随木门的倒下而闯入屋内,手中刀举在胸前,护住身子,与此同时拿眼扫视屋内的情况,准备随时厮杀。
    就这么一看,不可能。再扫视一遍,还是跟第一次看到的一样,屋里没人。
    这房子里面并没有套间,就这么一点地方,这里没人就是没人了。鳌拜憋了一口气准备厮杀,却没有对手,顿时感觉心中闷得慌。
    他返身走出屋外,发现其他几个屋内,也有同伴从里面出来,然后都看向他,摇了摇头。
    明军肯定是嫌码头的风雪太大,都躲去岸上了。鳌拜如此想着,便把手一招,继续往岛上攻去。
    但是,没用多少时间,鳌拜就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失望。不管是茅草房还是砖瓦房,不管是平民房还是参将府,全都没人。不但是没有明军,连普通老百姓都没一个。
    这下鳌拜傻了,怎么会没人的呢?他抓狂之下便下令搜索全岛。
    可獐子岛并不小,又是风雪天,到处都是雪,就三千人,要搜也不现实。
    可明军不可能跑了啊,这失土之责,是要掉脑袋的。鳌拜唯有认为自己领军攻来的时候,已经远远地就被明军发现了,因此都躲到了山里去。
    没脚印?明军不会用树枝抚平,或者风雪这么大,一转眼就盖住了脚印,鳌拜自个就给这种粗浅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刚好后续的两千建虏又到了,鳌拜有了五千人,就下令在风雪中搜岛。
    结果到天色将黑之时,五千建虏只回来了四千五,其余的都已埋在岛上的风雪里回不来了。
    最让鳌拜失望得是,没有发现一丝有明军的迹象,或者说一丝人的迹象都没有。
    鳌拜至此可以确信,明军不在岛上,跑了!这结论也算是他用了五百建虏的命换来的。
    当鳌拜领军回到建虏大营时,夜色已深。可皇太极却没有睡,拿了本《三国通俗演义》在挑灯夜读。
    听到鳌拜回来,《三国通俗演义》马上就被皇太极丢到了一边,盯着进入中军帐的鳌拜,还没打千见礼完毕,就问道:“抓到了多少明军,可有明军的高级将领?”
    鳌拜听到皇太极的语速比起平时,略微显得急切,心中便明白主子很关心这一战的结果。
    “奴才该死,没抓到任何明军,岛上连个明国百姓都没,一个人影都没见到。”鳌拜伏地很低,但声音仍然比较大,以便皇太极能听得清楚点。
    帐中安静,没有什么声音,鳌拜有点奇怪,便稍微抬头向皇太极看过去。发现皇太极的脸色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很苍白。
    “是你这奴才没搜仔细吧,被明军藏到岛内的山上了!”皇太极过了好一会,面色又转红,盯着鳌拜急速地问道。
    鳌拜知道皇太极没法接受这个现实,隐忍了几个月,准备了那么久,如今重拳出击,想着一举把岛上的明军都灭了。但没想到这一重拳打出去,压根是打到了空气上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