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然这么说,显然是要担当起责任,那么诸位将校的肩上,自然就少了很多压力。且先听从张昭安排,至于以后,总不至于还会推举个孙氏子弟接任,继续与荆州相抗了吧?到那时顺势而为,旁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主意已定,诸将便分头行事。张昭抽空清点了一下人马,合计起来尚有近千人,除了守卫这处宅院,还有很大一部分在周围防守。
城内的厮杀声已见不可闻,火势也逐渐小了许多,只是滚滚浓烟更甚,这一夜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如噩梦一般漫长。
然而再漫长的夜,总有天亮的时候。当天际刚刚露出一线微光,全柔等将校便率领部曲开始在街头扫荡,街道上到处都是尸体,还有些受伤未死的,在冰冷的街头辗转惨叫,不过声音已低不可闻。
青烟阵阵,散发着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街道两边的房舍,多半门户大开,有的已被烧成了废墟。院内外倒卧着许多尸体,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襁褓中的孩童。
“救,救命……”一个断了腿的士卒艰难的在爬行中昂起头,怀里还抱着抢来的包裹,看到全柔等人过来,竟然还向他们呼救。
全柔神色冰冷,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杀!”
手起刀落,那士卒刚喊了个:“凭”字,人头便已经飞离了脖颈,落在地上滚了两滚,才吐出个含混不清的词。
城门早已被乱兵在夜间打开了,附近的民居已经烧成了一片白地。全柔亲手将张昭所撰的布告贴在城门旁的显眼处。然而此时除了他们之外,却看不到任何百姓。
随着诸将领兵在街头清理,陆续又发现了徐琨等人的尸体,芮良派人将其收敛起来,至于那些乱兵的尸体则全部集中,架一堆柴一把火烧了。与此同时,幸免于难的百姓,也开始自发的清理废墟,收拾破败的家园。
一夜未眠,张昭显得愈发憔悴,仿佛又苍老了许多。
“张公,乱兵都已散去,何时启程回转吴县?”全柔进了院子之后才翻身下马,对立在堂前的张昭问道。
张昭轻咳两声,抬眼看着全柔说道:“自然是越快越好,只是还需先将噩耗报与吴夫人,此事我已安排人先行去往吴县。”
“张公思虑良久,未知返回吴县之后,又当如何?还请张公以诚相告,我等才好行事。”全柔见左右无人,便对张昭低声问道。他倒不是担心张昭回了吴县会再举荐孙匡,孙朗等人接掌大权,可如果张昭不透个底,他这心里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张昭如何不知他心中所想,眼神一凝,叹道:“一切,为江东百姓计!”
“柔明白了。”全柔拱手说道:“某这就去知会诸将。”
所谓为江东百姓计,不就是要平息战火,使百姓免于战乱之苦吗?
该如何行事,也就不言自明了。
第249章 移之江东稍改动
青烟散尽,尘埃落定。孙权在无锡死于哗变乱军之中的消息,不过数日,便传遍吴会两郡。虽然这个消息很出人意外,但并没有在两郡掀起多少波澜。
孙坚有四子:策、权、翊、匡,还有个庶子孙朗。如今前三子皆死,只剩下孙匡和孙朗二人,而他们二人更是年轻,素无威望,何况如今孙氏大势已去,即便是张昭,也未曾想过再推荐一人来接掌吴会。
待刘琮得知此事之时,也颇感到有些吃惊。虽然他这一年来时刻想着要扫灭孙权,但突然听到孙权死讯,还是感觉有些怪异。当然这种感受只是转念之间,随着孙权的死,江东局势愈见明朗,接下来诸多事务,还需要他和贾诩等人商议确定。
事有轻重缓急,眼下的当务之急,便是彻底扫除残余敌对势力,然后巩固消化,将江东的巨大潜力,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自身的实力。
“吴郡太守朱治遣使请降,阳羡、乌程等地便可兵不血刃的拿下。”刘琮指着沙盘说道:“余杭、富春、钱唐三城,亦是朱治麾下将士守卫,山阴、诸暨等地虽有数千人马,想来也无济于事。现在看来,我军进攻的速度还是不够快啊。”
贾诩抚须说道:“将士们日夜兼程,速度其实并不慢,只是形势发展太快了些。如今孙权身死,吴会两郡指日可下,却不知丹徙……”
“陈元龙不日就将率兵退出丹徙,渡江北返。”刘琮转身回到榻上,坐下之后对贾诩问道:“以先生之见,若是在江东推行荆州新政,是否会遭到江东大族的反对?”
其实这个问题,刘琮已经考虑过很久,之前的想法比较极端,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刘琮认为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当然在调整以前应该先考察江东的实际情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江东世家大族对此的反应。
“将军所行新政,若是不加变更,恐怕会遭到江东大族的一致反对。”贾诩直言不讳的说道:“大族所以宗亲依附,盖因土地众多,世家又多有为官者,子弟相继,姻亲相连。其隐匿民户之状,比之荆州有过之而无不及。且自孙坚父子起始,将校领兵于外,必有食邑,以供养士卒,这与荆州军制,又大不相同。若是骤然改制,恐难安其心,可若是不改,亦不利于将军,更不利于军中。”
刘琮认真听完,点头说道:“是啊,既要稳定,又不能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而且不改的话,军中必定多有烦言。军制暂且不论,如何治理江东,还请先生教我。”
“将军欲效仿孙伯符乎?”贾诩的小眼睛中,隐含一丝笑意。
刘琮摇头:“琮与孙伯符所面临的情况不一样,不过琮也不想像孙权那样。这么说吧,治理江东,那些世家大族,肯定是离不开他们的。然而琮却不想让他们的势力太过庞大,毕竟这些世家的能力不可小觑,只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他们就一定会自发的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甚至很有可能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实际上刘琮是把这个问题说的过于严重了,就历史上孙权与江东世家的关系来看,其实还是孙权猜忌打压为主,世家的反击多数是出于被逼无奈。当然现在刘琮所处的地位,比之孙权又有不同,他这种担心与其说是因为江东世家,不如说是针对整个世家大族。
以贾诩的心智,怎能听不出刘琮这话的弦外之音?他沉思良久,还是感到很难回答。
原因无他,贾诩向来是明哲保身的,所思所虑者也多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当然他的利益早已与刘琮捆绑在一起,所以才会站在刘琮的角度,为其出谋划策。但刘琮刚才的这番话,却是让贾诩来对付所有的世家大族,这其中,甚至还包括贾诩本身。
或许用“对付”这个词并不十分恰当,但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遏制世家大族的政治影响力,对于刘琮来说,这是必然的选择,而对于贾诩来说,安知以后自己是否会因此遭到那些世家大族的攻击呢?
不过贾诩思忖之后,还是出言回道:“就目前而言,将军在荆州所行新政,效果显著,移之江东,只需稍作改动。至于江东大族,只要能保证其仕进之途,想必也不会太过抗拒。”
刘琮起身走到火塘之前,伸出手在火塘上方烘烤,扭头对贾诩问道:“改动何处?”
“如何改尚需详细斟酌,不过此事宜缓不宜急,徐徐推行,或可收效,亦不至于引起变故。”贾诩不小心揪下一根胡须,心疼的直皱眉头。难得看到老头如此,刘琮微微一笑,点头说道:“先生说的没错,是琮太心急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将军思谋深远,老夫倒觉得是件好事。”贾诩先轻拍一记马屁,转而又道:“如今已是年底,若是不出意外,旬月之内,江东便再无战事,那时将军恐怕要先回荆州了。”
刘琮听他这话很是突兀,不由皱眉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年内官渡恐怕也将有结果了。”贾诩小心翼翼地捋了捋胡须,仿佛很随意的说道。
刘琮愣怔了一下,猛然意识到官渡之战若是未曾有大的变故,也的确该以曹操大获全胜而收场了,只是到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前两天想起来时,还觉得有些怪异。
难道许攸那小子还没叛逃去给曹操献计献策?这其中出了什么差错?刘琮皱着眉头思忖片刻,特卫营并未有这方面的消息传来,是以他现在还拿不住,到底会历史重现,还是会有什么变化?
然而不管怎样,现在刘琮也无心插手,眼前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待有了确切的消息之后,再看如何应对吧。
就在刘琮与贾诩在春谷营中谈论到曹操的时候,曹操在官渡大营中,也收到了孙权死于乱军之中的消息。
“如此,则江东尽归于刘琮之手。”曹操放下密函,起身在帐内踱步。这个消息对他来说,虽然眼下还没有产生任何作用,但想到刘琮从此以后据有荆扬二州,实力必将大涨,他便不觉有些烦躁。
其实曹操也知道,这种烦躁更多的,还是因为目前胶着的战况……
第250章 釜底抽薪互调兵
贾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官渡之战无论谁胜谁负,刘琮都应该在有了结果之后,回到荆州提前进行布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巨大变化。虽然相对而言,贾诩更看好曹操,但现在还看不到曹军有任何战胜袁军的迹象,因为对于荆州来说,扫平江东后即将面临的对手,必然是袁曹这二者之一。
“此事倒也不急。”刘琮走回去在木榻上长身而坐,对贾诩说道:“江东诸将请降,固然使得我军能轻易扫平江东,但这些降将,该如何安置?”
贾诩低头咳嗽两声,思忖片刻后才说道:“将军正值用人之际,奈何对降将防范甚深?”这一点贾诩有些弄不明白,以目前大势而言,吕蒙等人率部归降,应该是顺势而为,可刘琮对吕蒙却似乎有些恶感,虽然还不至于表露的非常明显,但只要是有心人,总会看出些端倪。相信这样的感受,吕蒙应该体会更深。然而同是降将,刘琮为何对太史慈和吕蒙的态度大相径庭呢?
虽说现在看来江东大局已定,但刘琮这种态度,很可能会引起吕蒙等人的恐惧不安,也会影响到接下来招贤纳士的进行。毕竟除了江东世家大族和豪强之外,还有些南渡北士流寓江东,这些人若是对刘琮产生不好的观感,只怕还会陆续北渡投奔曹操或是袁绍,最不济隐居起来,总可以吧?
刘琮被他这一问,问的有些尴尬,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前世他对于三国中的吴将,除了甘宁和太史慈二人,是颇有些讨厌和憎恨的,或许是因为那时比较喜欢关二,所以对白衣渡江、袭取荆州的吕蒙尤其憎恶。
以前在玩三国游戏时,一旦抓住东吴将领,必然全部砍头,投降都不要!当然若是孙尚香、大小乔这样的女将,还是要手下留情的。不过若是孙权、吕蒙二人,那抓住以后一定要好好关起来,待统一前夕再一个个细细慢慢的杀掉。
其实这只是出于对历史的无奈和惋惜罢了,但刘琮那种下意识流露出的情绪,还是让贾诩敏锐的捕捉到,并因此而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至于贾诩倒不担心因此而让刘琮对他产生什么别的想法。毕竟随着江东纳入治理范围,人才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仅仅依靠荆州集团是不足以消化扬州五郡的。
“也并非是防范他们。”刘琮当然不会告诉贾诩那是受了自己前世情绪的影响,斟酌着语气说道:“只是彼等率部新投而来,未知其秉性能力如何,尚需观察一段时间而已。”
他这个理由倒也勉强能站得住脚,不过贾诩岂是那么好糊弄的,见刘琮含糊其辞,看了眼刘琮,捋着胡须干脆挑明了说道:“可是将军为何对吕蒙颇有成见?”
“有吗?呵呵……”刘琮摸着鼻子笑道:“先生不觉得,此人野心太大,行事毫无顾忌?”
贾诩捋着胡须的手一僵,皱眉道:“将军若是如此品评,恐怕会令降将寒心啊。”对于主动投降的吕蒙等人,贾诩是见过的,并不觉得他们这么做就是背主求荣,不忠不义,当今乱世之中这样的事情简直太平常了,怎么到了刘琮嘴里,就成了野心太大,行事毫无顾忌了?这样的话若是传将出去,只会让江东降将心寒,让那些还举棋不定,处于摇摆之中的江东将士疑虑担忧,甚至更严重的,会引起降将们的反复。
那样的话,无论是对于扫除孙氏残余势力,还是将来治理江东,都会产生很恶劣的影响。所以贾诩才会专门对刘琮谏言此事。
这个道理刘琮自然也是明白的,他点头说道:“琮明白先生之意,此事以后定会注意。不过说起来,吕蒙等别部司马还罢了,朱治既然来降,如何对待才好?”
“将军,不可因吕蒙年少职低而轻视之啊。”贾诩见既然说开了,便索性继续劝道:“千金买骨之事,将军难道忘记了吗?至于朱治,倒好安排,仍由其领吴郡太守便是,只须将其部曲皆收入将军幕府麾下,对于其他降将,也当如是。”
刘琮知道自己那种情绪是很要不得的,而且贾诩说的很有道理,当下便颔首说道:“吕蒙等人,可以提升官职,但是收朱治等人部曲之事,是不是太过急切了?”
“不,现在为之,正当其时!”贾诩斩钉截铁的说道:“若平定江东之后,再议此事就晚了。”
刘琮疑惑的看了眼贾诩:“哦?先生此言何解?”
贾诩正色说道:“如今将军领数万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雄视东南,谁敢轻冒虎威?而江东诸将也好,世家大族也罢,正人心惶惶,各存异心。只要将军展露决心,谁人可抗之?若是待江东平定之后,难保他们不会暗中连横,彼此相助,以保其利益。那样的话,再收各将部曲就必然会遭到他们的一致反对。”
“先生所言极是。”刘琮一经提点,便立即明白过来,笑着对贾诩说道:“若非将军,琮几自误!”
贾诩很是谦虚的笑了笑,眉目之间甚至看不出一点得意之色,反倒是笑完之后,颇有些忧虑的说道:“即便是此时,也定然会遭到抗拒,所以要快,要准!”
见刘琮若有所思的望着自己,贾诩便接着说道:“所谓