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十分紧张,股市开始震荡,物价开始波动商人囤积居奇,老百姓哄抢物资
现在塞北需要一个主心骨,一个强硬的主梁
赵书礼没办法不站出来,他立刻宣布,塞北再次进行动员
要求所有军事工业企业员工取消任何假期,机器不能停止全力生产军事物资
并调集精锐部队以突然之势包围了挑衅的整编74师,派出了上千架战机、八百辆坦克,合围这只王牌军用了三天时间,将其彻底歼灭而此时蒋价石派出的救援部队,在塞北军空军的轰炸下,还没能过江呢
中国内战全面爆发
塞北军往长江沿线调集了一百五十万兵力,几乎抽空了其他地方的部队同时向杨虎城发出出兵协同的要求杨虎城犹豫了几天,决定接受塞北军的邀请加入塞北一方
蒋价石大惊失色,他没想到赵书礼的决断这么突然,在这种不利情况下,还能下这么冒险的决断于是立刻停止了孙立人军团跟桂系的战事,把进攻福建的杜聿明部,往北调动薛岳的部队,也不在南下进攻,而是就地防御
这时候赵书礼邀请各大军阀到北京开会,与会的有杨虎城、李宗仁,还有张学良
会议讨论后决定,重组建整府,整府中各个派别,甚至游击队的代表,都是平等地位,打到蒋价石结束内战
之后塞北军动作频频,调兵遣将不说,还向俄罗斯帝国派遣了秘密使者,跟他们秘密谈判谈判中,俄罗斯帝国表示,他们根本没有想跟塞北,或者任何盟军作战的打算,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打垮苏联,恢复俄罗斯帝国他们根本不站在德国一边,并且说明了现在他们军队的情况俄罗斯帝国本来已经组建了两百万军队,加上五十万德军俘虏军,现在又有了一百万弗拉索夫带回来的部队,军事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弗拉索夫一回来,立马行动起来,在军中清洗了德国党卫军顾问,彻底掌控了这只部队这只部队虽然是由俘虏组成的,但是却都是经过血战的老兵,用这些军队为骨干,重组了俄罗斯军队弗拉索夫又被按照俄罗斯传统仪式,封为伯爵弗拉索夫的忠心不用怀疑,因为苏联哪里已经没有了他的容身之地,而他的部下们的忠诚也不用担心,他们同样不会再被苏联接受了
在德军中的时候,他们战斗就很顽强,现在终于再次有了祖国,再次有了作战的理由,战斗力就不用说了连续攻占苏联控制的领土,就说明了一切
而那些德军俘虏,此时他们的心思也发生了改变,对俄罗斯帝国跟苏联发生的冲突,他们选择了中立因为这些人现在已经对希特勒失望了,在希特勒将国防军彻底变成了党卫军后,这些战争初期就被俘虏的职业军人,就已经在心里放弃了希特勒
得知了俄罗斯帝国的诉求后,塞北采取稳住的方针,暂时不提强硬的要求,任由他们宣泄,集中精神处理国内事务而对苏联表示,一旦时机成熟,塞北军将配合苏军,一举消灭这只军队也稳住苏联人于是一边苏联跟俄罗斯帝国围绕乌拉尔地区,激烈交战,一方面塞北在向南调动军队而德国人则抓住机会同时向苏联和塞北进攻几方各自的利益诉求都不一样,就看谁能跑在时间之前了
蒋价石大军集结在长江沿线跟塞北军对峙起来,却没有进攻的能力,只能塞北军渡江
而塞北军也没有选择进攻
而是组织了一次万架飞机的大巡游
从塞北各地上万个飞行员,同一时间起飞,在蒋价石中央的头上飞了一圈,洒下了大量的传单,却没有投下一颗炸弹而中央军起飞迎战的飞机无一例外都被击落在空军上,塞北军有绝对的优势
这阵势确实震慑了中央军中的将领,让他们明白过来,他们的对手是一个比日军可怕的对手,一旦发生战争,他们只能是跟原来一样,再次被赶到重庆的山区去,加上大量的塞北军反内战的传单顿时蒋价石军中的反战情绪也高涨起来
发动舆论大战对比蒋价石统治区和塞北统治区的民生,争取民心,拉拢其他派别势力不到一个月时间,蒋价石几乎是被孤立了起来不但军事行动中,很多将军存有保持实力的想法,按兵不动境内游击队四起民主派别组织的游?行示?威不断,工人罢工学生罢课蒋价石这才觉察出他的统治是多么的薄弱才明白没有处理好经济问题是多么大的失误
可是已经晚了,在长江战线上双方都不想渡江作战,每日以炮火互相射击
但是塞北的海军已经行动起来了,塞北军几十万军队,通过海路登陆了福建、广东然后开始帮助桂系反攻
蒋价石做出了收缩兵力,集中防御核心地区的决定,放弃云贵,力保两湖江浙和四川可是他的命令被孙立人拒绝了,孙立人在云南按兵不动,也不拒绝执行,也不行动,一副坐看风云变幻的架势
孙立人不去四川,结果杨虎城军从陕南进入四川盆地,被蒋价石收编没多久的川军倒戈投降川军将领发表通电,表示反蒋不到十日,全川丢失桂系联合塞北军,一面往北防御薛岳,一面向西进攻江西此时江西的主力已经调到了长江防区,比较空虚,一击而下,威胁湖南
这时候,赵书礼突然宣布停止战斗,发表通电要求蒋价石下野
杨虎城附议,李白附议,陈济棠附议,张学良附议,其他各个小军阀同时附议
蒋价石起起伏伏多次,每次下野都能上台,这次他不知道怎么处理了,于是再次下野
塞北军强行开进南方,尽管蒋价石下野前,叮嘱过手下的将领,一定不能把地盘丢了可是没几个将领遵从,即便想遵从的,当塞北军打着中央的名义南下后,他们的部队纷纷投降放下了武器
接着塞北军开始对中央军进行了整编,首先,对于想回家的士兵,发放路费鼓励他们回家一下子裁撤了一大半军队,接着老弱裁汰,发放了一大笔退役金后,把这些人提出了军队几经折腾,只保留了三百万中央军,分别是孙立人、薛岳和杜聿明三大重兵集团,人数大致都是一百万人
当然过程没有那么容易,兵变、镇压、剿匪,没个几年是停息不下来的但是对于裁撤没有战斗力的部队,赵书礼决心很大,不容置疑
裁撤了中央军后,赵书礼继续要求裁撤部队这次目标放在了其他军阀势力,杨虎城和李宗仁首当其冲但是他们面对强势的塞北军,知道没有抵抗的能力,即便他们联合了中央军残余,顶多再次打一场中原大战,那没有任何意义
赵书礼郑重承诺,裁军,不是削藩,而是精干军队中国迟早要统一,军阀割据势必不能永远同时组成权力委员会,邀请他们参加,享受权力杨虎城首先妥协了,陕西的方方面面跟塞北军联系太紧密了,尤其是经济,是严重依赖塞北
但是杨虎城提出了一个条件,他要带兵去跟德军作战作为一个军人,能带兵跟世界第一强军,戮战于欧陆,对他来说满足了杜聿明、孙立人、薛岳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杨虎城带领裁撤后,不到三十万人的陕西部队,进入疆,赵书礼还给他调拨了五十万人的塞北军薛岳等人,带领各自部队进入疆,塞北给他们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
桂系孤掌难鸣,只能接受了
李宗仁受邀到北京担任民主权力委员会副委员长一职,作为赵书礼的副手而裁撤后,剩余的五十万桂系武装,也到了疆
疆局势稳定下来,接着通过民族权力委员会,对全**队进行进一步的整编不分派系,只考虑战绩和能力,将军队打散整编为满编的五十八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平均二十万人,中**队总数一千一百多万人而且这一千多万人,都是经过战争洗礼的老兵组成,装备在塞北的支持下,较为精良
做完这一切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的春季未完待续)
四百四十二节 原子武器
穿越之大民国四百四十二节 原子武器… 中国的喷气式飞机已经飞上了天空,在中亚地区跟德军的喷气机战斗,不落下风
导弹也已经生产出来,性能比德国的V2火箭也不差什么
只是原子弹的研制却始终不理想,中国现在参与原子弹研制的科学家已经有一千人了,可也仅仅完成了理论建模工作,基础实验进行了几个而已,距离具体生产还遥遥无期美国人为了这个计划,当时可是找了数万名科学家参与的,德国的原子弹研制估计也差不多相比这两国,中国的智力资源太薄弱了
无疑,此时美国人的原子弹已经研制成功,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释放
赵书礼的记忆中,美国人研究原子弹,在后世的宣传中是针对德国的可是赵书礼始终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美国人真的会把原子弹投放到德国去吗,会把这种不人道的武器用到白种人身上吗假如用了之后,美国人如何在欧洲人中树立信义至于宣传吗,那很好解释,参与美军原子弹研制计划哈曼顿计划中,有相当多是从纳粹统治下逃离的犹太科学家,宣传针对德国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动力
而真正进攻美国的其实是日本人而已
最后对于投放到日本的解释是,德国那时候已经被轰炸,军事潜力开始瓦解而登陆日本作战,盟军要付出极大的伤亡这个理由也是漏洞百出,德国遭遇了轰炸,日本同样遭遇了轰炸,至于执行的时候,德国人已经投降这就是后话了,因为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德国人还在抵抗
显然对于把这种大规模杀伤武器用于白种人身上美国人存在道义上的顾虑
美国人事后还辩解,说当时使用的时候,并不知道这种武器的威力
这是一个谎言了,美国人如果不知道威力那么杜鲁门释放前,为什么告诉斯大林说,他们掌握了一种决定战争胜负的武器好加入杜鲁门吹牛那么科学家不知道威力吗,试问一下,研制型机枪、步枪、大炮的科学家不知道威力吗?就算是原子弹是一种全的武器,那么科学家不清楚的情况下美国人不是还进行过实验了吗,实验的数据难道还不能显现威力,非要用到傻×日本人身上试试,才惊呼这东西真强吗
真是的答案就是,美国人对德国使用原子弹有顾虑而对于日本使用则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所以此时美国人并没有选择轰炸德国
倒是赵书礼提了出来
他向杜鲁门和丘吉尔质问,为什么美国人研制成功了一种核子武器,却不适用
美国人开始很震惊,曼哈顿计划的保密等级十分之高不过其中有几个华人参与者,比如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女科学家吴健雄等这些人立刻就成了怀疑对象,被看押起来,战后在中国外交抗议下这些人获释回到了中国,参与到了中国人的核子武器研制计划中
既然已经被知道了,美国人也不再隐藏,而是宣称他们确实掌握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子武器接着在赵书礼的质询下,美国人提出,使用是可以的但是必须要中美苏英四国首脑背书,受命美国人使用这种武器这是一种推托分担责任的做法显然美国人不敢独立承担使用这种武器后的道德责任
苏联人毫不犹豫的就签字了
到了赵书礼这里,他犹豫了他知道这个背书会背负怎么样的骂名
还没等赵书礼考虑清楚呢,英国人坚决的反对了他们表示德国人也在研制这种武器,而且现在已经不知道他们的研究进度了,万一德国人也研究成功了这种武器,美国人的核子武器没办法一下子摧毁,也不可能,不敢一下子摧毁整个德国,那么纳粹的原子弹就能通过导弹打到伦敦去
核子武器最终没能使用就像原本的冷战中,抗美援朝时候,美国人想对中国使用原子弹,结果丘吉尔急切的飞往美国,因为当时苏联的火箭也可以打到英国,而打不到美国,爆发核子大战,英国人就完蛋了
不用就不用,不过这样一闹也好,起码美国人就不能在用他们掌握了一种决定战争的武器来得瑟,来威胁,削弱中国在战争中的作用了
随着中国从内战中恢复过来,裁撤了大量的军队,解放了很多劳动力南方的经济从战后的阴霾中走出,开始在塞北的主导下,进行经济改革,统一货币,统一市场,统一法律,制度在渐渐走向正规,社会在安定下来
苏联跟俄罗斯帝国的战争胶着着,俄罗斯帝国占领了叶卡捷琳堡等乌拉尔城市后,再往西遭到了苏联军队的顽强抵抗,而苏联一面抵抗德军的进攻,一面跟俄罗斯帝**作战,也是防守有余,进取不足
现在中国腾出手了,他们认为希望来了
结果中国人的回复,让他们头上泼了一大盆冷水
中国整府表示,不希望俄罗斯和苏联之间的影响盟军战斗力的大战继续进行下去,决定进行不偏不倚的干涉首先要求两军停止任何战斗,将控制线暂时划定在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这个欧亚分界,双方各自退后三十公里,在这个分界线两边不允许存在军队而英美中三国派出维和部队,进入分界线三十公里以内,进行维和维和行动,视情况而定,至于战后撤兵不撤兵,则考虑现实情况
两国都已经是存亡边缘的情况了,没办法只能答应
接着就是反攻了,由于赵书礼年前的许诺,中**队终于豁出去了
打退了德军对疆的进犯后,开始反击在中亚大草原上,两只强军开始戮战
一接触才发现,德军的作战素养果然是世界第一,不是他们的将领指挥能力强,他们的强主要体现在,基层官兵的执行力上,一个战术作战,他们完成的堪称教科书,中**队中,只有塞北军中的王牌部队才有此作战素养,而这些在德军一线部队中很常见
但是中**队有数量优势,至少可以在东线投放八百万兵力,在加上五百万苏联军队,应付不带八百万德军轻而易举至于配合德军的意大利军队,基本上就是一打就降的主儿,完全是拖油瓶,至于罗马尼亚部队,法国志愿部队,连意大利军队还不如呢,完全是拖后腿的
反击终于开始了
四百四十三节 解放欧洲…
比塞大港的战斗很辛苦,高凤举从德军这里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原来从来都不了解机械化作战德国人的坦克从来不参与防守,都是用来进攻的,装甲部队这种军队,原来只是用于进攻的啊
在比塞大港戮战了将近半年,德国人被拖疲了,拖累了,可是依然牢牢控制着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