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完赵书礼又上马,带兵直奔城北,那里有清朝绿营兵当年修筑的军营。留下一地商人,表情复杂。

几日后,赵书礼果然派人送请柬给在东胜经商的几十户影响较大的商人和政要人物,请他们到城内最大的酒楼黄河楼喝酒。

所请之人无一不到。

酒菜上齐,赵书礼举杯道:“诸位,我来此地,有三点声明,第一为了兴利除弊,第二为了改善民生,第三才是清除匪患。希望诸位贤达多多支持!”

众商人纷纷笑着应付,说“一定、一定”,但是却有一个人阴阳怪气。

他带着金丝眼镜,身穿笔挺的中山装,可是遮不住肥胖的身躯。

他是本县县长,名叫郭彪,据说是留过洋的,但是之所以当上这个县长却是因为他是蔡成勋的小舅子。蔡成勋在绥远日久,除了包头插不上手外,几乎都安插上了自己的人。

只见郭彪阴森森的说道:“旅长大人,这第三条剿匪倒是好话,可是这第一第二条吗,在下就不敢苟同了。现在已经是民国了,共和了,天下太平那里还需要什么兴利除弊,至于改善民生吗,这个就不牢旅长操心了,自有县府安排。”

郭彪言语不善,这也是他有恃无恐,他不但是蔡成勋的小舅子,而且现在手里还有两百兵马,名曰东胜县保安团。

赵书礼忍了他的挑衅,哈哈大笑道:“在下失语了,给县长大人赔个罪,自罚一杯!”

现在赵书礼还不能跟他正面冲突,不是因为他手里的两百人,而是因为他背后站着蔡成勋这个军阀。不过赵书礼有耐心,他可以等,他相信总能等到蔡成勋倒台的一天,他知道三年后直系军阀就会败在奉系张作霖手里。

而三年时间,足够他在这里拉起一支能够应付时局的队伍了。

十二节 叔叔

冲新书榜,每天两三更,有票票的朋友帮帮场面哈,无尽感激啊

宴饮不欢而散,没有达到赵书礼拉拢人心的目的,最多混了个脸儿熟。

赵书礼知道这种事急不来,文火炖好肉,人脉得慢慢积累。当前他得先把一件事处理好,那就是练兵。

说实话他这些兵虽然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但是远远算不上精锐,顶多有一股子蛮气。

但是对于练兵赵书礼是绝对的二把刀,于是只能找别人,他找到的是宋远。

“宋兄,训练这些士兵就交给你了,我可是外行,你能者多劳吧!”

自从在北仓相遇后,宋远就一直跟着赵书礼了,收编的时候,宋远被认为是赵书礼的手下,因为他跟他手下的士兵也都骑着马,被误认为是骑兵。

“放心吧,交给我好了,反正闲着也是无聊!”

宋远说的很不在意,自从跟赵书礼一起被收编后,他就很不顺心,他本来跟赵书礼一样是个旅长,可是现在不过是个骑兵团长而已,对于以当官为目的的他自然不高兴了。

宋远此次逃出来,跟他一起的还有手下的十几个营长,另外还有他的副手李三江。这李三江倒是科班出身,出身东北讲武堂,原本是东北军的一员,可是几次入关后,跟着自己的长官一起被皖系收编了。

把自己的一干手下交给了宋远和他的军官后,赵书礼终于闲了下来,看书读报不亦乐乎。

这日,赵书礼看着东胜县的地图,若有所思。

伊克昭盟下辖七旗,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鄂尔多斯左翼前旗,鄂尔多斯左翼后旗(达拉特旗),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鄂托克旗),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乌审旗),鄂尔多斯右翼后旗(现杭锦旗),鄂尔多斯右翼前未旗,每个旗前面都带有鄂尔多斯四个字。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示民族平等,内蒙古的许多地方恢复了蒙古名字,这伊克昭盟七旗全都带有鄂尔多斯四个字,而东胜县又是治所,这里大概就是后世的鄂尔多斯市吧!”

赵书礼想着,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鄂尔多斯也确实是在河套地区。

随即赵书礼又想到鄂尔多斯出名的是煤矿和石油天然气资源,石油深埋地下不好找,但是煤炭不难,这种已经被人类利用了数百年的资源,人类对它们也非常了解,懂探矿的专家自然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它。

想到了鄂尔多斯的优势后,赵书礼第二日就派人请东胜商会会长常守成小聚。

“常会长,有日子不见了,生意兴隆啊!”一见面赵书礼客套道。

“旅长大人说笑了,赚些小钱而已。”

“小钱?常会长是开玩笑吧,谁不知道山西人会挣钱啊。”

“哎,那是过去了,眼下谁的日子都不好过啊。”

赵书礼看对方说的倒不像是客套,似乎真有几分隐情,于是疑问道:“当真不及往日了,比之前清如何。”

常守成摇头道:“大大不如了。晋商之所以富甲天下,当初是靠着独占中俄茶叶贸易,可是清末国势衰微,洋人纷纷来签了商约,清廷对他们的捐税比我们的还低,后来俄国人修了西伯利亚铁路,俄商便开始直接从汉口进口茶叶,走海路贩运到海参崴,从此这条茶叶商路基本上就跟山西人无缘了。可即便如此,山西大商人还能做票号生意,也有直接到俄国去做生意的。但辛亥之后啊,军阀掌权,今天护国军打北洋军,明日北洋军打护法军,打来打去啊,这厘金税捐就都压在了我等商人身上。再后来啊,连俄国人也乱了,他们红色的军队掌管了天下,结果晋商在俄国的产业都被没收,从此基本上跟俄国断了商业往来。”

赵书礼听着不住的点头,哀叹道:“个人的命运跟国运息息相关啊!”

常守成同样感叹:“是啊,奈何国运堪忧啊!”

两人哀叹了一阵,赵书礼切入正题。

“常会长,我听说这东胜县附近可是煤矿矿藏不少啊,怎么不见有人经营开采?”

常守成疑惑了一下道:“旅长是听谁说的?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赵书礼忽悠道:“我是听一个学地质的朋友说的,他曾经在这里考察过,写过一个考察报告,我看过。”

常守成点点头:“如果是真的,倒是大有可为,如今洋人人打完仗了,海路通畅,洋行都回来了,煤矿出口行情正好。如果这东胜县有煤,开挖出来运输也方便,直接运往包头就是了。”

“常会长可有兴趣?”

常守成摇摇头笑道:“我只是一个小商人,在这东胜县窃居会长一职,实在是贻笑大方。要开矿,还是要到包头或者山西找有实力的大商人才行啊。”

赵书礼一听,趁势发出邀请道:“常会长肯不肯帮本人一个忙啊,我想招徕商户开矿,不知道会长可有门路,能否引荐一些大商人来这东胜县开发啊。”

常守成答应下来,说自己马上就要回山西办货,刚好试着联系一些商人。

赵书礼刚刚送走了常守成,突然卫兵报告,说有人找他。

赵书礼是旅长,在东胜县人看来是一个军阀,基本上很少有人跟他打交道。

赵书礼把人请进来一看,原来是自己名义上的叔叔,库伦的经营义常盛的傅伦。

“书礼,你可出息了!”

一见面,傅伦兴冲冲的就说道,脸上充满兴奋。

“见过叔叔!叔叔不在库伦经营,怎么来了这里。”

赵书礼客气的道,礼仪还得讲啊,尽管从心里很不认同这个叔叔。

傅伦似乎没有感到赵书礼语气中的淡然,依然兴致勃勃。

“上次你给我的那些金银器皿,让我出手,我知道你缺钱,养这么些兵肯定很辛苦吧。所以我就赶紧变卖了东西,赶回来了,可惜只卖了两百万大洋,是贱卖了啊。”

一听有两百万,赵书礼心里一动,他最近可是缺钱啊。虽然他给别人送礼是出手大方,动辄上千上万,可其实真是没有多少钱了。就是打仗的时候,徐树铮给了十万军饷,后来基本上就没有进项了。这几个月光是伙食就几乎把那点军饷消耗光了,好在这些蒙古人只要吃饱,就没有其他要求了,赵书礼有时候想,他大概是唯一可以不发军饷就能掌控五千军力的旅长了吧。

赵书礼没想到他上次在蒙古王公那里搜刮的那些金银器皿,还有一些玉器之类的竟然值这么多钱,他当时可是没怎么在意,就通通交给了傅伦,要他折现的。其实他不知道是,这些蒙古王公世世代代臣服于满清的优待就是经常会有来自皇宫的赏赐,虽然蒙古王爷们都很缺钱,可是他们用的东西很多可都是清宫里的好东西啊。

突然赵书礼有些不好生意了,有些尴尬的问道:“现在,那些大洋——”

傅伦似乎恍然大悟‘哦’了一声:“你看我都忘记了,光顾着说话了,大洋都通过票号弄回来了,在包头或者归绥随时都可以取出来。对了,这是兑票,你收好了,需要钱了就去取来。”

“这个谢谢叔叔了。”

“你这孩子跟我这么客气,我的还不都是你的,咱迟早不都是一家人吗。”

“一家人?”

“哈哈,你还不知道啊,当年你和青荷都还小的时候,我跟你父亲就给你们定了娃娃亲了。这可是立有婚约的,一直没有告诉你是怕你分心,你也一直不让人省心。可我就知道金麟岂是池中物,但是也没有想到你竟突然就成了一个大军官了。哈哈,你父亲在天之灵也算宽慰了,我算是不负他托孤的重托了。”

傅伦说着,笑着,似乎沉浸在当年的往事中。

这不是表演,赵书礼能感到他的真诚,一时间他似乎真的感觉这人就是自己一个长辈。心里第一次生出了一种信任感,他尽管他崇尚厚黑学,懂得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靠不住的,可他就是有这种感觉: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绝对信任!

十三节 教妻

傅伦是可以信任的,赵书礼正好现在正是用人之时,于是开口询问他肯不肯帮自己。傅伦回答的很干脆,笑说叔侄俩,他不帮赵书礼谁帮他啊,但是傅伦要先回一趟太谷老家,把寄养在舅舅家的女儿接过来。

时光荏苒,很快就到了年底,赵书礼家中迎来了不少客人,他们都是应常守成之邀来这里考察开矿事宜的。本来赵书礼是住在军营中的,可是傅伦来后,觉得不方便,就出钱在县城中买了一套院子,有十几间房,赵书礼便搬到了这里,也方便处理政务。

此时家中这些商人都没听过鄂尔多斯竟然出煤,问赵书礼怎么知道,赵书礼是什么人,那是研究政治学的。脸皮厚是基本素养,自然编了个浑圆。可是说自己只是听说这里矿产丰厚,至于到底在那里还得这些商人去找。

大多数商人一听还没发现,就打了退堂鼓,口里应付着没几天就都离开了。只有一个人留了下来,他叫做高星桥,一开口就问如果他找到了煤矿可否允许他自主开采,可否允许他建炉炼焦。

这些赵书礼都一一答应下来,并且还给了一个优惠政策,那就是开矿初期如果没有盈利可以不用交税,直到煤矿盈利为止。高星桥非常高兴,随即表示他回去准备准备,开过年就来这里开矿。

高星桥走后,赵书礼赶紧跟常守成打听,这是哪一号人物。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牛人啊。

这人原本只是在德国人开办的井陉矿务局打工,非常好学,不但全面了解了各种煤的性能,还跟德国技师学会了德语。有一次,矿务局总办德国人汉纳根发现煤炭少了一百吨,就找他来问。结果他用德语作答入流,让德国人很满意。后来因为煤炭销路不好,德国人想招个好的推销员,他想起了高星桥,经过考试后,发现高星桥熟悉各种煤的性能,而且对于打开井陉煤矿的销路很有想法,德国人打算重用他。但是洋行中的规矩很严,高星桥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不可能贸然提拔。德国人想尽办法最后通过他当大使夫人的姨妈,给高星桥作保十万两保证金,让他成功当了井陉煤矿的售煤处总经理。

接着就是高星桥的个人表演了,通过把井陉煤跟当时很热销的开滦煤对比演示,让大家接受了更优良的井陉煤,他本人也发了大财。由于德国人汉纳根的提拔,他对德国很有好感,一战的时候,他积极认购了一百多万马克的德国国债,还给德国代办军需,赶制了两万双御寒的冬季高筒毛靴。此举惊动了德皇,赐给他一个“冯”的德国贵族称号。

也就是说,这家伙现在是个德国贵族。

可惜的是德国战败,北洋政府没收了井陉煤矿,高星桥失业了。此前由于当年跟德国人的合作,他自己也在汉纳根的支持下,接办了一些小型的焦煤窑,但没有优质的井陉煤矿供应,经营并不成功。于是想到了自己开矿,可山西的矿产现在要么是官营,要么就是在山西商人或者洋商手里,根本没机会。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鄂尔多斯出煤,并招人开矿的消息,就积极的赶了过来。

听完高星桥的故事,赵书礼直感慨真是什么人都有,这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了啊。只可惜要到年后他才回来开矿,了解了这个人的经历,赵书礼相信他可以用鄂尔多斯的煤矿盈利,自己地盘上的第一个产业就盈利,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广告效果啊,还怕以后没人来投资吗。

高星桥暂时来不了,可是新年却到了。

赵书礼的叔叔傅伦也赶在过年前赶了过来,他还带来了一个小丫头,身高一米五六的样子,面色白皙鹅蛋脸庞,举止也落落大方,只是一口山西方言让赵书礼很不习惯。赵书礼觉得山西话听起来太土气了,这不关地域歧视的事情,就是他家乡东北话他也觉得土气呢。赵书礼喜欢听江南的吴音细语,或者说普通话也不错。

听不惯眼前这小丫头的口音,但是一想到以后肯定要跟他一起生活一辈子的,赵书礼可不讲究自由恋爱不自由恋爱,他早在傅伦说起婚约的时候,他就打算接受了。原因很简单,不娶亲自然是不行的,他是个正常男人,有正常的需求,更何况他自他来到这个时代,他心里就计划过不止一次了,恐怕他是没有时间去谈恋爱的。不管是近期的军阀混战,还是不远的将来的抗日战争,他都必须全力去应付,时间不够不说,就是精力也腾不出来。

想着要跟她过一辈子,赵书礼觉得他可不能忍受一辈子跟一个说不一样话的人在一起,既然不能拒绝,那就改造她好了。于是他主动的每天带着她,得空就教她说普通话。可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