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虎臣-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重要的一点是,周虎臣虽和张建业接触不多,但他比较了解这个人,张建业就是一个典型明军普通军官,喜欢混日子,有些安分守己,虽然也喜欢利益,喜欢权利,但是他不会因利益与权利去冒巨大的风险,所以,这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说白了,张建业为官就是一个稳字当头,也正因为如此,周虎臣对这次来顺些鲁密铳信心十足。

“火铳好说,贤侄尽管拿去!为叔放着也没用,既然喜欢,那些鲁密铳就归你了!”张建业明白这是一种交换,鲁密铳没有多少,反正自己也不会吃亏,所以答应的很痛快。

张建业不但不擅长火器,他连冷兵器都不擅长,他这个副将混来的,现在就是坐镇京师的一种平衡,至于作战,原来是属于周遇吉的专利,张建业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坐镇大后方,提供后勤保障。现在,总兵官孙应元去了河南,京师根本没有可以选用的将才,张建业这才提马上阵;当然是被赶鸭子上架,他开始带领京营官兵就进行防御。

满面感激的神色,张建业嘴里继续谦逊,毕竟这是占了便宜:“为叔惭愧啊!萃庵兄走了走了还在想着我,哎!愧对萃庵兄了!它日萃庵兄回京,定好好为他接风洗尘!”

“张叔您太客气了,就您与家父的交情,怎能忘了您呢!”

张建业太感动了,感动的更加干脆了:“虎子,为叔这里火药还有不少,反正也用项不大,留一些给火炮充门面就行了,明天为叔就派人给你送到通州。”

现在,张建业满意了,这个周遇吉看来一如既往的实在,走了还在想着他张建业,也不枉过去相交一场。至于那些什么鲁密铳,至于火药,张建业根本就看不上眼,所有的大明火器他都看不上眼,不但笨重,还容易伤到自己,送给周虎臣,他没有什么介意的,反正他也不想用。

这次轮到周虎臣感动了:“张叔您就是我亲叔,小虎除了那些粮食和骡马,再给您留点首级,也算是一份军功。”周虎臣当然有办法,因为那些骡马和大车他已经给了张建业,至于首级,很好搞到,因为,看守首级的人全部是他的人。

周虎臣给的东西让张建业呲了呲牙,虽然首级有些让人不舒服,好像还有点恶心,但是。。。这是实实在在的建奴首级,也算是不错的一份斩获啊!

第43章 大同

通州距离螺山只需要一天的路程,当张建业的人把周虎臣需要的东西送到通州市,已经是第二天的午时。

周遇吉很郁闷,因为兵部尚书张国维让周虎臣给他写了一封简短的书信,在信中,张国维叮嘱周遇吉一定要好好在山西练兵,假以时日,他会让周遇吉重返京师,最后,张国维也没有忘记,承诺一定对周遇吉取得的战绩争取更好的褒奖。

这是张国维拒绝了周遇吉进京赴援的请求,当然,周遇吉不知道,儿子周虎臣实际上在阴奉阳违,他所做的事情与周遇吉的意愿和想法正好相反。

既然被拒,周遇吉也再也无法可想,和张建业的人交接了那些物资,周虎臣又明目张胆的送给了来人一车人头,随后,一行人带着几大车火药、一百二十杆鲁密铳启程离开了通州,目标,紫荆关。

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素有“畿南第一雄关”之称,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似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一关雄距于中,群险疵于外,规模壮丽,屹然为畿辅保障。紫荆关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号称“内三关”。居庸关作为běi 精的北大门,是抵御来自北方异族入侵的重要屏障。但历史证明,紫荆关在捍卫京城上处于居庸关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都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门户之一,兵家必争之地。

紫荆关的守将是保定府的一名参将,名叫候成,这位侯参将已经心惊胆战了好长时间,因为周遇吉这支庞大的军队一直在紫荆关停留,这近两万人的庞大队伍虽然没有骚扰地方,也没有与当地的朱军发生冲突,可是候成不可能不担心,周遇吉是什么人他当然知道,无法得罪,又不敢催促他们启程。所以,他非常谨慎,他知道一旦发生争斗,周遇吉手写这些彪悍的军士恐怕会让紫荆关的这些守军哭都没地方哭。

终于,在千呼万盼之下,候参将把周遇吉盼来了。

在紫荆关留宿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在侯参将的祈祷中,周遇吉率领物资与庞大人群组成的洪流出了紫荆关,随后,直奔大同府。

紫荆关距离周遇吉的上任地大同府还有四百里的距离,这支庞大的队伍行动太慢了,放眼望去,这似乎一个人流与车辆组成的海洋,一辆辆独轮车,一辆辆骡马载着各种物资,长长的士兵队伍在官道上拉开足有四、五里的距离。

一天也就是行进约四、五十里,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十六,大同府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周遇吉父子等人的视线中。

千辛万苦来到大同,一路的情景,却是让人震惊。不是山西荒凉的地貌,官防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谁都可以一眼看出这是自己的队伍,但这两万人的洪流有些让人不放心,大军所过之处一片惶恐,百姓们如避虎狼,沿途的山西各府县官员根本不敢把他们放进城。

沿途的心惊胆颤自然有原因,兵过如梳啊!

谁也害怕这支军队是一直具有典型明军特色的军队:劫掠地方。

大明的军队就是如此的悲哀,尽管周遇吉的军队没有没那样的特色,可是,谁敢放他们进城,谁敢放心大胆的面对官兵,这个世道是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的世道,有兵权的人才有话语权,谁也不清楚周遇吉军队的情况,避如蛇蝎也自然难免。

所幸,除了搞一些柴薪,周遇吉的大军补给很充足。

山西都指挥使司衙门就在大同府,也是周遇吉的赴任地。

在庞大的洪流行至距离大同府四十里的大同县时,终于,迎接周遇吉的人来了。

为首的是一个老熟人,名叫贾琻,他与周遇吉在京师曾是同僚,不过职位较低,贾琻以前是一个守备,现在,也只是一个游击,大同左卫游击将军。

几年不见,现在的周遇吉已经是大明太子少保、左都督、山西总兵官,而贾琻只是晋了那么一点点,两人相比,可谓天差地别。

这里不是江南,也不是京师,是边防之地,文官可不敢过于怠慢高阶的武官,这就是边镇特色。大同府是防御西北边疆的军事重地,主要是针对蒙古人,这些军将,尤其是一省的总兵,还是一个名声极佳的总兵,对边墙地区的文官来说很重要,所以,大同知府闫肃大人很低调,他早早的带领手下官吏迎出了大同府的府城。

新任的山西总兵官周遇吉带来了海量的物资,还有那两万彪悍的士兵,这是从来有过的景观,让人叹为观止界,也让大同知府闫肃等人直冒冷汗,绝大部分士兵都在运输物资,这也太多了!

把大军在城外安置妥当,与相迎的大同文武官员寒暄已毕,周遇吉带领一部分人进入大同城内,这就算是上任了。

进城之后,周遇吉去参加大同府文武官员的欢迎宴会了,而周虎臣则与几名幕僚和手下人开始在总兵府安排家眷。

这个大同的总兵府很宏阔,和文官府衙不同之处是,武官不用顾忌自己住处与府衙的奢侈问题,显然,周遇吉的前任许定国对这一点同样很认同。

庭院深深,假山花园,宛转的回廊错落在这座总兵府中,至于房舍,几个字就可以代替;雕梁画栋。

还算不错,周虎臣很满意,这个总兵府比周遇吉在京师的宅邸强的太多了,现在不用担心人多没地方住了,这个占地及广的总兵府就是住进几百人都没有任何问题。

“把小卫安排在我隔壁,也好有个照应。”小表弟刘卫孤身一人来了大同,舅舅与舅母对自己已经仁义尽致,周虎臣估计自己可能以后没有时间照应刘卫,但他总要做出亲近的姿态。

“我要随表兄驰骋沙场,你去哪我就去哪,住哪都行,随便安排吧!”刘卫的表现,就是一个小大人,他一路不言不语的就跟随众人来到了大同,尽管他只有十二岁,身高还没有到周虎臣的肩膀,但他显然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

周虎臣伸出手比量了一下:“小卫,你要是想跟表兄驰骋疆场,以后就要听话,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现在太小了,什么时候身高到了我的耳朵处,我就让你随表兄疆场杀敌。”

刘卫翻起白眼,他看看周虎臣。

周虎臣身高又长了不少,他现在的身高比一个普通男子要高出足足半个头,加上从不缺乏锻炼与好的饮食,现在,周虎臣站在还没有发育的刘卫面前就是一座铁塔。刘卫突然感觉自己有些悲哀,这表兄怎么长的,咋就这么强壮。

“别用这种眼神看我,就你这小身子骨,现在连刀都提不动,以后好好在家锻炼身体,读点书,吃饭吃饱些,将来会有机会的!”将来,这可是自己的有力臂膀,刺激刺激这个小大人也好,周虎臣带着戏谑的口气看向刘卫。

“表兄日常都吃什么?”

“吃饱,每日两餐有肉。”

“还有什么?”

周虎臣当然明白,这个小刘卫有些急于求成,他是想赶紧长高长壮,好晋身军伍,所以周虎臣干脆用常规的训练方法回答了小刘卫:“除了要吃饱吃好,勤加锻炼,每日跑步不低于五里。”

回答的很简单,也不算有什么太大错误,但是没周虎臣没有意识到,他在以后的这段时间,根本无法顾及到刘卫,正是这几句简单的不再简单的对答,周虎臣无意中造就了一个无敌的长跑冠军,造就了一个军中体能教练。

“吃饱、多吃肉、每日跑五公里以上。。。这很容易吗?。。。”

刘卫不在理会周虎臣了,他嘴里叨念着这些至关重要的口诀,然后,施施然转身而去。

第44章 巡抚大人的态度很好

周遇吉上任了,而严格意义上,他好像还不能完全行使自己的权力,因为,他没有得到那个象征统领山西军事的总兵大印。

山西的巡抚姓蔡,名懋德,这是一位真正的老大人,他今年五十六岁,苏州府昆山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经过多年的打拼、苦熬,在去年,蔡懋德终于熬成了一省封疆。

蔡懋德老大人是一个老实人,他学承王守仁,是一个知道民间疾苦,刻苦清修、任劳任怨做事的老实人,是一个难得的好官。这个好官加老实人很实在,在周遇吉这个山西最高阶的武官来山西上任之前,蔡懋德老大人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以一个瘦弱不堪的巡抚之身提马进京;他已经在京勤王了。

蔡老大人去了京师,周遇吉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山西巡抚已经入卫京师,他这个曾经的京营副将明明就在京师附近,却没有一个人提前告诉他,他有那么惹人嫌吗?

好吧!这应该是周遇吉在天津阻击建奴的后果,这就是胜利的后果,木秀于林的典范,这是失败,整整一个大明官场与一个国家的失败!周虎臣的预测应验了,好在周遇吉还算是有思想准备,他可以等。

蔡懋德不在太原,周遇吉没有得到山西巡抚的勘验文书,他就不能行使自己的总兵权利。文官出兵勤王,周遇吉这个武官却离开京师来上任,这就是一笔让人无所适从的糊涂账,让周遇吉很是茫然。

一万六千余士兵,加上那些跟随的家眷,大量的物资,就这样停在大同府城外,这总不是办法,周遇吉有些等急了。

周虎臣表面上到是没有那么急切,他开始不紧不慢的整天在大同府城外与士兵混在一起。周虎臣太兴奋了,因为,他现在的战马多的令人眼晕,不得不说,这些来自建奴来的战马真的不错,全部是适龄的好马,上过战场,驾驭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这次的杨柳青大战,共计出动了一千二百多骑兵,总计战死了二百一十三人,四十多名勇敢的战士再也无法上马飞驰,可一切都值了;足以逆天的海量物资,补充了五百余名带着血海深仇的士兵,战马增加了多少呢?周遇吉现在总计有骑兵两千三百人,这些骑兵现在就是一人双马都绰绰有余;至于与金银财宝,理所当然,周虎臣是不会告诉别人的,因为,他的老爹周遇吉都无法过问,周虎臣这样告诉他的老爸——“那就是一个数字,别管了,我又不会独吞。”

别的不敢保证,周遇吉敢保证自己的儿子绝对是一个理财好手,而且是一个总会把金银用在刀刃上的好手,所以,周遇吉;再也不过问了,反正周虎臣也不会把银子随便乱扔。

“注意好节奏!”大同府城外的校场之上,周虎臣正在挑选士兵,确切的说,是在士兵中挑选骑兵。

眼前这名上马的士兵来自于那些新加入的青壮,名字叫于二海,他以前就会骑马,这个时代的骑兵待遇是军中最好的,当然也是最威风的,这些刚刚加入的新丁亲眼看到过骑兵是如何的强大,所以,他们对这次挑选骑兵无不趋之若鹜,积极性没的说。

就在校场的一侧,这些新兵的临时百户于海咧着嘴闭上了眼睛,因为,看眼前的情况,他的弟弟于二海真的不善于骑马,眼看着架势就又要落马了,这已是第三次了,周虎臣已经给了他的弟弟于二海第三次机会。

会骑马,可于二海没有骑马的天赋,他不知道骑真正的战马要掌控,不管一旁的老骑兵怎么嘱咐都没用,一上战马,于二海对那些教导就全忘了,他就知道趴在战马上,不知道根据战马的起伏来驾驭,无法纠正,落马也就理所当然。

看着一瘸一拐回来的于二海,周虎臣无奈的开起了玩笑:“摔下来的动作很帅!就是骑的不帅!”

已经是第三次从战马上摔下来,要不是于二海年轻体壮,恐怕已经爬不起来,对于周大少爷的调笑,于二海不在意,他继续毅然决然的开口了:“请少爷再给一次机会,我于二海能行!绝对能行!”

精神可嘉,可惜真的不是这块料,于二海不适合作一名骑兵,周虎臣可以说对于骑马很有心得,所以,他果断的拒绝了于二海:“你还是去火铳营吧!火铳很好掌握,凭你的坚韧,只要勤加家练习,肯定能够成为一名非常合格的火铳手!照样可以杀建奴报仇!”

于二海无话可说,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