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校对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 [校对版]- 第9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几个人都是半辈子交情,也不好为这个,磨磨唧唧。

马俊寻思一下,道:“若是我没记错,善余家的大侄儿今年也十四了……” 永庆点点头,笑道:“那个臭小子,管长个子,不长心眼,如今已经同我一般高。”

曹颙与马俊听了,不由莞尔。

永庆他们两口子,都不是喜言之人,教养出来的儿子,踏实稳重,是个不错的少年。

马俊撂下酒盅,道:“要是善余不嫌弃,咱们就亲生加亲,如何?” 永庆听了,却是一愣。

他现下是正四品的副护军统领,与马俊的大理寺少卿倒是平级。可他受十四阿哥连累,不得圣心,原闲赋在家。连这正四品官职,都是曹颙出面,托人寻关系,费了好大力气,才得以复出。

马俊却是前程正好,进京后如鱼得水,任满后指定要升的。

见永庆不说话,马俊板着脸,道:“我都开口了,可不容善余回绝。那样的话,就是打我的脸!”

永庆看了马俊半晌,方露出笑来,冲着曹颙道:“孚若,这回就请你做大媒了。”

“那可不成!”曹颙摇头道:“这回二侄女,要入我户籍,给我做女儿。哪里当父亲的,给女儿做冰人的?”

永庆听了,大笑道:“好,好,如此一来,倒是应了少年时的戏言,大家都做亲家!”

人逢喜事精神爽,酒逢知己千杯少。

一顿酒,直喝到深夜,大家连酒盅都举不起,才散去。

次日,曹颙启程出京。

随行的,有从上书房请下假的恒生。

能去清苑,与家人团圆,恒生带了几分雀跃。

曹颙见儿子有兴致,也弃了马车,骑马与恒生同行。

冬日景物萧瑟,本没什么可看的,但因前几日下了雪,远山白茫茫的,倒也有些意境。

不知是不是两位蒙古侍卫数年相伴的影响,使得恒生言谈中偶尔也出现蒙古字样。

曹颙便将自己对蒙古的认识,一一讲述给恒生。

辽阔的草原,雪白的羊群,挤马奶的女奴,用羊毡搭建的蒙古包。夏日的凉爽,春秋的风沙,冬日的鹅毛大雪。

同京城相比,那是一片并不富裕的土地,却也有它的风采与绚丽。

恒生听得仔细,偶尔也露出向往的神色,可更多的是一种不安。

曹颙瞧出不对,问道:“怎么了?”

恒生仰头道:“父亲,我不想离开京城。”

曹颙皱眉道:“离开京城?是世子来信,还是四阿哥、五阿哥说什么了?” 恒生低声回道:“是蒙古来信,说是老王爷身子越发不好了,那位想要打发人接我回去……”

曹颙展眉道:“想去便去,又不是不能回来。你渐大了,多出门增加见识,总比每日进宫掉书袋要强。你要记得,你只是多了几个亲人,并不是由新的亲人取代了京里的家人。”

恒生闻言,眼睛有了光彩,使劲地点了点头。

去了心事,恒生的心情就轻松许多,恨不得立时到清苑,与家人团聚。 被恒生的归心似箭影响,曹颙也使人加快了速度,原本计划是小年那天到清苑的,腊月二十二便到了。

一家人团圆,总督府里立时多了几分喜庆。

恒生先是给几位长辈请了安,而后又给妞妞与左成道喜。

他这次请假过来,与家人过年,不仅是人到了,还预备了好几车的年礼。只是因他与曹颙着急赶路,马车缓行,腊月二十五才到清苑。

两车自家暖房与京城能淘换到的各色菜蔬,两车盆栽,不是打着花骨朵,就是已经初绽,生机盎然。

虽说京城那边,早已送了年货过来,却没有恒生预备的贴心。

李氏与初瑜都觉得宽慰,连高太君也对恒生孝敬的两盆文竹稀罕了好几日。

最欢喜的,还是小辈子们。

天佑、左住、左成三个,带着恒生将清苑转了个遍,地方的风味特产,也都领着恒生尝了鲜儿

。 恒生最关注的,还是总督府对面的莲花书院。

小叔叔与哥哥们都在那里读书,又是冯夫子筹建。若不是他被皇子伴读的身份所限,也会在那里读书。

腊八过后,书院里就放了年假。如今除了山长一家,还有几位书院里当差的仆人,其他的先生与学子都离开书院。

因此,书院里很是肃静。

对于学堂书舍什么的,都是空房子,没了人气,并没什么看头。到了荷池冰面上,小哥儿几个来了兴致,打发人回总督府取了冰车,在冰上耍了一会儿。

恒生想着京里的贵女,冬日也参加宫里冰嬉,想着束在总督府的妞妞与天慧,便提议明日带她们两个出来。

书院里肃静,倒是不怕人冲撞,众人都赞成恒生的提议。

回总督府一说,果然妞妞与天慧也极有兴致。连初瑜都有些心动,想起没出阁前,曾同堂姐妹们参加过冰嬉。

于是,初瑜跟丈夫说了,夫妻两个决定跟着孩子们凑了回热闹。

最后,则由他们夫妻两个,带着孩子们前往。

妞妞与天慧两个,只有小时候在曹府花园的冰面上打过滑哧溜,对于陀螺、冰鞋什么的,都颇为兴趣。

跟前都是家人,又没有外人,姑侄两个便放开矜持,穿着冰靴,要学溜冰,晃晃悠悠地,看得初瑜跟着悬心,生怕她们摔到磕着。

最后,还是初瑜上场,亲自做示范,才使得两位小姑奶奶摸到些门路。

天宝还小,穿得跟个小熊似的,坐着冰车,由几个兄长轮流推着,“咯咯”直笑,欢喜的不行。

即便穿的多,可他毕竟稚龄,大家还是怕冻得他,又怕他坐不稳摔到冰上,便轮流坐在他身后,将他护在怀里。

长生则是想起“卧冰求鲤”这句话,惦记起冰下的鱼来,同哥哥说起。

曹颙也想起砸冰网鱼的乐趣,使小厮回总督府取了铁钎子与渔网。

而后,曹颙带着长生,走到在离大家冰嬉场地远些的地方,准备开始凿冰。 时值腊月,冰面冻得正实,兄弟两个忙活了半刻钟,才凿开半尺深。

天佑、恒生几个都被吸引过来,接替曹颙与长生,轮流上前凿冰。

少一时,终于将冰凿开,露出半尺直径的水面。

众人望着冰眼,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下一步冰水里网鱼该怎么做。

曹颙无奈,只好使人回总督府请蒋坚。

却是找错人了,蒋坚打小在寺里长大,差点当和尚的主,哪里会这些杀生的勾当?

最后还是魏黑出面,将冰眼凿大,给众人示范了一番什么是冰水网鱼,看得孩子们目不转睛。

这莲花书院虽说年初才扩建,可这莲花池却有年头。

这一网下去,收获岂止是颇丰。

除了半尺长的鲫鱼,一尺来长的草鱼、鲤鱼,竟还掺了一条四尺多长的黑鱼,看的众人惊讶不已。

这么大的鱼,别说是孩子们,就是曹颙与初瑜也没见过几回。

还是蒋坚,慈悲为怀,低声念了两句佛号,为这条黑鱼说了几句好话。 这么长的鱼,长了数十年,都有了灵性,还是放过的好。于是,那条黑鱼又被放归水中。

又下了一网,收获不如方才,也有几十条鱼。

曹颙挑了几条大的,使人送去给山长,其他的叫人送回总督府。

当天晚上,总督府的餐桌上,就多了红烧鲤鱼与鲫鱼汤这两道菜。

书院山长那边,除了收到几条鱼,还有五十两银子,是总督府送来,用来明年开春买鱼苗的。

那山长摸了摸胡子,看着那几锭雪花银,低声道:“连吃几尾鱼都周全至此,若非大善,便是大伪……”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人来人往

转眼,到了除夕。

上房正堂,挂起了祖谱,摆上各种贡品。

曹颙带着长生、天佑等,李氏带着媳妇、孙女,在祖谱前祭拜,完成了简便的祭祖仪式。

而后众人转移到李氏房中,用团圆饭。

女眷一桌,男人们一桌。就连年纪最小的天宝,也由天佑与恒生照看着,上了桌。

高太君与李氏毕竟上了年岁,不耐烦大鱼大肉,看着半桌子各色食蔬,胃口都好了不少。

其中有两道菜,是妞妞与天慧亲手做的。一道虾仁油菜,一道酱油瓜片,虽比不得大厨的手艺,也有几分模样。

大家用了,少不得又赞他们姑侄两句。

男人那边,曹颙看着半桌子少年,颇为欣慰。

用了团圆饭,曹颙带着几个孩子去院子里放烟花,都准备是彩花,看的大家目不转睛。

放完烟花,高太君年迈,先回去休息,剩下的人在李氏这边守岁。

等熬到子时,由曹颙、初瑜带着孩子们,给李氏磕头拜年。

李氏早已预备好压岁钱,一人一个荷包,里面装着小金锞子。

孩子们又请曹颙与初瑜上座,磕头拜年。

拜了一圈,大家伙才散去休息。

次日一早,便是大年初一,旁人还好说,曹颙却是早起,在官邸接待来前来拜年的地方官员。

清苑城中,能同总督府往来相交的,除了寅宾馆的十阿哥,就只有朱家,所以孩子们需要走动拜年的地方,只有这两处。

朱府这边,对于总督府几位少爷,都是相熟的,自然招待殷勤;对于头一次进门的恒生,还格外热络几分。

寅宾馆中,初瑜年前就送了两匣子银锭子过去,给十阿哥赏人使。宴席、新衣也都齐全,使得十阿哥看起来,少了几分寂寥与寒碜。

去完这两处拜年,孩子们就松快下来,逛了清苑城里的几处庙会。买回来不少小玩意儿,在的李氏与初瑜跟前献宝,平添了不少孩气……

江宁城,总兵府。

只跟着长子一家过年,兆佳氏察觉了冷清。即便顶着总兵府太夫人的名号,可到了年节,也是关门自家的事儿。

她有些想念京城的日子,尤为挂念远在山西当官的幼子。

等到幼子来家书,提及小儿媳妇有孕后,兆佳氏满心牵挂就化为喜悦。

因儿子“雄风不振”,使得她这些年来在小儿媳妇面前,都缺了底气,生怕媳妇闹出来,使得儿子丢了颜面。

对于贤惠的大媳妇,她时不时还挑剔一回;对于性子清冷的小儿媳妇,她却只有客客气气的。

没想到这回外放,幼子那边竟有了转机。

她欢喜不已,亲自张罗着,预备了两车东西,使人往山西送。

原本她还兴致勃勃地挑了两个丫鬟,想要随东西送过去,省得素芯怀孕,儿子身边没人侍候。

想了想,她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欢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上书房正月十六就开课,恒生不能在清苑过十五。

拖到正月初十,他将启程回京。

随着他上京的,还有左住兄弟,他们也要赶在十五前,去宁家与马俊、永庆这几家拜年。

旁人还好说,天佑与天慧同恒生关系最好,很是舍不得他。

天佑拉着他念叨好几遭,让他同四阿哥、五阿哥相处,留些心眼,要是受委屈,千万别忍着。要是在京里受欺负了,来不及联系这边,寻不找旁人做主,就去寻三姑姑。

恒生笑着听了,如今大了,他也明白亲戚待自己与兄长不同的缘故。

换做旁人,许是会心生不平,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世人多重视血脉,像父亲、母亲这样,能将养子视为亲生的,又有几个?

亲戚本就是血脉牵系,他们待自己疏离,也没什么可挑剔的。

爱屋及乌,真心视他为晚辈的,他也打心里感激。

恒生向来最疼天慧,天慧也亲近这个哥哥。

见他连元宵节都不能同家人一起过,天慧觉得二哥很可怜,去厨房亲手包了几十个元宵冻好,装起来让恒生带到京中去。

等恒生与左住兄弟一走,府里一下子冷清下来。

初瑜都有些蔫蔫的,只说落下这个,落下这个,生怕给恒生带的东西不周全。

曹颙见状,就将喀尔喀要来人接恒生的事情隐下,左右还有几个月的功夫,到时候再说。

不止是初瑜舍不得,曹颙也有些舍不得,却不仅仅是对恒生,还有左住兄弟与妞妞。

若无意外,今年曹颙的总督也要卸任回京。

孩子们的婚期就定在今年年底,到时候娶妻的娶妻,嫁人的嫁人,都要离开曹府,自立门户。

用不了几年,天佑他们兄妹几个也要相继嫁娶。

曹颙觉得自己的心境苍老,生出几分寂寞。

可眼下,实没功夫感慨这些,因为衙门一开印,又开始忙起来。

曹颙要给自己的总督任期画个满意的句号,要留下些余地,让皇上训斥不足;还要杜绝那些弊端,省得自己卸任后,也清算到自己头上。

元宵节刚过没几日,户部就有公文下来,地方粮仓仓储粮食种类,可以根据地方作物不同,进行调整。

曹颙见状,对十三阿哥办事的效率很是称赞。更欣喜的,则是主管民生的布政使唐执玉。

他早就想整顿地方粮仓,一直寻不到契机。如今正好有这个公文下来,他正好可以使人摸清地方官仓底细。

直隶大力发展农业,增加了赋税,藩库中有银子,官仓中有余粮。

即便直隶再受旱灾困扰,不用朝廷赈济,直隶也能自己解决。前提是,藩库中的银子没用被挪用,官仓中的粮食没有被腾空。

对于唐执玉的作为,曹颙只有支持的。

曹颙同唐执玉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每次唐执玉过来总督府,曹颙就拉着他站在直隶地图前,将发展直隶的细则补充了又补充。

教育、交通、招商、农业……曹颙将后世见闻的一些发展地方经济的法子,都一一讲述。

唐执玉开始听得津津有味,对于不解好奇之处,也像个学生似的,虚心请教。

听到后来,他却觉得不对劲。

“大人,您这是……”他带了几分犹疑问道:“要教导卑职,并不急于一时。卑职有什么不懂的,以后来请问大人便是。”

两人同僚多年,曹颙也不瞒他,直言道:“我总要回京的,直隶这边的经营,还是要靠益功费心。这些都是利国利民之大事,要是半途而废,岂不是使人叹惋?”

唐执玉听了,转念一想,明白曹颙这般说的缘故。

直隶总督,鲜少有做长的。

唐执玉向来勤勉爱民,听了曹颙这些话,少不得生出一段心事。

要是换了总督,直隶还能保持这种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么?

他越发拿定主意,不敢有丝毫懈怠,下定决心要在曹颙调离前,做出一番好成绩。

同十三阿哥相比,讷尔苏的效率也不低。

正月底,恒生的家书上,便提及平亲王请封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