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笑着听了,虽为侄儿侄媳欢喜,可想起身份尴尬的天护,心中也有些不忍。
既是五房有子,天护这嗣子的身份就不切不实起来。
早知如此,还不若当初不过继,长大后支撑起门户来,叔叔伯伯们总不能看着侄儿受苦,总会安排的妥当。
这会儿功夫,初瑜已经带了丫鬟过来传话,道:“老太太,老爷打发人往内宅传话,十三爷到了清远办差,现下在总督府,稍后会来探望老太太和二老太太。”
李氏听了,很是意外。
要知道,大清律,宗室不能轻易出京。
李氏随着丈夫在江南住了数十年,除了圣祖爷南巡时有宗室与皇子随从外,鲜少听到宗室到江南的消息。就算有王公奉旨南下,那也是十年八载也轮不上一遭。
可随着儿子到了直隶地界,这王公宗室出现在清苑的,却是有一个巴掌的人数了。
兆佳氏在旁,见李氏不说话,忙道:“好嫂子,还愣着做甚?既是要见十三爷,总要捯饬捯饬,方显尊重。”
李氏点头,由丫鬟们侍候着换上见客的大衣裳,兆佳氏亦是如此。
妯娌两人刚收拾完,曹颙已经陪着十三阿哥到了。
李氏与兆佳氏要国礼相见,被十三阿哥拦住。
十三阿哥先问了李氏近况,见她身体康健,便放下心来;又对兆佳氏提了两句选秀之事。
听闻十三福晋曾说过,等到四姐儿进京,就使人接她到王府小住,兆佳氏直乐的合不拢嘴。
在李氏跟前待了半盏茶的功夫,十三阿哥便起身告辞……
次日,就在曹颙在官邸琢磨怎么完成十三阿哥托付时,就见小厮进来禀告:“老爷,知府衙门的刘师爷来了。”
曹颙与朱之琏相熟,晓得刘川行事稳重,这大清早的,若非有急事,也不会亲至。
“传进来!”曹颙吩咐道。
少一时,刘川到了。
他眉眼间尽是疲惫,声音已经哑了,给曹颙见过礼后,便直陈来意:“督宪大人,我们老爷熬不住了,好几日没正经阖眼,这两日已经昏厥过多回,毕竟上了年岁。学生劝他好生将养几日,他也不肯,学生实没法子,才来求见督宪大人做主……”
曹颙站起身来,道:“如此,本督就去探望他。”
刘川听了,松了一口气。
曹颙交代了官邸轮值的几个书吏一番,便随刘川出来。
等二人到了知府衙门,却是扑了个空,朱之琏并不在知府衙门,而是去了庆余堂。
等到了庆余堂,并不见朱之琏,反而是姚一方板着脸,望着曹颙身后的补服,讥笑道:“这里是医馆,不是衙门!”
曹颙晓得高人都是有脾气的,并不与他计较,冲他点点头后,便直接走进去……
朱之琏面色蜡黄,双眼紧闭,直挺挺地躺着,看着了无生机。
“大人……”刘川哽咽着,走到床边,看着人事不省的朱之琏,已经说不出话来。
这会儿功夫,宋大夫得了消息,过来请安。
曹颙仔细问了朱之琏的病,却是越听越沉重。
按照宋大夫的说法,朱之琏是“忧思过重”,寝食难安,使得身体羸弱,外邪入侵。
现下朱之琏昏迷不醒,是因为方才吃了的药中,有一味可做安神之用。
为了让朱之琏静心休养,曹颙终于按照刘川所求,命朱之琏将手上的差事都分派下去,不许亲往。
朱之琏得了消息,怔了许久,换上补服,使小厮捧了拜帖匣子,亲自前往总督府。
等到小厮回禀,朱之琏来了,曹颙长吁了口气。
朱之琏显然已经猜到了什么,面容甚是平静。
十三阿哥已经定下归程之期,曹颙没有在磨蹭的时间,便对朱之琏直说了究竟。
朱之琏听了。并无激动之色,反而神情坦然。道:“我身为一地父母,却因一时疏忽害了数十百姓性命,理应重罚……”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情债,儿女债(三)
曹颙心里有些堵得慌,雍正下旨缉拿朱之琏固然为了保全唐执玉,可他曹颙也从中受惠,不必灰头土脸地回京朱大人,用不用先给大公子、二公子去信,省得他们两个惊慌。”
曹颙想了想,问道。
朱之琏的长子在京城侯府,替父亲主持明孝陵春秋二祭;次子朱霆年初恩荫入监,亦在京中。
朱之琏摇摇头,道:“还是算了,若是他们两个不懂事,四处钻营,反而会适得其反……说起来,唯有小女霜儿最是令人放心不下……”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道:“罪臣之女,何以匹配俊彦?元柏那边,要是有其他说法,曹大人也不必勉强他。”
田氏急着娶媳妇过门,原是同曹颙、初瑜商量过,等秋试过后,便准备给马家、朱家下聘之事。
左住为兄,婚期预计在年前;左成为弟,婚期预计在年后。
曹颙心里虽不赞成左住兄弟早娶,却也不好拦着。
毕竟,在世人眼中,十五、六岁不算小了,足以娶妻生子支撑门户。
更不要说,左住、左成身世堪怜,早日娶妻,重整门户,也算是告慰地下之人。
天佑回京参加完乡试,没有回清苑,就是在京帮着左住、左成兄弟预备聘礼与婚房。
听了朱之琏的话,曹颙立时变了脸色,带了薄怒道:“朱大人这是在斥责我教子无方么?倘若左成真是见风使舵、背信弃义之人,不肖朱大人说,我也不会将他塞给大人做女婿”见曹颙如此,朱之琏只叹了口气,对着曹颙作揖,道:“失言之罪,失言之罪,还请大人见谅……”曹颙扶起,道:“想来,曹某回京的日子亦不远。
到时候,少不得去叨扰大人。
大人若是翻脸,想要断了曹某这门亲戚,曹某可是不依。
京城府中还有几本前朝大儒手札,到时还需请大人赏鉴一二。”
朱之琏虽封侯,可身份尴尬,一直如履薄冰,全无根基。
曹颙乐意与之通家交好,自不会因这拐了弯的亲戚关系,而是真正被朱之琏的人品折服。
朱之琏是出了名的爱书成痴,现下听了曹颙的话,眼睛一亮,已经生出几分期待。
随即,他想起知府衙门内宅,自己的书房,不由变了脸色。
“曹大人,下官厚颜,托付大人一事,还请大人援手?”朱之琏郑重道。
曹颙听了,不由一怔,方才提及儿女都没有用“托付”,这会儿又说起“托付”?“朱大人请明言,但凡曹某能力之内,皆尽力便是。”
曹颙道。
“下官若是待罪离京,官邸那边藏书,还请大人帮忙保全。”
朱之琏作揖道。
曹颙听了,哭笑不得。
朱之琏这个“书痴”,倒是名副其实。
“朱大人且放心,有曹某在,定不会让人惊扰官邸内宅。”
曹颙道。
朱之琏再次谢过,竟似再无牵挂,浑身轻松地离了总督府。
曹颙坐在官邸,有些明悟。
朱之琏之所以如此看淡功名利禄,还是因身份所致。
出仕三十多年,一直束在知府这个品级,不上不下,想来他早已看透。
十三阿哥在清苑待了三日,第四日便启程回京。
保定知府朱之琏、清苑知县胡衡,被羁押回京受审。
百姓消息闭塞,尚且不知他们口中的好知府,已经成了阶下囚;清苑官场,却是一片哗然。
虽说早就晓得,中秋踩踏事故,总有追究罪责之时,可大家心里多存了侥幸之心,想着“法不责众”四个字。
除了无法脱罪的清苑知县外,其他人干系都应不大才是。
没想到,官声颇佳,抚恤事宜又处理得当的朱之琏,直接被罢官问罪。
旁人还好,晓得自己个儿分量有限,多在观望中。
唐执玉却是在得到消息后,立时赶到总督府,求见曹颙,言明上折为朱之琏辩罪,恳请曹颙具名。
这个请求,并不是冒昧而为。
他两次做曹颙的属官,晓得自己这位上峰不仅不会嫉贤妒能,而且对于勤勉能力出众的手下还乐意提拔保全。
在他看来,这具名辩罪,保全朱之琏之事,即便不是他先提出来,曹颙也会为之。
不过,这回他却是失望了。
从总督府官邸出来时,他即便强压镇定,眼里也露出迷惘之色。
这是“圣意”,目的是为了他唐执玉不被牵连进去,是为了直隶的稳当。
唐执玉并不是糊涂人,听了曹颙点了这一句,还哪有不明白的?曹颙没有多说什么,一切选择都在唐执玉自己手中。
同样是具名辩罪,曹颙能做的,唐执玉却是不能。
因为他总管民政,一不小心就能引火烧身。
为了“顾全大局”,他似乎只有“遵从上意”这一条路可走……不知是不是朱之琏提前交代的缘故,在他被羁押回京后,夫人刘氏没有来总督府说项。
曹颙却不能袖手旁观,早吩咐小满在城里寻了合适的宅子,打算带人帮着刘氏母女迁出知府衙门。
朱之琏不在,刘川随之进京安抚朱家兄弟,刘氏母女,总要有人照看。
朱之琏已经被罢免,不管最后罪名如何,妻女都不宜继续住在总督府。
直到此时,刘氏才登门。
因男女有别,不好轻见,她便直接寻初瑜,先是转达对曹颙照拂的谢意,随即提及携女回京之事。
朱震、朱霆兄弟都在京城,自家老爷的官司还不知要多久,与其在清苑牵肠挂肚,还不若进京,一家人在一处等着。
朱之琏获罪之事,初瑜听丈夫提过,晓得多是有惊无险。
不管最后如何处置,朱之琏都不会再回清苑,刘氏携女进京,也是明智之举。
刘氏对初瑜说这些,不过是传话罢了。
曹颙听妻子转述后,吩咐小满带了下人仆妇去帮忙。
预备马车,送刘氏母女上京是一事;信守承诺,保全朱之琏一屋子藏书是另外一事……京城,简亲府,花厅。
天佑落座,看着在主位上悠然吃茶的雅尔江阿,心中疑惑不已。
难道简亲王使人召自己过来,不是为了打听姚圣手之事?虽说叔叔已经没有危险,可有几个中秋节重伤的百姓情况很不好,姚圣手就在清苑耽搁下来?父亲为了怕简亲王府怪罪,使人送信给自己,让自己代替父亲,到王府这边走一遭。
没想到,自己还没递帖子,王府已经来人相召。
现下,雅尔江阿不开口,天佑只好自己开口,说了姚圣手之事。
雅尔江阿摆了摆手,道:“难得出去透气,就算没有病患耽搁,那老头子也会找由子在外头多溜达些时日。
且不去理会他,听说你今科下场,所获如何?”听话题转到自己个儿身上,天佑忙道:“不过是跟着去见识一番,不敢多生其他指望。”
雅尔江阿打量他略显瘦弱的身体一眼,蹙眉道:“八旗男儿,本就不当学那些酸腐,与八股较劲又有什么意思?骑射功夫可曾落下?”这话问得古怪,天佑心里觉得纳罕,嘴上却老实应道:“并不曾落下。”
雅尔江阿闻言,神色稍缓,起身道:“我们福晋是你姑母的闺阁好友,你既然来了,就随本王过去请个安吧。”
天佑晓得,这话说的不假。
其实不从姑姑那边论,只从庆大伯那边论起,他也当称这位福晋一声“姑姑”。
这回母亲能顺利请出姚圣手,还多亏这位福晋帮忙,天佑心中亦是带了几分感激。
要是叔叔真有个万一,且不说家中长辈受不受得住,他这个当侄儿的,亦会心如刀绞、透彻心扉。
因此,雅尔江阿虽前言不搭后语,行事不合常理,天佑依旧是带了感激之心,恭恭敬敬地随着雅尔江阿进了内宅。
完颜永佳已经得了消息,虽觉得丈夫行事怪诞,很是不妥,却也生出几分期盼。
早年虽曾见过天佑,却还是天佑稚龄之时。
待见到天佑,看着那同记忆中的面容相似的眉眼,完颜永佳不由恍然。
雅尔江阿已经走到炕边,坐在主人位上,对妻子道:“这就是曹颙与和瑞的长子曹沾,爷还是早年见过他,这一转眼已经成大小伙子,今科还下场应试。”
说着,对天佑道:“这是本王福晋。”
天佑已是拜下,道:“见过完颜姑姑,请完颜姑姑大安。”
并非是有意巴结,而是打心里乐意亲近。
想着两家渊源,还有雅尔江阿的“鼎鼎大名”,天佑这个小男子汉,对眼前这个眉眼冷清的贵妇,不由地生出几分同情与怜悯。
听了这称呼,雅尔江阿嘴角弯起,只觉得天佑这小子会来事儿,比他那冥顽不灵的老子乖觉多了。
这么多年来,他有几次想同曹颙亲近些,奈何曹颙都不上道。
天佑虽年少,为人处事,却是大方得体,自己的目光果然不差。
完颜永佳原本清冷的神情,也有消融的迹象,伸手虚扶,道:“不必行此大礼,起来说话。
前些日子还听你母亲提起你,没想到这就见着了。”
天佑起身,恭敬道:“早当过来给完颜姑姑请安,只因前些日子,闭门待考,才耽搁至今,还请姑姑勿怪。”
听提及科举,完颜永佳道:“听说宁家两个孩子,也随你一起下场?你留在京中,是为了等看榜?”“回姑姑的话,两位弟弟确与侄儿一起下场。
侄儿留京,是尊家父家母吩咐,为两位弟弟准备聘礼事宜。”
天佑老实回道。
“哦?”完颜永佳听了,有些好奇,道:“记得双生子中的老大,同马家早有婚约,老2也定亲了?”“由直隶布政使唐大人做媒,聘的是保定知府朱大人家的千金。”
天佑回道。
看着天佑小大人似的,回答得一板一眼,雅尔江阿不禁起了戏谑之心,道:“既是弟弟们都定亲,你这做兄长的,是不是也快成亲,聘的是谁家贵女?”天佑到底年少,听到拿自己亲事打趣,不由面红耳赤,喃喃道:“家父早有吩咐,不叫早娶……”完颜永佳与雅尔江阿对视一眼,看到彼此眼里的笑意。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也舍不得女儿早嫁……哭死,月中了,月票还在第七,前六啊前六…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除总督
直到出了简亲王府,天佑才松了口气。
他虽没有议过亲,身边却有两个已经定亲的兄弟左住、左成。这回在京里待考,他也陪着左住去过马家。
那马世伯训斥左住的情景,同雅尔江阿考校他的模样一般无二。
想到此处,天佑只觉得心里怪怪的。
简亲王府的六格格,尚未婚配……
要是那六格格如完颜姑姑那样的品貌,倒是难得;可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